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權為王:股權激勵、股權合伙、股權投融一本通
- 包啟宏
- 952字
- 2019-12-20 18:37:30
如何避免企業家通過拍腦袋方式決定股權激勵份額
還記得前文一位企業家給高管分出去172%的股份嗎?大家看完可能覺得很好笑,認為企業家不應該犯如此低級的錯誤,但這樣的案例在我十幾年的從業經歷中,還真的不算少。還有的企業家今天把20%股份質押給A,明天把30%股份質押給B,后天又因為欠別人錢不得不把公司40%的股權轉讓給C,我們在其公司咨詢輔導的過程中,正好是該企業家和各類人員股、債矛盾爆發期,因此不斷冒出抵押、質押、股權轉讓的人,總共加起來該公司320%的股權都應該是別人的,但實際上他總共在公司只有30%的股權。
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真實案例,一直在提醒我們,很多企業家雖然做生意好多年,但在股權上,他們的認知真的是非常初級和淡薄的。
那么,以上案例中的企業家在分股份的時候,到底有什么問題呢?
關鍵問題在于:股權激勵的事情并不是估出來的,而是算出來的。
企業家在實行股權激勵時,一定要做一個保密機制,事實證明,大部分的保密機制并不保密,一旦傳出去,反而容易造成更大的誤解。
我要特別提醒各位企業家,在股權激勵中,激勵份額絕對不能是估出來的,一定是算出來的,在課程中我經常強調兩句話:
凡是估出來的,估對了也是錯的!
凡是算出來的,算錯了也是對的!
為何估對了也是錯的,算錯了也是對的呢?因為估的是沒有依據的,所以就算估對了,激勵對象只要問一句:“老板,為何他是5%,我是3%?雖然我今年業績不如他,但是我跟了你12年,他才來1年,憑什么他比我多2%?”
面對這種情況,企業家是沒有足夠的依據來說服激勵對象的。
而算出來的就不一樣了,因為對所有人而言計算標準都是一樣的,即使激勵對象覺得不公平,也不是企業家的事情,而是顧問團隊或者薪酬委員會計算公式的問題,怪不得企業家。所以相比而言,用公式計算出來的激勵額度比單純估出來的額度,更讓人信服。
很多企業家喜歡請教我:“包老師,我的副總跟了我8年了,我想給他點股份,但不知道給多少合適?你給我指點指點,到底給多少合適?”
我建議各位企業家,不要問這樣的問題,因為我如果告訴你,我覺得給5%或者8%,那我就不是個真專家,一定是個偽專家,因為真專家是按照系統、標準設定算法算出來的,我不可能脫口而出給多少,這樣的給法完全是不科學的。
那么如何算股權激勵呢?
我們將在后文中重點分享,如何計算股權激勵的總量和個量,請各位讀者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