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明疼痛學
- 艾登斌 謝平 許慧主編
- 829字
- 2019-08-09 14:20:37
第四節 疼痛診斷的思維方法
疼痛是一個常見感覺癥狀,又常是患者就診的主訴,人們對疼痛診斷也主要是根據這種主要癥狀來進行。因此,疼痛治療醫師必須將收集的全部臨床資料(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進行分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樣,就需要一個適合疼痛診斷特點的思考方法,并且始終貫穿于診斷的全過程中。在疼痛診斷時首先應明確以下幾點:
1.明確病變的組織或器官
即明確病變存在于哪個系統,哪個臟器。如軟組織、骨、關節、神經系統或內臟器官等。在軟組織中還要明確在肌肉、筋膜、韌帶或滑囊等。
2.明確疼痛發病的特點
檢查者必須首先確定疼痛是怎樣開始的,其發病是暴發、迅速還是漸進,疼痛有何具體特征,是否嚴重到藥物也不能緩解,是持續性還是間歇性,與其他體征或癥狀有無典型的關聯性等。
3.明確病變的性質
即明確引起疼痛的病變性質,如損傷、炎癥、畸形、腫瘤等。對炎癥要分清是感染性還是細菌性,損傷要分清是急性外傷還是慢性勞損,腫瘤要分清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明確病變的性質非常重要,除直接關系疼痛的療效外,還可以避免一些醫療意外的發生。
4.明確病變的部位和深淺
病變部位是指病變在皮膚表面的投影,深淺是指病變的組織層次。只有病變作準確的平面定位和立體定位,才能使治療措施真正在病變局部和病變組織發揮作用,取得好的療效。
5.明確發病的急緩和病程的長短
發病的急緩、病程的長短對治療方法的選擇有重要意義。如急性腰扭傷引起的關節半脫位、滑膜嵌頓,用手法矯治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若已形成慢性病變,則需行神經阻滯、理療和按摩等療法。
6.明確患者體質和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
疼痛的診斷始終是圍繞臨床鎮痛的根本目的進行的。疼痛治療的一些主要方法如神經阻滯療法有一定危險性,NSAIDs類鎮痛藥具有一定的肝腎損害作用,阿片類藥物可引起呼吸抑制等。因此,在疼痛的診斷過程中,應始終強調對全身狀態的評估,年老、體弱、合并重要生命器官功能低下的患者,對各種療法的耐受性差,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并注意防止不良反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