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資源量化管理與數據分析
- 任康磊
- 1988字
- 2020-01-03 19:48:08
2.1 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是將兩個有一定關聯性的數據進行比較,從數量上展示和說明研究對象的規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等相對數值間的差異。通過相同維度下數據之間的對比,人力資源管理者可以發現在不同階段存在的問題。
2.1.1 時間對比分析
時間對比分析是對不同時間段內事物之間發展變化情況的對比分析。常見的時間對比分析根據時間段選擇的不用可以分成同比分析和環比分析。常用的對比方式可以分成數量變化對比、倍數變化對比和比率變化對比。
同比分析是某個時期與上年同一時期水平的對比;環比分析是某個時期與前一時期水平的對比。在人力資源量化管理與數據分析中,同比和環比按照時間劃分可以分成日、周、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的同比分析與環比分析。
同比分析和環比分析反映的雖然都是變化速度,但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其反映的內涵是完全不同的。一般來說,環比可以與環比相比較,但不能拿同比與環比相比較;而對于同一個事物,考慮時間上的發展趨勢,往往可以把同比與環比放在一起進行對比。
同比分析的通用公式如下。
同比數量變化=本期數據-上年同期數據。
同比倍數變化=本期數據÷上年同期數據。
同比增長率=(本期數據-上年同期數據)÷上年同期數據×100%。
環比分析的通用公式如下。
環比數量變化=本期數據-上期數據。
環比倍數變化=本期數據÷上期數據。
環比增長率=(本期數據-上期數據)÷上期數據×100%。
同比分析和環比分析各有優缺點和適用性。同比分析能夠消除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因素,所以可以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發展方向;環比分析能夠更細致地反映事物發展的每個階段。同比分析和環比分析可以同時運用,從多個角度探究事物發展的規律,說服力更強。
舉例
某公司人數的變化情況如表2-1所示。
表2-1 某公司人數隨時間變化情況
20×2年1月人數與20×1年1月人數相比同比增長數量=10100-10000=100(人)。
20×2年1月人數與20×1年1月人數相比同比增長倍數=10100÷10000=1.01(倍)。
20×2年1月人數與20×1年1月人數相比同比增長率=(10100-10000)÷10000×100%=1%。
20×2年2月人數與20×2年1月人數相比環比增長數量=10200-10100=100(人)。
20×2年2月人數與20×2年1月人數相比環比增長倍數=10200÷10100≈1.01(倍)。
20×2年2月人數與20×2年1月人數相比環比增長率=(10200-10100)÷10100×100%≈1%。
2.1.2 空間對比分析
空間對比分析指的是在同一時間下,不同事物之間結構上的對比分析。常見的空間對比分析根據結構上的不同可以分成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除此之外,人力資源管理者可以根據情況需要,進行橫向與縱向之間的交叉分析。
根據空間設置的不同,橫向分析和縱向分析的定義可以代表自己與自己比、自己與他人比。交叉分析則是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交叉對比。在空間對比分析中,常用的對比方式有數量對比、倍數對比和比率對比。
舉例
有A、B、C、D四家行業類型、產品類型和業務規模相似的公司,各公司之間分崗位的人數比較如表2-2所示。
表2-2 四家公司與崗位之間人數對比表
從橫向上看,B公司a崗位人數比A公司a崗位人數多500人(2500-2000),B公司a崗位人數是A公司a崗位人數的1.25倍(2500÷2000),B公司a崗位人數比A公司a崗位人數多25%(500÷2000×100%)。
從縱向上看,A公司b崗位人數比a崗位人數多1000人(3000-2000),A公司b崗位人數是a崗位人數的1.5倍(3000÷2000),A公司b崗位人數比a崗位人數多50%(1000÷2000×100%)。
交叉來看,A公司d崗位人數比B公司c崗位人數多1000人(5000-4000),A公司d崗位人數是B公司c崗位人數的1.25倍(5000÷4000),A公司d崗位人數比B公司c崗位人數多25%(1000÷4000×100%)。
2.1.3 基準對比分析
基準對比分析是固定時間和空間,與某一特定或標準的對象進行的對比分析。
常用基準對比的方式同樣可以分為數量變化對比、倍數變化對比和比率變化對比。
基準對比分析的通用公式如下。
基準數量差距=當前數據-固定數據。
基準倍數差距=當前數據÷固定數據。
基準比率差距=(當前數據-固定數據)÷固定數據×100%。
舉例
某公司處在迅速發展和擴張期,根據公司人力資源數量需求的測算,公司的目標總人數為10000人,隨著每月的招聘,該公司每月人數的變化如表2-3所示。
表2-3 某公司每月人數變化
從總人數的橫向比較看,該公司20×1年1月人數與目標人數之間對比為還差500人(10000-9500);20×1年1月人數為目標人數的95%(9500÷10000×100%);20×1年1月人數與目標人數之間的比率差距為5%(500÷10000×100%);按照20×1年每月人數凈增加100人的變化趨勢,預計在20×1年6月,人數將達到目標人數。
從縱向比較看,該公司20×1年2月a崗位人數比b崗位人數多50人(19501900);20×1年3月a崗位人數比b崗位人數少50人(2000-1950);到20×1年5月時,a、b崗位人數比例與c、d崗位人數比例達成一致,都是1︰1,且與目標人數的a、b崗位之間,c、d崗位之間比例一致。
從時間和空間的交叉比較看,從20×1年1月至5月,d崗位人數的補充數量最多,為150人(2950-2800);c崗位人數的補充數量最少,為50人(2950-2900);人數補充比例最多的是d崗位,為5.4%(150÷28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