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之有范:數字時代的文化思考
- 范周等
- 5078字
- 2020-04-22 12:49:38
繁榮群眾文藝須腳踏實地

【寫作背景】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在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我國文藝事業蓬勃發展。2015年出臺的《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文藝工作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和目標任務,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勾勒出了清晰可行的路線圖、任務表。同年,文化建設作為“五位一體”建設中重要一環寫入“十三五”規劃建議?!胺龀謨炐阄幕a品創作生產”“加強文化人才培養”“繁榮發展文學藝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提高質量,勇攀高峰”成為作家藝術家的共同價值追求,“建設精神家園”“讓藝術的觸角伸向廣闊的時代”“弘揚中國力量、中國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復興路上的崇高使命。
2017年5月4日,文化部正式發布了《“十三五”時期繁榮群眾文藝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十三五”時期我國群眾文藝的發展進行了部署,這是我國群眾文藝領域的首部專項規劃,具有創新性與開拓性意義。繁榮群眾文藝非一朝一夕之事,任重而道遠,《規劃》的出臺僅僅是一個起點,一個開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群眾文藝的繁榮與發展需要著眼當下,面對變化,全盤統籌,上下合力。
“晴雨表”:文化發展不能沒有群眾文藝
群眾文藝是我們文化建設的重要“晴雨表”。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等中央文件均對群眾文藝建設提出了相關要求,可見其重要性。
微評
★盡管文化產業市場越來越壯大,文化事業仍然在人們文化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優秀文藝作品既是時代的旗幟,也是群眾的精神食糧。
第一,人民需要文藝,群眾文藝建設好壞關乎文化民生實現與否。文化是一種生計,文化建設的初衷在于服務人。每個個體都有著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設應當建立起與人最直接的文化聯系。群眾文藝生于群眾、發展于群眾的特點使其有著與人民群眾的天然聯系,與文化民生相關聯。第二,群眾文藝讓我們的文化建設找到了落地扎根的可能性。文化建設要融入生活,群眾文藝的開展讓生活中的人們有了感受文化、創造文化、展現自身的機會,讓文化的因素浸潤在社會基層組織的細胞當中,使得通過文化營造實現社會治理創新有了更多的可能。第三,“文化強國”要以“文化強民”為基。文化強國不是空口號,文化自信不能沒有根基。文化建設是“五位一體”的重要方面,而作為歷史創造者與見證者的每一個公民,都應當在文化的浸潤中不斷提升文化自信。通過群眾文藝浸潤人心,是提升國民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堅定文化自信不可撼動的群眾基石。
“接地氣”:群眾文藝建設要喜聞樂見
因勢而動,因時而新。創新是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創新也體現在《規劃》的方方面面?!敖拥貧狻笔侨罕娢乃嚱ㄔO的天然優勢。當下,互聯網基因深入社會,文化產品豐富多彩,“地氣兒”已經改變,群眾“口味”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倒逼群眾文藝應機而動,自我創新。否則,“接地氣”只能是空頭支票,新環境中群眾的喜聞樂見也只能是空談。
第一,要有支撐。群眾文藝的繁榮要以優質的作品、多樣的活動為支撐。本次《規劃》中的主題性群眾文藝作品創作、各類型文藝評獎項目開展,以及專欄中優秀舞臺藝術作品移植改編計劃、網絡群眾文藝作品征集與傳播計劃等,都是在為群眾文藝繁榮找支點,為群眾文藝繁榮搭建交流與展示的平臺。第二,要有市場。群眾文藝繁榮,一定要有群眾“買賬”,要喜聞樂見,不能自說自話?!兑巹潯访鞔_提出要打響群眾文藝活動品牌,積極開展藝術普及活動,讓群眾文藝在群眾中普及、推廣。這就需要充分梳理現有群眾文藝資源,做到群眾文藝繁榮與群眾需求的精準化對接,系統策劃、重點推進。第三,要有新意。互聯網+的時代里,群眾文藝的實踐也已經有了諸多“觸網”創新嘗試。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的群眾文藝與惠民文化服務,進行優質資源采集和網絡直播、展播及線上線下互動,建設特色網絡群眾文藝資源庫,納入公共數字文化工程資源庫等內容,是《規劃》中的亮點?!兑巹潯分刑岬降摹鞍傩沾笪枧_”網絡群眾文化品牌活動作為群眾文藝與互聯網聯姻的示范性項目,值得我們予以期待。第四,要有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傳統文化五千年傳承,本來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群眾文藝與傳統文化的聯系千絲萬縷,群眾文藝的繁榮同樣需要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承擔起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生活的使命。
微評
★互聯網時代,從孩子到老人都在用手機獲得信息,溝通交流。如果群眾文藝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實現內容和形式創新,又怎能真正走進人們生活中呢?
“針對性”:群眾文藝建設要正視差異
統籌布局,對癥下藥。我國地域文化差異顯著,文化建設水平參差不齊,在這種背景下的群眾文藝建設同樣要正視差異,立足實際,找到各地群眾最喜愛、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有針對性地推進群眾文藝建設。
第一,既要普及,也要提升。地域間文化發展水平的差異客觀存在,各?。▍^、市)要針對自身文化建設的實際情況與實際水平,開拓群眾文藝建設的新局面,打造升級版。文化發展建設有一定基礎的地區,要進一步夯實基礎,在已有的群眾文藝優勢與基礎上實現質的提升,做到既接地氣,又有境界;文化發展建設基礎相對薄弱的地區,則要迎頭趕上,從細小做起,做好群眾文藝發展計劃與目標分解,扎實前行,逐步推開。正如《規劃》中要求的那樣,要從實際出發,尊重群眾意愿,推出更多易于推廣、易于普及的群眾文藝作品。第二,要杜絕“一股腦”“一刀切”。地域文化差異、文化資源稟賦不同、民族資源特色顯著是群眾文藝發展的現實土壤,這也恰恰正是我國群眾文藝百花齊放的文化資源基礎。因地制宜的理念在本次《規劃》中也多次涉及,結合文化特色,開展具有差異性的群眾文化活動,進行群眾文藝的本土化創新,是群眾文藝生生不息的發展動力,為群眾文藝“小而美”的文化之光溫暖大眾所必須。
微評
★的確如此,地區差異性是文化多樣性的根源,正視差異,鼓勵本土群眾自我創新、自我服務,從創作到欣賞都參與其中,一定會產生很大能量。
“固陣地”:群眾文藝建設要科學引導
文化陣地是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保障,是開展群眾文藝活動、豐富人民文化生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基礎平臺。把五大發展理念中“綠色”發展理念與群眾文藝相結合。群眾文藝繁榮就是要起到增加優秀文化供給,凈化社會文化環境,浸潤心靈的作用。群眾文藝建設形式多樣、參與群體多元、活動類型豐富,這些現實情況都決定了群眾文藝的發展必須要強化引導,樹立陣地意識。
第一,導向要正。群眾文藝建設的導向性是否科學關乎社會穩定。因此,群眾文藝發展一定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從意識形態高度認識群眾文藝陣地建設。正如《規劃》中多次強調要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導向的正確性與形式、內容的創新并不矛盾,與積極健康、寬松和諧的群眾文藝生態環境不沖突,只有堅持正確導向,創新才能持久,才能更上一層樓。第二,管理要活。完善群眾文藝工作機制是本次《規劃》的重要內容。群眾文藝機構的領導作用、群眾文藝創作機制、專業文藝幫扶機制、群眾文藝宣傳推廣機制、現代科技助推機制等內容的提出,可以說是在構建群眾文藝建設與管理的立體化、多層次工作網絡。在這些機制的運行過程中,要進一步突出相關主體責任,提升工作的規范性,從創作規劃和指導意見出發,強化內容管理、陣地規范管理,完善評價機制,定期抽查考核,做到分工明確、上下銜接。第三,線上要強。網絡是群眾文藝未來發展的全新空間,網絡陣地的管理也是日后群眾文藝發展不能忽視的內容。人民群眾在哪里,我們的陣地就應該在哪里,群眾文藝的發展要用好互聯網這一工具,使之成為群眾文藝發展的新陣地。
微評
★文藝作品一定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三觀正,才能站得穩、傳播廣,引起社會共鳴,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風氣。
“激活力”:群眾文藝建設要以人為源
群眾文藝建設的核心在人。人氣足,群眾文藝才有明天;人發力,群眾文藝才有發展。在群眾文藝發展的過程里落實“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就必須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性與活力,“開放”就是要多元參與,“共享”就是要讓群眾文藝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微評
★人才隊伍的建設面臨著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管理機制體制創新的難題。特別是如何吸引新型人才,留住優秀人才。
第一,要強化群眾主體。堅持群眾主體地位是《規劃》中的重要原則,也是群眾文藝的生命之所在。群眾文藝重心下移,就是要讓群眾在自我管理、自我創造、自我服務的過程中獲得文化上的滿足感。《規劃》中關于扶持和引導群眾自辦文化活動,就是對群眾主體作用的重視。第二,要健全人才支撐。培育和壯大群眾文藝力量是《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加強群眾文藝人才隊伍建設,發揮群眾文藝骨干、意見領袖引領力量,加強基層群眾文藝團隊建設等內容在本次《規劃》中均做出了相關說明。群眾文藝繁榮不能沒有健全的人才隊伍做支撐,要通過培訓計劃、幫扶計劃等可落地,實實在在的,科學、系統、可持續的人才支持項目予以全方位保障。第三,要鼓勵社會參與。社會化參與是近年來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重要趨勢,在群眾文藝建設中同樣需要?!兑巹潯穼⒐膭钌鐣⑴c置于基本原則之一,是對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進一步細化落地。與之相關的政府購買、志愿者隊伍建設、社會組織法人參與形式創新等具體問題,需從各參與主體的特點出發,綜合考慮,科學系統地規劃。第四,要強化保障機制。激發群眾活力,要形成群眾文化建設的常態化激勵機制,為激發群眾文藝活力提供動力源。群眾文藝發展,要有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有充足的經費支持,有各級資源的有效整合,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只有做好了這些方面,群眾創造力激發才能更加持續、更有活力。
★文藝高峰并不是少數優秀的文藝工作者自己閉關創作出來,各種文藝事業中的參與者乃至全部國民才是群眾文藝事業的主體。
一個時期以來,我國群眾文藝建設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黨和政府對于群眾文藝活動的關懷、支持非常有力。在新的歷史時期,《“十三五”時期繁榮群眾文藝發展規劃》從頂層設計角度對群眾文藝發展繁榮予以統籌很有必要。群眾文藝要乘勢而上、積極作為,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為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延伸閱讀】文化部就《“十三五”時期繁榮群眾文藝發展規劃》答問
問:《規劃》在堅持正確導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定文化自信,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是繁榮發展群眾文藝的根本要求,《規劃》在指導思想中首先予以明確和強調。《規劃》將堅持正確導向作為第一條基本原則,要求從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高度出發,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鞏固社會主義群眾文藝陣地,推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兑巹潯吩谥攸c任務和保障措施中強調了加強陣地管理的重要性,明確要求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將繁榮發展群眾文藝納入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政治引領、把關;各級文化館(站)要牢固樹立陣地意識,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群眾文藝健康發展;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加強群眾文藝陣地規范管理;加強群眾文藝內容管理,旗幟鮮明地表達黨的文藝立場、文藝方針,做好重點選題和熱點敏感問題創作的審核把關,開展嚴肅的群眾文藝批評,謳歌真善美,貶斥假惡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營造積極健康、寬松和諧的群眾文藝生態環境。
此外,《規劃》在要求廣泛開展群眾文藝活動的同時,堅決防止出現強迫命令、走過場、盲目追求“高大上”等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問題。
問:《規劃》出臺后,將在哪些方面發揮群眾文藝工作優勢,推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答:2017年3月1日,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實施。保障法在總則中明確,“支持優秀公共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為繁榮發展群眾文藝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兑巹潯飞钊胴瀼芈鋵嵄U戏?,著力從三個方面推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增加優質公共文化產品的供給,包括推出更多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和廣泛開展群眾文藝活動,讓公共文化建設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二是加強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依托群眾文藝骨干培訓計劃、優秀群眾文藝團隊扶持計劃、文化志愿者服務計劃等,不斷提升群眾文藝人才隊伍的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
三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影響力,創新傳播方式和手段,推動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廣泛有效地傳播。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新聞,www.gov.cn/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