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部放射診斷學
- 劉士遠 高劍波主編
- 1651字
- 2019-08-09 14:53:11
第四節 介入治療技術
介入放射學作為臨床醫學的重要分支,集醫學影像學和臨床治療于一體,開拓了新的治療途徑,簡便、安全、創傷小、合并癥少、見效快,目前已成為胸部疾病診斷和治療的常用方法。胸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分為選擇性支氣管動脈DSA、選擇性肺動脈DSA和選擇性胸壁動脈DSA等。目前主要用于:①肺內血管性疾病的診斷或術前了解肺內血管狀況,不作為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診斷手段;②咯血患者術前確定出血部位或進行栓塞止血治療;③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對于胸部血管性病變、肺癌等占位性病變,通過DSA可以動態觀察腫瘤血管、細小血管病變和血流,并進行介入治療;對于胸部一些管道狹窄性病變的開通,如食管、氣管狹窄等療效明顯;對于肺、縱隔和胸壁病變,可通過經皮穿刺活檢定性診斷,尤其是肺內球形病灶和縱隔腫塊等,但氣胸、出血是其常見的并發癥。
一、造影技術
(一)手術操作
1.肺動脈造影
經股靜脈穿刺插管,將5F的豬尾導管隨導絲經下腔靜脈至右心房達右心室。或經肘靜脈或頸內靜脈穿刺插管,導管隨導絲經上腔靜脈至右心房達右心室。導管頭端可置于肺動脈主干或左右肺動脈分支或右室流出道進行造影。
2.支氣管動脈造影
在常規局部消毒后,應用Seldinger技術行股動脈穿刺插管,將5F的Cobra導管插到第5~6胸椎水平,緩慢上下移動尋找支氣管動脈開口。當有嵌頓或掛鉤感時,可能已插入支氣管動脈,即用手推對比劑0.5~1.0ml,在透視下觀察支氣管動脈的顯示,確認與脊髓動脈無共干后,注射對比劑進行顯影。
3.肋間動脈和胸廓內動脈造影
肋間動脈造影方法與支氣管動脈造影大致相同。胸廓內動脈一般行股動脈穿刺,選用4~5F的單彎導管,進入主動脈弓,轉動導管使導管頭進入左或右鎖骨下動脈,用導絲引導使導管頭向前滑入胸廓內動脈,手推對比劑,在透視下觀察胸廓內動脈的顯示,確認后再把導管向前推進2~3cm后進行超選擇性造影。
(二)造影參數選擇
選擇對比劑濃度為50%~60%離子型對比劑或相應濃度的非離子型對比劑。肺動脈主干造影時,對比劑用量為15~20ml,流率10~12ml/s,壓限600~900PSI;一側肺動脈造影對比劑用量10~20ml,流率6~8ml/s;支氣管動脈造影對比劑用量4~6ml,流率1~2ml/s,壓限250~300PSI,或手推對比劑;鎖骨下動脈及腋動脈對比劑用量8~10ml,流率3~4ml/s,壓限300~400PSI;胸廓內動脈及肋間動脈對比劑用量3~4ml,流率1~2ml/s,壓限300~450PSI,或手推對比劑。
(三)造影體位
1.肺動脈造影常規取正位成像,必要時加攝斜位或側位。
2.支氣管動脈造影常取正位成像,必要時加攝斜位或側位。
3.肋間動脈和胸廓內動脈造影常取正位成像,必要時加攝斜位或側位。
二、相關疾病的介入治療
1.支氣管動脈灌注療法
肺癌主要由支氣管動脈供血,將導管插入支氣管動脈內,將抗癌藥物注入靶血管,達到在短時間內殺傷癌細胞的目的。經導管動脈內灌注藥物可以提高靶血管的藥物濃度,而不增加外周血的藥物濃度。該方法常用于晚期不能手術且遠處無轉移的肺癌、肺部腫瘤的手術前局部化療、手術后復發者,可同時與放射治療結合。
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術進行股動脈穿刺,并置放5F、6F的動脈鞘,將5F的Corbra導管送入胸主動脈,當導管頂端達到第4、5胸椎水平,氣管隆嵴處進行鉤掛。當進入支氣管動脈后,進行選擇性支氣管動脈造影,確定供血的支氣管動脈后,固定導管。將抗癌藥物用生理鹽水稀釋后緩慢注射至靶血管。注射結束后觀察患者情況,在透視下拔出導管,包扎穿刺點。
2.支氣管動脈栓塞術
主要用于有反復咯血史但不宜手術者;咯血量﹥200ml/24h,內科治療無效者;反復咯血原因不明者。
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術進行股動脈穿刺,并置放5F、6F的動脈鞘,將5F的Corbra導管送入胸主動脈,當導管頂端達到第4、5胸椎水平,氣管隆嵴處進行鉤掛。首先對病變側血管進行探查,當進入支氣管動脈后,注入少量對比劑,經證實后方可造影。一般需要進行雙側的支氣管動脈造影,確認出血或病變血管,有時需要超選擇性造影才能明確病變部位,防止支氣管動脈與脊髓動脈相通,以免誤栓導致截癱。病變部位明確后注入栓塞劑,根據血管管徑、病變的不同,選擇相應的栓塞材料,如明膠海綿或彈簧圈。栓塞后3~5分鐘進行造影,核實栓塞情況,若栓塞不滿意,則加大栓塞劑再進行栓塞。當造影見血管斷流時,顯示栓塞成功。
- 中西醫結合眼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社會資本與慢性病防治
- 社區護理學
- 高等數學習題集:新世紀第五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基層實踐基地教學管理(基層衛生培訓“十三五”規劃教材)
- β-內酰胺酶和其它機制介導的細菌耐藥
- 精神疾病專輯
- 全科醫學(第3版)
- 傷寒論選讀(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規劃教材:婦產科學
- 2018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報告
- 麻醉性鎮痛藥:芬太尼族藥品臨床應用手冊
- 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中醫運動養生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病理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升本)規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