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吳承恩為什么要寫《西游記》
《西游記》影響浩大,從明朝時被列為禁書,到后來廣為流傳,成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吳承恩功不可沒。那么,吳承恩何許人也,在一個以入世為官為前途的朝代,他隱姓埋名,苦寫《西游記》的原因又是什么?
為了出名?否。
有記載稱,吳承恩雖然“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文下筆立成”,但其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于今天看,就是說吳承恩這個人雖然是學霸,但是他一到考試就怯場。在古代是個地球人都知道,想出名,那得科舉啊。更何況是吳承恩,斷然不會傻到以為認真寫本書就能出名。
為了金錢?否。
吳承恩雖才華得鄉人賞識,但畢竟在一個自給自足的年代,那不可能人人酒足飯飽后閑來買本小說讀讀,況且《西游記》可是一度被貶為禁書。有記載稱,吳承恩晚年以賣文為生,晚景凄涼。看此,他應該也沒賣多少錢啊。
那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吳承恩是憤青,要論罵得有水平,古今就他一個了。吳承恩和別人不一樣,聰明就聰明在動手不動口。他筆下的《西游記》主角孫悟空,那可是罵完妖怪罵神仙,翻天覆地,無所不能。當然圣人之所以為圣人,他寫《西游記》的目的,重要的還是因為他的個人抱負以及其難以企及的夢想。
吳承恩因遭受不公,憤極罷官后開始寫作小說。因為個人經歷,他比任何人都想整頓朝廷吏治,為底層百姓謀福利,奈何朝廷不歸他管。縱觀《西游記》,玉帝與眾神仙長生不老,不管是對是錯,永遠可以掌控天庭,而更有能耐的如孫悟空等人則不被重用。這就與吳承恩所處時代相吻合了,嘉靖皇帝晚年,內閣首輔嚴嵩八十二歲把持朝政,使得海瑞等有才能的臣子無法施展抱負,阻擋政治革新。《西游記》四人組的成功歸來,也恰巧映射了后來萬歷皇帝任用張居正大改革的成功。
吳承恩的《西游記》創作于明嘉靖時期,當時的朱明王朝極度推崇“程朱理學”,也就是道教思想,使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的發展受到制約,而吳承恩創作《西游記》的初衷是想借小說點醒嘉靖皇帝,使“儒、釋、道”三教合一、融合發展。然而,《西游記》前十五回剛剛面世,便遭到朝廷封殺,直至三十年后的隆慶和萬歷皇帝時期,才得以創作完成。從《西游記》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品評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也間接表達了作者吳承恩的治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