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型城鎮化轉型研究:人口、土地與產業三維協調發展的視角
- 劉習平
- 2508字
- 2020-04-22 12:47:34
前言
黨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鎮化”,是在未來城鎮化發展方向上釋放出了轉型的新信號。為什么要大力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原因在于原有的城鎮化道路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新需求,其暴露出來的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將影響到中國城鎮化作用的發揮。中國需要推進城鎮化轉型發展,走新型城鎮化道路,以解決城城鎮化進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中國當前的城鎮化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即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表現為中國城市建成區快速增長,但城鎮集聚的人口卻沒有同步提高,中國的人口城鎮化速度小于土地擴張的速度。這意味著大量的土地非農化轉變成了城鎮用地,但是從農村轉移到城鎮的人口卻明顯滯后。針對中國土地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失調的嚴峻現實,專家學者們極力呼吁,認為亟須從土地城鎮化轉向人口城鎮化。實際上,城鎮化也不能簡單等同于人口城鎮化,并非僅是通過戶籍制度改革,讓人都住在城鎮,聚集在一起就是城鎮化了,這是有條件的,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要安居樂業成為真正市民,就需要有產業作為支撐,也就是產業的集聚。
中國土地城鎮化、人口城鎮化以及產業集聚不協調是現階段面臨的一個突出矛盾和問題,本書從新型城鎮化中人口、土地和產業三個維度入手,系統探究了中國新型城鎮化轉型的路徑。本書的主要內容和框架如下:
第一章:緒論。本章主要闡述了選題的背景和意義;相關概念的界定,包括城鎮化、人口城鎮化、土地城鎮化和產業集聚;相關研究成果文獻綜述,包括人口轉移與城鎮化、城市土地與城鎮化、產業集聚與城鎮化,并對相關研究進行了述評;研究的框架和方法;論文的創新與不足。
第二章:城鎮化進程中人口、土地及產業發展的內在關系。本章首先分析了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的內在關系,從人口城鎮化與人口轉移理論、土地城鎮化與土地產權理論等入手,系統分析了城鎮化中人口和土地的關聯機制。其次分析了土地城鎮化與產業集聚的內在關系,從土地城鎮化與土地集約利用理論、產業集聚理論的視角探討了城鎮化中土地和產業發展的關聯機制。再次分析了人口城鎮化與產業集聚的內在關系,從人口與產業集聚、就業與產業集聚的視角探討了城鎮化中人口和產業發展的關聯機制。最后探討了城鎮化進程中人口、土地及產業發展的內在關系,土地城鎮化是人口城鎮化和產業集聚的空間載體;產業集聚是土地城鎮化和人口城鎮化的重要支撐;人口城鎮化是土地城鎮化和產業集聚的核心要素。
第三章:城鎮化進程中人口、土地及產業協調發展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本章主要從城市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三者切入,既分析了土地城鎮化、人口城鎮化及產業集聚協調發展對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帶來怎樣的影響,也探討了三者不協調(土地城鎮化、人口城鎮化過快或過慢及產業集聚過高或過低)對城市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提出土地城鎮化、人口城鎮化及產業集聚協調對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第四章:中國城鎮化進程中人口、土地及產業發展現狀和基本評價。本章首先對中國土地城鎮化、人口城鎮化及產業集聚發展歷程進行回顧;其次分析了土地城鎮化、人口城鎮化及產業集聚發展現狀,表現為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城市人口密度不高且呈下降趨勢以及產業集聚吸納就業人口不足;最后對城鎮化進程中人口、土地及產業發展進行基本評價,當前中國城市發展效率相比于國外的一些城市而言較低,同時城鎮化對農村發展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第五章:基于人口、土地及產業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效率研究。本章基于土地城鎮化、人口城鎮化及產業集聚的視角,通過構建DEA-Malmquist指數模型,研究了總體城鎮化效率、比較分析了各產出指標的經濟效率以及投入指標的集約效率。
第六章:影響城鎮化進程中人口、土地及產業協調發展的因素。本章首先從理論上分析了影響土地城鎮化、人口城鎮化和產業集聚協調發展的因素和作用機理,然后通過構建靜態和動態GMM面板數據模型,實證研究了影響三者協調發展的主要因素和作用大小。
第七章:促進人口、土地及產業協調發展的城鎮化路徑。本章首先分析了中國城鎮化的階段和特征,并對城鎮化的多種模式進行了比較分析,然后分析了不同的城鎮化道路與人口城鎮化、土地城鎮化以及產業集聚協調發展的關系,并提出了現階段中國的城鎮化要推行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道路,而且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最后提出了促進中國土地城鎮化、人口城鎮化及產業集聚協調發展的城鎮化道路。
第八章:研究總結與展望。本章總結本書主要的研究結論和未來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和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城鎮化問題,對如何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展開了深入討論。相對于國內已有的新型城鎮化轉型著作,本書的特色在哪里?這是筆者在寫作過程中一直思考并試圖回答的問題。本書的特點:①理論與實證相結合。本書從理論上系統地分析了城鎮化進程中人口、土地和產業三者之間的內在關系,豐富了新型城鎮化的理論,為今后的繼續研究提供理論參考,而且通過構建模型,對城鎮化效率進行評估;測算了土地城鎮化、人口城鎮化和產業集聚協調發展指數,實證分析了影響三者協調發展的因素和大小,使論文具有較強的科學性。②資料翔實。本書在寫作過程中,收集了大量的數據進行多角度深入分析,文字和圖表相互印證,以便為相關研究或決策提供參考。③將知識性和可讀性融為一體。本書作為系統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并且圖文并茂,穿插一些案例研究,具有可讀性。④突出政策含義。研究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本書在第七章用大量的篇幅分析了促進中國人、土地和產業協調發展的城鎮化道路,不僅要破解土地城鎮化為什么會快于人口城鎮化的謎團并提出相應的對策,還要分析如何通過產業集聚帶動人口就業、實現農民市民化的難題。
在本書寫作過程中,參考了國內外諸多學者的思想和觀點,在此向有關作者表示衷心感謝。本書的出版得到了湖北經濟學院、知識產權出版社領導的大力支持,在此示以衷心的謝意。
由于新型城鎮化轉型是一個很龐大的命題,涉及制度、機制、結構、文化等諸多層面,因認知水平有限,難免會以偏概全。書中疏漏、錯謬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并提出寶貴的意見。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為中國新型城鎮化轉型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劉習平
2018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