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級業務架構設計:方法論與實踐
- 付曉巖
- 538字
- 2019-09-02 17:59:00
1.4 沉吟至今
通過尋根溯源我們可以發現,即便是從TOGAF算起,業務架構這個詞也有2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開發人員中,業務架構顯然沒有需求分析的概念明確,業務架構師也遠不如產品經理常見。筆者曾就職的單位曾經實施了一個長達數年的、以企業級業務架構驅動的轉型項目,但是很多企業并沒有這樣的經歷,因此,每當與技術人員討論至此,他們就會覺得業務架構有點兒虛,細究可能有如下幾點原因。
1.用得少
原有的單體式或豎井式開發依然是企業更常采用的項目構建方法,而這種開發基本上沒有橫向視角,所以無需強調業務架構,通常的產品分析或者需求分析即足以滿足其開發需要。
2.難設計
業務架構,特別是大型企業這種錯綜復雜的業務架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業務架構對戰略的分解、業務架構自身的整合與標準化,到IT設計的過渡都存在不少陷阱,業務越復雜寬泛就越難駕馭。因此,即便是嘗試過業務架構設計的企業,也有不少是將業務架構設計保持在高階狀態,讓做過的人自己都覺得有點兒沒底氣。
3.易偏離
施工期間由于客觀因素可能會導致實施對業務架構的偏離,這種偏離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糾正或架構調整,那么累積久了就會造成業務架構的失真。
4.難維護
少數度過了業務架構落地困難期的企業,也會由于感受到維護架構的難度而心生放棄,從而降低了對業務架構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