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 沉思錄
-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愛比克泰德
- 8393字
- 2019-08-12 14:16:07
要使道德品性盡善盡美,就應該把每一天當作臨死前的最后一天,既不過于激動,也不麻木不仁或做出偽善的行為。
有多少生前聲名遠播的人死后被人遺忘
究竟惡為何物?惡其實是你經(jīng)常會碰到的。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你都要在心中謹記:對于惡,你早已熟視無睹。你無論是向上看還是向下看,無論在哪里都能找到它的蹤跡,在古代歷史、在中古歷史以及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這個時代的歷史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在城市的每個角落,在家庭的各個地方,都有著惡的蹤跡。惡絕不是什么新鮮事物:所有事物都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模徊贿^轉(zhuǎn)瞬即逝而已。
我們所遵循的法則豈能消亡?除非是與其一脈相承之印象(思想火花)的隕滅。但是這仍在你的能力掌控范圍之內(nèi),只不過需要你不斷給這些思想之火煽風添柴。對任何事情,我都能形成一種看法,而且這種看法是我本應該具有的。如果我能做到這一點,何須庸人自擾呢?在我心靈之外的事物,與我心靈之內(nèi)并無瓜葛?!绻軐⑵渥兂赡愕那楦辛觯敲茨銓喝煌α??;謴偷侥惚緛淼纳顮顟B(tài),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nèi),只要你用以往熟悉的眼光再去面對各種事物,因為,你生活恢復的關鍵就在于此。
無聊至極的炫耀顯擺和舞臺上的表演,如織的牛羊群,刀槍劍戟的訓練,拋向小狗的一根肉骨頭,丟往魚塘的面包屑,螻蟻不辭辛勞地搬來運去,嚇跑老鼠的虛張聲勢,被絲線操縱的木偶——如此種種。那么,置身于這些事物之中的你,應該表現(xiàn)出良好的幽默感而非傲慢的態(tài)度,這是你應盡的義務;不管怎樣都要懂得每個人都是各有其自身價值的,而他所從事的事情與他自身一樣也有著相應的價值。
在談話中要注意對方所說的話,在行動中要注意對方所做的事。一方面要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它的意圖所指,而在另一方面則應細致洞察該事物所蘊含的深意。
我的智性程度對此而言是否夠格呢?如果是夠格的,那么我會將其作為宇宙本性賜予我的一把利器來好好利用,致力于本職工作。但如是不夠格的,我要么索性退出這項工作,將其交給更合適的人選來完成,除非有特定理由不允許我這么去做;要么我會盡力而為,并讓別人來助我一臂之力,而這個人必須是在我指導原則的幫助之下,共同去做在當下是完全合適而且有利于大眾福利的事。因為,無論是我單槍匹馬去做的事還是我跟別人一起做的事,都應該指向唯一一個目標,即有利于社會并適合于社會的事。
有多少生前聲名遠播的人,死后被人遺忘;而那些夸贊別人之人,也早已不在人世。
受人援助,當無愧于心。因為,履行職責無異于一名戰(zhàn)士的本分就是攻占城池。那么,如果因為不良于行而無法趕赴沙場,只能在別人的幫助之下才可完成使命的話,你可否接受呢?
不要受困于尚未發(fā)生之事,如果那是注定要發(fā)生之事的話,那么你要照樣用你現(xiàn)在對待當下之物的理性坦然面對。
萬事萬物,皆有關聯(lián)。而且其中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頗為神圣;幾乎沒有什么事物,是脫離于其他事物的。因為,事物都是相互合作的,并通過互相的聯(lián)系來共同形成了同一個宇宙(秩序)。進言之,只有一個宇宙,而這個唯一的宇宙就是由萬事萬物共同組成的,只有一個宇宙之神,而這個神無所不在,遍及萬事萬物,還有一個實體,一個法則,一個共通的理性,而這理性是一切有慧根之動物所共同分享的。最后,宇宙還有一個真理,如果有靈性的動物皆有同宗之源,且都有著同樣的理性,那么對其而言也可說只有一個至善之境。
一切內(nèi)在的物質(zhì)都會在不久之后絕跡于宇宙整體宏觀物質(zhì)世界之中;而一切外在的形式(原因),也會很快被收回到宇宙的理性之中;最后,關于任何事物的記憶,也會在不久之后湮滅于時間的長河中。
對于理性動物而言,依循本性或是遵從理智,都是同一碼事。
汝當頂天立地,抑或借力挺直。
事物的組成元素共同構建了事物本身,而獨立存在的理性亦有著共同的歸宿。因為,它們均是出于一種合作機制構建而成的。如果你經(jīng)常告訴自己,我是理性存在體系中的一個成員,那么你將會對這一概念有著更為清楚的認知。但如果你只說自己是其中一部分,那么你還沒有打心眼兒里去熱愛人類同伴;人世間的慈善之愛還無法打動你的鐵石心腸;你之所以行善,只是出于禮尚往來的需要,此時的你,還沒有達到將行善視為自身使命的境界。
自外部降臨之物,應以有所感觸的部分去接受。如果那有所感觸的部分愿意的話,盡可以抱怨。但是,我依然不會受到傷害,除非我認為業(yè)已發(fā)生之事是惡的一種。而不去這樣認為,尚在我的掌控能力范圍之內(nèi)。
我對善的堅持,不受別人任何言行的影響與干擾。正如黃金、綠寶石或紫袍總是會說:無論別人做什么或說什么,我依然還是世間的寶石,而我的色彩永遠不變。
宇宙的主宰力量不會庸人自擾。我的意思是:這一力量不會自己嚇唬自己,也不會給自己帶來痛苦。但是,如果有什么別的人來嚇唬它或使它痛苦的話,那么順其自然吧。因為,這一能力本身并不會產(chǎn)生自己的意見,所以也不會誤入歧途。在身體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nèi),應該讓其自身就這樣熬過去,這并非自尋苦吃。假如身體真的遭罪了,那么也應該讓它自然表現(xiàn)出來。脆弱的靈魂本來極易遭受恐嚇和痛苦之罪,而且完全會對這些負面事物形成一種不良印象,但是,如果靈魂遠離前述的負面印象,那么就不會再度陷入痛苦的深淵。源自靈魂本身的主宰法則根本無欲無求,除非刻意為自己設定某種需要,因而,它能夠不受阻撓,唯一能夠困擾和阻撓它的,只有它自己。
幸福是好的神靈,也是好的事物。那么,你正在做什么呢?哦,做白日夢嗎?如果你真的如此,那么我會借神靈之名向你懇求:走開吧,因為我不要幻想。但是,你還是按著老方法又來了,我不會生你的氣,只是請你離開。
有人害怕變化嗎?但沒有變化,這個世界如何構建呢?對宇宙本性而言,如何才能使其更愉快更和諧呢?不把木頭做成澡盆,你能洗澡嗎?食物不經(jīng)過一番加工,你能從中汲取營養(yǎng)嗎?任何東西如果不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過程,恐怕都沒法被我們使用吧?難道你還沒有意識到,無論是你自己還是宇宙的本性,都是離不開變化的嗎?
宇宙物質(zhì)如同山洪暴發(fā)般將一切物體全盤帶走,因為其本性便是與整體既相統(tǒng)一又相協(xié)作,猶如我們身體器官各部分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與合作關系一樣。時間洪流已經(jīng)吞沒了多少個克律西普斯、多少個蘇格拉底以及多少個愛比克泰德?。∧氵€是用同樣的思想來看待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吧。
只有一件事困擾我,那就是我懼怕自己所做之事有違人類的章法與慣例,或者做事的方式本身與之南轅北轍,或者做事的時機不恰當。
快到你將一切記憶拋諸腦后的時候了,而且你自己也將被其他人忘得一干二凈。
多想想你認為至善至美的東西
對待犯錯之人尚懷寬恕原宥之心,乃人之特性。如果想到做錯事的人是你的同胞,而且他們是在不知情或不自覺的情況下犯錯,而且你們都會在不久之后死去,你就會這樣做。最為重要的是,他并沒有給你帶來任何傷害,因為他沒有使你的理性喪失原來的良好狀態(tài)。
源自宇宙實體的宇宙內(nèi)在本性,就像蠟一樣,現(xiàn)在塑成一匹駿馬的模型,然后將這尊馬的雕塑毀掉,重新塑造成一棵樹的模型,然后是一個人,然后是別的什么東西,而且,這些東西中的每一個都只能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內(nèi)保持其形狀與姿態(tài)。而對于這些雕塑品而言,被毀掉并不是痛苦的,在它被塑造出來的時候也是如此。
愁容滿面的樣子并非自然本色;倘若經(jīng)常如此,則將導致一切美麗消失,最后只能是蕩然無存、回天乏力。不如嘗試從這一事實中得出它與理性相反的道理吧。因為,假如我們連對做了錯事本身的認知都不復存在,那么還會有可以繼續(xù)存在下去的理性嗎?
在宇宙整體中起支配作用的理性,將使你現(xiàn)在所看到的一切事物改頭換面,并用這些事物的本來實體塑造出另外形式的全新事物,而這些事物又會被另一些更新的事物所取代。如此往復循環(huán),世界常換常新。
如果某個人冒犯了你,那么你首先要想到的問題是,他所持的究竟是什么樣的善惡觀念導致他犯下了這個錯。這樣做的原因是,如果你了解他的是非觀念,那么你可能會對他心生憐憫之情,那時的你便心懷釋然,不再怒火中燒。因為根源在那種錯誤的是非善惡觀之下,你會覺得自己和他所做之事沒有差別,或者相差不大,所以,你應該去寬恕他。但是,如果你對善惡觀的認識與其不同,你更應待那陷于錯誤是非觀中的人好一些。
不要對你是否擁有之物想得太多,要多想想你認為至善至美的東西,然后再反思一下假如你現(xiàn)在尚未擁有它們,你會多么熱忱地去追求它們。與此同時,千萬要注意,無論你對其有多么熱衷,也不要過于追捧,因為這樣會讓你在沒有得到它們時便感到心煩意亂。
你可以收心養(yǎng)性。這是占支配地位的理性原則具有的一項本性,一個人在從事應為之事時,不但可以使得自我滿足,而且足以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
停止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要被它牽著鼻子走。珍視眼前,注重當下?;ㄐ乃既チ私獍l(fā)生在你或別人身上的各種事情。把每一個物體劃分為表象的和實質(zhì)的。想想你最后離去的時刻。讓一個人所犯之錯停在原處。
別人說話時,要洗耳恭聽。讓你的理解深入事情的內(nèi)部深處,包括所為之事與做事之人。
用簡單樸實、溫和謙虛來修身養(yǎng)性,而對介乎善與惡之間的事物則不予理會。熱愛人類本身。聽從神靈的旨意。詩人曾說:萬物皆由法則支配。——記住萬物皆由法則支配就足夠了。
死亡的詮釋:肉身消散,或是化解為原子微粒,或者說是靈魂與肉體的毀滅,或者說是生靈的滅絕或變化。
痛苦的詮釋:這是一種讓人無法忍受的煎熬,足以奪去我們的生命。但是,業(yè)已持續(xù)很長時間的痛苦則是可以忍受的,心靈唯有皈依自身,方可保持其本來擁有的平靜,理性并不會因此而受創(chuàng)。然而,已被痛苦侵襲的身體部分,順其自然,如果它們能,就讓它們表達對痛苦的意見吧。
名聲的詮釋:要洞察那些追名逐利之輩的內(nèi)心深處,看清他們的為人,還有他們在躲避什么、追求什么。試想一下,沙堆的積聚埋沒了以前的沙,所以,在生活之中,也是舊事物很快被新事物替代。
柏拉圖說:境界高深的人看到的是全部的時間和一切的物質(zhì),你覺得他會把人的生命視為一種異常偉大的東西嗎?不可能的,他說。——境界如此之高的人,不會把死亡看成是一種惡的?!^對不會。
安提斯坦尼曾說:行善而被詆毀,是帝王的命運。
有一個基本常識是:面部神情的組織和調(diào)節(jié)應順從于心靈的掌控,反之則不可。
因身外之物而自尋煩惱是錯誤的,因為它們與你毫不相干。[11]
對不朽的神靈和我們,都給予喜悅。
生命如成熟麥穗的收割過程一般。一個人誕生,另一個人死亡。[12]
如果神靈不關心我和我的孩子,其中必有道理可言。
因為與我同在的,有善與正義。[13]
在別人號啕大哭時你要克制住自己,情緒不宜過激。
柏拉圖曾說:我會給這個人一個滿意的回答,那就是,你錯了,如果你覺得一個在各方面都表現(xiàn)杰出的人應當計較個人的生死安危,而無須關注他所做之事是否正當,以及是否是一個善良人應為之事的話。
確是如此,雅典人?。簾o論置身何地,都將其視為最適合他的地方,或者這是主宰者特意將他放置于此。在我看來,他的確應當待在那兒,面對他卑賤的本分,甘冒風險,不要計較個人的得失,也不要懼怕死亡或者其他事。
但是,我親愛的朋友,請你反思一下,所謂的尊貴之舉和真善之事,無異于救贖別人和被別人救贖。因為,對一個如此生活或生活了這么一段時間的人而言,至少他是一個真正的人吧。試想一下,這應該不是一件需要從思想中打消掉的事情吧:在那里,肯定不存在對生命的熱愛。但關于這些事情,一個人必須相信神,并相信命運女神之言:誰也不能擺脫自己命運的安排。而接下來探求的是,他如何以最佳方式度過生命的這段時間。
仰望繁星的軌跡,仿佛你也與其同行;時刻謹記各種元素之間的轉(zhuǎn)化與嬗變;因為,只有這樣思考,方能洗滌你在世俗生活中所沾染的污穢。
柏拉圖有種說法說得好:評論他人的人,也應當學會居高臨下地觀察世事;應當從如下視角來全面考察,如人們的集會、軍隊、農(nóng)事、婚姻、談判、生與死、法庭的喧囂、荒無人煙的地方、蠻族的各個族群、節(jié)日盛宴、祭奠葬禮、繁華鬧市、混合雜事以及國家之間的有序聯(lián)合。
回首歷史,政治霸權的巨變,從歷史反觀現(xiàn)在,你也可以預知未來。因為它們在形式上相近,不可能偏離現(xiàn)存事物的秩序軌道。所以,對四十年人類生活的反思無異于對一萬年人類生活的思索。難道你還能看到什么更新鮮的東西嗎?
誕生于土地的事物,必然回歸于土地的懷抱。而從神圣的種子萌發(fā)而成的,也將重返天堂。[14]
這要么是原子的分解或重新組合,要么是無知無覺的元素的煙消云散。
帶上干糧、飲料還有狡詐的魔法,你在死亡的通道上來了一個急轉(zhuǎn)彎以求逃脫。[15]而天國微風悄然襲來,我們唯有耐心忍受,并毫無抱怨地辛苦勞作。
善于擊敗與其意見不合之對手的人,可能既不合群,也不謙讓;他也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去迎接即將發(fā)生的一切,他也不會去體諒在他身邊的人所犯的錯。
如果我們的任何工作都完全符合了神和人的理性,那么我們將無所畏懼,因為,我們可以通過依自身機理行事而獲得成功,并從繼續(xù)開展的活動中受益匪淺,此時,當然不會造成任何的傷害。
一切都在你的能力掌握范圍之內(nèi)
不論何時何地,這些都在你的能力掌控范圍之內(nèi):虔誠接受當下的安排;公正地善待身邊的人;完善當前的思想技藝;不要讓未經(jīng)篩選之物進入你的思想。
切莫挖空心思去探知別人的言行準則,而要多關心一下你自己的本性所在,包括由那些發(fā)生在你身上之事所體現(xiàn)出來的宇宙本性和由你親自所為之事表現(xiàn)出來的自身本性。但是,每一個理性存在都應該去做符合其自身機理之事;其他一切事物之所以被如此塑造而成,旨在實現(xiàn)理性存在的目標。在無理性的事物之中,低等事物的存在是為了服務于高等事物,但是,理性動物則是為了彼此而存在的,不分伯仲。
在人類的構成中,社會性乃居于第一位的原則。而第二位的原則,則是莫要屈服于肉體的誘惑。因為人的肉身猶如理性行為與智性活動確定自身范圍的特殊場所;不要被感官刺激或內(nèi)心欲望所折服,因為這兩者都是動物的本性;而理性活動應擁有高于一切的尊貴地位,不應該被其他因素所擊潰。盡量保持良好的理性狀態(tài),因為其存在的天然目的就是為了將一切事物利用起來,而不是相反。居于理性構成第三位的原則就是從錯誤和欺騙中掙脫出來。請牢記這些原則并勇往直前吧,那么,就能夠得到它所有的。
想想你即將死亡,或在當前某個時間點終結自己的生命;那么,還是依循本性去度過上天給你留下的剩余時光吧。
熱愛降臨在你身上之事以及命運為你編織的線路,難道還有比這個更適合你的嗎?
面對所發(fā)生的一切事情,而這些事情也曾同樣發(fā)生在他們身上,他們當時是何等煩惱,何等驚詫,何等激動,那么他們現(xiàn)在又到哪里去了呢?哪里也找不到了。那么,為什么你還選擇用原來不對的方式去對待它們呢?為什么你不把這些違背自己本性的焦躁不安留給那些始作俑者和被其牽著鼻子走的人呢?為什么你不全身心專注于對那些發(fā)生在你身上之事物的正確利用上呢?唯有如此,你才可以將其充分利用起來,而它們才是你所有工作的最佳素材。唯有專注于自身,你方可在一切行動中堅決地成為一個好人,切記……
內(nèi)省心靈。內(nèi)心乃眾善之源,一經(jīng)挖掘,便可如泉水般涌出。
應當使自己擁有強健的體魄,無論動作還是姿勢都不要凌亂。心靈需要通過外部表情來展現(xiàn)理與禮,也需要通過整個身體表現(xiàn)出來。但是,所有這些事情都應當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
就這方面而言,生活的藝術與其說類似于舞蹈者的藝術,毋庸說是更貼近于角斗士的藝術,因為他應該毅然挺立,并時刻準備迎接突如其來的意外侵襲。
對那些你希望得到其贊許的人們,你要多加觀察,知道他們究竟有著什么樣的心靈支配原則。因為只有這樣,你才不會指責那些無意冒犯你的人,也不會再想得到他們的溢美之詞,只要你看清了他們的觀念與品味的本貌。
哲人有云,每一個靈魂都有在無意中偏離真理的時候;同樣,也會在無意中背離正義、節(jié)制、仁愛以及諸如此類的優(yōu)良品性。如果你總能將其牢記于心的話,你就能在對待一切事物時保持和善可親的態(tài)度。
無論你面對著什么樣的痛苦,都要在心中如此認為:雖然這是痛苦的,但并沒有給你帶來恥辱,也不會使你占支配地位的理智受創(chuàng),因為既有理性又有社會性的理智,并不會因此受到傷害。實際上,如果痛苦讓你無法忍受,那么你也可以想想伊壁鳩魯說過的話,即痛苦并非不堪忍受之物,也不會始終揮之不去。所以,你謹記它是有限度的,而且你也不要在想象中對其夸大。你還要記住這一點,我們并沒有認識到的是其他很多令我們不甚歡愉的事物,如困倦、燥熱和厭食等,其與痛苦這種東西的屬性完全一樣。那么,假如你仍不滿于這些事情的話,你索性對自己說,我屈服于痛苦。
切記:莫要用野蠻人的思維方式去感知文明人。
我們怎么知道特勞格的人品不如蘇格拉底呢?因為僅僅有如下的說法是完全不足以證明的:蘇格拉底的死更高貴;他在與詭辯論者激戰(zhàn)時能夠出奇制勝;更能忍受夜晚的寒冷;當他受命去抓捕薩拉米的萊昂時,他斷然拒絕,并認為這才是高尚之舉;他在街上走路的時候昂首闊步——對于這個事實,我們持很深的懷疑態(tài)度。但是,我們應該繼續(xù)探究的是:蘇格拉底究竟擁有什么樣的靈魂,他是否能夠滿足于自己善待別人和虔誠敬神的心態(tài),不因人們的罪孽而自尋煩惱,也不讓自己屈從于別人的無知,更不把宇宙降臨于他身上之事視為咄咄怪事,不將其視為無法忍受的,最后也不使自己的理智與肉欲產(chǎn)生共鳴。
自然在將你的理智與肉身結構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并沒有不允許你擁有自我克制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可以使你的一切都服從于你自己的支配之下;因為,成為圣人而不被認可是很有可能的。所以一定要在你的心中牢記:幸福生活所需要的東西實際上并不多。雖然無望成為一名雄辯家并在自然知識領域中無所不知,但不要因為這個原因而放棄成為一個自由、謙和、友善以及敬奉神靈之人的希望。
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在聲嘶力竭地聲討你,就算野獸要把你這具臭皮囊撕成碎片,你也要盡你最大的能力去釋放所有壓力,唯有如此你才能求得心靈的最大寧靜。因為,在所有這些當中,真正妨礙我們心靈獲得自身的內(nèi)在安寧、對周邊事物形成公正的判斷并對呈現(xiàn)于其面前的物體進行充分利用的,就是源自于內(nèi)心的壓力,所以對于遭遇的一切我們所能給出的判斷是:你確實存在著(一種客觀事實),雖然在人們的眼里你表現(xiàn)出的是另一種不同的形式;就落入手中的事物,這判斷應該會說:你恰恰是我正在苦苦尋找的目標;因為對我而言,所有出現(xiàn)的事物始終是優(yōu)良材質(zhì),可以塑造出理性和政治上的美德??偠灾@可以歸于人或神所屬的藝術操練。因為,一切發(fā)生的事情都會與神或人存在某種聯(lián)系,但這絕不是什么新鮮事,也不是難以處理的棘手之事,反而是十分平常且又方便運用的。
要使道德品性盡善盡美,就應該把每一天當作臨死前的最后一天,既不過于激動,也不麻木不仁或做出偽善的行為。
永生的眾神從不因他們要在漫長的時間里不斷地容忍各種惡人而煩惱;此外,眾神還從各個方面關心他們。但是,作為一名注定很快要離開人世的人,你難道無法忍受那些惡人,甚至你自己也是他們其中一員?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逃離自己所犯之罪惡,這是一件荒謬的事情,不過這是有可能的;但一個人想要逃離別人所犯的惡行,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種理性或政治(社會)能力本身并不具備理性和社會性,那么我們可以斷定其根本就配不上自己的名號。
你做了一件好事,另一個人從中受益。為什么你還要像傻瓜一樣去尋求額外的行善的好名聲和回報呢?
對于有用之物,人們當然不會厭倦。而依循本性行動本身就是有用的。那么就不要厭倦于針對別人去做這樣的事而得到有用之物。
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需要深謀遠慮,富有判斷力,不要讓其雜亂無章。不能休息的生活是難以容忍的,這就像是經(jīng)歷了漫長的旅途,來到一個沒有旅店的地方一樣。學識淵博能使你的生活變得愉快。為了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逝者對話。我們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了解世界、了解自己,書籍會讓我們逐漸長大。第二件事就是與生者對話,觀察和留意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塵世間的事物并不都在同一個地方,宇宙父子有時會把最豐厚的嫁妝送給最丑的女兒。第三件事完全屬于自己,像哲人那樣思考,是你一生最大的幸福。
理性地看待自己和自己的事,如果你剛步入社會,這一處世原則就顯得尤為重要。每個人都自視清高,而那些自視清高的人往往是最平庸的人。每個人都夢想過富足的生活,并自認為是奇才。有些人滿懷希望地想要大展宏圖,結果卻總是難以如愿。對現(xiàn)實保持清醒的認識,就能夠讓虛幻的非分之想幻滅。明智之人能夠做到這一點,他們總是抱有最美好的愿望,做最壞的打算,無論最后是什么結果,他們都能心平氣和地接受。目標高遠并沒有錯,但是如果高不可及就變成了錯。因為缺乏經(jīng)驗,你經(jīng)常會做出錯誤的判斷,所以不論做什么事情,你都應該適時調(diào)整你的期望值。明智是治療愚蠢的靈丹妙藥,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所處的位置,從而根據(jù)現(xiàn)實對想象進行合理的調(diào)整。
歸一的自然本性運動創(chuàng)造了整個宇宙。但是,現(xiàn)在所發(fā)生的一切事物,不是作為結果,而是在連續(xù)性中逐漸出現(xiàn);甚至連那支配本身運動的宇宙主宰力量所指向的主要事物,也不再受到任何理性原則的支配。如果你時刻謹記這一點,那么你可以在很多事情面前表現(xiàn)得鎮(zhèn)定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