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
【引導案例】 經濟法文獻的出現
德國作為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在19世紀70年代出現了生產和資本的迅速集中,卡特爾壟斷組織在1873年后開始廣泛發展,并得到了政府的扶持。這是政府介入經濟調整的早期做法。但國家主義至上的德國也并非不重視維護市場機制的作用,隨著托拉斯壟斷形式的迅速發展,德國在1896年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在當時民法和知識產權法的框架之外,以專門立法的方式,對商業競爭中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采取民事、行政和刑事的手段一并予以調整。美國聯邦于1887年制定了《州際商務法》,并于1890年通過了參議員約翰·謝爾曼提出的《保護貿易和商業不受非法限制和壟斷侵害法案》,簡稱《謝爾曼法》。
評述
經濟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在和平發展階段,經濟法的靈魂是經濟振興法和市場競爭秩序法。這兩類法律的重要地位不是在現階段才顯示出來的,它是經濟法的源頭,是經濟法的最初表現形式。歷史上真正最早出現的經濟性法律是美國1887年的《州際商務法》、美國1890年的《謝爾曼法》、德國1896年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我們通常把德國的《煤炭經濟法》(1919)作為最早的經濟法,是指以經濟法命名的法?!睹禾拷洕ā放c《鉀素礦產法》(1910)屬于經濟振興法的范疇,在當時的德國有明顯鼓勵國家壟斷的意味。所以,應當這樣認識作為部門法的經濟法產生的事實:經濟振興法范疇的扶持壟斷的政府做法在19世紀70年代開始實行,但沒有上升到法律的層次;市場競爭秩序法范疇的法律在19世紀80年代開始出臺,并沿用下來,但沒有以經濟法命名;20世紀初以經濟法命名的經濟法在德國開始執行。
本節將闡述下列問題
1.經濟法的產生
2.經濟法的發展
1.2.1 經濟法的產生
經濟法的產生有著深厚的思想根源,早期的空想共產主義者對此作了許多有益的探索。最先提出“經濟法”一詞的,是法國的空想共產主義者摩萊里。1755年,摩萊里在其《自然法典》中首先用了“經濟法”一詞。1842年,法國的另一位空想社會主義者德薩米在其《公有法典》中對“經濟法”作了進一步探討。但這兩位學者所說的“經濟法”并非法律或法規意義上的,而是用以表述他們所設想的理想社會的分配法則。1865年,法國經濟學家、政治家蒲魯東在《論工人階級的政治能力》一書中首先在法律意義上使用“經濟法”的概念,他提出改組社會,由“經濟法”構成新社會組織的基礎,讓法律通過“普遍和解”的途徑解決社會生活矛盾。經濟法源于法國,19世紀末,經濟法的有關思想傳播到了德國,并最終與德國的社會、經濟條件相結合,產生了世界上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經濟法。
20世紀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到壟斷階段,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為了緩和國內國際矛盾、進行戰爭準備,德國開始采納一些國會議員提出的建議,制定國家干預社會經濟生活的法律法規,實行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統治政策。1906年,德國國會議員懷特在《世界經濟年鑒》中將經濟法第一次作為一個法的類別提出來,并對與經濟有關的法作了總結。1910年,德國制定《鉀礦產法》,1919年,頒布《煤炭經濟法》。伴隨經濟立法實踐的需要,德國的經濟法理論迅速發展,有關經濟法的學術著作紛紛公開出版,如魯姆夫《經濟法概念》、赫德曼《經濟法基礎》、努斯鮑姆《德國新經濟法》、哥特施密特《帝國經濟法》等,形成方法論說、世界觀說、集成說、對象說、機能說等多種經濟法學說。
1.2.2 經濟法的發展
經濟法產生以來,在資本主義國家大體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
1.戰備經濟法
這一類型經濟法,又稱經濟統制法,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德國出現的早期經濟法。當時德國國家干預和參與經濟生活,制定大量經濟法規,其目的是為了備戰和為戰爭服務。這些法規往往直接、明確地體現著政府意志,是一種原始的甚至是扭曲形態的經濟法。我們在肯定德國法學家在創建經濟法學功績的同時,對這種法規的經濟行政性質及其歷史作用,應有正確的分析和認識。
2.危機對策法
這一類型經濟法主要是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和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時期的經濟法。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日等戰敗國國民經濟瀕于崩潰,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又接連不斷泛濫。在這種情況下,個別的、局部的法律調整不能起到原有的作用,資產階級政府必須運用新的法律、政策,從總體上綜合調節經濟生活。美國總統羅斯福依據凱恩斯學說,推行新政,強調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頒布了一系列克服經濟危機的法規。這些法規在緩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幫助資產階級渡過危機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經濟法在上述兩個發展階段,雖然已經具有現代意義經濟法的若干基本屬性,如國家干預和參與經濟,私法公法化等。但它們同時也有著很明顯的隨機、被動的實用主義性質,未能與資本主義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客觀需要相聯系,與此相應的經濟法基本理論也尚未提出來,這些法規本身也常是就事論事,相互不協調,難成體系。這說明此時期的經濟法還很不成熟,其應有的本質和功能,尚未被人們認識和運用。
3.戰后經濟法
這一類型經濟法,也稱復興經濟法、振興經濟法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興起的以恢復經濟、發展經濟為目標的經濟法。日本的經濟法是較為典型的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的國民經濟受到嚴重打擊,為恢復和復興經濟,限制壟斷財團,發展中小企業,恢復自由競爭和經濟民主,日本政府頒布了大量的經濟法規,這些法律法規范圍廣泛,結構嚴謹,成龍配套,自成體系。與此同時,經濟法學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一時期的經濟法實際上也正處于在全世界推廣和成熟的階段,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在戰后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制定和運用經濟法對經濟活動進行調整,形成了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
新中國建國后,陸陸續續頒發了大量有關經濟活動的法規,但在計劃經濟時期,市場機制基本不能發揮作用,政府對經濟活動的管理也大多采用直接具體的行政命令方式,加之法制發展程度較低,并不具備現代意義上的經濟法。改革開放后,市場規律漸受重視,政府對經濟活動的調整漸趨宏觀間接化,行政手段逐漸被法律手段所取代,經濟法作為一個新的法律部門漸露端倪。1979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文件中首先使用經濟法這一概念。此后,經濟法一詞在中共中央文件和國務院文件中多次運用。與此同時,在我國的法學教材、專著、論文、工具書中,都出現了對經濟法的專題介紹和研究探討。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法學界對經濟法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廣泛討論,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對于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經濟法有獨立于民法和行政法的調整對象等問題基本達成共識。
- 全國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無紙化上機考試題庫:初級會計電算化
- 山東省會計從業人員資格考試《會計基礎》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 2014、2015年證券業從業資格(SAC)全國統考同步輔導教材系列:證券交易
- 全國注冊咨詢工程師(投資)職業資格考試考點突破+歷年真題+預測試卷:工程項目組織與管理(2024版)
- 尹伯成《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第7版)課后習題詳解
- 全國銀行業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熱題庫:公司信貸(初級)
- 2014年經濟師《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講義、真題、預測三合一
- 2014、2015年證券業從業資格(SAC)全國統考同步輔導教材系列:證券投資分析
- 王德中《管理學》(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2014年經濟師《房地產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過關必做1000題【含2013年真題及詳解】
- 全國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真題詳解+上機題庫: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
- 大連市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初級會計電算化》【教材精講+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8小時高清視頻】
- 2014、2015年證券業從業資格(SAC)全國統考同步輔導教材系列:證券投資基金
- 2015年經濟師《運輸經濟(鐵路)專業知識與實務(初級)》過關必做1000題(含歷年真題)
- 2016年初級會計師《初級會計實務》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