- 城際鐵路運營組織與管理
- 曲思源
- 3660字
- 2019-10-24 11:18:18
2.1.3 我國主要城市群
城市群的特點表現為內部具有比較明顯的同質性與群體性,與外部有著比較明確的界限。我國城市群一般被認為是城鎮化發展的新階段,正處在發展和形成過程之中。目前,我國城市群總面積約占全球城市總面積的28%,集中了全國68%的人口,吸引了全國75%的固定資產投資、98%的外資,創造了全國89%的經濟總量。我國大陸三大城市群(“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GDP占全國總量的38%。三大城市群土地面積合計為90.4萬km2,占全國的9.42%;人口為4.37億,占全國的34.23%。三大城市群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流動頻繁,能為居民滿足各種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城市群的服務半徑可達150~200km,甚至可以向全國提供服務。同時,這三大城市群地區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客流需求正在持續不斷地迅速發展,人們對“安全、迅速、準確、便利、經濟、舒適”的客運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客流流量大、持續增長快、流向集中、層次要求高等特點更加顯現。
“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區域面積21.07萬km2,人口超過7240萬,GDP對全國的貢獻占到18.4%,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區域。2010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明確了“長三角”地區發展的戰略定位:“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已成為我國城鎮分布最密集、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綜合經濟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并被公認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2016年國家《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長三角”要爭當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到2020年,“長三角”占全國2.2%的國土空間上,要集聚全國11.8%的人口和21%的國民生產總值,要配套建成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的基礎設施體系,構筑以軌道交通為主的綜合交通網絡,“長三角”城市群基本形成經濟充滿活力、高端人才匯聚、創新能力躍升、空間利用集約高效的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在本次規劃中,第一次提出要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并將上海定位為“全球城市”和超大城市,杭州和蘇州被定位為Ⅰ型大城市,南京被定位為特大城市。這意味著上海將在“長三角”城市群中進一步發揮引領作用,帶動整個區域,參與全球競爭。根據規劃,上海市以及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臺州,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被納入“長三角”城市群。當前長三角城市圈形成“單核”與“多核”并存格局,上海自成超級“單核”,輻射整個長三角區域;蘇州、杭州、南京等二線城市形成多個“小核心”,主要輻射周邊三四線城市。而且長三角城市群內多個中心城市實力均突出,城市群內競爭激烈。2017年4月,浙江省將嘉興設立為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著力打造成為浙江與上海新政策率先接軌、高端產業協同發展、科創資源重點輻射、一體化交通體系樞紐、公共服務融合共享地。2017年7月21日,在首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城市可持續發展《成都宣言》正式發布。宣言倡議:構建包容開放的城市發展環境、踐行綠色低碳的城市理念、完善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實現城市治理的共享與創新。嘉興作為試點城市將踐行最先進的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做法、理念,為中國的城市樹立新的樣板。
“珠三角”城市群以廣州、深圳、香港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東莞、肇慶、佛山、中山、江門、澳門等城市,是我國三大城市群中經濟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區?!爸槿恰背鞘腥簝炔砍鞘刑荻染狻!爸槿恰背鞘腥簭莫M義上講包括14座城市,GDP對全國的貢獻接近10%,GDP年均增長速度達到20%以上,超過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時期的平均增長速度,也是世界上開放度最高的城市群之一?!爸槿恰背鞘腥阂詮V東30%的人口,創造著全省77%的GDP。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加快城市群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中提出,2017年啟動“珠三角灣區”城市群等規劃編制,把香港、澳門和“珠三角”9個城市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包含香港、澳門、廣州、深圳、東莞、珠海、佛山、中山、惠州、江門、肇慶,其面積約為5萬km2,人口超過6600萬,經濟總量超過1.4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舊金山灣區),對外貿易總額超過1.8萬億美元。這個規劃通過在城市群之間建立、保持合理的協作分工關系,對于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經濟體系,確保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盎浉郯臑硡^”其輻射半徑上可至華東地區,西可至西南地區,東可至“長三角”地區,向外則可以輻射至東南亞以及歐美地區。目前,全世界共有三大灣區,分別為美國舊金山、美國紐約和日本東京灣區?!盎浉郯臑硡^”是國家全力打造的全球第四大灣區,該地區是中國交通網絡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陸上有完善的高速鐵路網絡,如以廣州為中心共有杭廣、南廣、貴廣、廣深港高速鐵路橫縱延伸全國各處,“珠三角”已實現一小時生活圈。而廣深港高速鐵路建成在即,建成后廣州至香港只需48分鐘。隨著“港珠澳”大橋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珠江口西岸城市群與港澳地區的融合進一步深入,“珠三角”區域一體化迎來全新發展階段,形成具有高端、開放、創新特點并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灣區經濟形態。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莊、唐山、保定、秦皇島、廊坊、滄州、承德、張家口八個地市,其所屬的通州新城、順義新城、濱海新區和唐山曹妃甸工業新域。該區域面積為18.34萬km2,人口8500萬,總體結構采用“點?軸”發展模式。“點”的發展是以核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等為主要“節點”統籌發展;“軸”的發展是城市群內外主要交通走廊和產業帶的發展?!包c”的具體發展構想是采用“2+8+4”模式,推進城市群“節點”城市發展,即推動兩個核心城市、八個次中心城市及濱海新區等新興城市的發展;“軸”的發展構想是以城市群各城市之間的主要交通線以及沿交通線分布的產業帶和城市密集帶構成的,將以中關村科技園和濱海新區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依托,以快速綜合交通走廊為紐帶,促進通州、廊坊、濱海新區城市群主軸的發展;以濱海臨港重化工產業發展帶和渤海西岸五大港口為發展核心,促進秦皇島、唐山、天津、滄州市沿海地區城市發展帶的快速發展。
“長三角”和“珠三角”發展在于定位準確,各城市應該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較優勢,早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大小城市錯位發展,以上海和廣州(深圳)為龍頭,這三個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發展都不錯,各自形成了特色產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三角”、“珠三角”一樣,同樣需要一個產業功能互補、均衡協調發展的“城市群”。2017年4月1日,我國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該新區將成為京津冀新的支撐點。雄安新區是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規劃范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充裕,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以特定區域為起步區先行開發,起步區面積約100km2,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km2,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km2。相比而言,雄安新區起步的100km2可以把北京科技、文化、人才和國際化的優勢聚集起來,在京津冀區域內形成創新中心、高端制造中心、現代服務中心。同時,雄安新區的設立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有利于加快補起區域發展短板,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加快構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
可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正在引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邁向全球城市體系的最前沿。北京作為首都有著先天優勢,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我國的經濟中心,GDP居我國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僅次于日本東京,上海亦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廣州是中國對外貿易大港,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有“千年商都”之稱,加上外國人士眾多,也被稱為“第三世界首都”;深圳因為改革開放的春風由一個漁村變成現在的全球城市,深圳制造、深圳創造已經開始代表中國走出國門。除這三大城市群外,其他屬于次一級城市群,這類城市群構成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同一個省內,但經濟活動的直接輻射半徑一般超出本省范圍。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報告預測,到2025年,將有70%的中國人都將居住在超過100萬人口的大城市中。我國的八大城市群如表2.1所示。
表2.1 我國八大城市群情況表

從城市群GDP經驗數據來看,除了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發展較為成熟外,我國的多數城市群尚處在發展初期,核心城市虹吸效應遠大于外溢效應,尚未形成區域間的聯動發展。例如,中部城市群作為跨區域城市群,內部形成多個都市圈,多中心的結構使資源相對分散。京津冀城市間的巨大差距也意味著后發城市具備較大增長空間;成渝仍以重慶和成都兩大核心城市為主,城市群框架尚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