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我成了一名臨床營養醫生
盡管目前我國醫學院校還沒有專門的臨床營養學專業,但是社會需求巨大,為了盡快解決醫療系統疾病營養管理問題,2009年,衛計委頒布了一項重要政策:在全國的三甲醫院建設臨床營養科,臨床營養科主任必須由副主任醫師以上的醫生擔任。這對于醫學界,乃至整個中國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轉變。
盡管在營養上后知后覺,但在臨床營養領域我算是先知先覺地走在了前頭。我符合科主任的各項標準,學過營養,在腸內營養、腸外營養方面有一定經驗,對慢病患者有了大量的營養診療經驗,我有信心把醫院的臨床營養科建設好。于是我寫了一封自薦書,等待醫院領導的討論和審批。
雖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但我也并非擔任科主任最合適的人選。那時候我已經過了50歲,又是本科畢業,雖然曾經想要考在職研究生,卻因為那場腎病被耽擱下來。但幾天之后,醫院領導竟然破例給了我這次機會,因為當時關注臨床營養的醫生太少,對此有經驗的醫生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醫院就把建設臨床營養科的任務交給了我。
現在回想起來我倒要感謝生的這場重病,讓我和營養結緣,對疾病營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于是,2010年初,我擔任了臨床營養科主任,正式成為一名臨床營養醫生。
然而成立臨床營養科也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臨床營養科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別說辦公室了,連一張辦公桌都沒有,我成了我們醫院有名的“背包主任”,每天背著電腦包到處走,忙著會診、寫各種申請報告、招兵買馬、培養隊伍……5年時間內,我們有了自己的辦公室、營養門診、營養檢查室,我們科培養了臨床營養醫生6名、營養師4人、營養護士1人,她們之中有博士、碩士和本科生,都是我從一線挖來的,現在都成了醫院里營養治療的主力,每天活躍在各個病房。
為了讓各個科室充分重視臨床營養,我們經常到各個科室去講課,給醫務人員“洗腦”,普及臨床營養相關知識。當我把自己看病過程中的經驗、真實發生的例子講給醫生、護士們聽時,他們總是意猶未盡,聽了還想聽,因為這些也正是讓他們感到困惑的地方,我們的工作也因此受到了醫務人員的熱烈歡迎。
我們科室的工作流程基本上與其他臨床科室一樣,每天早上要交班,然后各自到自己所負責的科室會診、查房、寫病歷。
許多人問我:“夏大夫,你們科室的病床在哪里?”我說:“全院的床位都是我們的床位,我們和主管醫生共管。”我沒有夸大,實際上,每一個住院的患者都有營養問題,最為嚴重的是重癥患者。所以每天早上交班,重癥患者是我們交班的主要內容,主管患者的營養醫生或者營養師要匯報昨天會診的病歷,講講營養診療思路,大家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除了早交班,我們和其他科室一樣還有三級查房制度,每周,我們要參加醫務處組織的重癥病房查房,參加醫院的疑難病例討論。我們的營養門診也很忙,每天都有不少患者來咨詢。另外,社區也是我們科室人員常常去做宣傳的地方。
所以,臨床營養科是一個沒有圍墻的科室,住院患者我們要管,醫院的健康管理中心的工作我們要參與,社區及社會的健康需求我們還要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