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理他!你的焦慮是因為對孩子關(guān)注太多
- (美)凱瑟琳·珀爾曼
- 1663字
- 2020-04-17 18:06:09
Chapter 2 積極強(qiáng)化和消極強(qiáng)化
“一個人不會因為受到懲罰而順從,他頂多只能學(xué)會如何逃避懲罰。”
——B.F.斯金納
孩子們非常擅長兩種技能:一是逃避,二是軟磨硬泡。
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學(xué)會了這兩項技能,并且,多年來一直在努力地完善它們,以取得最好的效果。而父母通常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孩子正在利用這些技能。事實上,孩子們每每會在光天化日、大庭廣眾之下使用它們。
杰森討厭洗澡。每天晚上,為了讓他盡快洗澡然后上床睡覺,媽媽和他之間總會進(jìn)行一番斗爭。媽媽認(rèn)為,這是他在成長的過渡時期出現(xiàn)的問題,于是,她會試著提醒他洗澡時間到了。
她說:“杰森,5分鐘后我們上樓去洗澡,好嗎?”
他沒有回答。
此時,媽媽正忙著收拾晚飯時的餐具。隨后,她向兒子發(fā)出了最后的警告——至少從表面上看是這樣。
她沖著杰森喊道:“最后1分鐘!”
杰森聽到了媽媽的話,但沒有理她。他今天晚上真的不想洗澡——其實他每天晚上都不想洗。按照以往的經(jīng)驗,他知道有時他可以拖延、拖延、再拖延,直到最后洗澡時間過了,自己就可以上床睡覺了。杰森希望今天晚上也能這樣。
他開始在屋子里跑來跑去。媽媽累了,她完全沒有心情再跟兒子周旋。她想抓住杰森,但每當(dāng)她撲向他時,他便咯咯地笑著逃開。她更加努力地在他后面追趕,拍打著他的襯衫。他歇斯底里地叫著,非常喜歡這種追逐游戲。
于是媽媽打算放棄了。她開始回想今天母子倆都做了些什么?杰森是不是真的很臟?
她仿佛在跟自己說:“嗯,我們今天沒有去公園。圖書館很干凈。我們也沒到別的地方去玩。他吃飯時也沒有弄臟。嗯,他也許并不需要洗澡。”
于是,媽媽說:“杰森,我改主意了,你不用洗澡,因為你沒那么臟。我們上去換衣服吧。如果你抓緊時間,你還能多聽一個故事。”
計劃真的奏效了嗎?杰森很吃驚,因為他還沒盡最大的努力呢——他甚至都還沒有假哭一場。于是,杰森興高采烈地立刻奔上樓——誰不想多聽一個故事呢?
杰森是個拖延高手,而我們下面要講的索尼婭則具備另一種特別的技能。
索尼婭是一個“小收藏家”。她喜歡收集各種各樣的小東西——小玩具、橡皮、糖果盒、掛在背包上的毛絨玩具和彈力球等等。所有這些小玩意兒都讓她興奮不已,她簡直就是現(xiàn)實中的“神奇寶貝”玩家。最近,她正熱衷于收集各種香味的唇彩和各色眼影。
如果你問索尼婭的父母,他們會告訴你,他們很少給索尼婭買玩具,當(dāng)然,也不是沒有例外。如果索尼婭在商店里很聽話,他們可能會在付款的時候給她買點東西。當(dāng)索尼婭安靜地坐在車后面,而她媽媽正在接聽一個重要的工作電話時,她知道通常自己可以吃冰激凌或餅干。今天,索尼婭媽媽要到玩具反斗城為鄰居買生日禮物,索尼婭想要為自己做一番努力。
索尼婭:“媽媽,我可以買一包新的shopkins嗎?”
媽媽:“不行。”
索尼婭:“為什么?”
媽媽:“因為你已經(jīng)有很多了。”
索尼婭:“但我第四季的玩具一個也沒有,沒人愿意跟我交換。”
媽媽:“瞎說,我昨天還看見你跟你弟弟交換。”
索尼婭:“媽媽……那是因為他不知道哪一種好看。求你了!”
媽媽:“安靜。”
索尼婭:“媽媽,媽媽,媽媽,求你了,就一包……我保證,買了這個以后我再也不會要了。”
媽媽:“安靜。”
索尼婭:“求你了,就一包。”
媽媽:“好吧,但是不能超過10元錢。你要抓緊時間,我們得走了。”
索尼婭:“好的,我會的。謝謝你,媽媽!”
杰森善于采取拖延的方式逃避自己不喜歡做的事,這使他擺脫了各種令人厭煩的事情。索尼婭則通過不斷地抱怨、哀求,利用父母的弱點得到她想要的東西。熟練掌握兩種技巧的孩子知道如何相機(jī)行事,而這些行為往往會讓父母們備受困擾。
為什么孩子們不能乖乖地聽話去洗個澡呢?為什么這樣的討價還價戲碼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呢?為什么孩子們非要不斷索要他們其實根本不需要的東西呢?為什么當(dāng)父母說“不”的時候總是不起作用呢?為什么父母總是要接受孩子們的討價還價呢?
這些問題通過理解積極強(qiáng)化和消極強(qiáng)化作用,很容易能夠找到答案。上述兩個概念經(jīng)常被引用,但又常常被誤解,它們也正是本書的核心概念。
本章將幫助你了解孩子們做出某些行為的原因。一旦你理解了他們?yōu)槭裁匆@么做,消除這些行為就會變得像做選擇題一樣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