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醫學統計學(第2版)
- 方積乾 陸盈主編
- 1613字
- 2019-08-09 14:14:29
第1版前言
回顧上個世紀,許多華人精英先后在西方國家學習、研究統計學與生物統計學。早期先行者中,許寶祿、蔣慶瑯、李景均、刁錦寰等享譽國際。六十年代之后,大批臺灣、香港和大陸的中國學生在國外獲得統計學或生物統計學博士學位,并受聘為美、英、加、澳等國大學的教授和副教授,或在醫院、藥廠和政府機關的醫學統計部門擔任要職,成為這一領域的中堅力量。他們中許多人是美國統計學會和國際生物統計學會的資深會員,以及Annals of Statistics,Annals of Probability,J.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Biometrika,Biometrics和Statistica Sinica等優秀統計學和生物統計學雜志的主編、副主編;先后有多位獲得美國統計學會會長大獎(COPSS)等學術殊榮,其中,黎子良、范劍青參與了本書的寫作。與此同時,在國內的醫學院校和科研機構,一大批新型的醫學統計學工作者成長起來;他們接受了統計學研究生教育,參與了大量醫學統計學教學和科研,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我們共同倡議下,海內外華人醫學統計學家匯集一起,按照各自的特長和興趣,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撰寫了這本中文專著,命名為《現代醫學統計學》。
全書共分四篇二十九章。第一篇生物醫學研究中的統計學,含醫學中的統計思維、醫學診斷、相依資料、醫學儀器的質量控制、成本-效果分析、生存質量、Meta分析、描述與圖象、時間序列和模式識別等十章,均系醫學和生物學特定領域現代化過程中形成的頗具特色的統計方法學。第二篇藥物開發中的統計方法,含藥理學和非臨床試驗、制藥與開發研究、毒理學和臨床試驗等四章,均系現代藥物研究和開發中普遍推行的統計學方法。第三篇流行病學中的統計學,含遺傳統計、危險度評價、傳染病模型、抽樣調查的特殊模型、重捕獲模型、腫瘤篩查資料分析和因果推斷等七章,均系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現代流行病學統計方法,正是這些嶄新手段使得傳統流行病學發生了質的飛躍。第四篇現代統計學方法與理論,含生存分析、縱向資料分析、非參數回歸、Bayes統計、隨機過程、樹結構回歸、EM算法和人工神經網絡等八章,均系與醫學統計密切有關的、實用性很強的基礎性內容。第四篇不僅概括了各重要分支的現狀與發展方向,而且也為前三篇提供了必要的理論與技術。
本書各章相對獨立,每一章反映一個專門分枝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為適應不同讀者群的需要,各章的布局是統一的。第一節概述,以簡明的實例和易懂的語言介紹該章的主要內容,包括能解決什么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需要什么樣的資料;后繼各節介紹基本概念和常用統計方法,著重實際應用、操作方法和意義的解釋;重要內容的推導、證明或文獻推薦與介紹放在最后。
本書的讀者面十分廣泛。相信,不論醫學研究者還是醫學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專業人員,乃至研究生們都可以各取所需、各有所獲。統計學思維和技術是醫學研究的得力工具,醫學研究者閱讀本書,不難知道有哪些現代統計方法可以為你所用、基本思路如何、需要怎樣的設計和數據、應用的結果如何解釋;至于相應的統計學理論和技術,不妨視而不見。本書的每一章側重醫學統計學的一個分支,醫學統計學專業人員閱讀本書,不但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眾多分支的最新成果與未來發展方向,而且還有助于不同分支之間的交叉與貫通,提升咨詢服務與研究工作的水準。應用統計和理論統計學專業人員閱讀本書,將會發現醫學領域對統計學的期待與挑戰,生動而豐富的醫學問題將成為嶄新統計理論、方法與技術誕生的土壤。本書是統計學與醫學統計學研究生必讀的專業參考書,讀者從中可以選擇自身的發展方向,一旦選定,有關章節又可幫助迅速入門。
本書每一章的作者都是相關領域的專家,每一章都凝聚了他們獨特的學術思想、研究心得和自己的成果;他們在百忙之中精心組織素材,斟字酌句、浸透了心血。在此我們對全體作者的無私奉獻深表謝意。
本書得到中國華夏出版基金和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經費的資助,特此鳴謝。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醫學統計學教研室的同事和研究生們、尤其是凌莉、曾芳芳、朱淑明和劉國輝老師協助了許多秘書工作,在此一并致謝。
方積乾 陸盈
200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