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人格的統一

只要接觸到孩子的心理活動就會發現,這絕對是件奇妙的事,在方方面面,在各個點上,都足具吸引力。當孩子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往往很難摸清楚怎么回事,除非把他的全部生活經歷都了解到位,這也許就是最為其妙的地方了。因此,孩子的整個生活狀態及其人格特點,都會在所做的事情里有所表現,要是對此隱含的背景知之甚少,便難以明白他為什么如此行事。我們把這樣的現象稱之為“人格的統一”。

早在人們處于年幼階段的時候,人格的統一性就開始發展起來了,也就是說,人們漸漸地把自己的行為和表現方式融合在了一起,并形成了一套獨立化的模式。每個孩子都需按照生活的要求來做出回應,因而必須得將自身協調統一好,并以這樣的方式對其所處境遇做出反應,因此,他協調統一的方式就形成了性格,不僅如此,還會促成他形成個性化的行動,這樣,每個孩子的行為就都與其他孩子不同了。

對于人格的統一性,往往被很多心理學派忽略,即便不是如此,也從未受到過應有的重視。結果,病患的某個手勢或神情總是在心理學理論研究及病理學的實際操作過程中被另眼相待,特別拿出來進行研究,就好像它本身可算作一個完整的獨立體似的。有時候在研究的過程中,會假設一個人的某個神情和動作與其別的行動無關,而能單獨看待,把它們喚作“情結”。然而,這么做無異于是把單個音符從整個曲子里抽離出來,在不考慮其他音節的基礎上只思考這個單音符有什么含義。不幸的是,這種做法盡管不妥卻已被廣泛使用了。

對于這種被廣泛使用的錯誤理解,個體心理學認為有責任予以糾正。倘若將這樣的謬誤作用在兒童教育上,必將帶來很大的危害。其中,對孩子的懲罰是這方面體現得較為普遍的。要是他們做了什么得接受懲罰的事,結果通常會怎樣呢?人們往往會在某種意義上先把孩子給人的整體印象放在首位,可這顯然是一種先入為主的想法,對孩子來說可謂是弊多利少,原因是,老師或是雙親會帶著這種想法來對待屢屢犯錯的孩子,認為他們就是執迷不悟,不知悔改。相反地,要是孩子一直做得很好,那么人們基于對他的整體印象不錯,就不會太嚴格地去深究其錯誤了。不過,不論是第一種情況還是第二種情況,我們都沒有按照自己應做的那樣去正視孩子們的人格統一性,將其犯錯的真實原因給找出來,就好像只抽調出幾個音符就想解讀整個曲譜一樣。

當孩子懶惰時,我們會問其原因,可他是不可能給出我們想要知道的答案的,亦不可能說出撒謊的原因。兩千年過去了,時至今日,蘇格拉底那深解人性的話語仿佛仍回蕩在耳際,他說:“想要了解自己,談何容易!”如此,這種綜合性的復雜問題又怎么能讓孩子答上來呢?就是心理學家也給不出滿意的答案。因此,不想方設法地知道此人的整體人格,并以此為前提去考察的話,就無法理解其單個行動的含義。之所以要用這個辦法并非是叫人把孩子的某個行為給表述出來,而是切實地去了解孩子,明白他對于所面臨的任務是秉持著怎樣的態度來行動的。

了解孩子的生活背景甚為重要,以下案例能夠清楚地表明這一點:

有一個男孩,如今已經十三歲了,在他未滿八歲的時候,還是家里的獨子,被身邊的人呵護有加,任何愿望他們都會幫他實現。在那段時光里,他過得十分愉快,母親對他可謂是寵著慣著,而父親盡管作為一名軍官,常常不在家,是個喜歡安靜的善良的人,卻也喜歡被兒子賴著。當然,孩子都會跟母親更親一些,這個孩子也不例外。他的母親既聰慧又善良,總是盡可能地順從兒子,盡管他的要求常常是一時興起的任性之舉。但同時,她也會感到不安,因為他頻頻任意妄為又不懂禮貌,還有不少帶有威脅性質的舉動,于是,他們之間就產生了一種緊張關系,這種緊張主要源自兒子老是命令自己的母親,不但蠻橫無理,還老是捉弄她,總而言之,就是常做出一些引起母親關注的事,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地故意搗亂,招人討厭。不過,盡管他總是惹麻煩,本質卻并不壞,因此母親便也就由著他了,繼續替他整理衣物、輔導功課,而對孩子來說,這意味著媽媽一定會替他處理好所有的問題。當然,他和其他孩子一樣,聰明伶俐且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然而,到了八歲,他的妹妹出生了,此前一直在學業上沒有問題的他,一下子全變了,父母也再難以忍受與他相處的模式了。他開始不求上進,整日懶懶散散,對什么都無所謂,一副隨隨便便的樣子。于是,母親就被他這樣折磨著。只要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他就會去揪媽媽的頭發。在一起相處時,要么就拽媽媽的耳朵,要么就拉著手不放,總之,不讓她得享片刻安寧。對于這種行為模式,小男孩并不打算加以改正,并且,妹妹越是長大,他越是固執己見,堅持將自己設計好的行為模式進行到底。很快,他就把捉弄妹妹當成主要目標了。當然,他還沒發展到會去有意對妹妹造成什么身體上的傷害,可對她抱有嫉妒心理這一點卻已經很明顯了。男孩開始行為惡劣,源自家里多出了一個妹妹,因為,她的出生就意味著整個家庭所關注的焦點不會再是他一個人了。

處于這種境遇,就需要切為注意一點:孩子一旦出現了壞的行為趨勢,又或者,出現了一些招人厭惡的跡象,就不能把原因想得太簡單,不單單得思考為什么會發生這種情況,還要對其初因加以調查。除非迫不得已,我不大想使用“原因”一詞,普通人怎么能領會哥哥成了問題兒童,原因卻出在妹妹的降生上呢?可這類原因其實很普遍,就這兩件事的關聯來看,實際上僅僅是小男孩沒有用正確的態度來看待妹妹的降生。就物理學所理解的因果而言,這兩件事之間在嚴格意義上講,并不是互為因果的,我們怎么能說大孩子會因為小孩子的出生就變壞了呢?不過,要說石頭落下來時,必定會在方向上和速度上沿著一定的軌跡下落,還是完全可以的。我們通過個體心理學進行調查后,便有理由這么說:就嚴格意義上的因果關系而言,是不會產生心理上的“降沉”的,如果出現這種變化,則是因為其他人為的種種錯誤,不論錯誤是大是小,一經發生就會對其往后的發展造成影響。

隨著心理成長的發展變化,人們或多或少都會犯錯,這不足為奇。不過,所有的錯誤和由其導致的結果,都最終會以某種失敗體現出來,又或者,會造成某種人生導向上的錯誤。在人的心理上,都需要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它關乎人的判斷,而一切問題都能在這里找到初因,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標而進行判斷,就很有可能犯錯。一般而言,孩子在兩至三歲時就開始為自己設立目標了,并確定了自己所要追求的是什么,此后,他將會被這個目標所牽引,努力地用自己的方法去落實。然而,他們會在生成目標期間判斷有失,可這一目標只要設定好了,就再難扭轉,還可能反過來制約并操控住設計者本身。對孩子來說,會在具體的行動中踐行自己的目標,也會依照其目的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好能全身心地投入和實現該自己所追求的目標。

因此,有一點必須牢記,每個孩子的發展都是由他如何理解事物而決定的,這十分重要。相應地,當孩子迎來某個新的境遇或是困難時,就肯定會受已經定型了的錯誤思維所控。在孩子的腦海中,已經形成了對客觀事物的印象,不過,從這印象的深刻度及本質出發,并不取決于客觀事實和情況本身,就像妹妹降生的這個事實案例一樣,孩子會產生什么樣的印象,只與其怎樣看待事實有關。這足以駁斥物理學意義上講的那種因果理論,即:在客觀事實和它所含的意義之間是必然相互關聯的,可事實上,在客觀事實及由此而引發的謬誤之間,卻并不一定形成必然關系。

在心理層面,真正令人感到其妙的地方就在于,基于客觀現實所產生的看法并非事實本身,是我們的看法決定了我們的路徑。在行動上,我們始終受到限制,因為不同的看法,會調配出不同的行為,同時,這些看法也是形成我們人格的基礎。有一個經典的案例能夠很好地證明是主觀想法在左右著人們的行為,那就是愷撒登抵埃及時發生的事情。愷撒在跳上埃及海岸的時候,摔了一跤,整個人就撲倒在地了,于是,羅馬士兵便覺得這一定不是什么好兆頭,盡管他們個個都是不畏懼沙場的人。隨后,愷撒振臂一揮,高喊著:“非洲,你是屬于我的了!”若非有此舉,恐怕士兵們很快就想扭頭走人了。

通過這一案例,我們自然就會知曉形成現實情況的因果關系并不一定總是相應的,而現實所帶來的效果,大多都是經由人自身的整體人格對現實進行重整之后,才得出來的。同樣地,在大眾無理性和理性的常識之間,也存在這一問題。倘若理性占了大眾無理性的上風,也并非就是由當下的因果關系所決定的,實際上,不論是理性還是大眾無理性,都不過是人們在當時所生成的一種自主性看法。就一般意義而言,理性只有在錯誤看法起不到多大作用時才會顯露出來。

現在,讓我們再來說說之前的那個小男孩的事。我們大可這么說,不久后,他就會發現自己身臨困境,人們不再對他報以喜愛之情,而在學校里,他的進步也不會太大,可他仍然會繼續我行我素,還會采取行動給他人制造困擾,但這就是他表達完整人格的途徑。如此說來,這個孩子在學校里會遇到什么情況呢?老師會在他給其他人造成困擾的時候予以懲戒,然后,他可能會收到報告書,里面寫滿了他的劣跡,又或者,他的雙親會收到來自校方的投訴信。一直以來情況都很糟糕,最終,這個孩子及其家長就會被校方勸退,因為他已經不適合再待在學校了。

興許這正是男孩夢寐以求的解決之道,他會不滿意于其他的處理方式,而秉持著這種態度,恰恰是源自其行為模式中所一貫奉行的邏輯。顯然,他的態度并不正確,然而只要他抱有這種態度,就勢必會引發由此帶來的一連串行動。倘若令大家都關注自己就是他的目標,那就是一個根本性錯誤了,而要是他因為做了錯事就被懲戒,那這懲戒就應該是針對根本性錯誤的。由這一錯誤會引發其他一系列效果,他必然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希望媽媽只關注他一個人,也勢必會以王者自居,然而,就在他在手握王權八年之后,卻被一下子被趕下了寶座。在喪失王位前,他一直都是母親的至寶,而在他的眼中,除了母親也再無他人。可隨后,家里多了一個妹妹,這怎能不讓他想要拼盡全力搶回寶座呢?然而,他又錯了。不過,這倒不是什么不可原諒的錯誤,畢竟他在人品上并不壞,還算不上卑鄙歹毒。對孩子來說,并沒有做好身心的準備來應對這突然的變化,而在他內心充滿矛盾時,也沒能得到來自外界的指導,所以,才有了怨懟心理。比方說,某個孩子一直受人關注,他也早已習以為常,可他到了上學的年紀,一下子所處的境遇就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因為在學校的生活中,老師對待每個學生都是一樣的,而當這孩子想要老師在關注他的同學和關注自己之間,選擇把焦點多放在自己身上一些的時候,便很可能會叫老師很生氣。因此,孩子若是被寵溺慣了,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就會感到危機重重。不過,這類孩子最初都不存在人品問題,沒有天生的壞孩子,也不是拿他們就沒有辦法了。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就能明白,那個孩子是在自己的生活目標和校方安排的生活規劃間產生了心理沖突。他的人格目標并不是按照校方規定的目標路徑而走的,它們在方向上是不同的,可盡管如此,他的目標已然確立,注定會影響其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就是說,他一心要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可校方針對孩子卻有著其他的目的,他們希望所有孩子都能過上正常的生活,因此,必然會與孩子所想的不一致,也勢必會產生矛盾。校方在此忽略了學生在這種境遇下所生發的心理狀態,因而在處理時并未予以包容,也沒有試著去尋根溯源,解決根本問題。

對于孩子平日里的主要渴求我們都十分了解,那就是,讓母親只圍著自己一個人轉,什么事都為他著想。因此,在孩子的心里,只有一個念想,所有的企圖也都是因它而起——媽媽得受我控制,她只能是我一個人的。然而在學校,老師卻給出了另一套規劃,讓他必須自己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看管好自己的書本、獨立完成課業,還得獨自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所有這一切對孩子而言,無疑是將馬車的韁繩拴在了一匹烈馬的脖頸上。

孩子自然無法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出什么令人滿意的表現,可假使我們弄清楚了真相,就會知道,對他施以懲罰是毫無意義的,只能叫他更固執地相信,他討厭待在學校里,同時,我們既然清楚了真相,也就會更加同情這個孩子。相反地,學校要是決定開除這個男孩,或是叫他的親人帶他離開,那對孩子來說,無疑是離目標更近了一步。因為他又可以操控媽媽了,他的權力又回到了他的手中,媽媽只能再次選擇一心一意地對待他了,這就是他一直夢寐以求的結果。然而,盡管他覺得自己終于取得了勝利,可事實上,他只是被自己那已經出了問題的感知系統給蒙蔽了。

當事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搞清楚了,我們就得接受一點,對孩子被揪出來的那些錯誤加以處罰是毫無意義的。比如:孩子上學沒帶書很正常,要是他自己能記得并做好,反倒不符合孩子的正常心理了,因為只有他忘了做,才會令媽媽勞心幫他處理,因此,不能簡單地把這個行動看成是某種孤立的行為,而應將之視為其個體人格規劃中的一環加以處理。人的人格會以各種方式表達出來,彼此間都是協調一致的,并合力組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這一點我們必須牢記。基于此,我們就知道這個孩子其實正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活躍在生活中的,他平素的行事風格與其人格在邏輯上完全一致,而這個事實本身也正好可以反駁下面的這個假設:因為孩子在智力方面反應不敏銳,所以無法努力做完自己的課業。試想,人要是在智力上愚鈍,又怎么可能把自己的生活方式貫徹始終呢?

這例子看似復雜卻讓我們明白了一點,那就是,男孩的境遇其實很普遍,我們幾乎都是如此。對于生活,我們在理解的時候,一直都不可能做到很好地融于傳統意義上對于既定社會的解讀。人們過去會把傳統奉為神旨,不敢有絲毫冒犯,可如今已經都不這么想了,人們已然認識到,所有的制度都在變化中發展著,既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東西,也不可能永遠都是老樣子,而促成發展變化的助力,就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不斷抗爭及努力。社會制度之所以存在,并不是設計好來約束人的,而是為其服務的,人并非是為了這個制度而存在。盡管要想實現個體解放,就得在培養社會意識方面采取行動,可這并不等同于要迫使所有人都按照一個不變的社會模式去生活。

在以上的論述中,思考了有關個體和社會的關系問題,這是建立個體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且對于學校制度方面的進一步完善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亦可有效地幫助校方改善那些初入校門卻一時無法適應的學生,使他們在態度上有所轉變。每一個學生都如同一塊尚待塑形的蘊玉之石,是具有完整獨立人格的人,因此,校方當正視這一點,并懂得如何以心理學的理論為助力來判斷學生們的一些特殊的行為舉動,而不是像先前說過的那樣,將學生的特殊行為像被抽離出來的單音符那樣,在脫離全曲的情況下被解讀,要知道,每個學生的特殊行為都與其人格統一性相關聯著,而只有在全譜中解讀單音符才能找到答案。完整的樂章,就是人的人格統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昌县| 龙南县| 四子王旗| 卢氏县| 招远市| 新田县| 庆元县| 策勒县| 新晃| 奇台县| 浦东新区| 福建省| 东平县| 伽师县| 铁岭县| 新宾| 松滋市| 全州县| 会东县| 余庆县| 上饶县| 南丹县| 红原县| 枝江市| 清河县| 青铜峡市| 长海县| 巴林右旗| 东阳市| 托克托县| 利津县| 贵溪市| 肥西县| 越西县| 昌都县| 酒泉市| 班戈县| 富顺县| 长海县| 左权县| 咸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