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產品比營銷重要
“如果你的產品需要廣告或營銷人員去推銷,就說明你的產品還不夠好:科技應用于商業應該主打產品開發,而不是分銷。在泡沫年代打廣告顯然是浪費,唯一持久的成長是爆發式成長。”
這是硅谷創投教父、PayPal創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資者彼得·蒂爾在他的書《從0到1》中寫的,他親身經歷而總結的硅谷企業家失敗的最大教訓之一。
很多企業并不是科技、技術不好,而是對產品的研究、思考不夠深入。也就是說,在新技術、新科技的有利背景下,在思考產品時卻落入俗套。
真正好的產品是只要放在人們面前,人們就會眼前一亮,就有買的欲望。但在看到這個產品之前,人們是意識不到有這個需求的。這就是嶄新的產品、創新產品的含義。只要人們與其他產品進行比較,那么,這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產品、新科技產品。
重視營銷也是企業的自然反應,畢竟公司有生存的壓力和擔憂。但這是一個信念的問題。因為過早地向生存妥協,即意味著開始忍不住依賴營銷而減弱對產品開發的關注,就是失去科技公司、創新公司的核心。
不過,關鍵還是思考產品、探索產品、開發產品的基本思路問題。我們對產品開發的理解太局限,或者說太膚淺。可以這么說,產品開發,即思考產品、探索產品,必須站在哲學、宏觀的經濟背景、對人的生活和內心的深入洞察和理解的基礎上。沒有這些,思考就是膚淺的。而膚淺的產品,就弱化了科技創新的價值。
怎樣站在哲學、洞察人性等的深度思考產品?
這不是學習哲學的問題,而是將注意力全部放在科技和產品上(幾乎不看市場、競爭對手、制造和成本甚至消費者一眼)、盯住它、不停地思考它的單純的心,以及致力于做一件事的信念。也就是說,單純和信念的品質,才是創新、創業成功的關鍵。
相對的,功利心就是創新和創業的障礙。在功利心下,必然重視營銷(慢慢地總會把注意力轉向營銷)和患得患失而失去堅守。
單純和信念是高貴的人的品質。他們關注的焦點并不是成敗得失,而是做事情本身。這本就是高貴。因此,我們先要做的是,把自己的功利心連根挖出來,然后棄之如糞土,避之如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