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總部位于黑科科學院,位于江城口岸區,有點偏,占地12平方公里。
為了方便數萬員工,市政選定3條地鐵在此交匯,并沿東西南北門設立四個地鐵站,7條公交專線,6個醫療衛生服務點,19個警務室,3個消防局。
黑科作為世界頂級科研機構,守衛之森嚴,堪比軍事禁區,不只是世界500強而已。
邁巴赫通過集團巍峨的漢白玉大門,緩緩行駛在瀝青路上,兩側松柏蒼翠,綠草如茵。
當年設計時,黑科通過招標,華國大批頂尖企業參與建設,科學院布局巧妙,綠化面積高達71%,珍貴喬木和稀有花卉隨處可見,鳥語花香,仿佛園林,景致極美。
沿途一棟棟極有特色的豪華高樓,光學研究所、核材料研究所、神州超算中心、數學研究所、有機化學研究所……
每個機構都不乏專家學者,而他們的負責人,通常是該領域的國際權威。
耗資兩千多億打造的科學院,配備頂級的環境和設施,再加上頂級的薪資,才能招攬到頂級的人才,成就科研領頭羊的赫赫威名。
一百多年前,法拉第在家里就可以發現電磁感應,搞出劃時代的發電機。
這么便宜的事,百年后的今天再也沒有了。
如今的物理學新發現,要依靠位于歐洲,由7000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34個國家提供設備,共同建造的大型粒子對撞機,再由兩千多名學者解讀實驗結果。
科學就像果園,顯眼夠得著的果子,前人早就摘走了,剩下的要么高高掛在樹頂,要么深深藏于微末,后人必須堆上更多頂尖的頭腦,更加龐大的物力,才能前進一小步。
無論是陳辛知、溫莎,還是陳然,都清楚未來還有哪些果子,但他們不可能知道所有細節,更不能親手一次性摘光。
可以預見,知識將越來越浩瀚,窮盡一生也學不完,科學體系之復雜,門檻之高,沒有持續的大規模資金投入、頂尖的智力資源,小國都玩不轉高科技,何況是三個人?
盈利重要,但隊伍更重要。
邁巴赫順著一條林蔭小道,將陳然送到家門口,劉叔便離開了。
陳然的家位于科學院中央,是個四合院,外墻的紅磚排列整齊,水泥線筆直,仿19世紀建筑形制,屋頂藍色琉璃瓦,背山面水,藏在林中,寧靜,有一股難得的古韻。
陳辛知和溫莎作為華國首富,黑科締造者,居住十分簡單,他們崇尚簡樸,遠離喧囂,追求也與常人不同。
“我回來了!”
陳然跨進院子,踏著水磨石,順著聲音走進廚房,溫莎正在炒菜,看到他,眼睛笑成一對月牙,“回來啦?我做了你愛吃的糖醋鯽魚……”
“我爸呢?”
“鋤草去了。”
“哦?!标惾灰稽c也不意外,父母喜歡農趣,經常身體力行,他開玩笑,“媽,我覺得你再穿樸素點,才像個家庭煮婦……”
“這樣不好?”溫莎的氣質獨特,颯爽英氣,一如年輕時魅力不減,她笑著在圍裙上擦了擦手,“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要多嘗試,等你永生了,這些樂趣是體會不到的?!?
“我反正是沒有你們的境界?!标惾粩偭藬偸?,又笑嘻嘻的打探,“神話時代到底是什么樣?”
“窮知盡學,人神一體。”
“又用這八個字搪塞我!”陳然不滿意,還想再問,背后卻傳來腳步聲,是陳辛知,“不該問的別問?!?
“哦?!标惾煌铝送律囝^,老實了。
陳辛知面容清矍,劍眉長而分明,眼神凌厲,話不多,但極有威儀。洗了手,示意陳然端菜,“開飯?!?
五菜一湯,食材全是親手養植,綠色、有機、無污染,調味料用得極少,但溫莎的手藝不遜三星米其林大廚,擺盤也講究,色香味俱全,非常可口。
陳然慣例不盛米飯,他在家向來只吃菜的。
溫莎臉上帶笑,散發著慈母的光輝,“今天是你生日,知道嗎?”
“我都十八了?”跟大多數男孩一樣,陳然對生日的關心,還不如嘴里鮮香醇厚的紅燒排骨來得吸引人,“唔,其實可以多炒幾個菜,媽媽的手藝太好了……”
“喜歡就多吃點?!睖厣Σ[瞇的給陳然夾了一筷子魚,“按這個時代的法律,十八歲就成年了,你爸打算給你安排職務,先歷練一下。”
“什么職務?”陳然吐出幾根魚刺,“我還要上學……”
“你有輔腦,還上什么大學?”陳辛知批評道:“大鯊魚闖進小池塘,有意義嗎?還不如回來接手家業!”
“有??!我弄個學歷?!标惾粷M臉無奈,“你不知道集團有些人多無聊,表面恭敬,背后說我是小學生。”
“哈哈!”溫莎樂不可支,“說得也對,你是只上了個小學。”
“這不是理由!”說是這么說,陳辛知嘴角隱隱上翹,顯然也是忍著笑,“這些年你擔綱AI研發,等強智能誕生,誰敢笑話?”
“我的工作基本完成了!”陳然咬著排骨,含糊不清的說:“閑著也是閑著……芯片進展不是太慢了么?”
“已經進入生產環節了,新材料、新設備,納米工藝,哪有那么容易?”陳辛知長吁了一口氣,“還好……這么些年,總算是快了。”
航空發動機是現代工業的皇冠,但不斷挑戰數學、物理、化學極限的芯片制造技術,絲毫不遑多讓!
說到萬足金,99.99%,4個9,很高嗎?
制造CPU的硅材料,[1]純度11個9,一千億個硅原子,只允許存在一個其他原子。
如果肉眼能觀察到硅原子,一定可以看到整齊劃一,不存在絲毫雜亂的晶格,場面堪比大閱兵,甚至更加威武雄壯。
其難度超乎想象,掌握提純技術的公司,全球范圍內一只手數得過來。
在制造上,1nm只有頭發絲直徑的六萬分之一,7nm、10nm的CPU制程,意味著以微觀物理尺度只有70-100個硅原子的直徑規劃電路,同時集成上十億個這樣的晶體管!
這樣一塊極其精密,而又功能復雜的CPU,每秒上億次運算不出差錯,是對工程學、工業體系的極致考驗,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在這個星球,整個芯片產業鏈都是最高技術、最高資金濃縮的精華,它是人類數十年積累的智慧結晶[2],建立在無數的標準、專利、設備、工具,還有每個環節上的大量頂尖人才之上。
陳永年和溫莎準備了這么多年,是在以一己之力,挑戰人類的集體智慧。
要說有多難……
放眼世界,可以看看,有沒有一家公司、一個國家、一個人種能夠擁有一條完整的CPU產業鏈?
世界霸主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