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與市場:明清食鹽貿易研究(中大史學文叢 )
- 黃國信
- 1109字
- 2019-08-23 16:51:08
《中大史學文叢》編輯說明
中山大學歷史學科肇始于學校創立之日,近百年來,始終在中國學術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中國現代學術史上影響深遠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即在中山大學籌設。1952年,嶺南大學并入中山大學,歷史系由此兼祧兩校史學之學脈。傅斯年、顧頡剛、陳寅恪、岑仲勉、梁方仲、朱希祖、劉節、朱謙之、陳序經、羅香林、容肇祖、端木正、戴裔煊、梁釗韜、朱杰勤、金應熙、陳錫祺、蔣湘澤、何肇發等多位大師、名家,先后在歷史系任教,為歷史系奠定了豐厚的基礎和優秀的傳統。他們的學術事業,構成中國現代史學史上的精彩篇章,他們創設并發展的諸多學術領域,至今仍為歷史系具有特色和優勢的學術園地。其教澤綿長,歷史系歷代學人均受沾溉,濡染浸潤,以研求學問為職志,以守護學風為己任。
近數十年來,歷史系同仁奮發有為,在繼承前輩學術傳統基礎上,依托新時期不斷改善的治學條件,把握當代史學發展趨勢,在學術道路上艱辛求索,在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與敦煌學、宋史、明清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社會經濟史、中外關系史、歷史人類學、東南亞史、國際關系史、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等學術領域,勤奮治學,作育英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歷史系學者的研究既體現了深耕細作、發幽闡微的樸實學風,也突出了跨學科交叉的特色,以及對學術理念和方法執著追求的精神。近年,歷史系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均曾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世界史學科亦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學科,顯示了歷史系學術實力整體上的提升。
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歷史系教師出版、發表了眾多學術成果。編輯出版這套《中大史學文叢》的目的,是將各位學者所發表的專題研究論文,按照各自的主題編輯成冊,以集中展現他們多年治學的成就,供學界同行參考、指正。此次出版的是這套《文叢》的第一批,僅為歷史系部分在職教師的研究成果。收入其中的論文均發表于改革開放時期,是在中國史學迅速發展并與國際史學界頻繁交流的背景下所取得的學術成果。將這些成果結集出版,既可使各位學者得以借此機會對自己多年來的研究進行總結,也可以使我們回顧這一時期歷史系學術發展的歷程,以更好地籌劃未來之大計。由于各位教師治學領域各異,故《文叢》并無統一的主題,但這樣也許更能體現歷史系作為一個學術集體的風貌。我們希望今后能繼續編輯,以將其他同仁的學術作品漸次結集出版,持續地推進歷史系的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工作。
《中大史學文叢》自2015年開始籌劃。這一計劃提出后,得到各位作者的積極回應。中華書局對我們這一計劃給予大力協助和支持,近代史編輯室主任歐陽紅女士進行了悉心策劃和組織編輯的工作,各位責任編輯亦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在此一并致以深切的謝意!
《中大史學文叢》編委會
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