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磁共振(MRI)局部解剖與功能圖譜(第2版)
- 崔世民 劉梅麗 靳松主編
- 621字
- 2019-08-09 14:57:07
十、大腦疾病常伴發的癥狀和體征
(一)顱壓增高
腫瘤、大血腫或梗死早期,由于動靜脈受壓造成循環障礙,營養和供氧不足,同時酸性代謝產物的清除受阻,可使病灶周圍水腫擴大,并形成全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和視乳頭水腫等。生長迅速的腫瘤在短時間內即可出現顱壓增高癥狀。良性腫瘤如腦膜瘤通常生長緩慢,大腦有充分的時間來適應腫瘤造成的腦組織移位,因而可較長時期才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
(二)癲癇發作
產生癲癇的原因有多種,大多數原因不明,稱為原發性癲癇。由腫瘤、炎癥、缺血、軟化灶等疾病所致的癲癇稱為癥狀性癲癇。生長較緩慢的膠質瘤,如星形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等,通常一段時間內不會有癥狀,癲癇發作可能是這些腫瘤的首發癥狀。
(三)腦疝
正常情況下,腦組織各置其位,腫瘤、大量出血、腦水腫可推擠腦組織通過先天或后天裂孔移位到不應存在的空間內,造成腦疝,包括大腦鐮下疝、小腦幕切跡疝、小腦扁桃體下疝:大腦鐮下疝是大腦半球內側面的腦組織通過大腦鐮下緣被推過中線,由于大腦鐮沒有彈性,可使擠壓終末動脈而形成梗死;小腦幕切跡下疝時,可見患側海馬及鉤疝入幕切跡下,該側大腦腳底受壓,血管造影見后循環動脈被擠壓;小腦扁桃體下疝顯示小腦扁桃體下緣變尖,其末端越過枕骨大孔線疝入頸段椎管內,可導致延髓受壓。腦疝使腦回的嵴變得扁平,腦溝受壓,血管移位,臨床出現意識模糊、嗜睡、淺昏迷,最終昏迷。腦疝是非常危重的征象,開顱減壓常是治療該癥狀的有效手段。
(崔世民 呂夢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