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學的認知過程
注意和意識
為什么有些人會對看到的東西“視而不見”?一種可能是,他并沒有注意到他所見的東西。心理學上認為,注意是有選擇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視其他刺激的傾向。它是人的感覺和知覺同時對一定對象的選擇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兩個特點。
根據產生和保持注意時有無目的以及抑制努力程度的不同,注意可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無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的目的,也不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覺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通常是由有意注意轉化而成的。
注意還可分為持續性注意與分配性注意。持續性注意是指注意是在一定時間內保持在某個認識的客體或活動上,是衡量注意品質的重要指標;分配性注意是個體在同一時間對多種刺激進行注意并分配到不同的活動中,它是完成復雜工作任務的重要條件。
注意的品質包括:①注意的范圍,即一瞬間意識能把握的事物的數量;②注意的穩定性,即注意能否較長時間地集中于某一事物上;③注意的轉移,即注意能否根據需要較快地從一事物轉移到另一事物上;④注意的分配,即能否同時把注意分配到兩種或幾種事物上。
意識是指人們在清醒、注意力集中的精神狀態下對外界刺激的知覺體驗及對行為的支配,是人腦對客觀存在事物的反映,具有一定的能動作用。意識狀態的變化與個體身體功能的周期性變化密切相關。
無意識狀態是個體無法覺察的、自然而然的心理過程,我們常說的潛意識也是無意識的一種。常見的人的無意識活動狀態主要有睡眠與夢、白日夢與幻想、心理暗示和催眠狀態等。
暗示是指人或環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了這種信息,從而做出相應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它有時會對人的行為產生一種巨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