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經濟法律關系

法律關系是指經過法律規范調整形成的法律主體之間具有權利和義務性質的法律關系。經濟法律關系是指經濟主體在進行經濟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由經濟法加以調整的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

一、經濟法律關系的特征

經濟法律關系作為諸多法律關系的一種,除具有法律關系的一般特點之外,還有其本身的特征。

(1)經濟法律關系是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協作關系相統一的法律關系。經濟法調整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協作關系之間盡管有差別,但它們又是有機聯系,相互統一的,是統一在社會經濟關系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

(2)經濟法律關系是以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為內容的。任何法律關系都是以當事人之間一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為內容。在經濟法律關系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則是以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為內容,否則不是經濟法律關系。這種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直接反映當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體現了經濟性。

(3)經濟法律關系除法律規定允許采用口頭形式外,均應采用書面形式。經濟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一般采用法定的書面形式來表示,以體現經濟法律關系的穩定性和嚴肅性,并作為將來可能發生爭議的處理依據。

二、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

經濟法律關系和其他法律關系一樣,是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要素構成,如圖1.3所示。

圖1.3 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

(一)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經濟法主體必須具備一定的主體資格。主體資格是指當事人參加經濟法律關系、享受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資格或能力。只有具有經濟法主體資格的當事人,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享受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

經濟法對經濟法主體資格的認可,一般采用法律規定一定條件或規定一定程序成立的方式予以確認。未取得經濟法主體資格的組織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不能從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不受法律保護。

(1)國家機關。在經濟法律關系的范疇中,國家機關,主要是指經濟管理機關。經濟管理機關可分為部門性管理機關和職能性管理機關。國家機關作為經濟法主體具有兩面性:一是以權力機關的身份依法管理經濟,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如工商部門、稅務部門、財政部門、人民銀行等,層級上從中央到鄉鎮機關,其行為后果歸于國家;二是以一般主體身份參與經濟活動,如國家機關的采購、發行國債等,其法律地位與其他主體是平等的。

(2)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企業是經濟法主體中最為重要的一類,企業是從事生產、流通、服務等經濟活動,以生產或服務滿足社會需要,實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依法設立的一種營利性的經濟組織。其他社會組織主要指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這些組織不一定以營利為目的,但出于自身的需要參與特定的經濟活動,如從事文化、教育、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學生社團,宗教團體等。

(3)企業內部組織和有關人員。企業內部組織雖然沒有獨立的法律地位,但在一定條件下也能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如擔負企業一定生產經營任務的分支機構,職能科室和基層業務活動的組織等,如分公司、分店等。當然,此類主體參與經濟法律關系的范圍非常有限。

(4)個人。個人也可以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如農村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和公民。個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始于出生,終于死亡。農村承包經營戶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承包合同規定從事商品經營的形式。個體工商戶是指公民個人不雇傭或者少雇傭他人,以營利為目的,從事生產經營的個體經濟。

(二)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主體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根據我國經濟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物、經濟行為和非物質財富。

(1)物。物包括自然存在的物品和人類勞動生產的產品,以及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貨幣和有價證券等,主要是一些能夠為人控制和支配的、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可以通過具體物質形態表現存在的東西。但并非所有的物都可以充當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只有與經濟法主體權利和義務相聯系的物才符合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要求。從法律角度物可以做多種劃分,例如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流通物與限制流通物,特定物與種類物,動產與不動產等。

(2)經濟行為。經濟行為是指經濟法主體為達到一定經濟目的,實現其權利與義務所進行的經濟活動,如經營管理行為,提供勞務行為,利用自己的資金和技術設備為對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而對方根據完成工作的數量和質量支付一定報酬的行為等。提供勞務行為是指為對方提供一定勞務或服務滿足對方的需要而對方支付一定報酬的行為。作為經濟法律客體的經濟行為,僅指具有法律意義,即為實現權利和義務的行為。

(3)非物質財富。非物質財富也可稱作智力成果,主要是指經濟法主體從事智力勞動所創造取得的成果,如科學發明、技術成果、藝術創作成果、學術論著等。智力成果本身不直接表現為物質財富,但可以轉化為物質財富。智力成果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其法律表現形式主要為商標、專利、文學、藝術作品、經濟信息、商業秘密等。

(三)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

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所享有的經濟權利和承擔的經濟義務。在經濟法律關系中,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具有特殊性,包括經濟組織等專門進行經濟活動的主體,也有國家、政府機關等從事經濟管理、經濟監督等經濟組織活動的主體,因而在經濟法律關系中存在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關系。

1. 經濟權利

經濟權利是指經濟法主體依據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所獲得的,實現經濟目的,滿足物質利益需要的權利。經濟權利是一種法律資格。其意義是:經濟法主體憑借這種法律資格,可調節或進行一定的經濟活動,憑借這種法律資格,可要求義務主體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實現自己的經濟權益和要求;在義務主體不履行義務時,有權要求仲裁機構、司法機關做出裁決、判決,由司法機關強制執行,以保護自身權益。

經濟法律關系主體具體的經濟權利主要包括財產所有權、經營管理權、請求權和知識產權等。

(1)財產所有權。財產所有權,即所有權,是指所有者對其財產依法享有的獨立支配權,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能。

(2)經營管理權。經營管理權是指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時依法享有的權利。經營管理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經營權;二是管理權,即市場主體對于自己內部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組織、協調和管理的權利。

(3)請求權。請求權是指經濟法主體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依法享有的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和要求國家機關保護其合法權益的權利,主要包括要求賠償權、請求調解權、申請仲裁權、經濟訴訟權等。請求權中最常見的是債權,即按照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一方當事人(債權人)可以請求對方當事人(債務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債權的義務主體是特定的。

(4)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期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和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

此外,監督權、舉報權和知情權等權利也是市場主體依法享有的重要權利。

2. 經濟義務

經濟義務是指經濟法主體為滿足權利主體或權力主體的要求,依法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責任。經濟法上的經濟義務,既包括對權利主體的義務,也包括對權力主體的義務。

經濟義務的含義和特征是:經濟義務為法律設定或當事人約定。法律設定,是法律明文規定義務。當事人約定,是參加經濟法律關系時雙方當事人協商議定的義務,這里應當明確,當事人約定的義務,也必須以法律為依據。經濟義務是滿足權利主體或權力主體要求的行為,主要包括守法經營的義務、公平競爭的義務、接受監督的義務、經濟組織內部的義務等。

(四)經濟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終止

經濟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終止包括三個條件:經濟法律、法規,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經濟法律事實。經濟法律事實即出現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具體行為或事件。其中,行為是指人們進行的能引起經濟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終止的有意識的活動,包括國家經濟管理機關的管理行為、行政機關的執法行為、司法行為、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法主體的經濟行為,以及其他可引起經濟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終止的行為。事件則是指能夠引起經濟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終止的,經濟法主體的主觀意志不能控制的客觀現象,包括自然現象(如法律上的不可抗力)和社會現象(如戰爭、重大政策變化等)。

(1)經濟法律關系的產生是指由于某種經濟法律事實的出現,使特定的經濟法律關系主體間產生具體的權利義務關系,包括行為和事件兩大類。其中行為必須具備如下條件:主體資格合法;客體合法;主體的權利義務符合法律規范的要求;其他條件(審批、公證、鑒證)。

(2)經濟法律關系的變更是指由于某種經濟法律事實的出現,使已經生效的經濟法律關系的要素發生了變化。經濟法律關系的變更原則是: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得損害國家計劃;雙方協商一致而設立的經濟法律關系,需經雙方協商達成合意方可變更,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變更;由國家機關批準而設立的經濟法律關系,雖經雙方協商達成一致,還需經原批準機關認可或批準方可變更;法律規定禁止變更的經濟法律關系,不得變更。

(3)經濟法律關系的終止是指由于一定的法律事實,使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歸于終止。如購銷合同中,錢貨兩清時,經濟法律關系則終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拜城县| 清苑县| 拉萨市| 汉源县| 社旗县| 合作市| 淮安市| 陆川县| 兰坪| 恭城| 南康市| 仪陇县| 三江| 宁河县| 绥滨县| 青岛市| 平阴县| 浙江省| 连云港市| 亳州市| 桃江县| 衡南县| 来宾市| 广安市| 广东省| 德化县| 大化| 年辖:市辖区| 鲜城| 平定县| 谢通门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东城区| 澄江县| 老河口市| 盱眙县| 襄城县| 玉田县| 乐至县| 尚义县| 肥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