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shù)理化通俗演義
- 梁衡
- 1686字
- 2019-08-16 09:41:54
第一回
洞庭湖邊屈原問天金字塔下泰氏說地——世界是什么
大約公元前四世紀的時候,我國南方的楚國是一塊美麗富饒、文化發(fā)達的地方。源遠流長的湘江碧波粼粼,漁夫們長篙扁舟,在撒網(wǎng)垂釣。高高的巫山,竹木青青,云靄漫漫,山寨中的人們穿著鮮麗的衣服,扮著各種神鬼,載歌載舞。我們的祖先,從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里走出來已一萬多年了,他們對這個世界已經(jīng)積累了許多豐富的知識。
這天湘江邊走來一個人,他瘦長的個子,清癯的臉龐,眼神呈現(xiàn)出一種莊嚴的沉思。他腰佩長劍,頭戴高高的帽子,身著齊腳的長袍。這個人穿過齊腰深的白艾,踏著岸邊的蘭草,他那明亮的目光掃過天邊的白云,掃過江面遠處的煙波,邊走邊吟誦起來: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明明暗暗,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 ……
這歌的大意是:
那遠古渺茫的情形啊,
是誰來將它傳道?
那時天地本沒有成形啊,
又是誰將它查考?
混混沌沌啊,晝夜不分,
可怎去將它的根由找尋?
一團熱氣啊,籠罩四方,
又怎去將它的面目研討?
天明天黑啊,暮來朝去,
為什么這樣交換,沒完沒了?
陰陽二氣啊,摻和無窮,
哪是源頭?哪是末梢?
圓圓的天啊,高達九層,
是誰來設計,誰來畫稿?
何等雄偉啊,這樣的工程,
是誰來修建,誰來督造?
斗轉(zhuǎn)星移啊,是什么將它們系???
天的軸心啊,怎樣來將它安牢?
八根巨柱啊,怎樣撐起這面天空?
東南方向啊,卻為什么向下傾倒?
天上九個廣闊的區(qū)域啊,
它們伸向何方,在哪兒終了?
各個區(qū)域里無數(shù)的角落,
到底多少,我該向誰去請教?
這天穹怎么會合成一個整塊啊,
黃道十二區(qū),是誰劃分得這樣巧?
這日月怎么會懸在半空?
星羅棋布,是誰安排得這樣好?
太陽啊,早晨從東方的湯谷起身,
晚上到遙遠的蒙水邊歇腳。
就這樣從天亮走到天黑,
這一天的行程有多少里之遙?
月亮啊,有什么奇怪的本領?
月初昏黑,月中又容光閃耀?
它要干什么啊,這樣好笑:
將一只兔子在懷中緊緊地摟抱?
大地啊,誰將你這樣安放?
河谷啊,為什么深深地陷落?
百川啊,日夜東流不肯停歇,
大海啊,你怎么總是喝不飽……

屈原雕像
這人就是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以上吟的就是他的《天問》。他在這篇名著中一口氣提了一百七十二個問題,涉及天文地理、日月星辰。一千多年以后,我國中唐時期又一位大詩人柳宗元與屈原的思想發(fā)生了共鳴,相似的遭遇驅(qū)使他揮筆寫出《天對》,探討了宇宙的起源和構(gòu)成,有力地批駁了神靈創(chuàng)世說,成為我國科學發(fā)展史上的又一顆啟明星,這是后話。
就在屈原嘆問蒼天前不久,地中海的南岸又是另一番景象。那里有一個和我國一樣古老的國家——埃及。碧藍的太空下是一片金黃的沙漠,尼羅河浩浩蕩蕩地向北流去,兩岸留下厚厚的淤泥。幾座由大條石壘成的金字塔,矗立在沙漠中直接云霄。大地啊,是這樣的平坦,人們的思想也在馳騁翱翔。這時在金字塔下有一小群人,他們席地而坐,圍成一個小圓圈,里面是幾把陶壺,一些碎肉。人們手里拿著樹枝折成的小棍在地上畫著,嘴里吃著,說著。他們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群科學家,其中不少人是從希臘來到這里的,經(jīng)常這樣談天說地,討論問題。這時一個叫泰勒斯的人站起來說:“我認為這地就像一個菜碟子一樣,平平的,圓圓的,整年整月地在空中轉(zhuǎn)著,太陽、月亮、星星都在圍著它動。”這時,另一個叫亞諾芝曼德
的人立即反對:“不,大地是一個長筒子,筒底的直徑是筒高的三分之一,筒的四周空氣有相等的壓力,所以它總是懸在空中。太陽一曬,地上的泥水就起泡,泡里出來魚,魚又變成人。”他還沒說完,又有人發(fā)言:“我認為一切都是氣組成的,我們手摸著的是氣,吸的是氣,人心也是空氣一團?!薄安粚?,不對,世界是水組成的,你看,尼羅河里不能沒有水,莊稼少不了水,人更要喝水……”他們就是這樣爭著,吵著,提出許多問題,想出許多解釋,可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真的,那高高的天空,茫茫的星河,無邊的大地,到底有多少奧秘?這世界上萬物的變化有沒有個規(guī)律?人們既然提出了問題,自然會找見答案的。在屈原和泰勒斯之后許多東方和西方的哲人從各個方面不斷探尋著客觀世界的本質(zhì),他們?yōu)榇俗龀鲈S多犧牲,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且聽我將這些故事一個個地慢慢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