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探心理學
什么是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門理論性很強,應用范圍也很廣的學科。長期以來關于它的研究對象,各種心理學派各持己見,沒有形成統一的看法。
以德國的馮特為代表的構造主義學派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意識經驗,并首創了內省法來研究意識經驗。他們把意識經驗分析成感覺、意象和激情等若干基本的心理要素,認為心理活動是這些基本要素的整合。
以美國的詹姆斯為代表的機能主義學派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個體適應環境的機能。他們還認為心理活動是一種持續的意識流,因此不能分析出基本的心理要素,他們所強調的是行為的機能而不是結構。
以美國的華生為代表的行為主義學派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可以觀察和測量的行為,心理學是行為的科學,而不是意識的科學。他們堅決反對傳統心理學中的意識和內省這兩個基本概念。他們主張用客觀的方法,按照刺激—反應的公式去研究心理學。他們把傳統心理學中的意識、感覺、意象等概念一概排除在心理學的研究范圍之外,并錯誤地把人的行為和動物的行為等同起來加以研究。
以奧地利的弗洛伊德為代表的精神分析主義學派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意識和潛意識兩個部分。其中的中心課題應當是研究潛意識的活動,包括人的原始的盲目沖動、各種本能,以及雖然曾經被意識到,卻被壓抑到無意識中的欲望。
以德國的魏特墨為代表的格式塔主義學派認為心理學主要研究的是有關知覺的歷程。
20世紀50年代之后,各學派對心理學研究對象的看法一般趨于折中。盡管如此,至今仍沒有一種統一的說法。
我們認為,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科學的心理學不僅對心理現象進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對心理現象進行說明,以揭示其發生發展的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