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堂營養課帶來的生機
最開始,這個營養學習班我上得并不太情愿。當時的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營養可以調理好我的疾病,甚至想不到我日后會在營養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實際上,作為一名神經內科醫生,營養學對我來說并不陌生。神經內科的患者出現吞咽困難或者昏迷的情況,我們會開出醫囑,讓護士給患者下鼻飼,從鼻腔經咽部向胃里插入一根胃管,通過鼻飼管補充營養,這就是腸內營養,在患者的腸胃道能夠使用的情況下,選擇適合的營養液,幫助患者增強體質,改善各項生理功能。如果患者出現上消化道出血或者嘔吐嚴重的情況,腸胃道一時沒辦法正常工作,我們會從靜脈給患者輸一些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等營養液,這就是腸外營養。
因為自以為對營養有一定了解,所以,我的老同學讓我陪她去上營養課時,我并沒有多少興趣。
我的老同學比我大好幾歲,是我心目中的老大姐,看我不想去上課,直接瞪起眼睛說道:“我們都歲數不小了,現在多學點兒營養知識,將來才能好好保健自己,說不定還對你的腎病有好處呢。”
老同學的話倒是提醒了我,突然想到自從生病以來竟然從沒考慮過營養的問題,甚至連生病后加強營養這一起碼的要求也沒在意。在家休病假的這段時間,老公、孩子不在時我能湊合就湊合,有興致的時候做碗面條吃,懶得動彈時就直接吃點餅干、面包。
作為一名神經內科醫生,以往的治療大都是圍繞藥物、手術,很少關注營養的問題。我當時根本沒有營養調理的概念,面對IgA腎病,也沒有指望過營養可以幫多大忙。
后來,經不住老大姐好言相勸,我終于決定跟著去聽聽。
上營養課之前我還頗有些自以為是,心想營養學對我這個醫生來說還不是小菜一碟?所以,我帶著一種輕松的狀態就去上課了。
我們倆算是插班生,前幾堂課沒有聽。班主任知道我們是學醫的,倒也很放心,認為我們應該很快能跟得上。
但上課之后,我們倆傻眼了,完全聽不懂!
老師講的詞似乎都聽過,但是彼此之間卻是斷裂的,磕磕絆絆,就是聯系不起來。我使勁回憶上大學基礎課時那一點點殘存的知識,蛋白質的功能、維生素的種類、礦物質的作用,等等,怎么一點兒都想不起來?其中,最難的是給一個人配餐,正常人應該怎么算營養素?怎樣落實到食譜當中?這對我們來說都太難了。
因為是插班生,進來之后沒多長時間就迎來了考試。我和老同學面面相覷,搖了搖頭,都覺得肯定考不過去,決定放棄這次考試,3個月之后和下一期的同學一起考。
后來的3個月,每個周末的營養課我們倆都按時去上,老老實實,不敢請假。課程終于上完,結業考試前我和老同學都很緊張,因為所有的學員中就我們倆是醫生,考不過去實在是太丟人。考試內容里有很多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點,我們的醫學背景優勢一點兒也用不上,涉及計算一個人所需能量、每日怎樣配餐等問題,我們倆其實還沒有摸到竅門。好在幾十年的學習生涯練就了應付考試的本領,靠背,靠猜,靠照貓畫虎,終于勉強通過了考試。
可是,當紅彤彤的《高級營養師證》拿在手里時,我心里直發虛,我發現自己對營養學仍然稀里糊涂,掌握的不過是些營養學的皮毛知識,對于如何把這些理論應用到實際中去,仍然摸不著頭腦。
雖然對營養學剛剛入門,但這段時間的學習突然讓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食物里的營養成分維持著我們的生命和健康,是不是可以通過營養治療疾病呢?
接著,我到處尋找營養學方面的書來看,營養治療腎病的書更是我瘋狂搜索的對象。當時,國內營養學方面的書很少,我找到一些國外關于營養治療方面的書,里面介紹了他們的一些經驗,談到缺乏某些營養素會得某種病,補充一些營養素會治療某種病。
這是真的嗎?我有些質疑,但是不管怎樣,在黑暗中總算找到了一點兒光明,我要沿著這個光亮找下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