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醫案類聚(下冊)作者名: 盛增秀 陳勇毅 竹劍平 王英主編本章字數: 5241字更新時間: 2019-08-09 14:17:36
巖案
外科發揮
一婦人久郁,右乳內結三核,年余不消,朝寒暮熱,飲食不甘。此乳巖也,乃七情所傷肝經,血氣枯槁之癥,宜補氣血、解郁結藥治之。遂以益氣養榮湯百余劑,血氣漸復;更以木香餅灸之,喜其謹疾,年余而消。
一婦人亦患此,予謂須多服解郁結、養氣血藥,可保無虞。彼不信,乃服克伐之劑,反大如覆碗,日出清膿,不斂而歿。
一婦人郁久,乳內結核,年余不散,日晡微熱,飲食少思,以益氣養榮湯治之。彼以為緩,乃服行氣之劑,勢愈甚,潰而日出清膿不止。復求治,診之脈洪而數,辭不治。又年余,果歿。
外科心法
郭氏妾,乃放出宮人,年四十,左乳內結一核堅硬,按之微痛,脈弱懶言。此郁結癥也,名曰乳巖。須服解郁結、益血氣藥,百貼可保。郭謂不然,別服十宣散、流氣飲,瘡反盛。逾二年,復請予,視其形如覆碗,腫硬如石,膿出如泔。予謂膿清脈大,寒熱發渴,治之無功,果歿。(乳癰)
校注婦人良方
一婦人乳內結核年余,晡熱少食。余謂此血氣不足,欲用益氣養榮湯,彼反服行氣之劑,潰出清膿而歿。又一婦,乳內結核如栗,亦服前藥,大如覆碗,堅硬如石,出血水而歿。(婦人乳癰乳巖方論第十四)
女科撮要
一婦人善怒,經不調,唇腫裂,服消毒藥,唇脹出血,年余矣。余曰:當培養脾胃,以滋化源。不信,仍服前藥,及追蝕狀如翻花瘤而死。(經候不調)
保嬰撮要
一小兒十四歲,面目多白,足跟腫硬寸許,肉色如常,遇勞腫硬宛若一栗,口干面赤。余謂:稟足三陰經虛癥。不信,外敷內服皆敗毒之劑,翻如熟榴,煩躁時嗽,腹痛泄瀉,小便如淋。余曰:此脾肺氣虛之惡癥也。不信,仍服敗毒,更黑睛緊小,白睛青赤,瞳子上看,此肝腎虧損之惡癥并矣。余欲救其胃氣以滋五臟,又為人所阻,用《千金》消毒散,更加喘,短氣恍惚。余曰:惡癥并臻,其何能為?或問:惡癥既甚,無乃攻毒之晚耶?余曰:邪正不并立,一勝一負,理之自然。胃氣虛則邪氣實也,其失在于不預補正氣,邪氣勝則惡癥集耳。東垣先生云:但見腫痛,參之脈癥虛弱,便與滋補,氣血無虧,可保終吉。信斯言也。(五善七惡)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顧文學又善內人,患左乳巖。仲淳立一方:夏枯草、蒲公英為君;金銀花、漏蘆為臣;貝母、橘葉、甘菊花、雄鼠糞、連翹、白芷、紫花地丁、山茨菇、炙甘草、栝蔞、茜根、陳皮、乳香、沒藥為佐使。另用夏枯草煎濃汁丸之。服斤許而消。三年后,右乳復患,用舊存余藥服之,亦消。后以此方治數人,俱效。(腫毒)
續名醫類案
朱丹溪治一婦人,年六十,厚味郁氣,而形實多妒,夏無汗而性急,忽左乳結一小核,大如棋子,不痛,自覺神思不佳,不知食味。經半月,以人參湯調青皮、甘草末,入生姜汁,細細呷,一日夜五六次,至五七日消矣。此乃乳巖之始,不早治,隱至五年、十年已后發,不痛不癢,必于乳下潰一竅,如巖穴出膿。又或五七年、十年,雖飲如故,食如故,洞見五內,乃死。惟不得于夫者有之,婦人以夫為天,失于所天,乃能生此。謂之巖者,以其如穴之?岈 ①空洞,而外無所見,故名曰巖。患此者,必經久淹延。惟此婦治之早,消患于未形,余者皆死,凡十余人。又治一初嫁之婦,只以青皮、甘草與之,安。(卷三十一外科·乳癰乳巖)
① 岈(xiā蝦):深邃。
一婦兩乳皆患乳巖,兩載如桂圓大。因子死悲哀,忽發如杯,以五通丸、犀黃丸,早晚輪服,九日全消。五通丸方:廣木香、麻黃、沒藥去油、乳香去油、五靈脂等分,研末,飯搗為丸,梧子大。每服五錢,用川芎、當歸、赤芍、連翹、甘草煎湯送下。凡大癰生要緊穴道,將發大時,服此丸甚效。與三黃丸間服尤妙。 (三黃丸:熟大黃二兩,乳香、沒藥各一兩,麝香一錢五分,西牛黃三分,雄黃五錢。以熟大黃酒浸,搗爛,將各末和入,搗丸如梧子大,每服五錢。)
一男子患乳巖,貼鯽魚膏兩日,發大如拳,色紅。王令揭去膏藥,與陽和湯四劑,色仍紅。以陽和湯、犀黃丸輪服,至十六日,四圍皆消。獨患頂潰,用蟾拔毒三日,半月收功。(卷三十一外科·乳癰乳巖)
垿山草堂醫案
性情拘執,郁火蒸痰,右乳成塊,大如覆杯,脈弦細而數。久恐延為乳巖之候,不易消去也。擬方,候外科名家酌之。
羚羊片 冬桑葉 川貝母 郁金 山梔 夏枯草 石決明 牡丹皮 瓜蔞仁 橘絡 蒲公英汁
又方:
生香附 冬桑葉 甘菊花 夏枯草 鮮荷葉 鮮首烏 牡丹皮 七味蒸露代茶,每日服二次。(乳巖)
王旭高臨證醫案
許 腎巖翻花,法在不治。怡情安養,帶疾延年。
鮮首烏 馬料豆 銀花 生甘草
朝服六味丸 三錢,淡鹽花湯送。(外瘍)
類證治裁
何氏 左乳結核,經六七載,潰后深洞如碗,是名乳巖。由脾肝郁結,氣血失暢。結核漸大,潰則巉巖深陷可畏。一僧猶用乳、沒破耗氣血。不知年衰茹素,日夕抽痛,膿水清稀,營衛日虧,毒奚由化,恐三伏難延矣。峻補氣血,托里滋液。患口雖難遽斂,尚冀痛勢略定,遷延歲月耳。八珍湯去炒術,加生芪、五味、麥門冬、大貝,數服膿稠痛緩。入夏延秋,患內作癢者肉腐蛆生。以烏梅肉臘雪水浸,雄黃末,雞羽蘸抹。其弟婦張氏,并系早孀,亦患乳核,廿余年未潰,堅大如胡桃,勞則抽痛,脈來沉緩。癥屬郁損心脾,用歸脾湯加香附汁、炒熟地、牡蠣粉、大貝、忍冬藤,數十服而核漸軟。
問齋醫案
乳頭屬肝,乳房屬胃。乳房結核,數載方潰為乳巖,以其形似巖穴故也。未有不因憂思氣結、肝郁脾傷所致。夫坤道以肝為先天,故乳大于男子。肝郁不伸,脾土受克。肝主筋,筋攣為結核。脾主肉,肉潰為巖穴。水不濟火,舌赤,時或有苔。土為木克,大便非溏即瀉。初潰間流鮮血,怒動肝火之征。近流污水清膿,氣血雙虧之象。火灼金傷,燥甚則癢,癢則咳,咳則振動,乳中挈痛,喉中如煙熖上騰,總屬陰虧所致。是證遍考前賢諸論,皆言不治。蓋由情志乖離,人心不能如寒灰槁木故也。若能心先身死,則人活病除。雖有此說,未見其人也。勉擬香貝養榮湯加減,盡其心力。
制香附 川貝母 人參 云茯苓 冬白術 炙甘草 大熟地 當歸身 川芎 大白芍
乳巖本是危疴,前賢方論皆言不治。惟孫思邈《千金翼方》及《東醫寶鑒》有不必治巖,補其陰陽氣血,自可帶病延年之說。此即昔人解結、解莊以不解解之之意。夫治巖成法,非芳香開郁,即清涼瀉火,二者能無耗氣傷陰、敗胃之慮乎。故有以取乎不解解之之法也。素本陰虧火盛,木郁脾傷,土不生金,清肅不降,一水不勝二火,臟陰營液潛消,是以疾彌甚以留連,藥多方而效寡,氣血復傷于遲暮之年,抑郁更繼以沉疴之際,因循展轉益覺多岐。用藥大要,甘為遲鈍,范我馳驅。仍以養榮湯加減,盡其人力,以俟天命。
大熟地 人參 冬白術 云茯苓 當歸身 大白芍 女貞子 旱蓮草 肥玉竹 濟水阿膠
長流水,桑柴火熬膏,入膠熔化。早晚服三錢。(肝郁)
左乳之上,缺盆之下,赤腫高聳如巖,潰處血流甚湧,瘀條如箭。素昔憂思郁結,臟陰營液俱虧,水不濟火,又不涵木,木復生火,二火迫血妄行,從陽明胃脈直貫乳房湧出。水之逆流從乎氣,血之倒行由于火,治火又非苦寒所宜。蓋苦寒無生氣而敗胃故也。脈來軟數而空,證勢危如朝露,必得血止方能引延時日,否則汗喘、神昏、痙厥諸危證所由至也。爰以血肉有情,靜養真陰,引益腎水,以濟二火,冀有轉機。
靈犀角 玄武板 生牡蠣 大生地 野三七 濟水阿膠 當歸身 大白芍 廉州珍珠粉
血肉有情,壯水養陰,共服一百余劑,巖勢未見效機。考古證今,皆為不治。與其坐以待斃,何如一決以出再生之路。幻想乳中結核,猶男子之睪丸,潰流膿血即囊癰之屬。際此藥力,養精蓄銳,日久正可一戰,以奏其功。死而后生,亡而后存,古法有諸。
龍膽草 黃芩 黑山梔 木通 建澤瀉 車前子 當歸身 柴胡根 炙甘草 大生地 川黃連 生大黃
連進龍膽瀉肝加味,大獲效機。高聳之巖漸頹,深潛之穴漸滿,眠食俱安,二便通調,六脈和緩,五善悉具,七惡全無。安不忘危,凝神靜養。
大熟地 人參 綿州黃芪 當歸身 冬白術 川郁金 炙甘草 酸棗仁 廣木香 生姜 大棗 龍眼肉(肝郁)
肝郁幻生乳巖,考之于古,驗之于今,耳之所聞,目之所見,均皆不治。氣血羸弱,不待決裂而終。氣血充盈,相持日久,則有洞胸之慘。潛思乳巖,必因臟腑乖戾之氣所生。譬如草木花實之異,亦由根干之氣所化。人在氣交之中,何所不有。不幸而有斯疾,獨恨《經》無明文。即萬變總由一氣所化,能化其氣,異疾可消,正不勝邪,終期于盡。爰以異類有情之品,化其臟腑生巖異氣,或可圖功。然亦無中生有之法,所謂人力盡而歸天命。擬《醫話》異類有情丹主之。
大廉珠 西牛黃 大塊丹砂 靈犀角 真狗寶 透明琥珀 真象牙 生玳瑁
等分,水飛至無聲。每服一錢,用人參八分,煎濃汁一茶杯調下。(肝郁)
慎五堂治驗錄
光緒八年,葛隆鎮一農工患乳巖,潰出血水已數月矣。往黃墻醫治,朱少村一見,曰:此絕癥也,不必服藥,十往而十回也。其人自問無生理,遂就本鎮外科醫治。醫投以《全生集》陽和湯。一月而收功。往見少村,少村曰:此乃醫運,非本事也。嗟夫!固屬絕癥,尚當勉力圖維。何況元氣未艾,遽而云絕而不予藥,豈仁人之用心哉!我閱楊介傳,見一人患消渴,介以為無救也。其人回家,見完素。完素云:無恐也,宜食梨一擔。食罷而疾瘳。復見吉老,吉老曰:若遇仙人乎?曰:非也,完素教我吃梨耳。吉老乃望山再拜,曰:我之師也,我不及若遠矣。使少村見之,諒有愧色。
馬培之醫案
肝火上升致發牙巖,內外穿潰,肉翻崢崚 ①,高年得此惡候,極難調治。姑擬養陰清肝胃積熱。
① 崢崚(líng靈):高峻重疊。
羚羊角 大貝 甘草 元參 連翹 細生地 丹皮 花粉 石斛 麥冬 蘆根
脈神較起,惟肉翻崢崚,左腮上腭出血數次,火郁陰傷。當養陰清肝。
生地 西洋參 玉露霜 川石斛 白芍 南沙參 左牡蠣 黃柏 蒲黃 懷山藥 山萸肉 黑元參 坎板 人中黃
胃火上升,牙巖潰腐,肉翻且堅,難治之癥。勉立一方。
羚羊角 花粉 連翹 大貝 鮮生地 麥冬 甘草 元參 桔梗 生石膏
此方服四劑后痛定肉平,頗效。復診,加黃柏、蘆梗。(牙巖)
乳頭屬肝,乳房屬胃。胃與脾相連,乳巖一癥,乃思慮挹 ②郁,肝脾兩傷,積想在心,所愿不得,志意不遂,經絡枯澀,痰氣郁結而成。兩乳房結核有年則攀痛牽連筋,肝陰亦損,氣化為火,陽明郁痰不解,慮其長大成為巖癥,速宜撇去塵情,開懷解郁,以冀消化乃吉。擬方候裁。
② 挹(yì邑):通“抑”。
西洋參 童便制香附 青皮 蜜炙 川貝母 全瓜蔞 赤白芍 毛菇 陳皮 夏枯草 清半夏 當歸 佩蘭葉 紅棗頭
乳巖破潰,乳房堅腫、掣痛,定有翻花出血之虞。難治之癥,姑擬養陰清肝。
中生地 當歸 白芍 黑梔 生甘草 羚羊片 丹皮 瓜蔞 大貝母 連翹 蒲公英
乳巖一年腫突,紅紫甫潰,兩目筋脈掣痛,難治之癥。勉擬養陰清肝。
北沙參 麥冬 大貝 丹皮 當歸 羚羊片 黑梔 連翹 甘草 澤蘭 夏枯草 藕
肝郁乳核氣化為火,抽引掣痛,恐釀成乳巖大癥,宜清肝湯主之。
當歸 瓜蔞 丹皮 夏枯草 連翹 大貝 黑山梔 澤蘭 北沙 白芍 金橘葉
血不養肝,肝氣郁結,右乳脹硬,乳頭掣痛,勢成巖癥。急為清肝解郁,冀消化為要。
全瓜蔞 青皮 甘草 白術 薄荷 當歸 柴胡 白芍 黑梔 丹皮 蒲公英 橘葉
暴怒傷陰,厥氣火偏旺,與陽明之痰熱交并于絡,以致乳房堅腫,頸顏連結數核,或時掣痛,已成巖癥,脈數右洪,氣火不降,謹防破潰。急為養陰清肝。
羚羊片 天門冬 全瓜蔞 大貝 丹皮 黑梔 鮮石斛 連翹 澤蘭 赤芍 黑元參 蒲公英
氣虛生痰,陰虛生熱,氣火夾痰交并絡中,乳巖堅腫,痛如蟲咬。此陽化內風,動擾不寧,每遇陰晦之日,胸悶不暢,陰虧液燥。宜養陰清氣化痰,緩緩圖之。
天冬 羚羊 夜合花 橘葉 郁金 海蟄 蔞仁 茯苓 川貝母 澤蘭 連翹 荸薺(乳巖)
腎巖乃瘍科惡候,鮮有收功。經治以來,翻花腫硬雖見松輕,究未可恃也。仍宗前法進步。
紅棗 藕 懷山藥 當歸 黃柏 澤瀉 茯苓 知母 麥冬
堅巖腫勢較平,慎防出血,擬方多服保守而已。
懷山藥 當歸 川連 生地 黃柏 赤白芍 澤瀉 龜板 茯苓 知母 烏鲗骨 丹皮
玉莖者,即宗筋也,乃腎臟之主。又十二經絡之總會馬口,端屬手少陰心經。腎臟陰虛火郁,心肝二臟之火復會于此。始時莖頭馬口癢碎,漸生堅肉,業已年余。今夏破潰翻花,出數次,火郁日久,必致外越,血得熱而妄行。《經》云:實火可瀉,虛火可補。且龍雷之火不宜直折,脈細數,陰分大傷,急當峻補真陰,兼介類潛陽之法。俾龍雷之火得以歸窟,而外患方保無虞。
西洋參 麥冬 丹皮 天冬 小生地 元武板 粉茸 澤瀉 白芍 藕(腎巖)
過氏醫案
陽湖黃大令仲和,左乳結核,不痛不紅,日益大。余曰:此巖之漸也。在初起可用生南星、生草烏、商陸根,日以醋磨涂之,如言以治,果愈。
醫驗隨筆
西門外棉花巷雷靜安,右牙齦上發一粒子,不紅而腫,牙關稍覺不利。諸醫皆謂牙癰也。溫君明遠囑偕至業師馬培之徵君處視之,業師曰:前醫皆不識此證耳。此名牙巖,藥不可為矣。兩月后牙關緊閉,不能飲食,必致餓斃。后果然。馬徵君孫女患氣喉頭項腫大,徵君命用日者彈敝舊弦一條,長如頸項大小。使異姓六人綰六結,連本人一結,名七姓弦,套入頸中,時時移之上下,若氣喉稍小,其結亦逐漸收小,一年而而愈,奇方也。其理殊難索解。又方,用錢錢草煎服亦效。
曹滄洲醫案
朱 乳巖已潰,法在不治,防出血。
細生地 四錢 合歡皮 四錢 淡天冬 三錢五分 醋炒歸身 二錢 土貝 四錢,去心 酒炒蒲公英 三錢 絲瓜絡 二錢 甘草節 四分 兩頭尖 三錢五分,絹包(外瘍門·乳科)
宋 郁火傷陰,痰氣交結,釀成乳巖,潰腐流血,旁堅如石,脈細。此臟病也,為外癥中之內病,理之不易。
細生地 四錢 歸身 三錢五分 丹皮 三錢五分,鹽水炒 墨旱蓮 三錢 淡天冬 三錢五分 白芍 三錢五分 川楝子 三錢五分,炒 忍冬藤 四錢 川石斛 四錢 合歡皮 四錢 絲瓜絡 二錢 懷山藥 三錢五分 左牡蠣 五錢,先煎 藕節 五錢(外瘍門·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