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催眠術的一些疑問
催眠是不是“讓人睡覺”
由于種種原因,很多人對催眠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誤解和疑問。沒有接受過催眠的人都很想搞清楚催眠是不是讓人睡覺,“催眠”一詞是否存在著消極的含義。大家也都想知道催眠是否有害,是不是一種大腦的控制,被催眠后的感受怎樣,催眠以后的狀態和平時有什么區別等等。
在關于催眠術的諸多疑問中,第一個當是催眠是不是“讓人睡覺”。很多人一提到催眠通常就會望文生義,催眠,催眠,不就是催人入眠、催人睡眠嗎?其實,這不僅在普通大眾眼里經常有人這么想,就連醫學界、心理學界也常有人這么認為。一些受催眠者在經過催眠治療過后,會對催眠師說:“您催眠的時候,我并沒有睡著啊,您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能聽到,周圍人說的話我也能聽得到……”那么,催眠到底是不是讓人睡覺呢?如果是的話為什么還會有這種清醒的狀況呢?如果不是那為什么醒來以后會如此輕松自在呢?
其實,催眠和睡眠完全是兩回事,睡眠是人對整個環境和自身知覺的一種高度抑制,而在催眠狀態下,受催眠者對于周圍的反應則是被抑制的部分抑制得更深,而被喚起注意的部分比平時還要注意力集中。事實上,在催眠狀態下,受催眠者甚至比平時更清醒,更不用說比睡覺時候了!睡覺的時候人的大腦處于休眠的狀態,中途還會做夢,而催眠的時候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那么催眠和睡眠到底有哪些區別呢?
(1)催眠和睡覺的性質是不同的,催眠是一種技術,目的是要對受催眠者進行催眠治療,而睡眠并沒有這種目的,睡眠是只一種單純休養生息。
(2)催眠屬于心理和生理的范疇,而睡眠則屬于生理的范疇,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催眠可以消除精神上的痛苦,可以促進、幫助人類機體的健康發展,并通過調動、發揮人的自我調節機能來實現全部身心的良好發展;而睡眠主要是使精力和體力得到休息與恢復,以便于接下來更好地工作與學習。
(3)處于催眠狀態中的受催眠者,雖然大腦皮層的大部分區域已經被抑制,但是皮層上仍有一點是高度興奮的,反應非常靈敏,對于催眠師的問題也會做出相應回答,而處于普通睡眠狀態的人,意識活動則是完全停止的,對外界毫不自知,更不可能配合別人回答問題。
(4)雖然人在催眠狀態下也是在休息,但是休息的深度和質量要高于一般的睡眠,有時只是被催眠了十多分鐘,但是受催眠者感覺好像睡了很久,身心得到徹底的放松,達到了自然的狀態,這是普通的睡眠無法比的。
(5)處于催眠狀態中的受催眠者,有時在催眠師的暗示下,其肌肉可以僵直得像一塊鋼板。而處于普通睡眠狀態中的人,一般肌肉都是處于松弛狀態,沒有特別的影響和刺激是不會有較強烈的反應的。
(6)處于催眠狀態中的受催眠者,經過催眠師的暗示會做出某些動作和行為,比如痛哭、大笑、嘔吐、出汗等,而在睡眠狀態下的人則遠遠沒有如此豐富的活動,他們只會在夢中才能感受到。
(7)處于催眠狀態中的受催眠者,在沒有收到催眠師的蘇醒暗示之前,即使是睜開眼睛,也仍然是在催眠狀態之中。而處于睡眠狀態中的人,眼睛一旦睜開,便立即恢復到清醒的狀態,不需要任何暗示便回到現實生活中來。
從以上7點完全可以看出,催眠和睡眠完全就是兩回事。
受催眠者會不會做出違背自己意愿的事
有人不愿意接受催眠的原因是對催眠存在很大的恐懼感,他們擔心自己在被催眠的過程中受到控制、失去理智而把一些隱私暴露出來、當眾出丑或者做出一些違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例如有一些人擔心自己會在催眠時完全聽任催眠師的擺布,甚至泄露自己的銀行卡密碼。還有一些人,他們對催眠抱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期望得到某些不可能的結果,其實這些想法都是不正確的,而且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絕大多數的催眠學家認為,人在催眠中是無法被迫違背自己的信仰和道德觀說話或做事的。催眠學家指出這樣一個事實:只有你想要達到某種無意識行為的變化時,你才能達到這種變化。比如說,如果你并不是真的想要戒煙的話,那么,幾次催眠治療都不太可能使你將煙戒掉。
其實,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機制——自我保護機制,所以,在被催眠的過程中,受催眠者是不會做出違背自己意愿的事情,這一點人們完全不需要擔心。
即使舞臺催眠師想要使一些觀眾進入深度催眠狀態,并讓他們做出一些諸如學雞叫等不正常舉動,也是因為受催眠者事實上已經認可了催眠師,在潛意識里接受了催眠師的這一安排,而且在完成催眠后,受催眠者一般會有愉快的感覺,不會因為這些舉動有所焦慮或者煩惱。
但是,在此必須要說明的是,一些催眠學家認為,這個問題要比看上去復雜得多。他們認為,通過對暗示進行重組再構,就可以使其看起來與主體的意愿相一致,就可以使這個人做出一些在正常狀態下不會做的舉動。鑒于催眠從業人員良莠不齊,接受催眠的人也需要注重催眠師的道德品質與專業素養,確保到正規合格的機構去治療。
在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有一個堅守不移的任務,那就是保護自己。這個自我保護機制使人們不會因外界的引導和刺激而做出潛意識里并不認同的事情。即使是在催眠狀態中,人的潛意識也會像一個忠誠的衛士一樣異常堅決地保護著自己。所以,人們根本不用擔心會做出違背自己意愿或者說出格的事情。
被催眠以后,受催眠者的感受如何
多數人理解的催眠就是把受催眠者引導進一個失去自我意識,一切思維、動作、行為都受制于人的特殊心理狀態。那么,那些受催眠者被催眠以后的感受到底是怎樣的呢?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呢?在與催眠師溝通的過程中,受催眠者生理上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在一些電視節目中,曾經有人當場演示過“催眠人橋”:將自愿體驗催眠的觀眾導入催眠狀態之后,把他們的身體置于兩個椅子之間,腹部是懸空的,然后,讓一個體重一百多斤的人站在受催眠者的腹部。演示完畢之后,場內的觀眾詢問了受催眠者被催眠之后的感覺。有的受催眠者表示,在整個過程中自己是非常清醒的,可以很清楚地聽到指令,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有的受催眠者則覺得整個過程模模糊糊,感覺腹部所承受的重量像是一本書或一根鉛筆、一個氣球的重量;還有受催眠者說腹部所承受的是一個熱乎乎的熨斗。不同的人因受催眠的程度不同,得到的感受也不同。
總的說來,所有的受催眠者都感到自己腹部上面一百多斤的重量變輕了。在“催眠人橋”的演示當中,受催眠者的注意力被完全集中在全身肌肉的收縮上,整個人變得像一塊鋼板一樣,從而使得腰部肌肉的巨大力量被喚醒,變得無比堅硬。在整個過程中,由于受催眠者并沒有失去意識,所以,他能夠知道所發生的一切,也同樣能記住當時生理上的感覺。
被催眠后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大腦中控制我們行為和感受的部分“意識”在起著作用,我們的意識負責思考、判斷、發出命令,同時也要接收信息、體驗感受。而我們的“潛意識”則在時刻保護著我們的安全,讓我們能夠知冷知熱、知痛知癢。例如,當我們的手被火燙到后就會立即縮回去,然后,有人可能會驚叫一聲,而整個縮手的動作或許還不到一秒鐘的工夫,卻牽動了指端、臂部一百多塊肌肉的連鎖反應,這就是潛意識的作用。而意識則是這一系列動作之后的一種痛的感覺,因為,很少有人會在被燙傷之后縮手,他們通常是感覺很燙就會及時縮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本身的潛意識能量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其實,潛意識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雖然人們只有在特殊的條件下才能感受到潛意識的巨大力量,但是通過催眠,讓意識的范圍縮小集中在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點上,卻可以將潛意識的力量爆發出來。這也正是人們本身的一股力量,催眠術在這個時候起到一個喚醒潛意識的作用。
催眠就是催眠師與受催眠者的潛意識溝通的過程。隨著受催眠者潛意識作用的上升,意識的作用就會越來越弱,這便是催眠的深化。心理學家一般是將催眠分為3個階段:淺催眠、中度催眠與深度催眠。
在淺催眠狀態下,人的感覺變化并不是很明顯,主要體現在精神愉悅、身體慵懶而不想動,但是其意識仍然是比較清醒的,能夠清楚地知道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因此,很多進入淺催眠的受催眠者都不承認自己進入了催眠狀態。但是,如果催眠師下達觀念運動指令或者引導出肌肉強直的現象,受催眠者就會不得不承認他確實是進入了催眠狀態。等到淺催眠被解除之后,受催眠者的意識清醒,完全知道自己的行為,并且會感到非常地輕松和舒適。淺催眠是人們最容易進入的一個階段。
進入中度催眠后,感覺是相對比較多的,例如:人體溫度的變化很明顯、痛覺消失以及無法完全知曉周圍發生的事情。在中度催眠結束之后,當事人只能回憶起某些片段,而且醒來之后,他會感覺仿佛是暢快淋漓地大睡了一場,非常放松、舒適。中度催眠被解除之后,受催眠者能保留部分的記憶,但是內容更接近于催眠指令而非真實情況。中度催眠后,被催眠者與催眠師之間也會保持著良好的溝通和互動,不過潛意識卻變得異常活躍和敏感。
進入深度催眠狀態后,除了催眠師的聲音之外,受催眠者的其他感覺幾乎全部消失了。受催眠者身心放松,對于催眠指令反應良好,但是受催眠者的意識是不清醒的,甚至不知道當時四周的狀況,沉浸在非常主觀的個人世界里。當結束催眠時,受催眠者很可能無法記得催眠中發生過的那些事情。有的受催眠者記憶、人格都會發生改變,有的則是反映自己像是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一樣,這些和被催眠者的受暗示性程度的高低有著一定的聯系。
在進行一般的心理治療時,深度催眠狀態并不重要。心理治療重在當事人對過往經驗的重新詮釋。而人生經驗的詮釋,需要清醒的意識來參與,所以,中度催眠是最合適的。在國外,人們除了可以在心理醫療機構接受、感受催眠,還可以看到催眠師在舞臺上表演的“催眠秀”。國內的催眠發展得比較晚,催眠秀的節目也比較少,無論治療還是表演都還不夠成熟,因此,在選擇時一定要慎重。除此之外,對于催眠過度恐懼和緊張的人,或是不愿意了解嘗試和深層溝通的人,也不要輕易去體驗催眠。
接受催眠術是不是有害
生活中,幾乎所有的催眠師都會宣稱催眠很安全,只會帶來好的效果,不會有害于人們的身體,但是還是有不少人認為接受催眠術是有害健康的。人們之所以對催眠術有很多的誤解,原因就是沒有真正深入了解催眠術。有些人認為催眠是一種病態的心理現象,人在處于催眠狀態中時,會出現許多他們認為的不良現象,包括大腦皮層會受到嚴重的損傷、意志喪失、智商降低等。甚至有些人認為,被催眠后就像酒精中毒一樣,會導致受催眠者精神失常。那么,接受催眠術是否真的有害呢?簡單的麻痹對人的身體有副作用嗎?
其實,認為接受催眠有害的人可能是看到了正在接受催眠的人。處于中度或深度催眠狀態中的受催眠者,絕大部分都是目光呆滯無神,面部也毫無表情,無條件地接受催眠師的一切指令。受催眠者哪怕是見到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好友等,也都全然不認識。其實,這只是在催眠狀態中大腦皮層大部分的區域被暫時抑制了而已,在經過暗示之后就會逐漸清醒過來,也會慢慢恢復到正常狀態。
雖然在催眠施術之后,一些受催眠者有種種過于被動或是煩躁、發狂甚至是精神失常的表現。但是,這樣的事情極少發生。
那么,造成這種表現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催眠術本身固有的缺陷,還是由于催眠師施術不當呢?經過研究發現,答案是后者。所以專家、學者都一直強調人們要找正規的催眠機構進行治療,只要催眠師規范操作,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其實,那些不利的表現不僅可能在催眠施術中出現,在其他心理療法中也可能出現。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催眠可以使人的身心機能得到有效的休息和恢復,并通過調動、發揮人的自我調節機能來促進、幫助人類機體的健康發展,以及實現全部身心的良好發展。另一面,專家還需要對受催眠者的一些不良或不正常的反應做深入的分析。由于在清醒的意識中,許多欲求、本能和壓抑都被深深地隱匿于潛意識中,它們的確客觀存在著,但是又不為他人和自己知曉。在催眠狀態下,它們被徹底地釋放出來,毫無保留地展現在自己面前。這并不是一件壞事,充分發泄出來只會有益于身體和心理健康。某些缺乏專業知識的人,誤以為那些表現不是受催眠者所固有的,而是由于催眠所造成的,所以對催眠術產生誤解,并由此開始恐懼催眠。
還有一些人看到,在催眠施術結束之后,某些受催眠者出現了緊張、頭痛、惡心、焦躁、抑郁或者是難以蘇醒等現象。他們認為些現象也是催眠術本身造成的。事實上,造成這些不良現象的原因并不是催眠術本身,而是催眠師的技術。也就是說,催眠師沒有能夠按照催眠施術的科學程序進行,因此導致催眠術的失敗。所以專家和學者一直在強調催眠治療和訓練催眠內容時,應該由接受過專業訓練并有實踐經驗的催眠師實施催眠。
造成催眠師失敗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催眠師解除催眠的程序不夠完全、完整。也就是說,在受催眠者醒來之前的準備工作沒有做好,具體說來,就是催眠師沒有下達或沒有反復強調受催眠者在醒來以后會忘記在催眠過程中的全部經歷,以及醒來之后會感到精神特別愉快、振奮,情緒狀態極佳等暗示指令,導致受催眠者醒來后會有輕微的精神萎靡和頭疼現象。
需要受催眠者在自愿的情況下接受催眠治療,而不是在被強迫、出于無奈的情況下才接受催眠治療。受催眠者的不安與抵抗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催眠的效果,如果對催眠師的暗示指令進行抵觸或者拒絕的話,就會在催眠治療之后造成不適應的感覺。需要催眠師特別注意的是,最好要在受催眠者欣然同意的情況下再對其施術,只有雙方有了良好的溝通,相互信任,才能達到催眠的最佳效果。
由于受催眠者的個體差異,所以有一些受催眠者的身心不是一個十分協調的系統。有的時候,心理在催眠的時候恢復了,但是生理上沒有同步恢復,落實到催眠施術中來說,就是沒有跟上步伐,所以才會出現了不安、不舒適、不愉快等感受。這種情況在受催眠者接受了深度催眠之后是最容易發生的。其實,要解決這一問題并非難事,只要催眠師能夠意識到這一現象的存在,多進行幾次生理狀態暗示就可以完全恢復。這樣一來,受催眠者也會及時調整心理,蘇醒后不適的感覺就可以得到圓滿解決。
在催眠過程中,處理方法不當。比如,沒有根據受催眠者本身的特點來進行催眠,針對具有內向、退縮、羞怯等人格特征的受催眠者,催眠師仍然以嚴厲的態度來進行,這樣就會使受催眠者感到更加的惶恐、緊張,如果催眠師的暗示語非常強硬、嚴厲的話,那么接受催眠的人就會一直惴惴不安。一旦緊張、惶恐的心理一直籠罩于受催眠者的潛意識中,那么在施術結束、醒來之后,受催眠者就會出現不安、不愉快、惡心、頭痛之感。所以,催眠師要根據受催眠者的接受暗示狀態進行及時的指令調整,催眠師此時也應竭力使受催眠者確立一個觀念:催眠師是為了我的身心健康而對我實施催眠術的。這樣才可以讓其穩定地進入催眠狀態,從而輕松、愉快地完成催眠治療。
催眠有副作用嗎
催眠是否有副作用也是人們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對于這個問題,催眠師一直都在不停地強調、不停地解釋,以消除大家的擔心。
實施催眠術可能是有副作用的,但是這個副作用發生與否在于催眠師,而不在于催眠術本身。如果一個催眠師的基本功以及技術修為還達不到的話,他會忽略掉一些必需的暗示。而少了這些環節,就會讓受催眠者在清醒之后出現一些迷茫、頭昏、倦怠、四肢乏力、頭重腳輕等生理反應。當然,這里面不可避免地也存有受催眠者自身的一些原因,有的受催眠者會在這個過程中自主判斷,或者按照自主意愿行動,有時候也會減弱催眠暗示的力量。受催眠者心理一旦強烈的排斥,那么就有可能會造成知覺發生歪曲或喪失。
不過,這些副作用完全可以通過催眠暗示一一消除。對于一個專業的催眠師來說,是很少出現這種低級錯誤的。只要操作得當,就不會有任何副作用或者不良后果。
人們對催眠副作用的認識很大一部分是從小說、電影里看到的——催眠師利用催眠控制別人去做一些危及社會及他人利益的事情。這種情況在現實中是很少能出現的,通常情況下,一個高水平的催眠師會自始至終恪守自己的職業操守,不會去做那些有違職業道德的事情。當然,在受催眠者覺得不放心的情況下,也可以請第三人在旁陪同,以起到監督的作用。
有的催眠師在治療的過程當中,會發現受催眠者心理情緒方面的反復。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比如,有嚴重失眠的受催眠者,在經過幾次催眠治療之后,受催眠者會有幾天睡眠非常差的時候,情緒也出現了非常大的反復。這是很正常的,而且這也是問題完全解決的前兆。在治療心理障礙的時候,在催眠的初期,受催眠者可能會感覺沒有自我,感覺自我意識弱了很多,感覺這樣很不舒適,但這恰恰是一個潛意識改變心理防御機制的過程,完全是正常的,所以不需要過多擔心。
另外,在進行催眠的過程當中,移情是必需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療法和自由聯想法為主體的精神分析過程中,受催眠者對催眠師產生的一種非常強烈的情感。原因其實很簡單,在催眠的過程中,催眠師直接和一個完全暴露的潛意識進行了溝通、交流,這樣能和受催眠者非常迅速地建立起親和感與信任感,催眠師就是需要這樣一種完全的依賴和絕對的信任,來進行心理暗示以及靈性改變。這也正是催眠效果顯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當然,在心理治療完畢之后,催眠師也會用相當多的次數對受催眠者進行解移情的催眠處理,這種處理并不復雜,經過處理后,催眠者就會恢復過來,感情如初。
綜上所述,催眠后的副作用主要是在催眠中予以不當的暗示語造成的,只要經過再一次的催眠性暗示就能消除,因此不必有所顧慮。催眠副作用常見的表現如下:
1.一般性反應
在深催眠狀態下受催眠者忽然醒來,或經過較長時間的催眠而突然醒來,或是在醒來之前催眠師沒有給受催眠者以輕松、愉快的暗示,這些都會導致有些受催眠者出現頭暈、頭痛、無力、倦怠、多夢等不適應的癥狀。即便催眠后有感不適,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會給受術者留下后患。
2.記憶力減退
如果出現記憶力減退的情況,那很有可能是由于在催眠狀態下運用了不當的暗示。如果確實有不當的暗示損傷了受催眠者的記憶,甚至對以往的某些記憶也有影響的話,受催眠者就可以在下一次的催眠中進行增強記憶的訓練,催眠師可以對其施以增強記憶能力的暗示:“通過信息證明,你的記憶功能非常好,在今后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你會感到你的記憶力非常好,不會再因為記憶力差而苦惱。”經過暗示,受催眠者的記憶可以得到相應的提高。
3.情緒的改變
在催眠中,由于催眠師對受催眠者的暗示不當,或者對于受催眠者心理矛盾的癥結揭露之后沒有給予正確的誘導和分析,那么醒來后就會使受催眠者的情緒變得急躁、抑郁甚至瘋狂,并且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慢慢恢復。
4.人格的改變
人格的改變也是由于催眠暗示不當造成的,因此催眠師應該注意避免發生這種情況。一旦發生了,一定要處理好這些問題,不要給受催眠者帶來更多的、不必要的傷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催眠師在實施催眠時不能以本人的一些不良人格影響受催眠者,迫使受催眠者發生改變。
一個合格的催眠師要對操作的全過程正確把握,對催眠狀態的典型特征了然于心,對催眠過程中的突發事件妥善處理,并且能嫻熟、準確地運用暗示指導受催眠者,敏銳的觀察受催眠者的表情、神態以及心理變化。
我為什么不容易被催眠
通常情況下,對于第一次做催眠治療的人,催眠師會為其實施催眠敏感度或催眠易感性的測試。催眠敏感度、催眠易感性,都是指一個人進入催眠狀態的難易程度。催眠敏感度是較為常用的稱呼,催眠敏感度測試包括雪佛氏鐘擺測試、手臂升降測試、雙手緊握測試、身體后倒測試、檸檬(蘋果)觀想測試等;而催眠易感性測試主要是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
一般來講,約有95%的人都有相當程度的催眠敏感度,而另外5%的人很難被催眠。也就是說,只要一個人是正常的,就能夠被催眠,只是催眠時間的長短有所不同。有一些很難被催眠的人必須被施以反復、長時間的誘導,有的可能需要三四個小時才能進入催眠狀態。而那些敏感度高的人,幾分鐘就可以進入狀態。所以,時間越長就越考驗催眠師的耐心和技術。
催眠敏感度越高的人,就越能讓催眠師得心應手,輕松地施展各種催眠技巧。有些人認為容易被騙的人就容易被催眠,這種觀點是不正確、不科學的。事實上,許多精明能干的、社會成就高的人是很容易被催眠的。當然,催眠敏感度是一種十分穩定的特征,通常是在青春期以前最高,然后呈逐漸下降的趨勢,年紀超過七十的老人,就沒有那么容易被催眠了。
被催眠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越高的人,就越能從催眠中獲得相應的益處。一般來說,有下面特質的人,其催眠敏感度會比較高:
容易放松。
愿意信賴催眠師。
專注力高。
好奇心強。
想象力豐富。
智商高。
我真的被催眠了嗎
可能每個開始嘗試催眠的人,都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被催眠了。許多被催眠過或者聽過催眠錄音帶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那就是:“當時我真的被催眠了嗎?如果是的話,怎么我沒有感覺呢?”其實,催眠并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種會陷入無意識的狀態,也不會有非常明顯的生理反應。
基本上,在低度與中度的催眠狀態下,當事人的意識是很清醒的,就算進入深度催眠狀態,有的人也會內心雜念平息,感覺比平常要更加清醒。所以才有人會懷疑自己有沒有真的被催眠。這些對催眠表示懷疑的人,還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不論是催眠師說的話還是動作,我都清楚地知道,這樣的催眠會有效果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因為幾乎所有的催眠治療都可以在“感覺上很清醒”的催眠狀態下完成。那么,到底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被催眠了呢?這里有幾個訣竅,歸納為以下幾點:
首先,在自我意志不參與的情況下,會體驗到潛意識接管的狀態。例如,要求受催眠者不控制、不壓抑的條件下,手臂能夠自動舉起來,身體會搖晃,食指能夠自行彈動等。
其次,想要調動自我意志,卻無法克服催眠師的禁止指令。例如,催眠師下指令暗示受催眠者,從1數到10的時候,會跳過6,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是一次非常震撼的體驗,尤其是對于那些數到5之后拼命想數出6卻數不出來的人,則將成為終生難忘的一刻。當然,常常練習自我催眠的人不需要從1數到10,只要閉上眼睛,讓自己安靜下來,就能進入很舒服、放松的狀態,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
最后,催眠師下指令暗示受催眠者展現出平常所沒有的能力,這種能力讓受催眠者自己感覺到驚奇萬分。例如,某位催眠師在一群人中選擇了幾位催眠敏感度比較高的人,并對他們下指令說:“等一下當我在你的后腦勺連續輕拍三下時,你就會睜開眼睛,并且發現你可以看到人體的氣場,清楚地看見包圍在人體周圍的靈光。然后,我要請你仔細地看清楚在場的每一個人。”為了避免后遺癥,催眠師再加一道指令說:“你這種看見靈光的能力只可以維持5分鐘,5分鐘之后,你就會恢復原狀,一切如常。”結果,幾個人嘗試之后表示確如催眠師所說。
前世催眠真的存在嗎
關于催眠里面前世的這個說法,催眠界一直以來都爭論不休。國外很多專家一直在研究前世催眠,甚至有一些大學專門成立了超心理學系,研究前世、前世催眠以及心靈感應等神秘的話題。實際上,催眠里面所謂的“前世”,未必是大家傳統意義上所理解的前世,而很有可能就是受催眠者內心的呈現,也許是人的一種渴望,也許是人的瞬間記憶。
有人說,人的靈魂是永生的,死亡只是肉體的死亡,靈魂則是可以進入另外一個生命周期的。在一些國家和民族、部落里,人們甚至歡慶死亡,因為他們認為,人的靈魂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也曾經有報告提到過,人們在被催眠之后,能夠回憶起自己“前世”的生活。“前世”真的存在嗎?
科學家們普遍表示很難接受催眠能夠讓人回憶起前世的這種觀點。有研究報告曾經指出,受催眠者能夠敘述出那樣詳細的故事,除非他是真正經歷過那樣的生活,否則是絕對不可能講得出來的。關于這一點,各界專家們也都做了大量的實驗。可是,即使能夠證明那些事情的真實性,受催眠者能夠回憶起的被催眠之前不曾知曉的事情難道就是前世的生活嗎?
如果我們要承認人在催眠狀態下能夠回憶起自己“前世”的生活,那么又必須接受這種觀點——受催眠者能夠回憶起的被催眠之前不曾知曉的事情,就是自己前世的生活。有觀點認為,那些受催眠者敘說的仍然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所了解的一些事情,只不過是因為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想過這些事情而已。其實除了催眠之外,人似乎也可以通過做夢來回憶自己的前世。
不管是催眠狀態,還是夢境狀態,都是人的意識進入了不同的層次。只要人們能夠學會自我放松,就會很容易進入這些狀態。其實,能夠回憶起自己“前世”的人都具有非常好的催眠易感性,當催眠師暗示他們能夠回憶起自己的“前世”時,他們就會按照催眠師的指令,想象出自己“前世”的生活,并且相信自己“前世”就是那樣生活的。可以說,他們能夠回憶起的信息是準確的,但是不完全是自己真正的經歷,其中有一部分可能是來自影視、書本等,還有一部分則極有可能是杜撰的。
另外,催眠不一定就是促使他們回憶起這些事情的直接原因,催眠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只是使那些催眠敏感度比較高的人相信自己的確曾經有過這樣的“前世”生活。
有一個受催眠者說自己從來沒有去過草原,可是在催眠狀態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草原上的場景,好像真的就是“前世”一樣。這個受催眠者完全有可能是在電視、圖片上等看到過草原的景色,而且當時印象比較深刻,再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塑造出了一幅草原的風景。這位受催眠者為什么會選擇“前世”是在草原,其實這只是反映出了他真實的內心世界——對草原的某種熱愛、眷戀,而不是真的回憶起了所謂的“前世”。
其實,在實際的催眠治療過程中,催眠師并不會過多地關注催眠“前世”是不是真的,他們更多關注的往往是這種催眠對于受催眠者是不是有好處。對于我們來說,以開放的心靈、批判的態度來面對催眠治療,才是明智的選擇。
進入催眠狀態會不會醒不過來
相信很多初涉催眠的人都問過催眠師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進入催眠狀態,會不會醒不過來呢?事實上,這是絕不可能發生的,迄今為止也沒有任何醫學文獻曾記載過這種情況。這就好像無論夜間的睡眠多么舒適而深沉,人總是會醒過來一樣。這一點首先要肯定。但是同時也會有這樣的情況:因為催眠實在太放松、太舒適了,所以受催眠者暫時就不想醒來了,但是這并不等同于進入催眠狀態之后就真的醒不過來了。
在經過催眠師的暗示之后,受催眠者就會在身心放松的同時,回憶起自己曾經美好的經歷,這就會使人很想沉浸在其中,而不想那么快醒過來,恢復到現實的狀態,在這種能夠暫時擺脫世俗憂愁煩惱的輕松愉悅心情中,可能會有個別受催眠者在接到結束催眠的指示時反問說:“可以等一下再結束嗎?我想繼續體驗一下,這種感覺很好。”
這時候,催眠師可能會繼續讓受催眠者好好享受這種美妙的感覺,同時催眠師也會暗示受催眠者,等到受催眠者享受夠了的時候,就隨時可以睜開眼睛。因此,擔心催眠程度過深,會一直陷在催眠狀態中醒不過來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也是不科學的。
在催眠的過程中,受催眠者和催眠師會保持著非常密切的感應關系。在外人看來,受催眠者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其實他一直和催眠師進行著潛意識的溝通,保持著密切聯系,催眠師下達喚醒指令之后,受催眠者就會醒來。當然,如果在非常放松、非常舒適的催眠狀態下,進入自然的睡眠狀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同樣,在平時正常的自然睡眠狀態中,也可以通過催眠術使其轉入催眠狀態,這就稱之為睡眠性催眠術。
孕婦也能被催眠嗎
孕婦可以被催眠嗎?當然可以。
對于孕婦的催眠一般是心理操作,不需要服用藥物,所以在安全問題上是不用擔心的。尤其是在懷孕初期,與化學有關的藥物孕婦最好不要服用,尤其是在前三個月——胎兒發育的關鍵期,孕婦應當盡量不服藥以降低畸形兒的概率。每個孕婦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水平、性格、興趣、愛好以及其他實際情況,訂立一個適合自己的催眠計劃。催眠的方法不必過于強求一律,只要是對自己有幫助,適合自己的就可以。
孕婦只要懂得運用催眠的技巧,就可以適當地施以催眠來加強健康、緩解癥狀、自我治療。當然,現代的醫療技術和生產環境可以為孕婦的生產提供非常安全的照護,因此孕婦只需要心情放松,多給自己信心即可,不要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壓力。
在催眠的過程中,孕婦要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情,催眠師也應當給予正面暗示,暗示可以是:你將會生下非常可愛、漂亮、聰明的寶寶,你的生產過程會很順利,而且產后你會迅速恢復身材,甚至會變得比原來更好,孩子以后也會健康快樂地成長,人見人愛。
當孕婦的情緒發生變化時,其腹中的寶寶也會接受相應的變化。所以,在孕期時,孕婦及家人都會注意胎教。在胎教的過程中進行催眠的話效果也會更好,因為催眠可以使孕婦放松,減低她們的焦慮,消除她們惡心的感覺。同時,催眠也可以使生產過程縮短3個小時左右,使生產過程更加順利。對于麻醉藥過敏的孕婦,催眠不僅可以助產,更可以增加母子雙方的安全,同時還可以提高孕產婦及胎兒的健康水平。
令人遺憾的是,現在還少有婦產科醫生懂得運用催眠。
能將動物催眠嗎
動物也能被催眠嗎?動物不懂人類的語言,為什么可以被催眠呢?看過催眠秀、催眠表演的人一般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稍微了解一些催眠術的人都知道,暗示是催眠現象產生的關鍵所在,是催眠的心理學基礎。催眠師正是借助暗示的力量將受催眠者引入催眠狀態,并對其開展心理治療、進行潛能開發等。那么,那些根本無法聽懂人類語言的動物,怎么接收這些暗示的指令呢?
實際上動物是不會被催眠的,因為它們無法了解人類的語言。所謂的“動物催眠”與人類的催眠治療是毫無關系的。人們通常所提及的“動物催眠”是通過壓迫動物頸部動脈的方法帶領它們進入所謂的“催眠狀態”,我們日常所提及和使用的催眠則是指人類通過采用特殊的行為技術并結合特定的言語暗示,使接受催眠的人進入到催眠狀態中。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和動物的催眠本質上是不同的,所以,“動物催眠”不屬于人們日常所提及的催眠范疇。
常見的雞、鴨、兔子、青蛙甚至鱷魚,在催眠師的催眠下,它們的肌肉就像軟掉了一樣,任由催眠師擺布,再或者是催眠師對著這些動物擺弄一番或者耳語一番之后,它們就逐漸安靜下來,靜止不動了。催眠師的這些手法會讓那些不明白其中原理的人會產生對催眠的恐懼感。
其實,在真正了解了答案以后就會消除恐懼了。在觀看催眠師進行動物催眠表演時,心細的人可以發現他在操作的過程中不時用拇指按住動物的頸部動脈,等到它窒息休克之后就松開了手,這個時候,動物已經四肢癱軟了。在觀眾們的贊嘆聲中,這位催眠師就完成了一次所謂的“動物催眠”表演。
除了讓動物窒息進入所謂的“催眠狀態”之外,還有其他的方法來進行動物催眠表演。例如,不同的動物有著不同的神經敏感區,有催眠師就是通過刺激這些動物的神經敏感區來使它們進入短暫的休克狀態;還有一些動物在遇到強烈的外界刺激時,會出現“假死”狀態或“木僵”狀態,從而也可以達到圓滿的舞臺效果。一些催眠師會對動物進行愛撫以達到“催眠”,這一點,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不難體會。對于那些與自己特別親近的小寵物,比如小狗,如果被我們撫摩得非常舒適的話,小狗就會進入淺淺的睡眠狀態。另外,還有一些催眠師會使用馴獸員的方法,利用食物刺激來使動物裝死以配合其表演“動物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