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閱讀者?
——珀爾修諷刺詩第一首第二行
我寫上帝,我不打算有眾多讀者,但渴望有少數(shù)人贊成。如果這些“思想”沒有一個人喜歡,它們肯定是壞的,可是如果它們受到了所有的人喜歡,那它們就是討厭的了。
一
人們總是不停地抱怨情感,認為自己的所有痛苦都來源于情感,而忘記了情感也是他一切快樂的源泉。其實,情感就其本身來說,于我們既不是多好也不是多壞。可讓我感到費解的是,人們總是從壞的方面來看情感。如果有人說了句對理性的敵人有利的話,人們就以為傷害了理性了。可是只有情感,尤其是巨大的情感波動,才能使靈魂達到偉大的成就。如果沒有情感,任何道德文章都不值得一看,繪畫就回到幼稚狀態(tài),道德也就走向沒落了。
二
冷漠的情感會讓人平庸。當國家需要我去抵抗敵人,我就奔赴前線,我就只是一個普通的公民。如果一位朋友的死亡讓我深感著死亡的痛苦,我的友誼就不是一種單純的友誼,生命對我如果比情婦更寶貴,那我就跟其他平庸的情人一樣了。
三
情感減弱會讓杰出者失掉光芒,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就消滅了自然的偉大和力量。你看一棵樹,因了它的枝葉茂密,你才得到它的清涼濃蔭的庇護,它可以一直庇佑你到冬天來臨,直到它的葉子全部掉光。人就是在情感衰微中失掉了青春的氣息,缺乏情感的詩歌、繪畫、音樂再也沒有讓人激賞之處了。
四
也許會有人對我說,強烈的情感可以讓人幸福嗎?是的,如果一切情感都和諧一致,一定是這樣的。為它們建立一種和諧的介質(zhì),不要認為會擾亂我們的大腦。不要總是害怕希望破滅,不要對生命的關(guān)愛超出了對體面的追求,更不要擔心享樂會損害健康,結(jié)果是,社會上不再有放蕩不羈的人,也看不到冒失鬼,更看不到懦夫了。
五
壓制自己的情感,是最愚蠢的。一個瘋狂的迷信者,要讓自己什么也不向往,什么也不愛,什么也不感受,如果真做到這樣的話,最終就變成了一個怪物,他的目的達到了!
六
一種品質(zhì)在這個人身上我就會尊重,會不會在另一個人身上就會讓我鄙視呢?當然不會。不以我的一時之見而轉(zhuǎn)移的真理,應(yīng)該作為我判斷的準則,我決不會把我在一個人身上視為美好德行的品質(zhì)看成另一個人身上的一種罪惡。
我有沒有可能認為,既然自然與宗教一視同仁地管理一切人,卻只有某些人可以完美踐行應(yīng)有的準則呢?完全不會的。他們獨享了這份榮耀的特權(quán)是從哪里來的呢?如果巴訶莫[1]與人類斷絕交往讓自己處于孤獨之中是對的,就不能禁止我模仿他,我一模仿他,那么我就應(yīng)和他一樣是有道德的,所有如我一樣有此想法的人當然也要享有這種權(quán)利。可是這樣就會出現(xiàn)一種多么奇怪的景象:整個省份的人,因為害怕社會的危險,就散居在森林之中,居民們像圣者一樣純潔而過著野獸一樣的生活。在各種社會情愛的廢墟上豎起了千百根圓柱,出現(xiàn)了一個居住在柱子上[2]的新民族,為宗教而壓抑了自己的自然感情,不再做人而裝成塑像,只為成為真正的基督徒。
七
多么可怕的聲音!多么凄慘的叫喊!多么絕望的呻吟嘆息啊!是誰把這些痛哭流涕的死魂靈關(guān)在這些牢獄之中的呢,這些不幸的人都犯了什么罪呢?有一些用石塊捶打著自己的胸部,另外一些用鐵爪撕扯著自己的身體,大家眼睛里滿是悔恨、痛苦和死亡的神情。這樣可怕的懲罰是誰施與的呢?……是他們觸犯了的上帝……這是怎樣的一位上帝呢?是一位充滿了善心的上帝……一位充滿了善心的上帝竟讓自己處在淚水的海洋里!這些恐怖的景象不會損害他的仁慈嗎?如果罪惡之徒必須要平息一個暴君的狂怒,他們還會另外采用什么方法呢?
八
有一些人,與其說他們敬畏上帝,不如說他們是害怕上帝。
九
從人們描繪的最高實體形象來看,從他易怒的傾向來看,從他報復(fù)的嚴酷來看,從他任其覆滅與肯施救援的人數(shù)比例的比較來看,最正直的人更傾向于他最好要存在。如果世人能得以在另一個世界里沒有什么可怕的保證,那么世人在這個世界上是會相當平靜的。也就對不存在上帝這一想法深懷恐懼,并且為有一個像人們?yōu)槲颐枥L的那種上帝存在的思想而大為不然。
十
對于上帝,既不要想得太好,也不要想得太壞。公道存在于仁慈與殘酷之間,懲罰也同樣存在于免罪與永恒的懲罰之間。
十一
我深深明了,人們對那些不明確的宗教觀念,口頭贊美的多真正遵從的少。有一些信徒覺得沒必要熱愛上帝就必須痛恨自己,對宗教有虔誠之心就必須在絕望中過活,他們的虔信是愉快的,他們的智慧是符合人性的。可是跪拜在同一祭臺腳下的人們之間的這種感情上的差別是從哪里產(chǎn)生的呢?難道希望虔誠成為一種絕望的氣質(zhì)嗎?啊!怎么能否認氣質(zhì)呢?氣質(zhì)在一個信徒身上的影響真是表現(xiàn)得太明顯了。他照著他的心情,上帝可能是愛報復(fù)的,或者是慈悲的,在他眼里或是地獄或是天堂,他或者怕得發(fā)抖,或者燃燒著狂熱之愛,氣質(zhì)于他就如同患了冷熱病。
十二
是的,我認為迷信是比無神論對上帝更加的有害。普魯泰克說:“我寧愿人們認為世界上從來沒有普魯泰克存在過,也不愿人們認為普魯泰克是不公正的、易怒的、反復(fù)無常的、妒忌的、愛報復(fù)的,而且是那樣使人不快的。”
十三
能與無神論者一較高下的只有自然神論者,迷信者根本不是對手,因為他的上帝是想象出來的。除了關(guān)于“物質(zhì)”這一概念的難以證明,他還要遇到因他概念的錯誤而產(chǎn)生的一切困難。對一個萬尼尼來說,一個柯氏,一個莎氏,將比世界上所有的尼古拉們和巴斯葛們麻煩一千倍。[3]
十四
巴斯葛有他正確的地方,但是他膽小而且輕信。他是有才華的作家和深刻的理論家,如果不是天意把他交給了那些由于怨毒而犧牲了他的才能的人,那他一定會為我們解釋清楚這個宇宙。如果他能讓當時的神學家們?nèi)ヘ撠熃鉀Q他們的爭端,如果他能充分利用他從上帝那里得來的才智,毫無保留地獻身于真理,并且不怕冒犯上帝,最重要的是,他若能拒絕那些其實連做他學生都不配的人做老師,那該多好!天才的拉·莫德說拉·封丹的話也很可以用在巴斯葛身上:認為亞爾諾、德·沙西和尼古拉比他好些,是十分愚蠢的。
十五
我告訴你根本沒有上帝,是人們妄想有個上帝創(chuàng)造了世界;世界的永恒性并不比靈魂的永恒性更沒道理;因為我無法設(shè)想,運動如果有著完美的守恒品性,今日的宇宙又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而為了要解除這一困難,就來假設(shè)一個我更不能設(shè)想的東西的存在,這實在太可笑了。如果物理世界范圍內(nèi)的表現(xiàn)是出于某種智慧,那么在道德世界范圍內(nèi)統(tǒng)治著的混亂就把全部的神性化為烏有了。我告訴你,如果一切都是一個上帝的作品,那么一切就都應(yīng)該完美到無以復(fù)加,因為如果一切不是這樣完美的,就說明上帝無能或有惡意了。那么,我對他的存在與否不去深究就是最好的,既是這樣,你們的這些啟迪于我何用?如果你們證明善源于惡,也證明了布里坦尼克斯這個最好的王子死了是好的,而尼祿這個最壞的人統(tǒng)治國家也是好的[4],那么如何證明不用同樣的方法就不可能達到同樣的目的呢?容許罪惡以顯示德行的光芒,得到的好處微乎其微,而弊端卻實在地留在了那里。
無神論者說:“這就是我對你們的反駁,你們將如何回答呢?……‘因為我是個大罪人,如果我若毫無瑕疵無須敬畏上帝,我也就沒有打擊他的必要。’喜歡辯論的人會這樣說:這話可能觸犯真理;禮貌也不容這樣說,并且這話顯得缺乏仁愛。僅因一個人不信上帝,我們就有理由傷害他嗎?只有在無法證明的時候,才求助于罵戰(zhàn)。在兩個辯論者中間,要是一百人都打賭說某一個人錯了,錯了的人是有可能動怒的。曼尼普[5]曾對尤比德說:‘你不回答而大發(fā)雷霆,那么你是錯了嗎?’”
十六
有人問另一個人是否有過真正的無神論者。他回答道:“你相信有過真正的基督徒嗎?”
十七
全部形而上學的理論,都抵不過一句“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要讓人信服,有時只要喚醒身體上或精神上的感覺就行了。有人就曾用一根棍子讓庇羅派的人明白他否認自己的存在是錯的。加爾都士[6]手里拿著手槍,就可以給霍布斯一個同樣的證明:“要錢還是要命,這里只有咱們倆,我有槍,咱們之間不存在公道問題。”
十八
真正給無神論者巨大打擊的并不是形而上學者。要動搖唯物主義,馬爾布朗士和笛卡兒的那些智慧的沉思,還不如馬爾皮基[7]的一個觀察有力。人們認為唯物主義這一理論在我們今天已經(jīng)搖搖欲墜,只有實驗物理學依然保有它偉大的榮譽。但在牛頓、穆什布洛克[8]、哈特措克[9]和紐文蒂特[10]的著作中,人們才發(fā)現(xiàn)了關(guān)于一個具有最高智慧的實體存在的充足證據(jù)。感謝這些偉大的人物讓我們知道世界不再是一個神,而是一個有序運轉(zhuǎn)的機器,有它的齒輪、繩索、滑車、彈簧和懸擺。
十九
本體論中為我們提供的證明,最終使人成為懷疑論者,只有從自然中得來的認識,才使人成為真正的自然神論者。僅細菌的發(fā)現(xiàn)就瓦解了無神論的一個最有力的辯駁。不管運動是物質(zhì)的本質(zhì),還是物質(zhì)的偶然性質(zhì),我現(xiàn)在已深信它最終的發(fā)展結(jié)果:一切的觀察告訴我,單單腐爛是不會產(chǎn)生任何有機物的。我可以承認,最卑微的昆蟲的構(gòu)造也是像人的構(gòu)造一樣神奇的,讓一些人隨便去發(fā)表“分子的一種內(nèi)部活動既然能產(chǎn)生昆蟲,似乎也就產(chǎn)生了人”這一論調(diào)吧。如果有一位無神論者在兩百年前提出一個看法,認為也許有一天會看到一個真正的人從地心中冒出來,就像我們看到一堆蟲子從一塊發(fā)臭的肉中孵化出來一樣,不知形而上學者會給出一個怎樣的回答。[11]
二十
我曾想用經(jīng)院派學者的方法去反駁一個無神論者,結(jié)果徒勞無功,他甚至從我用的這些推論中發(fā)現(xiàn)了弱點,從而取得了一個相當有力的反駁理由。他說:“人們已為我把眾多無用的真理證明得無可爭辯了,但上帝的存在、道德上的善和惡的實在性、靈魂的永生,所有這些在我還依舊是問題。怎么!弄清楚這些題目,難道不比讓我相信三角形內(nèi)角的和等于兩直角更重嗎?”當他以巧妙的雄辯家的神氣看著我慢慢飲完這一杯哲學的苦酒時,我又提出一個問題,再次吹響了戰(zhàn)斗的號角,這是個讓剛剛?cè)〉脛倮娜丝雌饋碛行┕之惖膯栴}……我問他:“你是一個有思想的物質(zhì)嗎?”……他以一種自滿的神氣回答道:“你難道能懷疑這一點嗎?”……“為什么不能呢?那個剛剛制服了我的人讓我覺察到了什么呢?”……“一些聲音和一些運動嗎?”……“可是哲學家在一個被他剝奪了思想機能的動物身上也同樣看到這些。為什么我要承認你具有笛卡兒不承認螞蟻八年有的那種東西呢?你在外表上做出了一些動作,在我看來你是在哄騙我相信你是有思想的,你不過是表面上看上去有思想罷了,理性提醒我先不要下斷語。它對我說:在表面行動和思想之間,毫無本質(zhì)的聯(lián)系,也許你的對手像他的表一樣是沒有思想的——習慣跟一個人說話是不是造成了他是有思想的錯覺?有誰告訴過你所有的人不可能是像鸚鵡一樣,在你不知道的時候被教會說話的呢?……”
他答復(fù)我說:“這是個巧妙的比喻,我們不應(yīng)當根據(jù)運動和聲音,而應(yīng)根據(jù)連貫的觀念、各個命題之間的前后一致以及各個推論之間的聯(lián)系來判斷一個物質(zhì)是否有思想,如果有一只鸚鵡可以隨便與人交流,我將堅定地相信且向眾人宣布這是一個有思想的東西……可是這個問題和上帝的存在有什么關(guān)系呢?難道你為我指明了我認為最有智能的人也許只是一個自動機械裝置,我就會傾向于承認自然中有一個‘心智’嗎?……
我還要說:“雖然這是我的看法,可是你得同意,否認你的同類有思想能力將是瘋子的行為。”
“你當然可以這樣想,可是由此就會得出什么結(jié)論來呢?……”
“我們可以由此得出,如果這個宇宙,我怎么說出了宇宙這個詞!如果一只蝴蝶的翅膀讓我看到‘心智’的一些跡象,而這些跡象比起你僅僅從你的同類賦有思想能力這一點得到的那些征象來,要明顯一千倍,那么,否認有一位上帝存在,比起否認你的同類有思想來,更要狂妄一千倍。然而,盡管如此,我還是訴諸你的神明,你的意識,你有沒有注意到,在任何一個人的推理、活動及行為中,都比一個昆蟲的結(jié)構(gòu)中有更多的心智、條理、靈敏和連貫性呢?神性印在一個小蟲的眼睛中,不是和思想能力印在偉大的牛頓的作品中一樣明顯嗎?怎么!現(xiàn)實世界難道不如理論世界更證明有一個心智存在嗎?……這是怎樣的見解!……
你答辯說:“可是,就像認為我自己有思想一樣,我也承認別人有思想能力……”
“好,我同意這一點,我雖沒有自負之心,可我的證明比你的高明就已是給我的補償了。由自然的作品證明自然中有一個最高實體的智慧,不是比由哲學家的著作證明一個哲學家有思想能力更清楚嗎?請你再想一下,我不過是以一個蝴蝶的翅膀及一個蟲子的眼睛來反駁呢!而我本來是可以用整個宇宙的重量把你壓垮的。要么就是已錯得離譜,要么就說明我這個證明比學校里給出的證明要高明。就是根據(jù)這一推論,當然我還能找到更簡單的證明,我才承認有一位上帝存在,而并不是根據(jù)那些枯燥的形而上學的觀念羅列,這些觀念是不適于揭示真理的,而只會讓真理籠罩在一團荒謬氣氛中。”
二十一
我在一位有名的教授的筆記中讀到這樣的話:“無神論者們,我同意你們所說的運動是物質(zhì)的本質(zhì),可你們想得出什么結(jié)論呢?……難道能得出世界是骰子的偶然投擲所造成的結(jié)果嗎?那我也同樣希望你們告訴我:荷馬的《伊利亞特》或伏爾泰的《亨利亞特》是許多字的偶然投擲所造成的結(jié)果。”
我準備把這個推論說給一個無神論者,相信這樣的比喻一定會重創(chuàng)他。他也許還會反駁我:“根據(jù)分析擲骰子的規(guī)律,如果一件事是可能的,對它真的發(fā)生我就不應(yīng)該感到驚奇,說到發(fā)生的困難,可以用多擲來彌補。同時以十萬顆骰子,要擲出十萬次6來,我贏的機會還是很多的。有人提議讓我用來偶然產(chǎn)生《伊利亞特》的字母,無論數(shù)目多么有限,總會談成一個有利于我的次數(shù)。要是約定的投擲次數(shù)是無限的話,那對于我來說則有無限大的好處。”
他還會繼續(xù)說:“如果你跟我一樣相信物質(zhì)是永恒存在的,而運動是它的固有性質(zhì)。為了報答你這好意,我現(xiàn)在假定宇宙是沒有界限的,骰子之多是無限的,而這使你驚訝的宇宙是毫無悖謬之處的,在你我相互的妥協(xié)中只可能得出一個結(jié)論,那就是偶然產(chǎn)生這宇宙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投擲次數(shù)的量是無限的,那么事情發(fā)生的所有障礙,由無限量的投擲次數(shù)抵消掉了。那么,這是一個為理性所不容的假設(shè),因為這等于是說物質(zhì)既然是永恒運動的,并且在無數(shù)次的可能的組合中,既然也許有無數(shù)令人贊嘆的安排,而在它連續(xù)地出現(xiàn)的無限多次的安排中,竟不會碰到一次這種令人贊嘆的安排。因此,我們與其對這宇宙的實在產(chǎn)生感到驚奇,還不如去對這種假設(shè)的混沌如此持久感到驚奇。
二十二
我把無神論者分為三類。一類是干脆地告訴你說上帝是沒有的,并且也是這樣想的,這是真正的無神論者;有相當多的人總是在思考這個問題,并且很想就這個問題給出一個是或不是的答案,這是懷疑論的無神論者;更多的人是希望沒有上帝的,而且他們表現(xiàn)得也像深信這一點,也裝作跟無神論者一樣地生活,這些是說謊的家伙。我討厭這說謊的家伙,他們是虛偽的;我可憐那些真正的無神論者,在我感覺對于他們一切安慰都已不存在了;而我為那些懷疑派祈求上帝,他們?nèi)鄙賯ゴ蟮拿魇尽?
二十三
自然神論者相信有一位上帝存在,相信靈魂不死和它的后果;懷疑論者對這些問題都不確定;無神論者則否定它們。因此,要成為有道德的人,懷疑論者就比無神論者多一種條件,而比自然神論者少某種條件。若沒有對立法者的敬畏,沒有情感上的傾向及對于道德的實際好處的認識,則無神論者的正直則無基礎(chǔ),而懷疑論者的正直則是基于“可能”之上。
二十四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持有懷疑,懷疑論得有一個前提,就是一種深刻的并且不計利害的探究,因為不知道可信的理由所以懷疑的人,不過是一個無知的人罷了。真正的懷疑論者思考并將所有的推論進行推敲,而對推論進一步的推敲這事不是誰都能做得來的。對一個推論我能真正分得清它的價值所在嗎?對于同一真理,拿出一百條證明來,任何一條都會有贊同的。每一個心靈都有它的遠方,在你眼里根本不存在的一個反駁,在我眼里卻如山峰一樣屹立著;你認為不值一提的理由,在我卻重如泰山。如果我們對本身固有的價值看法就有如此分歧,我們怎么會對相反的取得一致呢?請告訴我,要多少道德上的證明才能與一個形而上學的結(jié)論對等呢?究竟是我的這副眼鏡不準還是你的不準呢?那么,既然探究證明是這樣困難,既然沒有一個問題不是有人贊成或有人反對,兩種意見幾乎總是同等的分量,我們何必要這樣快下結(jié)論呢?我們這種如此斷然的口氣是從哪里來的呢?那種獨斷的自滿最后又總是事與愿違,這種情形我們不是碰到過千百次嗎?《試筆》的作者曾說(第三卷,第十一章):“當有人把那些好像是正確的東西確定為必然無誤時,就使我開始對那些東西覺得討厭。我喜歡那些減弱我們的命題風險的字眼,如‘偶然、也許、某種、據(jù)說’以及諸如此類的字,而且如果要我去教育兒童的話,我將讓他們口中常帶著這種探詢的而不是決斷的對話口氣,如‘是這樣嗎、我不懂、可能是、真的嗎’之類,寧愿他們長到六十歲也還如一個學徒,而不是像他們現(xiàn)在那樣,才十歲就有了老博士的口氣。”
二十五
什么是上帝?這問題是人們常對小孩提出的,事實上哲學家也很難回答。大家都知道一個小孩到什么年齡應(yīng)該學寫字,學唱歌,學跳舞,學拉丁文,學幾何,唯獨在宗教這件事情上就絲毫不管他的能力是否可以達到。他剛有點懂事,就會有人問他:什么是上帝?也就在那時,從同一張嘴里,他學到有小鬼,有精靈,有女巫,還有一個上帝。大人以這樣一種方式再三叮囑他一條最重要的真理,這種方式就使他的“有”或“無”可以在他理性的裁判所里貶抑這條真理。可是,如果到了二十歲,他發(fā)現(xiàn)上帝的存在竟和大腦里一大堆可笑的偏見混在一起,于是就來否認它,就如同我們的審判官處理一個偶然和一群惡棍攪在一起的好人一樣來處理它,這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二十六
人們在我們太小時談了上帝,另一缺點是人們又不夠堅持上帝是永遠在看著我們的。人們已把上帝從他們之中驅(qū)逐出去了,他們把他供奉在一個封閉的圣殿中,教堂的圍墻擋住了他的視線,在這外面他就不存在了。你們是多么愚昧啊!把這些拘束你們的觀念的藩籬摧毀,把上帝擴大,要認為他無處不在,但要像空氣般地存在。如果有一個小孩要我來教育的話,我就要會讓他相信上帝是真實地陪伴在他身邊的,使他覺得成為一個無神論者比起和上帝分開也許更不值得。我不會舉一個他認為不好的人做例子,而直截了當?shù)馗嬖V他:上帝聽著你,而你卻在說謊。年輕人是喜歡能感覺到的東西的,因此我將在他周圍增加許多表示上帝在場的記號。例如,假若在我家里要有一個聚會,我就要為上帝留一個座位,而我將使我的學生習慣于說:我們是四個,上帝,我的朋友,我的師傅和我。
二十七
無知和好奇是兩個很軟的枕頭,但真要感到它們的柔軟,必須有生得如蒙田一樣好的頭[12]。
二十八
思想活躍和感情熱烈的人對于懷疑論者總是遲遲不做出決斷是不解的。他們寧愿匆忙地做一個選擇而不愿不做任何選擇,哪怕陷于錯誤也不愿過不確定的生活。當他們遇到激流,或許是不相信自己的臂膀的力量,或是對水深的恐懼,哪怕他們自己已感覺到樹枝的細軟,他們也要永遠地掛在那里,而不是躍入激流游向安全的高地。可以肯定地說,他們從未真正留心考查過,他們根本不會想到去懷疑什么,他們既無這種耐心,當然也缺乏一種懷疑的勇氣。受著那決定他們的微光的支配,如果湊巧他們也碰到真理,這并不是由于摸索,而是出于偶然,也許是由于天啟,他們是獨斷主義者信徒中的自稱得到天啟的幻想者。我曾經(jīng)見過這不安定的一類中的一些個人,他們就不能設(shè)想人如何能把心靈平靜和猶疑不決結(jié)合起來。
“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來自哪里,到哪里去及為什么而來,才是獲得幸福的方式!”
懷疑論者冷冷地回答道:“我很高興不知道這一切,但也沒有更不幸些,如果我捫心自問時,我發(fā)現(xiàn)我的理性啞口無言,可這不是我的過錯。也許終生我也無法回答‘我的人生是否幸福’這個問題,但這事并不會讓我憂愁。對于那些我不可能給自己的知識,也許我已被剝奪了獲得這種知識的權(quán)利,它們對我大概也不是十分必要的,我何必為這樣不必要的東西而難過呢?我們這個時代第一流的天才之一[13]曾說過:如果這樣,我將也一樣為沒有四只眼睛、四只腳和兩只翅膀而認真發(fā)愁了。”
二十九
人們可以勸說我熱愛真理,但不可要求我找到真理。也許一個詭辯比一個可靠的證明更讓我快樂呢?我被迫同意把假的當作真的,而把真的當作假的來加以拋棄。但是,這全是我的無心之過,我又怕什么呢?人并沒有因為在這個世界中曾有才智而在另一世界中得到報償,那么就會因為在這個世界中缺乏才智而在另一世界中受到懲罰嗎?因為一個人不善推理就罰他,等于忘了他是一個笨人而把他當作一個壞人一樣來處理了。
三十
什么是懷疑論者?這就是一個哲學家,他曾懷疑過他所相信的一切東西,而相信他的理性和感覺的正確應(yīng)用給他指明為真的東西。你還要什么更確切些的定義嗎?只要庇羅派的人認真起來,你就會看到懷疑論者了。
三十一
凡是從來沒有被當作問題的,都是絲毫沒有經(jīng)過證明的。凡是未經(jīng)毫無成見地考查過的,一定是從未很好地考查過的。因此,懷疑論是走向真理的第一步,它應(yīng)該受到普遍應(yīng)用,因為它是真理的試金石。如果哲學家為了確定上帝的存在,是從懷疑其存在開始,那么還有什么命題能逃脫這種證明呢?
三十二
“不信”有時是傻子的毛病,而“輕信”則是聰明人的缺點。聰明人對未來的可能看得很遠,傻子則幾乎只把實際存在的東西看作可能的。可能就是這一點使得一個很怯懦而另一個很魯莽。
三十三
相信得太多和相信得太少同樣是冒險。一個多神論者和一個無神論者相較,其危險既不多些也不少些。而只有懷疑論能同樣保證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趨于這兩者的極端。
三十四
心靈軟弱者會持有一種半懷疑論,他的推論顯得有些膽怯,會被自己的推論驚到。如果是一個迷信者,認為只要看緊了理性就是尊崇了他的上帝。如果他是一種無信仰者,就怕別人識破自己的假面具。假如像半懷疑論者所深信的那樣,真理在考查中絲毫不會失去什么,那么對那些怕加以探究的人,就像放在一個他不敢接近的圣殿里那樣,在他腦子的一個角上的有特權(quán)的概念,他的靈魂深處究竟怎樣想的呢?
三十五
我聽到到處都在喊有人不信神。基督教徒在亞洲被說是不信神的,伊斯蘭教徒在歐洲、羅馬天主教徒在倫敦、加爾文教徒在巴黎、冉森教徒在圣雅各布路以上、莫利那教派在圣美達郊區(qū)以下都被稱為不信神的人。那么到底什么人不信神呢?所有的人都是,還是沒有人是不信神的呢?
三十六
當那些虔誠的信神者對懷疑論大發(fā)脾氣時,我覺得他們有點不太了解自己的利益,或者他們是自相矛盾的。如果一種真的宗教信仰之為人采取,和一種假的宗教信仰之為人拋棄,只需對它有很好地認識就足夠了,最好是把一種普遍的懷疑散布于全球,所有民族都愿把他們的宗教的真理當作問題來探討一番,我們的傳教士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事業(yè)的一大半已經(jīng)完成了。
三十七
凡是經(jīng)過選擇而沒有保持他因教育而接受的宗教信仰的人,是不能以是一個基督教徒或伊斯蘭教徒自負的,正如不能以生來不是瞎子或跛子自負一樣。這是一種幸運,而不是一種本事。
三十八
一個人若為一種他認為虛偽的宗教信仰而死,他將是一個瘋狂的人。一個人為一個虛偽的但他信以為真的宗教信仰而死,或為一種真的而他并沒有證明的宗教信仰而死,是一個狂熱的盲從者。只有為一種真正的并且其真理已為他證明了的宗教信仰而死的人才是真正的殉道者。
三十九
真正的殉道者是等待著死亡,狂信者則奔向死亡。
四十
一個人在麥加,若跑去侮辱了穆罕默德的遺骸,推翻了他的祭臺,擾亂了整個清真寺,他一定會被處以長棍穿身的刑罰,他也不會因此被封為圣者。這種狂熱早不流行了,博利歐克特在我們今天將只是一個瘋子。
四十一
那種天啟、奇跡、特殊使命之類的時代已過去了,基督教已不再需要這種裝飾之詞了。一個人若跑來想扮約拿那樣的角色,在街上大喊:“再過三天,巴黎就要沒有了,巴黎人啊!贖罪吧!用麻袋和灰把自己蓋起來吧!否則過三天你們就要死了!”他將馬上被抓住,并且被拖到一個法官面前去,法官會把他關(guān)進瘋?cè)嗽骸K赡軙f:“人民啊!上帝愛你們就不如愛尼尼微人嗎?你們就比尼尼微人罪少些嗎?”聽到的人也不會有興趣理他,只當他是一個癲狂的人,人們也不會在意他那預(yù)言的期限的。
以利亞[14]高興時可能從另一世界回來,人們相信一定會這樣,他將會做出一些偉大的奇跡,要是他在這世界里受到很好的接待的話。
四十二
當有人向人民宣告一種與占統(tǒng)治地位的宗教相沖突的教條,或做了某種違反公共治安的事時,就算他用一些奇跡證明了他是受上帝之托,政府也還是有權(quán)懲治他,而人民也有權(quán)喊:“把他釘上十字架!”
把人心交給一個騙子的誘惑,或交給一個幻想者的夢想,有什么危險不會發(fā)生呢?如果說耶穌基督的血曾喊著對猶太人復(fù)仇,那是因為當他們使他流血時,他們?nèi)《洳宦犇ξ骱拖戎獋冃嫠菑涃悂喌穆曇簟>退阋晃惶焓箘倧奶焐舷聛恚退闼迷S多奇跡來支持他的理論,如果他的說教違反耶穌基督的法律,保羅也還是愿人們把他視為異端而予以懲罰的。因此要判斷一個人的使命,應(yīng)該不是憑那些奇跡,而是看他的教義是否符合他自稱被差遣到他們中間的人民的教義,尤其是當這人民的教義已被證明為真的時候。
四十三
在一個政府之中,任何革新都是可怕的。即使最健康最溫和的宗教,就像基督教,它為了今天的地位也不是沒有引起麻煩的。基督教會的最初的兒女,不止一次地背棄了為他們規(guī)定的節(jié)制和忍耐。請允許我在這里引用朱瑞安皇帝的[15]一篇敕令中的片段,它們將非常清楚地表現(xiàn)出這位哲學家君主的天才,和他那時的虔誠者的脾氣。
朱瑞安說:“我曾想象,那些加利利人的首領(lǐng)們將感覺到我的方式和我的前任的方式是多么不同,他們將會對我滿意。他們在他統(tǒng)治之下曾遭受到放逐和囚禁,還殺掉了好多他們中被稱為異端的人……
“在我的統(tǒng)治之下,曾召回了被放逐的人,釋放了被囚禁的人,并且返還了被剝奪的財產(chǎn)。但是這一類的人是如此不安和狂暴,以至一旦他們失去了彼此互相毀滅和對于無論信從他們的教條或遵奉法律許可的宗教的人加以迫害的特權(quán),就不惜利用任何手段利用任何機會來激起叛亂。這些人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虔誠,并且毫不尊重我們的法度……
“可是我們并不要人把他們拖到我們的祭臺腳下,也并不使人對他們實施殘暴的手段……至于這個下賤民族,似乎是他們的首領(lǐng)激起了他們的叛逆精神,這些首領(lǐng)對我們限制他們的權(quán)力極為憤怒,因為我們曾禁止他們進我們的法庭,也不讓他們再有處理遺囑謀奪合法繼承人的位置及侵占遺產(chǎn)的便利了……
“因此,我們禁止這一民族聚眾騷動,也不允許在煽動叛變的祭司處結(jié)黨謀逆……
“我們的官吏已不止一次受那些暴民的攻擊,并有被投石打死的危險,愿此敕令使我們的官員得保平安……讓這些暴民平靜地到他們的首領(lǐng)那里去,讓他們在那里祈禱,在那里受訓誨,在那里舉行他們所接受的宗教儀式,我們不阻止他們,但是讓他們放棄一切作亂的計劃……
“如果他們利用這些集會叛亂,那是他們以身試法,將自取其咎,特此諭知……
“無信仰的百姓,應(yīng)當太太平平地生活……而你們?nèi)灾倚庞谀銈儽緡淖诮毯湍銈冏嫦鹊纳竦娜藗儯灰群δ銈兊泥徣耍灰群δ銈兊耐绕鹚麄兊男皭寒斒茏l責來,他們的無知是更當受憐憫的……要使人皈依真理,當基于理性而不是利用殘暴。因此我曉諭你們,我忠誠的臣民,讓那些加利利人過平安日子。”
這位君主的感情就是這樣的,對于他,人家可以責備他是異教,但不能責備他背教,他的幼年經(jīng)過了太多的老師,并且是在各個不同的學校中度過的,而到了相對大點時,他又做了一個不幸的選擇,他不幸地決定崇奉他祖先的宗教并信他本國的那些神。
四十四
最讓我感到驚奇的是這位學識淵博的皇帝的作品居然一直傳到了我們手中。這些作品中包含著的一些文辭,在我看來絲毫無害于基督教的真理,但對于他當時的某些基督徒是相當不利的,足可引起教父們所具有的那種要消滅他們的敵人的作品的特殊注意力。圣徒格里高利顯然是從他的先輩們那里繼承了那種未開化人的熱忱,使他熱衷于反對文學和藝術(shù)。如果一直是這位教皇那樣,那我們將也和回教徒的情形一樣了,他們?nèi)靠勺x的書就只限于一本《古蘭經(jīng)》。因為,那些古代的作家的作品,如果到了一個對宗教原則死板遵守的人手中,他以為遵守文法規(guī)則也就是使耶穌基督從屬于杜那[16],并且又自認為有必要把古代的遺址加以修葺,那么這些作家的命運將會是怎樣的呢?
四十五
可是,那些圣書上的上帝,不是印在紙上的字,根本就是模糊不清的,以至于那些圣史學家的權(quán)威,是沒有世俗人所要的那些證據(jù)的,是非常孤絕的。如果必須在我們那種形式的圣書中找出上帝的意旨,我們是到了什么境況了啊!那拉丁文的譯文,有多少不是蹩腳可憐的?即使《圣經(jīng)》的原文也不是什么錦繡文章。那些先知、使徒和傳福音者只是照他們所了解的那樣寫。如果能容許我們把希伯來民族的歷史看作是一種簡單的人類心智的產(chǎn)物,那么摩西和他的那些后繼者是不會勝過李維、薩魯斯德、愷撒和約瑟的,這幾位,人們一定不會猜想他們是憑靈感而寫作的。難道會有人寧愛耶穌會教士貝呂葉而不愛摩西嗎?在我們的教堂中保存著一些圖畫,據(jù)說是天使和上帝自己畫的,如果這些畫是出于勒·秀歐或勒·布倫之手,我可能就沒有什么可挑剔的了。但當我觀察這些“天上的”作品,看到不論在構(gòu)圖及在落筆方面,每一步都違反了繪畫的規(guī)則,藝術(shù)的應(yīng)有的表現(xiàn)力到處被棄之不顧時,我只能猜想作者是個無知之輩,因而必須揭露尊古的傳統(tǒng)是怪誕不經(jīng)的。如果我不是知道《圣經(jīng)》中所包含的東西說得好或說得壞是多么無關(guān)緊要,我拿這些圖畫來和《圣經(jīng)》做比附有什么奇怪的呢?那些先知都自詡說的是真話,而并不自夸說得好。那些使徒豈不都只是為他們所說或所寫的東西的真實性而死,而絕不會是為別的東西而死的嘍?回到我所討論的問題上來,保存那些世俗作家的作品豈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嗎?這些世俗作家,至少在關(guān)于耶穌基督的存在和奇跡,關(guān)于彼拉多[17]的氣質(zhì)和性格,以及關(guān)于最初的基督徒的行為和殉道等方面,是不能不保持與這些圣史家一致的。
四十六
你也許會對我說,整整一個民族都是這事實的證人,你還要否認它嗎?是的,只要沒有某一位不屬于你們一派的人的權(quán)威再對我證實,并且這個人如果沒有被證明不是狂熱與詐欺的,我就將敢于否認。還有,就算有一位公認為大公無私的作者對我說:某城中裂開了一個深坑,為這事去問了神,神的回答是說,如果人們把自己所有的最寶貴的東西丟進去,這坑就會合攏,有一位勇敢的騎士自己投入了這深坑,神的話果然應(yīng)驗了,我也不大相信。他若只是簡單地說,某地裂開了一個深坑,人們花了很長的時間和相當?shù)膭诹Π阉钇搅耍視嘈判R粋€事實越不可信,則歷史的證據(jù)就愈沒有分量。即使只有一個老實人告訴我說:“皇帝陛下正對同盟軍獲得了一次全勝”,我可以毫無困難地相信,哪怕全巴黎的人都對我保證說,在巴西有一個死人剛剛復(fù)活了,我也絲毫不會相信。一個歷史家欺騙了我們,或者是整個民族都錯了,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四十七
塔爾昆皇帝計劃要在羅慕洛斯建立起來的軍隊中增加一些新的騎兵隊。有一個占卜者對他說,如果沒有神的授權(quán),對軍隊的任何改革都是對神的冒犯。塔爾昆為占卜者的放肆所激怒,決定要給他一個難堪,并親自使那妨礙他的權(quán)威的技藝失靈,就讓人把這占卜者叫到公共場所來,對他說:“占卜者,我所想的事是可能的嗎?如果你的學問確如你所吹噓的那樣,就應(yīng)該使你能夠回答。”這卜者非常冷靜地問了那些卜鳥,就回答說:“是的,大王,你所想的是可以做到的。”于是,塔爾昆就從他袍子底下抽出一把剃刀,并且手里拿了一塊石頭,對占卜者說:“那就請過來為我用這剃刀來切開這石頭,因為我想這是可能的。”納維烏斯——這就是這占卜者的名字,轉(zhuǎn)向人群,確有把握地說:“讓人用這剃刀來切石頭吧,如果它不馬上分開,就讓人把我拖到刑場去。”果然,完全出人意料,人們看到堅硬的石頭在剃刀下讓步了!它的各部分很快地自行分開,以致剃刀割到了塔爾昆的手,并且在他手上割出了血。驚奇的人民大聲歡呼。塔爾昆就放棄了他的計劃,并親自宣布為那卜者的保護人,人們把那剃刀和石頭的碎片封存在一個祭壇下面,人們?yōu)檫@卜者立了塑像。這塑像到奧古斯丁在位時都還存在,而不論世俗界和宗教界的古人,在拉克當斯、哈利加納斯的德尼和圣奧古斯丁的作品中都為我們證明這事是真實的。
你已經(jīng)聽到歷史的記載了,現(xiàn)在請聽一聽迷信的說法。迷信的昆都斯對他的兄弟西塞羅說:“對于這,你如何回答?你必須沉迷一種完完全全的庇羅理念,把那些人民和歷史家都當作蠢人,并且把歷史書都燒了!否則就得承認這事實,你寧愿否認一切,也不肯承認神參加我們的事務(wù)嗎?”
“我不會隨便使用哲學家的證據(jù),因為這些證據(jù)可能是真的,可能是假的,也可能是虛構(gòu)出來的。我們需要的證據(jù)和理由,就是對經(jīng)常遇到的事情,尤其是對那些使我不能相信的事情應(yīng)當指出的理由……拋開羅慕洛斯的占卜杖吧,你說最熱的火也不能燃燒它,阿圖斯·納維烏斯的礪石也不能磨損它嗎?神話在哲學中是應(yīng)該沒有地位的。你以一個哲學家的身份,首先應(yīng)當詳細考察迷信的本質(zhì),其次考察迷信的起源,再次考察迷信的持續(xù)……伊特魯斯坎人[18]有那個從土里掘出來的孩子制定了他們的法度。我們有誰呢?阿圖斯·納維烏斯嗎?……你認為那些連人的知識都沒有的人會建立起神的學問嗎?”(西塞羅《論迷信》)
但這是那些國王,那些民眾,那些民族和全世界的信仰。
“世界上最普遍不過的事莫過于庸俗無知,一個聰明人在自己下判斷前會征求庸眾的意見嗎?”
以上就是這位哲學家的答復(fù)。就讓人為我引證一個唯一的奇跡,也許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答案!那些教父們,大概是看到了利用西塞羅的原則有很大不便,決定承認塔爾昆的事件,而把納維烏斯的技術(shù)歸之于魔鬼。這時的魔鬼真是一個好東西啊!
四十八
一切民族都有這一類的事實,為了讓這種事具有奇異怪誕之感,真實倒成了一種累贅。用這些事,人們來推證一切,但絲毫也不能證明什么。對于大眾來說,不是不信神的人就不敢否認它,而是只要不是傻瓜就不會相信它。
四十九
羅慕洛斯受了雷擊,也許是被那些元老暗殺了,總之羅馬人再也看不到他了。人民和兵士為此而私下里偷偷議論。國家已處在無序狀態(tài),而新生的羅馬內(nèi)部陷于分裂,外面的敵人又虎視眈眈,瀕于覆滅,于是有一位普洛居萊莊嚴地起來并且說:“羅馬人,你們所懷念的這位君主,他根本沒有死,他已經(jīng)上天去了,他在天上就坐在尤比德的右邊。他曾對我說,去吧,叫你的同胞們安靜,告訴他們羅慕洛斯與眾神同在,向他們保證我一定保佑他們,讓他們知道他們敵人的力量永遠不會勝過他們,命運要他們有一天成為世界的主人,一定要把這個預(yù)言世代傳下去,直到最后一代。”
這真是個天賜的欺騙的機會,而如果我們考查一下當時羅馬的狀態(tài),我們要承認普洛居萊是個有頭腦的人,并承認他能夠抓住時機。他在人們心中引進了一個信念,這對于他祖國未來的偉大,當然是有益的。
“對這一信仰的宣傳多么神奇,人民對于羅慕洛斯的那種希望,由于對不朽的信仰,人們不再憂愁。那個人的贊美和當時的恐懼使這件事傳播出去了,以后由于有些人贊美上帝、崇奉上帝的緣故,人們便祈請羅慕洛斯來拯救世界。”這就是說,讓人民相信這是可以出現(xiàn)的神跡,讓那些元老也裝作相信它,并且讓羅慕洛斯配享祭壇。事情這樣完結(jié)當然不是最好的解釋,很快,人們又見到更多的關(guān)于這事的記載:羅慕洛斯就根本不是向簡單的一個特殊的個人顯現(xiàn)了,他有一天向一千多人顯現(xiàn)了,他根本不是受雷擊,那些元老根本沒有趁暴風雨的時機干掉他,而是整個民族眼看著他在電光雷聲中升上天空的。而這一事件,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匿跡在這樣許許多多的文件中。結(jié)果是過了一個世紀以后,堅決不信神的人們對它也要感到很困惑了。
五十
我寧愿相信一個理論上的證明,哪怕有五十個人來說他們可以證明這個事實。我十分慶幸我對理性如此的堅持,我的信仰絕不是聽憑第一個碰到的江湖賣藝的人擺布的。穆罕默德的大祭司,你使跛子能正常地走路,使啞巴說話,使盲者復(fù)明,使癱者痊愈,使死者復(fù)活,甚至施行那遠沒有試過的奇跡,使殘廢者所缺的手足再長出來,如果這些使你大吃一驚,我的信仰將絲毫不因此而動搖。你愿我變作你的新信徒嗎?那么把所有這些幻術(shù)都收起來,讓我們來講理吧,我對我的判斷比我的眼睛更靠得住。如果你對我宣傳的宗教是真的,那么這一真理就能夠被揭示出來并且能用顛撲不破的理由來加以證明。把這些理由找出來吧。當你只需要一個三段論就可以打敗我時,為什么要用一些奇跡來為難我呢?怎么!那么使一個跛子能正常走路,在你竟比給我講明道理還容易些嗎?
五十一
一個人躺在地上,沒有知覺,沒有聲音,沒有溫度,也不動。人家把他翻過來,又翻過去,搖他,用火燒他,什么也不能令他動一點。用火烤也試不出他有什么生命的征象,人家認為他是死了。他是死了嗎?不,這是加拉莫的教士的替身。“當他有興致的時候,就模仿一種痛哭的人的聲音,隨即失去知覺,躺在那里像個死人一樣,不但揪他、捏他毫無感覺,就是用火燒他,也不會讓他有痛感,除非后來由于受了傷,他才覺得痛,等等。”(圣奧古斯丁:《神城論》第十四卷,第二十四章)
如果這事在今天被某些人碰到,他們倒可以因此大獲其利了。人家將會讓我們來看一個生命在一個受天命者的遺骸上復(fù)蘇,那位冉森派大員的冊子[19]中將充滿了關(guān)于一次復(fù)活事件的記載,而那位立憲黨人也許更加大腦混亂了。
五十二
波爾-羅雅爾的邏輯家[20]說,要相信圣奧古斯丁與柏拉圖一致的主張,即對真理的判斷和關(guān)于辨別的規(guī)則是不屬于感覺而屬于心智的,靠感覺無法判斷真理。即便那種可以從感覺得到的確定性,也無法走得更遠,并且有好些事物,人們以為是憑感覺的媒介而知道的,因而對它們根本沒有一種充分的信心。因此,既然感覺的證據(jù)和理性的權(quán)威相沖突,或根本不能和理性的權(quán)威相匹敵,也就不存在抉擇的理由:在正確的邏輯中,就必須堅持理性。
五十三
在某個郊區(qū)[21]充滿了歡呼聲,有一個受天命者[22]的遺骸在那里一天之中就所做的奇跡比耶穌基督一生的還多。人們向那里跑著,都擁到那地方去,我也隨著人群去了。我還沒有走到那里,就聽到喊:“奇跡!奇跡!”我走到近處,仔細看了一看,只見一個跛腳人由三四個善男信女扶著在走來走去,人們發(fā)出驚嘆之聲,重復(fù)喊著:“奇跡!奇跡!”奇跡究竟在哪里呢?你們這些傻瓜!你不看見這騙局無非是換了幾根拐杖嗎?這里面有奇跡,就正如永遠有鬼怪一樣。我可以打賭,凡是那些看見了鬼怪的人,都是心里充滿了對鬼怪的恐懼的,而這些在那里看到奇跡的人,也都是事先就打算一定要看到奇跡的。
五十四
關(guān)于這些所謂奇跡,我們有一部厚厚的冊子記載,簡直可以向最堅決不信的人挑戰(zhàn)。作者是一個參議員,是一個冷靜而嚴肅的人,也曾宣傳過一種唯物主義,雖然他對所宣講的東西也是一知半解的,但也沒料到會有改變信仰的情況發(fā)生。他是他所記述的那些事實的見證人,而對于這些事他是能夠毫無私見毫無利害關(guān)系地加以判斷的,他的證據(jù)還有千百個旁人一起可以作證。所有的人都說他們是看見了,而且他們的見證是可靠到對天發(fā)誓的,原始的證明書都保存在公共的檔案里。對此如何回答呢?如何回答?只要關(guān)于他的想法問題沒有解決,這些奇跡就是對他毫無影響。
五十五
一切推理,如果可以證明相反的兩個方面,那就是不論對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都不能證明。如果狂熱主義有它的殉道者,就像真正的宗教有殉道者一樣,如果在那些為真正的宗教而死的人之中,也曾有一些狂熱者,那么,如果愿意,請你們就來數(shù)一數(shù)死者的數(shù)目,然后再相信,否則我們就去尋求別的可信的緣由。
五十六
使人堅決不信宗教的,莫過于那些虛偽的皈依宗教的緣由了。人們總是對那些不信教的人說:你是什么人,竟敢攻擊一種被保羅們、臺爾杜良們、阿塔納細亞們、克立索斯頓們、奧古斯丁們、居卜良們[23]以及眾多其他有名的人物這樣勇敢地保衛(wèi)過的宗教?難道你發(fā)現(xiàn)了這些偉大的天才沒有發(fā)現(xiàn)的問題嗎?那么你就向我們表明你比他們還知道得多吧!否則,如果你承認他們比你知道得多,你就為他們的決定犧牲你的懷疑吧!這樣的推論太可笑了。教士們的聰明及感悟根本不是一種宗教的真理的證據(jù)。還有什么宗教崇拜比埃及人的更荒謬的?可是又有什么教士比埃及的教士更開明的?!……不,我不能崇拜這根蔥,它比別的蔬菜有什么特權(quán)呢?我若把我的敬禮濫施之于本來給我吃的東西,才是大傻瓜呢!一棵由我澆灌并在我們菜園子里生長并死亡的植物,竟可笑地成了神靈!……
“住口!可憐的人,你的瀆神的話真使我發(fā)抖,這難道是給你去推理的?你在這個問題上知道得比那神圣的紅衣主教團還多嗎?你是什么人,竟敢攻擊你的神靈,并且給他們的教士來上課?你難道比這些全世界都來求教的神諭更明白道理嗎?不論你怎么反駁,我將真佩服你的傲慢或你的冒昧……”(圣奧古斯丁:《神城論》)
基督徒們永遠不知自己真正的力量,他們完全可以把這些不幸的詭辯讓給那些以詭辯為唯一手段的人去做!
“我們不要去理那些一般的從兩方面都可以說而其實從兩方面都不能說的東西。”(圣奧古斯丁:《神城論》)
榜樣、奇跡和權(quán)威可以造成一些受騙者或偽善者:只有理性才能造成信仰者。
五十七
人們同意,要用堅實可靠的理由保護宗教,但對于那勇于揭穿壞理由的人總是極盡迫害之事。好的理由還不足以讓我們成為一個基督徒嗎?為什么還要些壞的理由呢?虔信的人們,我告訴你們,我并不是因為圣奧古斯丁是基督徒才做基督徒,而是因為做基督徒是合理的,所以才做基督徒的。
五十八
我了解那些虔信的人,他們是很容易驚慌的。如果他們發(fā)現(xiàn)一篇文章中隱含著某種與他們觀念相反的東西,那我就等著受那些受他們崇信的千百個比我好的人的一切誹謗吧!如果我只是一個自然神論者和一個大罪人,那我倒不會吃多大虧。很久以來他們就譴責過笛卡兒、蒙田、洛克和貝爾,我希望他們還會譴責許許多多別的人。可是我向他們宣布,我并不覺得我比這些哲學家中大部分的人更誠實,也沒自夸是更好的基督徒。我生在羅馬的、使徒的天主教會之中,并且我以我全部的力量服從著它的決定。我愿意死在我祖先們的宗教之中,我相信它對任何一個從來沒有和上帝有過任何直接交往及從來沒有見過任何奇跡的人是一樣好的。這就是我的信仰的告白,我?guī)缀蹩梢源_定他們對這是會不滿意的,雖然在他們之中可能沒有一個能夠給出一個更好的告白。
五十九
我有時也讀阿巴第、于埃[24]及其他的人的作品。我對我所信仰宗教的那些證明是有著充分認識的,并且我承認它們是偉大的,但即使它們再偉大一百倍,基督教依然是沒有證明的。那么為什么要強迫我像相信三角形三內(nèi)角之和等于兩直角一樣來相信在上帝中有三個位格呢?一切證明對我應(yīng)該能產(chǎn)生和它的力量程度成比例的一種確信。這跟幾何學的、道德的和物理學的證明在我心中的作用應(yīng)該是不同的,否則這種區(qū)別就沒有什么意義。
六十
你為不信教的人打開一本書,你想憑借著這本書對他證明神性。但在開始考查你的那些證據(jù)之前,他一定會問你一些關(guān)于這本冊子的問題。他將問你:這本書一直都是這樣的嗎?為什么它的篇幅現(xiàn)在沒有幾世紀以前那樣多了呢?人們有什么權(quán)利把為別的教派所尊敬的這個或那個作品去掉,又把別的教派所摒棄的這個或那個作品保留著呢?你是基于什么偏偏給我看這一本呢?是誰引導(dǎo)你在這許多不同的抄本中做了這個選擇呢?正是有這許多不同的抄本,才證明了這些神圣作家的作品并不是照它們最初的純粹的原本傳到你們手中的。但如果正如你必須承認的那樣,由于抄寫者的無知,或由于異端的惡意,已把這些抄本弄缺失了,那么在證明神性以前,你就必須先把這些抄本還它個本來面目,因為你的證據(jù)總不會由一個殘缺不全的冊子來提供,我也不會靠這樣的書冊來建立我的信仰的。可是,你將要誰來做這種補充呢?教會嗎?但是要我承認教會正確無誤,只有給我證明了《圣經(jīng)》上的神性才行。因此,你看,我就必須陷于懷疑論之中了。要克服這一困難,只有承認信仰的最初基礎(chǔ)純粹是人性的,承認稿本的選擇,各段文字的訂正,最后那冊子的編成是照批評的規(guī)則行事的,而我也根本不拒絕照這些規(guī)則的可靠性的大小來對這些圣書上的神性增加某種程度的信仰。
六十一
正是在尋找證明時,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困難。這些包含著讓我崇信的最根本基礎(chǔ)的書本,里面的一些內(nèi)容讓我有了不信的理由。那里有一個充滿火藥味的辯論現(xiàn)場。在那里,我看到了自然神論者武裝起來反對無神論者;自然神論者和無神論者又和猶太人做斗爭;無神論者、自然神論者和猶太人又聯(lián)合起來反對基督徒;基督徒、猶太人、自然神論者和無神論者又跟伊斯蘭教徒打架;無神論者、自然神論者、猶太人、伊斯蘭教徒和基督教中的許多教派,又對基督徒群起而攻之,而懷疑論者又單獨反對著所有這一切。我冷眼看著這些爭斗,給出自己的判斷:我拿著天平在這些爭斗者之中衡量,天平的兩臂隨著加在它們上面的砝碼或上升或下降。經(jīng)過長久的搖擺之后,它傾向于基督徒這一邊了。但它的重量只比相反一面超過了一點點。我自己是我的公正性的證人,在我看來,超過的重量非常小,這并不是我有意為之,我是真心誠意地在證明上帝存在的。
六十二
這種意見的分歧曾使自然神論者想到一種推論,這種推論用“奇怪”這個詞來形容可能比“可靠”這個詞更恰當。西塞羅想證明羅馬人是世界上最好戰(zhàn)的民族時,就巧妙地從羅馬人的敵人口中取得了這種評判。高盧人,如果你們在勇敢方面比誰稍差一點,那會是誰呢?是羅馬人。巴爾特人稍次于你們。什么人是最勇敢的呢?羅馬人。非洲人,如果你們要怕什么人的話,你們會怕誰呢?羅馬人。自然神論者對你說,讓我們?nèi)缢粯觼韱枂柶溆嗟淖诮绦磐桨伞V袊耍绻皇悄銈兊淖诮套詈茫敲词鞘裁醋诮套詈媚兀孔匀蛔诮獭R了固m教徒,如果你們要背棄穆罕默德的話,你們崇拜哪種宗教呢?自然教。基督教徒們,如果真正的宗教不是基督教,是什么宗教?猶太人的宗教。可是你們,猶太人,如果猶太教是假的,那么什么教是真的?自然教。可是,西塞羅接著給出一個推論:那些被人一致公認為居于第二位,而自己又不把第一位讓與任何人的人們,無可爭辯地是應(yīng)當居第一位的。
注釋:
[1]巴訶莫,4世紀初時隱修士清規(guī)的創(chuàng)立者。
[2]古時有些隱修士,為了與世隔絕,就獨自住在一根圓柱頂上修行。
[3]萬尼尼(1585-1619),意大利無神論哲學家,以“無神論罪”于1619年被燒死。此處的柯氏和莎氏指英國的自然神論者柯特華茲和莎夫茲柏利。尼古拉(1628-1695),道德家及神學家,有名的《道德論》的作者。巴斯葛(1623-1662),有名的法國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著有為基督教辯護的《思想錄》。
[4]布里坦尼克斯是羅馬皇帝克勞狄的兒子,尼祿是克勞狄的養(yǎng)子,繼他的位做了羅馬皇帝。布里坦尼克斯是被尼祿毒死的。
[5]曼尼普,古希臘哲學家,公元前3世紀時人。
[6]加爾都士,18世紀時法國著名的強盜首領(lǐng)。
[7]馬爾皮基(1628-1694),意大利生物學家和組織學家。
[8]穆什布洛克(1692-1761),荷蘭數(shù)學家。
[9]哈特措克(1656-1725),荷蘭哲學家。
[10]紐文蒂特(1654-1718),荷蘭數(shù)學家。
[11]這里狄德羅是指勒內(nèi)關(guān)于昆蟲的生殖的實驗,他在這里是想談由于望遠鏡和顯微鏡這兩種奇異的儀器的發(fā)明而獲得的那些發(fā)現(xiàn)。
[12]“啊!無知和好奇,是一個多么柔軟且舒服的枕頭,可以來安置一個生得很好的頭。”見蒙田《試筆》,第三卷,第十三章。
[13]指伏爾泰。
[14]以利亞,意即“耶和華是神”,他是忽然出現(xiàn),不知從何處來,最后他沒有經(jīng)歷死亡就直接被神接去,有人故謂之為活神的代表。
[15]朱瑞安,全名弗拉維尤斯·克勞狄亞斯·朱里亞努斯,是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家族時期最后一位奧古斯都(公元361-363年在位)。盡管他在位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但因其特殊的異教徒身份和努力恢復(fù)異教傳統(tǒng)的行為受到后世基督教徒和歷史學家的關(guān)注。
[16]杜那,拉丁文法學家。
[17]彼拉多,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總督,曾多次審問耶穌,原本不認為耶穌犯了什么罪,卻在仇視耶穌的猶太宗教領(lǐng)袖的壓力下,判處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
[18]即塔爾昆王朝的主體民族,公元前6世紀時,其都市文明達到頂峰。
[19]指議政院議員蒙日隆獻給國王的一部記載奇跡的作品。
[20]波爾-羅雅爾是著名的冉森派修道院,編了許多教科書,其中就有《波爾-羅雅爾邏輯學》,邏輯家指亞爾諾和尼古拉。
[21]圣馬賽爾郊區(qū),為圣美達爾教堂所在地。
[22]助祭教士巴利,冉森派的狂熱者都到他的墳上去求治病,蒙日隆把這些事跡記載成一個冊子。
[23]保羅、臺爾杜良、阿塔納細亞、克立索斯頓、奧古斯丁、居卜良,這些是最初的基督教的奠基者、保衛(wèi)者和傳播者。
[24]阿巴第著有《論基督教的真理》;于埃著有《關(guān)于人類精神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