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查爾斯·福斯特

Charles Foster

□ 他畢業于劍橋、工作于牛津,現為牛津大學醫學法學和倫理學教授;

□ 他是名副其實的博物學家,與查爾斯·達爾文、馬斯·赫胥黎同為林奈學會會員;

□ 他是一位執業律師,參與過許多涉及醫學、倫理、道德等多重領域的重要法庭案件;

□ 他也熱衷于探險與極限運動,已完成有“地獄馬拉松”之稱的撒哈拉沙漠馬拉松;

□ 他擁有聰明的頭腦、有趣的靈魂、勇敢的內心、強健的體魄、理性的思維和詩意的內心世界;

他就是查爾斯·福斯特。

要想成為真正的人類,必須先回歸自然

福斯特生于一個普通中產階級家庭,父母均是小學校長。福斯特從小便充滿了冒險和叛逆精神,為了擺脫父母的控制,福斯特曾一度自行申請了距家遙遠的一所公立高中的獎學金。高中畢業后,福斯特回到家,在家附近的梅菲爾德山谷躺了一天一夜,這是他第一次有意識地像動物一樣生活。

之后福斯特赴劍橋大學攻讀醫學法學和倫理學專業,博士畢業后在倫敦一家律師事務所當過一段時間執業律師。其間,福斯特參與了如安樂死合法化、醫療倫理、胎兒的法律權利、藥物濫用等多類涉及醫學、倫理、道德等多重領域的重要法庭案件。律師這份職業雖然收入不菲,但卻讓福斯特陷入了困惑:鏡子里的是一個“高傲、自以為是、極其自信的律師”,可這是“真正的查爾斯·福斯特”嗎?

這個問題一直讓福斯特寢食難安,直到有一天。那時福斯特正在西奈半島探險,休息時他坐在正午的陽光下,開始回顧自己過往的成就。突然,福斯特意識到,他應該把時間花在觀察自己那“極其迷人、萬花筒般多彩的靈魂”上,而不是繼續不自然地生活。

自那時起,福斯特便著重于內省,關注與真實性和身份有關的哲學問題。“我是誰?”“我真的了解我的妻子、孩子、朋友嗎?”漸漸地,福斯特得出結論:要想更了解自己、更了解自己之外的任何一人,就要多了解一些非人類物種的知識,即“要想成為真正的人類,我們必須重新回歸自然。”

深入動物世界,向動物學習

福斯特從不相信自己能真正成為一只動物,相反,他只是想盡可能地像一只動物那樣生活,并借此獲得靈感,建立與自然世界的緊密聯系。

自孩童時起福斯特便將大量時間傾注在動物身上。福斯特相信動物知道許多他不知道的事,于是他泡在圖書館,如饑似渴地閱讀關于他感興趣的動物的一切。之后赴劍橋學習時,福斯特也不忘將對野生動物的興趣愛好與自己的科研項目結合在一起。他在喜馬拉雅山脈研究過野兔和水蛭,在沙特阿拉伯研究過瞪羚,在埃塞俄比亞研究過騾子,在莫桑比克進行過生態調查……在福斯特看來,融入自然界的行為是一種救贖的過程,會幫助人走出自我否定的狀態。

福斯特始終相信,如果要想了解這個世界,“光坐在牛津大學的圖書館里思考是毫無益處的”。只有“變身野獸”,努力提升并拓展感官的靈敏度和注意力的廣度,才能真正深入動物世界,從動物身上學會在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辦法。

與不同物種碰撞,迸發出新的火花

30多歲時,第一次婚姻的破裂讓福斯特在人類和其他動物的生理差異,以及個人的身份認同等一系列問題上更加沉迷。通過與動物的不斷接觸,福斯特認識到了自己身上的獸性弱點,也意識到脫離自然的自己是多么孤獨和可悲。

在福斯特的家里,小鳥、獾、狐貍和水獺等毛絨玩具隨處可見,甚至在客廳的一面墻上,還掛著福斯特曾在射擊生涯中取得的一張斑馬皮。當被問及怎樣看待福斯特想要過野獸般的生活時,妻子瑪麗打趣道:“我一點也不意外,他總是癡迷于探索生命的意義,或者做一個完整的人意味著什么。而我的重點則在于,我們必須養活孩子們。”

在最近一本書《動物思維》中,福斯特將他對動物學的癡迷推向了新的高度。他身臨其境,通過像獾、水獺、狐貍、赤鹿、雨燕一樣生活,試圖進入動物所感知到的世界,跨越人類思維局限,理解其他生命的思維方式。就像福斯特在書中所說:“動物的感官比人類的敏銳,它們眼中的色彩比任何一位人類藝術家的調色盤都豐富,它們的思維比我們認識到的更復雜。”

福斯特寫了幾十本書,其中很多都在進行美麗而瘋狂的形而上探索,都離不開對“人的尊嚴和自治的極限”的探討。福斯特承認,人類雖然無法跨越物種的界限,但嘗試走進另一種動物大腦的行為仍是有意義的,“你會感受到更多新鮮、奇怪、強烈和未經調和的情緒,獲得想象力和創造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黎县| 巴林左旗| 兰溪市| 宜黄县| 景谷| 平塘县| 喀喇沁旗| 上虞市| 清流县| 永兴县| 措勤县| 运城市| 吴江市| 深圳市| 渝中区| 武冈市| 南宁市| 温宿县| 乌什县| 白银市| 安国市| 达尔| 丹棱县| 赤壁市| 乌拉特后旗| 怀化市| 汶上县| 临西县| 若羌县| 章丘市| 石门县| 阳城县| 三穗县| 厦门市| 大关县| 含山县| 北川| 犍为县| 贡山| 绥宁县| 玉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