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讓目標達到沸點
- 羊皮卷全集
- (美)奧格·曼狄諾
- 5878字
- 2019-08-08 16:44:12
原著[美]奧里森·馬登
讓你的目標達到最佳
一旦確定了目標,最怕的就是不能始終如一地堅持下去。有目標和實現(xiàn)目標的條件,并不等于你就一定能實現(xiàn)目標。假若你不能專心致志,用精益求精的精神讓你的目標達到最佳,那么,可能任何目標都無法實現(xiàn)。
奧里森·馬登在他的著作中說道:“要使水變?yōu)樗魵猓欢ㄒ獙⑺疅?00攝氏度。只有94攝氏度的溫度,水是不能變成水蒸氣的;再加熱到99攝氏度,也還是不能。而只有到100攝氏度,才能冒出水蒸氣來,這樣才能推動機器,給火車提供前進的動力。而溫水是不能推動任何東西的。
“不少人想用稍微有些溫度的水,或用快要沸騰的水來推動火車,然而,他們只能對火車紋絲不動表示困惑——正如溫水無法使火車開動一樣,假若你用冷漠的態(tài)度對待你的目標,那么,不論目標的大小,它肯定不會實現(xiàn),自然也無力推動‘生命的火車’。每個人不僅要有適合自己的目標,而且還應(yīng)該有專注的精神,讓自己的目標穩(wěn)定、可行。假若沒有這種精神,就像永遠達不到沸點的水一樣,無法推動奔向目的地的‘人生列車’。”
奧里森·馬登——這位成功學大師——認識許多一度事業(yè)蒸蒸日上的人士,然而,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在某一天,這些就要取得更大的成功的人,總會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將自己的事業(yè)被迫放棄了。這些人一直在想著,自己是不是找到了合適的職位,或者自己的才能用在哪里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發(fā)揮。
他們?nèi)狈W⒕瘢偃粲龅嚼щy與挫折,就會信心頓失,或者一聽到別人在另一個行業(yè)取得成功時,就會沮喪萬分;他們覺得,自己如果也從事那個行業(yè),一定會比那人干得更好。然而,要知道,假若一個人失去了對目標的專注力,總是草率地放棄目標,大致上就可以確定,這個人的事業(yè)不會有什么起色。
1744年8月1日,拉馬克生于法國的畢加底。拉馬克家共有11個孩子,他是其中最小的一個,也最受父母寵愛。他的父親希望他長大后當個牧師,就把他送到了神學院去讀書。后來因德法戰(zhàn)爭爆發(fā),拉馬克應(yīng)征入伍。隨后,在因病退伍后,拉馬克愛上了氣象學,整天仰望著天空出神——他想通過自學成為氣象學家。
后來,拉馬克在銀行里找了份差事,于是,他又想當個銀行家。不久后,拉馬克又愛上了音樂,整天拉小提琴,夢想成為一個音樂家。這時,他的一個哥哥勸他學醫(yī),于是,拉馬克接受了他的建議。
拉馬克學了四年醫(yī)學,卻始終對醫(yī)學沒有興趣。拉馬克24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在植物園散步時,遇上了法國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盧梭,盧梭覺得這個年輕人很有意思,就常常帶他到自己的研究室里去。在那里,這位“朝秦暮楚”的年輕人被科學深深地吸引住了。從此以后,拉馬克花費了整整11年的時間,系統(tǒng)地研究了植物學,寫出了名著《法國植物志》。他在35歲時,當上了法國植物標本館的管理員,研究了15年的植物學。
50歲時,拉馬克又開始研究動物學。隨后,他又孜孜不倦地研究了35年的動物學。換句話說,拉馬克從24歲起,用了26年時間研究植物學,又花了35年時間研究動物學。最終,拉馬克成了世界聞名的生物學家——他是最早提出生物進化論的科學家之一。
從拉馬克的經(jīng)歷中,我們不難看出專心與堅持的重要性。目標就在那里,假若你的方向不專或不能堅持,這里弄一點,那里弄一點,既想做生意,又想讀書,還想找女朋友,又怎么能實現(xiàn)夢想呢?
奧里森·馬登指出,許多人并不缺少凌云壯志,他們?nèi)鄙俚氖亲允贾两K的專注力,與勇于堅持、不懈奮斗的決心。認準一件事情,堅持下去,永不言棄,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當然,堅持理想也不能盲目而行。下面是明確目標之后,堅持目標需要注意的幾大要點:
要點一:告訴自己,一定要實現(xiàn)目標
目標明確后,一定要樹立自信,要堅定信念。唯有專注于自己的目標,并有效地貫徹落實,才可能實現(xiàn)目標。無數(shù)經(jīng)驗證明,相信自己一定能實現(xiàn)目標,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要點二: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做好準備是實現(xiàn)目標的重要因素。準備得越充分,你才會越有自信。只有自信滿滿,你才能戰(zhàn)勝對手。
要點三:將重心放在你最擅長的地方
取得了輝煌成就的人,知道將精力放在他們最擅長的地方。當你傾盡全力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上時,你就會覺得眼前一片光明。
要點四:吸取你失敗的教訓
想要避免犯錯誤,唯一的方法就是什么都別做。很多錯誤的確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不過,沒有失誤,沒有挫折,就無法成就偉大的事業(yè)。聰明的人都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而愚蠢的人盡管一再失敗,卻不能從中吸取任何教訓。
要點五:拋棄逃避的想法,才能贏得自信
缺乏自信的人終日惶惶不安,實現(xiàn)自我肯定的機會也就十分渺茫了。有句名言說得好:現(xiàn)實中的恐懼,遠比不上想象中的恐懼那么可怕。很多人在遇到困難時,大都考慮事物本身的困難程度,這樣產(chǎn)生了恐怖感。然而,一旦著手解決時,就會發(fā)現(xiàn),事情其實比想象中的要容易且順利得多。
要點六:要確實遵守自己為目標所定下的條規(guī)
這是實現(xiàn)目標的一個重要前提,也是最簡單、最有效的。這里所說的條規(guī),泛指涉及你的健康、工作、經(jīng)濟等各種情況的規(guī)范。當你定下了一些條規(guī)后,你將發(fā)現(xiàn),實踐會令你產(chǎn)生自我信賴,這種自我信賴是你已經(jīng)開始坦然面對自己的實證。這時,你的自信會煥發(fā)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條規(guī)會變成勇氣、力量的重要保證。
總之,想要實現(xiàn)目標,取得成功,貴在專注與堅持。誰能自始至終地專心致志,堅持到底,誰就能實現(xiàn)目標。
在浩瀚無際的沙漠中,只有勇于堅持的人,才能找到綠洲,尋獲水源,才能獲得生機。成功的路上有激流,有風浪,有險灘,有阻礙。不過,請記住:成功是專注與堅持的結(jié)晶。不論那成功之路有多坎坷,堅持就是勝利!
目標需要行動去實現(xiàn)
想完全依賴別人去實現(xiàn)你的目標,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所以,你的木材還是需要你來劈,你喝的水還是要你來挑。同理,你確定的目標還得要你來付諸行動。
奧里森·馬登的成功學深刻地揭示出“成功達成目標”的現(xiàn)實必然性和可能性,它也同樣告訴了人們所必需的具體步驟。
行動是成功之母。你可以界定你的最終目標,并確立各個不同時期的小目標,然而,要是你光說不行動,一切還是無濟于事。
不妨在這里設(shè)想一下,例如,你打算去歐洲旅行。
為了這件事,你為自己制訂了一個格外詳細的旅行計劃,并且,花費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來閱讀你能找到的各種有關(guān)歐洲各國風土人情的資料——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藝術(shù)……
你還研究了整個歐洲的地圖,仔細研讀了一些旅游指南,并為此準備了旅行的必需品(比如藥品、衣物等),并制訂了詳細的日程表,而且,最后也已經(jīng)預(yù)定了最早開往英國的船票。
總之,現(xiàn)在,你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一個月后,也就是說,你預(yù)定回國的日期之后的某天,你在大街上碰到一位要好的朋友。
朋友問:“這次的歐洲之行有什么觀感?”
毋庸諱言,假若你不是自欺欺人地大講一番夢中的歐洲之行,你肯定就會說:“哎呀,我根本就沒去!”
也許,你還會自我解嘲地找出一堆不能去的具體原因。
而你肯定想不到,朋友在聽了你這番話后,已經(jīng)對你的品行與人生態(tài)度有了看法;也許,已經(jīng)對你為人處世的能力產(chǎn)生了懷疑。
假若有什么事業(yè),朋友就不大可能會愿意和你合作了。
因為,實際上,與其說你是一個思想者,倒不如說你是一個空想家。
當然,但愿這僅僅是我們舉的一個并不存在的例子而已。所以,請一定要牢記:沒有行動的人,只知道白日做夢的人,是沒有什么前途的。
終日絞盡腦汁,籌劃著怎么取得巨大成就——這是好事情,不過,這無法代替實干。
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經(jīng)過許多困難與挫折,輕易就能取得成功的例子,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當我們“迂回前進”時,并不意味著改變原來的目標,只是選擇另一條道路而已,而目的地是不變的。
規(guī)定一個固定的截止日期,一定要在這個日期來臨之前,將你的目標完成——沒有“最后通牒”,你的“船”永遠也不可能“靠岸”。
你應(yīng)該擬訂一個實現(xiàn)目標的可行計劃,然后立即行動——你必須習慣于“行動”,不能再只是“空想”,也就是說,你“必須馬上行動”!
在你的一生中,當“必須馬上行動”的暗示從你的潛意識里閃現(xiàn)到你的意識里,要求你做應(yīng)該做的事情時,你必須立即投入適當?shù)男袆印@是一種讓你達成目標的良好習慣。
這種良好的習慣,是事業(yè)成功的有效途徑,它會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以及事業(yè)的方方面面。它能夠迅速幫你完成應(yīng)該做卻不想做的事情;它能夠讓你在面對不愉快的事情時不至于拖延;它可以幫助你抓住那些寶貴的、一經(jīng)失去便難以追回的時機。
拿破侖·希爾是一位成功學大師,他深受奧里森·馬登的影響。而且,在現(xiàn)實中,在將目標化為現(xiàn)實方面,拿破侖·希爾更是我們的良好榜樣。
1908年,年輕的希爾在田納西州的一家雜志社工作,同時還在上大學。由于在工作上的卓越表現(xiàn),他被這家雜志社派去訪問“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nèi)基。卡內(nèi)基十分欣賞這個精力充沛、有膽識、有毅力、積極進取的年輕人。
他對希爾說道:“我要你用20年時間,專門用來研究美國人的成功哲學,然后找出他們之所以能成功的答案。但是,除了為你寫幾份介紹信外,我不會為你做任何事,你愿意嗎?”
血氣方剛的希爾憑借自己的直覺,堅定地答道:“卡內(nèi)基先生,我愿意!”
很多年以后,希爾在一次演講中說:“請你們設(shè)想一下,全美最富有的人要我無償為他賣命達20年之久,假若是你,你會對這個要求說YES還是NO?假若你是一個‘聰明人’,面對這樣一個苛刻的要求,肯定會推辭的,但我沒有這么干。”
在卡內(nèi)基的要求中包括了明確的目標,即研究美國人的成功哲學,及達到這一目標的年限(20年)。經(jīng)過一番長談,在卡內(nèi)基的引薦下,希爾遍訪了美國當時最富有的500多位杰出人物,對他們的成功之道進行了長期研究。
終于,在1928年,他完成并出版了專著《思考致富》一書。從1908年開始寫作,到1928年完成并出版,正好是20年的時間。《思考致富》這本書震動了全世界,激發(fā)了成千上萬的人走上成功、致富之路。
趕快行動吧!明確目標,并將它變成現(xiàn)實。你會發(fā)現(xiàn),成功就在你的眼前。
不要刻意追求完美
許多的不公、無奈、苦悶充斥于我們的生活之中,盡管如此,許多人仍然在不停地追求完美,希望獲得美好的幸福。其實,細想一下,完美與幸福并沒有多大的關(guān)系,在很多情況下,追求完美往往會阻礙我們獲得幸福。
奧里森·馬登曾經(jīng)給自己的學生講述過一個寓言故事:一個圓的一部分圓弧被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個完美的圓,所以,就四處去尋找它失去的那部分。不過,由于它不是一個完整的圓,因此,它只能慢慢地、顛簸著滾動。沒想到,這卻使它欣賞到沿途花草的芬芳,飽享陽光的溫暖,并和蚯蚓相談甚歡。
在途中,它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很多別的圓失去的部分,但卻沒有一片適合自己,所以,它不得不繼續(xù)尋找。一天,它終于找到了自己失去的那部分圓弧,這圓弧和自己契合無比,簡直就是嚴絲合縫。它高興極了,因為它終于又成了一個完美的圓。
它再一次開始滾動起來,就和沒有失去那部分時一樣飛快地滾動,快得根本看不清花草,更別提和蚯蚓交談了。它這才發(fā)現(xiàn),在完美地滾動中,世界整個變了樣,很多曾經(jīng)擁有的美好東西,就這么擦肩而過了。于是,它又想方設(shè)法扔掉了自己費了千辛萬苦才找回來的那部分圓弧,然后,繼續(xù)慢慢地滾動著。
奧里森·馬登指出:人們往往在有缺憾時拼命地追求完美,而假若擁有了完美的一切之后,反而沒有了夢想,沒有了渴望,也隨之沒有了奮斗的激情與快樂。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白璧無瑕”。潔白晶瑩的玉,通體透明,沒有一點瑕疵,的確是夠美的,遺憾的是,在世界上,這樣的玉可遇不可求。
人也是如此,如果過于追求完美,就會像沒有瑕疵的玉一樣,因為曲高和寡而不為人識,久而久之也就沒有了朋友。
美麗的事物有一點不足,這在絕大多數(shù)人看來總歸是遺憾。他們認為,追求盡善盡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不過,他們從沒有想過,正是這種好像沒什么要緊的態(tài)度,讓他們的生活白白增加了許多的壓力。
假如進一步分析,追求完美也許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需要。因為,安全感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如果一個人缺乏自信,生活上屢屢受挫,那么,他的安全感就受到了傷害。這種傷害需要通過別的途徑來加以補償。
心理學研究表明,試圖達到完美境界的人,與他們可能獲得成功的機會恰恰構(gòu)成反比。追求完美給人們帶來莫大的壓抑、沮喪、焦慮。剛開始,他們擔心失敗,生怕干得不夠出色而郁郁寡歡,這就妨礙了他們竭盡全力去爭取成功。
而假如遭遇慘敗,他們就會一蹶不振,想盡快從失敗的境況中逃離。他們往往不從失敗中吸取任何教訓,而僅僅是想方設(shè)法讓自己避免尷尬的處境。
具有這種性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神經(jīng)過度緊張,以致連一般的工作都做不好。
2.不敢冒險,生怕任何微小的污點損害了自己的形象。
3.不敢嘗試任何新的東西。
4.對自己求全責備,生活了無趣味。
5.總是發(fā)現(xiàn)有些事情做得不夠完美,因此神情緊張,終日不得放松。
6.對他人吹毛求疵,人際關(guān)系難以協(xié)調(diào),得不到他人的援助。
顯而易見,承載著這樣沉重的精神包袱,別說在事業(yè)上獲得成功了,就是在自尊心、家庭、人際交往等方面,也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他們以一種既不合邏輯又不很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工作與生活,他們永遠無法使自己感到滿足,每天都過得焦慮不安。
追求完美,害怕失敗,只能讓我們處于焦頭爛額的境地。如何從追求完美的誘惑中解脫出來?奧里森·馬登給出了建議:
正確地判斷自己的潛能
既不要自視甚高,也不要妄自菲薄。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假若你事事都苛求完美,這種心理本身就是你為人處事的障礙。此外,更不要用自己的短處去與人相比,而要用自己的長處去培養(yǎng)自己的自尊心、自豪感和學習能力。
重新認識“失敗”與“污點”
一兩次,甚至很多次的成敗,并不足以說明一個人價值的高低。細想一下,假若你從沒有經(jīng)歷過失敗,你怎能真正領(lǐng)悟生活的真諦?也許你對此一無所知,在你的愚蠢與無知中盲目自信——成功往往使你的信念變得更加堅定,而失敗則會為你帶來寶貴的經(jīng)驗。
只有經(jīng)受住失敗的打擊,才有可能登上成功之巔。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更沒有必要為了某個目標沒有達到完美的程度而自暴自棄。因為,沒有“污點”的事物根本就不存在。盲目地追求虛幻之境,到頭來只能無功而返。你不妨想想:“我真的能做到事事完美嗎?”既然不行,那么,我們就必須果斷地放棄這種想法。
為自己確立一個短期目標
找到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情,然后,用心地把它做好。如此一來,你的心情就會非常舒暢,做起事情來也會信心百倍,覺得自己更有創(chuàng)造力和成效。
事實上,當你不追求出類拔萃,而僅僅是希望自己表現(xiàn)得更好些時,你就會出人意料地取得亮眼的成績。
確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它的好處不僅如此,它還為你提供了一個新的起點,可以讓你循序漸進地抵達事業(yè)上的巔峰。同時,你的生活也會由此而變得豐富多彩,充滿了人情味,而不是像你以前所想象的那么黯淡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