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則不立
魚離開水就會死亡,人沒有禮儀便無法生存,而不講誠信則會受到煉獄的懲罰。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姑娘外出游玩,不小心掉進了井中,正巧遇到一個青年人路過,將她從井中救了出來。姑娘為了報答救命之恩,就與他私訂終身。
訂下婚約后,卻沒有證婚人。恰好見到一只黃鼠狼,于是黃鼠狼和那口水井就成了他們的證婚人。
青年繼續(xù)他的行程,而姑娘則回到家中開始等候。
正當(dāng)姑娘還在癡心地等待時,那個青年卻在異地結(jié)了婚,并且生了兩個小孩。
沒多久,青年的兩個小孩,一個被黃鼠狼咬死,另一個則在井邊玩耍掉進了井里。
這個時候的青年,想起了他和姑娘的訂婚和證婚的黃鼠狼和井。他如夢初醒,和現(xiàn)在的妻子離了婚,回到了癡心等他的姑娘身邊。
這個故事就是用來告誡人們不要背信棄義。一旦你置契約于不顧,那么你就會得到上帝給予的嚴(yán)厲懲罰。
在猶太人看來,誠實是支撐世界的三大支柱之一,另外兩個是和平與公正。
猶太人認為誠信經(jīng)商是商人最大的善,所以在猶太人的生意場上最為看重誠信。對于不誠信的人,他們是無法原諒的。在猶太人的內(nèi)部,他們之間極為重視誠信,極為重視契約,一旦簽訂了就必須遵守,絕對不可以有任何理由不履行契約。
在猶太人的經(jīng)商歷史中,他們尤其注重契約的履行。別看他們在談生意時斤斤計較,為了一點點的利益可以和對方爭論不休。不過一旦與他們達成了某種協(xié)議,不管是書面上的還是口頭上的,猶太人都會竭盡全力地去完成。有的時候為了達成契約上面的要求,即使吃虧也照樣完成。這是猶太人走遍世界各地都受到歡迎,讓猶太人獲得巨大財富的生命之源。
每一次生意都要保持警惕
對每一次生意都重視有加,這樣做起碼有兩大好處:其一是不會因為自己對對方的先入之見而掉以輕心,相反,可以有足夠的戒備防止對方可能的一切手腳。其二是可以保證自己第一次辛辛苦苦爭取得到的贏利,不至于在第二次生意中為顧念前情而做出的讓步所斷送。
猶太人的經(jīng)商法則有不少初看之下毫不起眼,細細推敲下來,卻足以發(fā)人深思。“重視每一次生意”,就是這樣的一條重要的法則,它包含了猶太人豐富的處世經(jīng)驗和智慧。
要說明這個道理,我們先看一下一個故事。
有一天,日本商人小泉三郎請猶太畫家拉法德上銀座的飯館吃飯。賓主坐定之后,拉法德乘等菜之際,取出紙筆,給坐在邊上談笑風(fēng)生的飯館女主人畫起速寫來。
不一會兒,速寫畫好了。拉法德遞給小泉三郎看,果然不錯,畫得形神皆具。小泉三郎連聲贊嘆道:“太棒了,太棒了。”
聽到朋友的奉承,拉法德便轉(zhuǎn)過身來,面對著他,又在紙上勾畫起來,還不時向他伸出左手,豎起大拇指。通常,畫家在估計人的各部位比例時,都用這種簡易方法。
小泉三郎一見拉法德的這副架勢,知道這回是在給他畫速寫了。雖然因為面對面坐著,看不見他畫得如何,但還是一本正經(jīng)擺好了姿勢讓他畫。
小泉三郎一動不動地坐著,眼看著拉法德一會兒在紙上勾畫,一會兒又向他豎起拇指,足足坐了10分鐘。“好了,畫完了。”拉法德停下筆來,說道。
聽到這話,小泉三郎松了一口氣,迫不及待地欠身過去,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原來拉法德畫的根本不是小泉三郎,而是他自己左手大拇指的速寫。
小泉三郎連羞帶惱地說:“我特意擺好姿勢,你……你卻捉弄人。”
拉法德卻笑著對他說:“我聽說你做生意很精明,所以才故意考察你一下。你也不問別人畫什么,就以為是在畫自己,還擺好了姿勢。單從這一點來看,你同猶太人相比,還差得遠啦。”
到這時,小泉三郎才如夢方醒,明白過來自己錯在什么地方:看見畫家第一次畫了女主人,第二次又面對著自己,就以為一定是在畫自己了。
你看,正是基于對類似于這位日本商人所犯的錯誤,猶太人才對每一次生意都重視有加,這樣做,起碼有兩大好處:
其一是不會像日本商人那樣,因為自己對對方的先入之見而掉以輕心,相反,可以有足夠的戒備防止對方可能的一切手腳。
其二是可以保證自己第一次辛辛苦苦爭取得到的贏利,不至于在第二次生意中為顧念前情而做出的讓步所斷送。生意畢竟是生意,容不得“溫情脈脈”,否則第一次就沒有必要斤斤計較。
這兩條好處這么寫白了放在面前,看上去實在平淡得很。但猶太人深知,由于它們作用的是人的潛意識層面,往往在人們的漫不經(jīng)心中被忽略了,先人之見的厲害之處在于它會使人都想不到去糾正它。直到事情結(jié)果出來了,大失所望甚至絕望之余,人們才不無懊悔地察覺自己的疏忽。
在今日社會上發(fā)生的諸多合同詐騙案中,有很多“善良的人們”就是因為單憑一張熟人甚至僅僅一面之交的熟人的面子或者一次小小的“成功”而上了別人的圈套。這些人難道不應(yīng)該把“重視每一次生意”作為自己經(jīng)商活動中的座右銘嗎?
訂合同要防止存有漏洞
對于訂立合同要謹(jǐn)小慎微,思慮周密,決不允許出現(xiàn)漏洞。商場如戰(zhàn)場,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在和別人簽一個即使很小的合同時,也一定要留神,否則很容易被對方鉆空子。
猶太人認為在一個法制國家里,從事經(jīng)營活動,如果缺乏法律意識,必然會在生意場上栽跟頭。猶太人具有極強的法律意識。就拿商品貿(mào)易中簽訂合同來說,如果經(jīng)營者缺乏法律意識,就可能會在合同中造成一些漏洞,給對方以可乘之機,從而使自己受損失。
一則猶太人的故事說,有個賢明的富翁,他把兒子送到很遠的地方去學(xué)習(xí)。一天,他突然染上了重病,知道來不及同兒子見上最后一面,就留下了一份遺囑,上面清楚地寫著:家中所有的財產(chǎn)都讓給奴隸,但要是兒子想要的話,只能選擇其中一件。
這位富翁死后,奴隸很高興地向死者的兒子報喪,并把遺囑拿給他看。兒子看了遺囑后非常傷心,也非常吃驚。
辦完喪事后,兒子左思右想,覺得自己的父親不應(yīng)該將財產(chǎn)留給奴隸,于是就牢騷滿腹地去找拉比。拉比看完遺囑后,盛贊他父親的聰明和對他的愛。
兒子卻對父親的做法非常生氣,認為父親對他“一點關(guān)懷的意思也沒有”。
拉比要他好好動動腦筋,只要仔細分析遺囑就可以知道,父親把全部財產(chǎn)留給了自己。拉比告訴他,父親知道,如果自己死了,兒子又不在,奴隸可能會帶著財產(chǎn)逃走,連喪事也不報告他。因此,父親才把全部財產(chǎn)都送給奴隸,這樣奴隸不僅不會逃走,而且還會急著去見兒子,并把財產(chǎn)保管好。
可是這個兒子還是不明白父親的用意。拉比只好給他挑明:
“你不知道奴隸就是主人的財產(chǎn)嗎?你不知道奴隸的全部財產(chǎn)都屬于主人嗎?你父親不是說給你留下了一樣財產(chǎn)嗎?你只要選奴隸就行了。這不是他充滿愛心的聰明之舉嗎?”
從這則故事中可以看出,那個猶太人在遺囑(也是一種合同)中實實在在地玩了個“圈套”,給奴隸吃了個“空心湯圓”。雖然遺囑將所有財產(chǎn)都給了奴隸,但其兒子只能選擇一件財產(chǎn)。這里暗含著一個前提未寫出來,奴隸不會注意到,甚至連死者的兒子也沒有注意到,那就是奴隸的全部財產(chǎn)都屬于主人。這是一個慣例,其實也是一個無需說明的前提。那么只要前提一變,一切權(quán)利皆成泡影,這就是這個猶太人計謀的關(guān)鍵所在。后來,正是在拉比的指點下,年輕人才終于解開這個活扣,既沒有違背父親的“遺囑”,又沒有違約,因為猶太人從不違約。這實際上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鉆合同的空子。
這則故事充分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猶太人對于訂立合同謹(jǐn)小慎微,思慮周密,決不允許出現(xiàn)漏洞。商場如戰(zhàn)場,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在和別人簽一個即使很小的合同時,也一定要留神,否則很容易被對方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