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敵戰計
- 三十六計譯注(國學經典)
- 文軒
- 6059字
- 2019-08-01 17:19:10
第七計 無中生有
誑也[1],非誑也,實其所誑也[2]。少陰、太陰、太陽[3]。
注釋
[1]誑:欺詐,誑騙。
[2]實其所誑:使他的謊言成為真的。這里“實”是動詞。實與誑相對,但又必需混合在一起才能起作用否則若一味地虛誑,那么人們就會知道它的反面是真的了。所以運謀之道,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3]少陰、太陰、太陽:這里的“陰”指假象,“陽”指真相。句意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護真相。
譯文
用假象迷惑敵人,但又不是始終作假,先是用小假象,繼而用大假象,最后突然現出真相。
計名探源
這條計策的名稱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老子揭示的是萬物之間有與無的相互依存,相互變化的規律。
無中生有運用在軍事上,這個“無”,指的是“假”,是“虛”。這個“有”,指的是“真”,是“實”。無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虛實互變,擾亂敵人,使敵方造成判斷失誤,行動失誤。
此計可分解為三部曲:第一步,示敵以假,讓敵人誤以為真;第二步,讓敵方識破我方之假,掉以輕心;第三步,我方變假為真,讓敵方仍誤以為假。這樣,敵方思想已被擾亂,主動權就被我方掌握。
使用此計有兩點應予注意:第一,敵方指揮官性格多疑過于謹慎的,此計特易奏效。第二,要抓住敵方思想已經迷惑不解之機,迅速變虛為實,變假為真,變無為有,出其不意地攻擊敵方。
用計案例
唐朝安史之亂時,許多地方官吏紛紛投靠安祿山、史思明。唐將張巡忠于唐室,不肯投敵。他率領兩三千人的軍隊守孤城雍丘(今河南杞縣)。安祿山派降將令狐潮率四萬人馬圍攻雍丘城。敵眾我寡,張巡雖取得幾次突然出城襲擊的小勝,但無奈城中箭矢越來越少,趕造不及。沒有箭矢,很難抵擋敵軍攻城。
張巡想起三國時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計。急命軍中搜集秸草,扎成千余個草人,將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繩子慢慢往城下吊。夜幕之中,令狐潮以為張巡又要乘夜出兵偷襲,急命部隊萬箭齊發,急如驟雨。張巡輕而易舉獲敵箭數十萬支。令狐潮天明后,知道中計,氣急敗壞,后悔不迭。
第二天夜晚,張巡又從城上往下吊草人。賊眾見狀,哈哈大笑。張巡見敵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勇士,敵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幕掩護下,迅速潛入敵營,打得令狐潮措手不及,營中大亂。張巡乘此機會,率部沖出城來,殺得令狐潮大敗而逃,損兵折將,只得退守陳留(今開封東南)。張巡巧用無中生有之計保住了雍丘城。
第八計 暗度陳倉
示之以動[1],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2]”。
注釋
[1]示:給人看。動:此指軍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動迷惑敵方的軍事行動。
[2]益動而巽xùn:語出《易經》益卦。其彖辭說:“益動而巽,日進無疆。”益是卦名,下卦為震,震為雷;上卦為巽,巽為風。意即風雷激蕩,其勢愈增,故卦名為益,與損卦互相對立。
譯文
故意暴露佯裝進攻的行動,誘使敵人集結固守,然后迂回到敵人的背后突然襲擊。
計名探源
暗度陳倉,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當敵軍被我牽制而集結固守時,我軍悄悄派出一支部隊迂回到敵后,乘虛而入,進行決定性的突襲。
此計與聲東擊西計有相似之處,都有迷惑人、隱蔽進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處是:聲東擊西,隱蔽的是攻擊點;暗度陳倉,隱蔽的是攻擊路線。
此計是漢大將軍韓信創造。“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古代戰爭史上的著名成功戰例。
用計案例
秦朝末年,政治腐敗,群雄并起,紛紛反秦。劉邦的部隊首先進入關中,攻進咸陽。勢力強大的項羽進入關中后,逼迫劉邦退出關中。鴻門宴上,劉邦險些喪命。劉邦此次脫險后,只得率部退駐漢中。為了麻痹項羽,劉邦退走時,將漢中通往關中的棧道全部燒毀,表示不再返回關中。
其實劉邦一天也沒有忘記一定要擊敗項羽,奪得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強大起來的劉邦,派大將軍韓信出兵東征。出征之前,韓信派了許多士兵去修復已被燒毀的棧道,擺出要從原路殺回的架勢。關中守軍聞訊,密切注視修復棧道的進展情況,并派主力部隊在這條路線各個關口要塞加緊防范,阻止漢軍進攻。
韓信“明修棧道”的行動,果然奏效。由于他吸引了敵軍的注意力,敵軍的主力調至棧道一線。于是韓信立即派大軍繞道到陳倉(今陜西寶雞縣東)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打敗章邯,平定三秦,為劉邦統一中原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第九計 隔岸觀火
陽乖序亂[1],陰以待逆[2]。
暴戾恣睢[3],其勢自斃[4]。順以動豫,豫順以動[5]。
注釋
[1]陽乖序亂:陽,指公開的。乖,違背,不協調。
此指敵方內部矛盾激化,以致公開地表現出多方面秩序混亂傾軋。
[2]陰以待逆:陰,暗地里。逆,叛逆。
此指暗中靜觀其變,坐待敵方局面進一步惡化。
[3]暴戾lì恣睢suī:暴戾,兇惡,殘暴。恣睢,任意胡為,形容兇殘橫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4]其勢自斃:它勢必自取滅亡。
[5]順以動豫,豫順以動:語出《易經》豫卦。其彖辭說:“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是卦名,下卦為坤,坤為地;上卦為震,震為雷。是雷生于地,雷從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飛騰。卦意是順時而動。正因為豫卦之意是順時而動,所以天地就能隨和其意,做事就順當自然。
譯文
當敵方內部產生了矛盾,進行爭斗,秩序混亂時,我方應靜觀其變。對方的兩相爭斗,必會引致兩敗俱傷或自取其滅亡。此時,我方應順應對方的變化,相機行事,必能取得最佳效果。
計名探源
隔岸觀火,就是“坐山觀虎斗”,“黃鶴樓上看翻船”。敵方內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傾軋,勢不兩立,這時切不可操之過急,免得反而促成他們暫時聯手對付你。正確的方法是靜止不動,讓他們互相殘殺,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這條計策的名稱最初見于唐代僧人乾康的詩:“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這是從僧人角度看待僧俗之間的差別。而把它引入軍事戰略中,這種思想早已有之,《戰國策·燕策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就是其一見證。
用計案例
東漢末年,袁紹兵敗身亡,幾個兒子為爭奪權力互相爭斗。曹操決定擊敗袁氏殘余。袁尚、袁熙兄弟投奔烏桓。曹操進兵擊敗了烏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曹營諸將向曹操進言,要一鼓作氣,平定遼東,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說,你等勿動,公孫康自會將二袁的頭送上門來的。于是下令班師,轉回許昌,靜觀遼東局勢。
公孫康聽說二袁來降,心有疑慮。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奪取遼東的野心,現在二袁兵敗,如喪家之犬,無處存身,投奔遼東實為迫不得已。公孫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會得罪勢力強大的曹操。但他又考慮,如果曹操進攻遼東,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軍。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轉回許昌,并無進攻遼東之意時,認為收容二袁有害無益。于是預設伏兵,召見二袁,一舉擒拿,割下首級,派人送到曹操營中。
曹操笑著對眾將說:“公孫康向來懼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門,他必定猜疑。如果我們急于用兵,反會促成他們合力抗拒。我們退兵,他們肯定會自相火并。看看結果,果然不出我所料。”
此計的關鍵在一“火”字。首先是掌握“火候”。火候不到,你一出面,使對方兩家找到一個共同的切合點,雙方罷手,共同來找你撒氣。火候一過,對方已進行了重新整理,再去攻打就不容易了。其次是要有“火”可觀方才有趣。因此,必要時還要去主動點火,火小時將它煽成大火,密切關注火勢,但決不可引火燒身。
第十計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1],陰以圖之[2];備而后動[3],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4]。
注釋
[1]信:使信。
[2]圖:謀取。
[3]備:做好準備。
[4]剛中外柔:表面柔順,實質強硬尖利。
譯文
要讓對方相信我方是友好善意的,使其安下心來,不加戒備,而暗中我方卻另有圖謀。一切準備做好之后,要立即動手,使敵方就范,不使其有任何改變的措施。這是表面上裝得極順和,骨子里卻極強硬的計謀。
計名探源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種口蜜腹劍,兩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的做法。此計用在軍事上,是運用政治外交上的偽善手段,欺騙麻痹對方,來掩蓋己方的軍事行動。這是一種表面友善而暗藏殺機的謀略。
“笑里藏刀”是由“笑中刀”引申而來的。《新唐書·李義府傳》中說,唐高宗時,奸臣李義府阿諛奉承,取得了皇帝的信任,竊取了大權。李義府這個人,表面上對人溫柔和善,說話帶著笑容,內心卻陰險奸詐,對于不滿意他的人,就進行打擊陷害。后來人們識破了他的假象,就叫他“笑中刀”。
用計案例
戰國時期,秦國為了對外擴張,奪取地勢險要的黃河崤山一帶,派公孫鞅為大將,率兵攻打魏國。公孫鞅大軍直抵魏國吳城城下。這吳城原是魏國名將吳起苦心經營之地,地勢險要,工事堅固,正面進攻很難奏效。
公孫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計。他探到魏國守將是與自己曾經有過交往的公子,心中大喜。他馬上修書一封,主動與公子套近乎。信中說,雖然我們倆現在各為其主,但考慮到我們過去的交情,還是兩國罷兵,訂立和約為好。念舊之情,溢于言表。他還建議約定時間會談議和大事。信送出后,公孫鞅還擺出主動撤兵的姿態,命令秦軍前鋒立即撤回。公子看罷來信,又見秦軍退兵,非常高興,馬上回信約定會談日期。公孫鞅見公子已鉆入了圈套,暗地在會談之地設下埋伏。
會談那天,公子帶了三百名隨從到達約定地點,見公孫鞅帶的隨從更少,而且全部沒帶兵器,更加相信對方的誠意。會談氣氛十分融洽,兩人重敘昔日友情,表達雙方交好的誠意。公孫鞅還擺宴席款待公子。公子興沖沖入席,還未坐定,忽聽一聲號令,伏兵從四面包圍過來。公子和三百隨從反應不及,全部被擒。公孫鞅利用被俘的隨從,賺開吳城城門,占領吳城。魏國只得割讓河西一帶,向秦求和。秦國用公孫鞅笑里藏刀之計輕取崤山一帶。
此計的關鍵一字,在“笑”。笑,要笑得自然,要找出笑的理由,還要笑得順和誠懇,使對方深信不疑;而插刀卻要快,在笑聲還未結束時,刀已進去,對方已無力還手。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1]。
注釋
[1]損陰以益陽:陰,此指某些細微的局部的事物。陽,此指事物帶整體意義的全局性的事物。這是說在軍事謀略上,如果暫時要以某種損失為代價才能最終取勝,指揮者應當機立斷,作出某些局部暫時的犧牲,去保全或者爭取全局的、整體性的勝利。
譯文
當事態發展到損失已不可避免時,要舍棄局部利益,來保全大局或使大局增益。
計名探源
李代桃僵中的僵,是仆倒的意思。此計語出《樂府詩集·雞鳴篇》:“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像桃李共患難一樣相互幫助,相互友愛。此計用在軍事上,指在敵我雙方勢均力敵,或者敵優我劣的情況下,用小代價換取大勝利的謀略。很像在象棋比賽中“舍車保帥”的戰術。
用計案例
戰國后期,趙國北部經常受到匈奴襜chán襤làn國及東胡、林胡等部騷擾,邊境不寧。趙王派大將李牧鎮守北部門戶雁門。李牧上任后,日日殺牛宰羊,犒賞將士,只許堅壁自守,不許與敵交鋒。匈奴摸不清底細,也不敢貿然進犯。
李牧加緊訓練部隊,養精蓄銳,幾年后,兵強馬壯,士氣高昂。公元前250年,李牧準備出擊匈奴。他派少數士兵保護邊塞百姓出去放牧。匈奴人見狀,派出小股騎兵前去劫掠。李牧的士兵與敵騎交手,假裝敗退,丟下一些人和牲畜。匈奴人占得便宜,得勝而歸。
匈奴單于心想,李牧從來不敢出城征戰,果然是一個不堪一擊的膽小之徒。于是親率大車直逼雁門。李牧早料到驕兵之計已經奏效,于是嚴陣以待,兵分三路,給匈奴單于準備了一個大口袋。匈奴軍輕敵冒進,被李牧分割成幾處,逐個圍殲。單于兵敗,落荒而逃,襜襤國滅亡。李牧用小小的損失,換得了全局的勝利。
此計的關鍵一字是“代”。首先是“李”能代“桃”,即李、桃之間有內在的必然聯系,不然,既使犧牲了李,也代不了桃。其次,必須分清桃與李的輕重,不然,效果就適得其反。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微隙在所必乘[1],微利在所必得。少陰[2],少陽[3]。
注釋
[1]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敵方的某些漏洞,疏忽。
[2]少陰:這里指敵方小的疏漏。
[3]少陽:這里指我方小的得利。
譯文
敵人出現微小的漏洞也必須及時加以利用,發現微小的利益,也爭取到手,為勝利服務。
計名探源
“順手牽羊”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在關漢卿元劇《尉遲恭單鞭奪槊》臺詞中就出現過。《水滸傳》第九十九回中也有:“一個胖大和尚,劈面搶來,把馬靈一禪杖打翻,順手牽羊,早把馬靈擒住。”順手牽羊作為一種謀略應用在軍事上,《草廬經略·游兵》中“伺敵之隙,乘間取勝”就是這個意思。
順手牽羊是看準敵方在移動中出現的漏洞,抓住薄弱點,乘虛而入獲取勝利的謀略。古人云:“善戰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戰機,乘隙爭利。當然,小利是否應該必得,這要考慮全局。只要不會“因小失大”,小勝的機會也不應該放過。
用計案例一
公元383年,前秦統一了黃河流域,勢力強大。前秦王苻堅坐鎮項城,調集九十萬大軍,打算一舉殲滅東晉。他派其弟苻融為先鋒攻下壽陽,初戰告捷。苻融判斷東晉兵力不多并且嚴重缺糧,建議苻堅迅速進攻東晉。苻堅聞訊,不等大軍齊集,立即率幾千騎兵趕到壽陽。
東晉將領謝石得知前秦百萬大軍尚未齊集,決定抓住時機,擊敗敵方前鋒,挫敵銳氣。謝石先派勇將劉牢之率精兵五萬,強渡洛澗,殺了前秦守將梁成。劉牢之乘勝追擊,重創前秦軍。謝石率師渡過洛澗,順淮河而上,抵達淝水一線,駐扎在八公山邊,與駐扎在壽陽的前秦軍隔岸對峙。
苻堅見東晉陣勢嚴整,立即命令堅守河岸,等待后續部隊。謝石感到機會難得,只能速戰速決。于是,他決定用激將法激怒驕狂的苻堅。他派人送去一信,說道:“我要與你決一雌雄,如果你不敢決戰,還是趁早投降為好。如果你有膽量與我決戰,你就暫退一箭之地,讓我渡河與你比個輸贏。”苻堅大怒,決定暫退一箭之地,等東晉部隊渡到河中間,再回兵出擊,將晉兵全殲水中。他哪里料到此時秦軍士氣低落,撤軍令下,頓時大亂。秦兵爭先恐后,人馬沖撞,亂成一團,哀聲四起。這時指揮已經失靈,幾次下令停止退卻,但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馬已成潰敗之勢。這時謝石指揮東晉兵馬,迅速渡河,乘敵大亂之際,奮力追殺。前秦先鋒苻融被東晉軍在亂軍中殺死,苻堅也中箭受傷,慌忙逃回洛陽。前秦大敗。
淝水之戰,東晉軍抓住戰機,乘虛取勝,是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這次可是牽到了一只大肥羊。
用計案例二
戰國時,齊國攻打廩丘,趙國派孔青率敢死隊去救援。結果,齊軍大敗,主將陣亡,遺尸三萬具。孔青得車兩千輛。
孔青本想將三萬具死尸封上,筑成兩座大墳墓,以顯趙軍的威風。可趙軍的副將寧越對孔青說:“與其將這三萬具尸體埋掉,不如將尸體還給齊國,讓齊國的戰車全部用來運載尸體,國庫的錢財用于安葬士兵。”
孔青說:“齊國如果不要這些尸體怎么辦?”寧越說:“不會的,齊國一定會收回去的。戰而不勝,此為第一條罪狀;率領這三萬士兵出來打仗,他們戰死后,又不把他們的尸體帶回去,此為第二條罪狀;我們還給他們尸體,他們卻不來取,此為第三條罪狀。齊國的百姓若知道君王犯下這三條罪狀,定然萬分憤怒。這樣,君王也就無法駕馭臣下,百姓也就不會去侍奉君王了。這必然給齊國帶來致命的打擊。”
順手牽羊,首先是要順,即不花費大氣力便能撈到益處。這只羊并不是你原來的目標,只是在敵方作戰中被你看到了這樣一個漏洞,因此你要因勢利導,迅速作出反應,加以利用。其次還要注意,這只羊是否真是一只暫時無人看管的羊,若是對方的誘餌,等待你的可將是陷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