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類獨行:楊家成的英語路
- 楊家成
- 3299字
- 2021-11-26 17:12:25
自序
我到底有什么料?
我是誰
嘿,你好!無論你是曾經在網上看過我拍的視頻,還是無意中曾聽別人提起過我,又或者只是一時好奇被封面吸引翻開了這本書……首先,讓我以一個新朋友的身份介紹一下自己,然后再跟你講講我的故事吧。
我是Mr. Yang楊家成,不是喜羊羊的“羊”,也不是洋蔥的“洋”,而是路邊看起來又高又直的楊樹的“楊”;當然也不是香港的那個“嘉誠”,而是“白手起家,努力成為英語學習專家”的“家成”。大家習慣叫我Mr. Yang或者楊老師,我是一名線上英語老師,同時也是一名搞笑視頻自媒體博主。我在美國長大,大學期間曾在中國臺灣出演偶像劇,畢業后在臺灣發行首張個人專輯,后來告別了娛樂圈,如今正在深圳創業,是深圳創業大軍中的一個徒行者。
很多看過我視頻的人都很好奇我的年齡,我也常常開玩笑說自己外表二十八歲、內心三十八歲,但其實我出生那年是1983年。作為一個搞笑視頻博主,正兒八經從事英語教師這個職業其實已經十多年了。你可能會問,為什么我總是在視頻里一下子就從閩南口音的普通話切換成粵語?我怎樣學會那么多種方言的?其實呢,掌握一門語言對于社交生活與性格塑造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這本書所包含的不僅僅是我的人生經歷,我想通過這些經歷跟大家分享我學習語言的方法。
我來自哪里?
五歲之前,我一直跟家人生活在廣州的市井巷子里頭,就是現在還依稀存活在廣州的北京路上那種潮濕老舊的小巷子。因為那個時候我年紀太小,所以在廣州的很多記憶都是模糊的,只能從港式情懷的舊電影和父母口中去了解當年他們的生活狀態。“那是一個幾乎沒有冷氣的年代,有一臺電風扇都已經算是很好的了,更不用說空調了……”光憑想象就可以感受到當時的廣州跟現在的廣州是有很大差別的。雖然我對童年記憶里的廣州并沒有太多印象,但粵語一直都是我的日常生活用語的一部分。
說英語對我們中國人來說確實不容易。不用說在中國大學里念書的大學生,即使是赴美的留學生,在美國生活過二十多年,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永遠都受母語的影響。從前我在跟外國人講話的時候,也會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去回答他們。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我們每一個英語學習者需要面對的問題。
很多人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都忽視了一個問題:語言最大的魅力源自它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語言不僅僅是存在于書本上的知識,這也是我在這本書里面真正想傳達給大家的東西。學以致用,其實才是我們學習的真正目的。
我什么時候出國的?
在我還沒出生時,我父母就開始計劃出國了。很多人也許以為能出國是因為家庭條件好吧,其實我們剛好相反,當時是真的待不下去了。當時家里并不富裕,家庭環境也不是特別好,也沒有任何家世背景,爸媽是辛勤勞作的普通人,靠著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維持著生計。因為賺不到多少錢養家糊口,也沒有任何發展的機會,所以就一邊熬著苦日子一邊等待,希望找到一條出路。
尤其是為人父母之后,他們更希望有好的環境給自己的孩子。我爸爸雖然沒怎么上過學,卻是一個非常熱衷于學習的人,因為他沒有機會和條件讀書,所以在我出生之后,他想盡辦法要出國,給孩子一個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
到了我五歲的時候,剛好等到了一個機會。我姑姑申請到了移民簽證,我們就抓住了這個機會,一家人跟著來到美國。當時爸媽還很年輕,也想到外面的世界闖闖看,換一個環境,改變一下生活。加上爸爸的弟弟、妹妹、媽媽都在美國,一家人團聚在一起也好互相有個照應。
就這樣,爸爸媽媽拿著他們微薄的離職補償金,還有姑姑提供給我們全家人的機票,全家一起來到了美國舊金山開始了新生活。我是后來才知道的,剛到美國那會兒,我們一家三口的整副身家,加起來一共只有一千塊美金,連租房子的四百塊美金都是姑姑借我們的。我們放棄了廣州的一切,在近乎一無所有的狀態之下來到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從頭開始……
回顧歷史,我出生時的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激情燃燒、浪漫真誠的年代。當時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創新,努力抓住每一個機遇,渴望出人頭地,我的父母也不例外。在漸漸懂事之后,我越來越佩服爸媽當年放棄一切重新開始的勇氣,也很佩服老一輩人頑強拼搏、吃苦耐勞的精神。這種打不死的“蟑螂”個性也感染了我,直接影響了我在成長過程中做的每一個選擇,成為我在人生的低谷中努力尋找出路的動力。其實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只要你有勇氣,任何時候重新開始都不晚。最重要的是,活著的時候,千萬不要留下遺憾。
這本書并不僅僅是一個沒有背景的窮光蛋白手起家的故事。我想告訴大家如何“夢想成真”,如何把自己的雄心壯志結合現實一步一步地實現,如何開發自己身上的無限潛能。
我為什么寫書?
在視頻里,我給人留下的印象常常是瘋瘋癲癲、愛玩愛鬧的。但其實我小時候并不像現在這么活潑開朗,尤其是到了美國之后,性格就變得更內向了。從小到大我習慣了獨來獨往,不愛交際,所以常常到了關鍵時刻,一開口就會惹出不少笑話。你們一定想象不到現在英語還算地道的我,也曾經歷過一段不敢開口跟人說英語的日子……剛到美國的時候,我連半句英文都不會,常常因為不懂英語而感到自卑,甚至不敢開口主動跟人交流,因此在美國經歷了一段非常黑暗的青春期洗禮,說起來簡直一把鼻涕一把淚。所以,在進入英語老師職業生涯的第十年,我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能不能學好英語,跟你是不是在美國長大,真的沒有太大的關系。”
很多人都有個錯覺,覺得到了國外生活就會變好。但回過頭來講,前十年我在美國其實過得挺苦的,因為在美國好的位置、好的資源都不會留給外國人,作為一個華人在美國其實也沒有太多發展的機會。我喜歡中國,喜歡這里熱熱鬧鬧的生活狀態,好吃好玩的也多,出門去哪里都很方便,待在家也不會餓死,娛樂生活也多姿多彩,街坊鄰里還特別熱情……正如我經常在視頻里說的,在美國的生活真的是“好山,好水,好無聊”。我覺得出國唯一的好處就是讓我的思想格局變寬廣了,讓我多了一個西方文化的概念,學會了站在另一個角度去看事情,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語言學習并不單單是為了交流,通過交流我們可以感受到不同地方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學會為人處世之道。
我并不是一個語言天才,跟“學霸”也扯不上關系,但我知道一個人的信念很重要。我從來都不是一個甘于現狀的人,我總是想方設法地從現有的生活環境中創造自己的理想生活。很多年后,我開始明白,這不僅是在社會生存的基本法則,更是我成功創業的精髓。
曾經我也打過工,我能理解員工心理,我認為理想的企業運營方式應該是讓員工完成社會責任的同時,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去實現個人價值,發揮各自的特長去獲得成就感。以娛樂的心態創造價值,這是我作為一個老板對自己的事業最基本的要求。而作為一名老師,投身教育事業對于我而言是一種社會責任,也是我在獲取成就感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
正如電影里的超級英雄,他們一樣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但當他們挖掘出自己的“超能力”后,就能創造出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甚至改變生活,改變世界。對于我而言,活著的真正意義是實現自我價值,在一個屬于自己的舞臺中去展示自我。只有在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才不會利欲熏心,才能更容易感到幸福。
對于我來說,無論是唱歌、跳舞、演講,或者是視頻制作,它們都是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表達方式,只是形式不同。這一次,我選擇了以文字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是所有方式里面我最不擅長的一種。我的中文水平雖然可以與人對話,但用書面語來準確地表達自己對于我而言還是有些困難的。即使如此,我不愿意錯過任何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也愿意以不斷挑戰自我的方式提升自我,這不就是一個學習者該有的心態嗎?
其實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踏實努力與頑強拼搏的精神固然重要,但創造力與激情才是我們實現理想生活的驅動力,可以讓我們夢想成真。
我喜歡演講,也喜歡講故事,無論是自己的故事還是讓我有啟發的故事,我都會講給大家聽。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讓大家有所啟發。它不單單是記錄我的成長經歷、我的事業軌跡,也包含了我所經歷過的挫折、低潮、失敗,當然也有激情、機遇、創意、夢想、奉獻。我的書里有困惑、愚鈍、脆弱、無知,也有理解、尊重、知識、個人經驗和為人處世之道。通過我的心路歷程和自我剖析,希望能在你迷惘的時候為你提供參考,幫助你解決一些心中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