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電子商務的分類
1.按照商務活動內容分類
電子商務按照商務活動的內容可分為:
1)直接電子商務
直接電子商務又稱完全電子商務,是指整個交易過程可以完全通過網絡實現和完成的電子商務交易方式,即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過程完全在網絡中實現。該類電子商務交易主要適用于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如網絡服務的購買、付款和交付,計算機軟件及其升級,網絡游戲等。直接電子商務是能夠實現網上支付和物流流轉的高級電子商務形態。
2)間接電子商務
間接電子商務又稱不完全電子商務,是指交易的部分環節基于網絡完成,其他內容必須依靠外部要素完成的電子商務方式。該類電子商務主要適用于有形的實物商品交易,如:圖書郵報、家用電器等。
2.按照交易對象分類
按照電子商務的交易對象,可分為:
1)B2B電子商務
B2B(Business to Business)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活動。
(1)B2B可以按照交易模式進行分類:一種模式為企業之間直接進行的電子商務,如采購商的在線采購和制造商在線供貨等。
另一種模式是第三方電子商務網站平臺進行的商務活動。例如,阿里巴巴作為典型的B2B電子商務平臺,各類企業可以通過阿里巴巴進行企業間的電子商務活動,如發布和查詢供求信息,與潛在客戶/供應商進行在線交流和商務洽談等。
(2)按照交易對手進行分類。B2B電子商務包括非特定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和特定企業間的電子商務。
非特定企業間的電子商務是企業基于開放的網絡,在進行每筆交易尋求最佳合作伙伴進行從定購到結算的全部交易行為。該種電子商務多為面向中間交易市場的B2B,即水平B2B,它是按照行業將相近的交易集中到一個平臺,為采購商與供應商提供交易機會,如:中國制造網、環球資源網等。
特定企業間的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企業間為了相同的經濟利益,共同進行的設計、開發或全面進行市場及庫存管理并保持持久合作而進行的商務交易。該種電子商務多為面向制造業或面向商業的垂直B2B。垂直B2B可以分為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
2)B2C電子商務
B2C(Business to Customer),即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多以網絡零售業為主,主要借助于互聯網開展在線銷售活動,基本等同于電子化的零售。B2C是銷售商通過互聯網建立單獨的網上商店或在網上商城中開設店鋪,為消費者提供新型的購物環境;消費者通過互聯網進行網上選購、在線支付完成交易過程。B2C類網站以銷售制式化或個性化商品為主,包括軟件類商品和制式無差異產品(如品牌筆記本電腦、mp3)等。由于該模式為交易雙方節約成本,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目前B2C電子商務的付款方式是貨到付款與網上支付相結合,而大多數企業的配送選擇物流外包方式以節約運營成本。
3)C2C電子商務
C2C(Customer to Customer),即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開展的電子商務活動,當下主要是指網上拍賣。通過在線交易平臺,使賣方可以主動提供商品上網拍賣,而買方可以自行選擇商品進行競價。國內常用C2C網站有淘寶、易趣、拍拍等。
此外,作為特定模式B2G(Business to Government),即企業與政府方面的電子商務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電子商務交易。B2G電子商務活動覆蓋企業與政府組織間的各項事務。主要包括:政府機構通過網絡進行的政府招標和政府采購;政府利用互聯網對電子商務進行管理和服務,如網絡報稅、電子報關等業務。
3.按照網絡類型分類
根據使用網絡類型的不同,電子商務目前主要有三種形式:
1)互聯網(Internet)商務
互聯網商務是國際現代商業的最新形式,以TCP/IP網絡協議、計算機、通信、多媒體、數據庫技術為基礎,在網上實現營銷、交易和服務等活動。互聯網打破了傳統商業生產、批發、零售及進、銷、存、調的流轉程序與營銷模式,真正實現了低投入、零庫存、高效率,避免了物流的無效流通,從而實現了社會資源的高效運轉。消費者通過互聯網進行消費,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廠商的限制,廣泛瀏覽、充分比較、模擬使用,力求以最低的價格獲得最為滿意的商品和服務。
2)內聯網(Intranet)商務
內聯網商務也稱企業內部網商務,是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的為某個特定企業或部門內部提供綜合服務的計算機網絡。局域網上附加一些特定的軟件,將局域網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企業內部的虛擬網絡。內聯網以其組建簡單、管理容易、便于企業內部信息發布、安全性高等特點為廣大用戶所青睞。Intranet與互聯網之間的最主要的區別在于Intranet內的敏感或享有產權的信息受到企業防火墻安全網點的保護,它只允許有授權者介入內部Web網點,外部人員只有在許可條件下才可進入企業的Intranet。
3)EDI商務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數據交換)由于使用EDI可以減少甚至消除貿易過程中的紙面文件,因此EDI又被人們通俗地稱為“無紙貿易”。在商務活動中,交易雙方通過專用的計算機網絡,按照商定的協議,將商業文件標準化和格式化,在貿易伙伴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
EDI由計算機應用、網絡通信和數據標準化等三方面構成。其中計算機應用是EDI的前提條件,網絡通信環境是EDI應用的基礎,標準化是EDI的特征。這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銜接,構成EDI的基本框架。其中EDI的標準包括EDI網絡通信標準、EDI處理標準、EDI聯系標準和EDI語義語法標準等。
EDI較好地解決了互聯網所固有的安全性欠缺,相對于傳統的訂貨和付款,EDI又大大節約了時間和費用。但是,由于EDI必須使用專用增值網(Value Added Network,VAN)服務才能實現,費用較高,專業性和操作性較強,并且需要貿易伙伴也使用EDI,因此阻礙了EDI的發展。近年來,隨著IT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大幅降價、Internet網絡的迅速普及,基于互聯網、使用可擴展標識語言(Extensible Mark Language,XML)的EDI,即Web-EDI,或稱Open-EDI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E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