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金融理論與實務(第3版)
- 孟昊 郭紅
- 5181字
- 2019-12-05 11:31:12
第三節 影響匯率的因素及匯率變動的影響
匯率是外匯的價格,會隨著外匯供求關系的變化而變化。這就需要我們去掌握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以及匯率變動帶來的主要經濟影響。
一、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外匯匯率的變動,和其他商品一樣,歸根結底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當某種貨幣的需求大于供給時,買方爭相購買,賣方奇貨可居,則該貨幣必然升值;反之,當貨幣供給大于需求時,賣家銷路不佳,競相拋售某種貨幣,則該貨幣必然貶值。
1. 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簡單地說就是商品、勞務的進出口以及資本的流入和流出。國際收支狀況的影響歸根結底是外匯的供求關系對匯率的影響。當一國國際收支順差,即出口額大于進口額,外匯流入時,意味著外匯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導致本幣升值,外匯貶值。反之,當一國國際收支逆差,即出口額小于進口額,外匯流出時,意味著外匯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下降,從而對外匯的需求相對增加,導致本幣貶值,外匯升值。
2. 經濟增長
一國經濟增長態勢好,意味著投資利潤高,由此吸引國外資金流入本國,進行直接投資,導致對本國貨幣的需求上升,從而使本幣升值,外匯貶值。反之,一國經濟衰退,投資利潤下降,則使本國資金流出,形成對外匯的需求,本幣貶值,外匯升值。可見,一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將有利于本幣匯率的穩定,乃至升值。
3. 通貨膨脹
當一國貨幣的發行量過多,超過了商品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時,就會造成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使該國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減少,國內物價總水平上升,實際購買力降低,削弱了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引起出口的減少、進口的增加,從而對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產生影響,導致該國貨幣貶值,外匯升值。
同時,一國貨幣對內價值的下降必定影響其對外價值,削弱該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人們會預期該國貨幣的匯率將趨于疲軟,把手中持有的該國貨幣替換為他國貨幣,從而導致本幣貶值。
4. 利率政策
利率作為金融市場上的“價格”,其變動會直接影響一國的資金流入和流出。如果一國的利率水平相對于他國提高,就會刺激國外資金流入增加,本國資金流出減少,從而使本國貨幣升值;反之,如果一國的利率水平相對于他國下降,則會引起本國貨幣的貶值。
5. 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
各國貨幣當局為保持匯率穩定,都會采取一定的政策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央行都盡力協調各國間的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力圖通過影響外匯市場中的供求關系來達到維持本國貨幣穩定的目的。中央銀行影響外匯市場的主要手段是:調整本國的貨幣政策,通過利率變動影響匯率,直接干預外匯市場,對資本流動實行外匯管制。
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雖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匯率的長期變化趨勢,但短期內有利于匯率的穩定。例如,1987年年底,美元持續貶值,為了維持美元匯率的基本穩定,西方七國財長和中央銀行總裁發表聯合聲明,并于1988年1月4日開始在外匯市場實施大規模的聯合干預行動,大量拋售日元和德國馬克,購進美元,從而使美元匯率回升,維持了美元匯率的基本穩定。
6. 市場預期和投機因素
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短期性資金(即游資)的數額十分龐大。這些巨額資金對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軍事等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一旦出現風吹草動,就會因為保值或攫取高額利潤而到處流竄,這就給外匯市場帶來巨大的沖擊,造成各國匯率的頻繁動蕩。當市場上形成了某種貨幣將會貶值的預期時,交易者就會立即大量拋售該貨幣,造成該貨幣貶值的事實;反之,當人們預期某種貨幣趨于堅挺時,又會大量買進該種貨幣,造成其升值。由于公眾預期具有投機性和分散性的特點,因而加劇了匯率的短期波動。
另外,作為投機者,往往擁有雄厚的實力,可以在外匯市場上推波助瀾,使匯率的波動遠遠偏離其均衡水平。投機者常常利用市場趨勢對某一貨幣發動強勢攻擊。過度的投機活動加劇了外匯市場的動蕩,阻礙了正常的外匯交易,歪曲了外匯供求關系。例如,國際金融投機大鱷索羅斯誘發并加劇的東南亞金融危機。1997年6月下旬,他發現泰國經濟泡沫及短期債務很重,并預言:泰國銖將可能貶值20%甚至更多。全世界的投機家認為,這是索羅斯向他們發出“賣掉泰銖,賣掉泰國股票”的號召令。泰國政府無能為力,1997年7月2日只得放開泰銖同美元掛鉤的匯率,由1美元兌換25泰銖一下子貶值到1美元兌換40泰銖。
7. 政治與突發因素
政治及突發性因素包括政治沖突、軍事沖突、選舉和政權更迭、經濟制裁和自然災害等。如果全球形勢趨于緊張,則會導致外匯市場的不穩定,匯率可能大幅地波動。通常意義上,一國的政治形勢越穩定,該國的貨幣就越穩定。
例如,在美國總統里根突然遭到刺殺,生死未卜,市場上的投機客聽到這個消息,立即大量拋售美元,買入瑞郎和馬克,令美元大幅下跌。美國和伊拉克戰爭前夕,美元一直都受到壓力,這使避險貨幣瑞郎的匯率節節上升。
小貼士
20世紀中期美元匯率的變化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一段時間,由于美國的政治穩定,經濟運行良好,通貨膨脹率低,而經濟增長在20世紀60年代初達年均5%,當時世界各國都愿意以美元作為支付手段,儲存財富,使美元匯率持續上漲。但到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越南戰爭、水門事件、嚴重的通貨膨脹及稅收負擔加重、貿易赤字、經濟增長率的下降等諸多因素,使美元的價值大幅下跌。
總之,影響匯率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這些因素對匯率變動的影響作用有輕重緩急之分,有時相互促進,有時相互抵消。只有對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全面的考察,辯證地看待匯率變動問題,才能對匯率變動做出較為正確的分析。
二、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
匯率變動一方面會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另一方面它反過來又會對一國經濟、政策甚至整個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掌握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進而采取相應有效的措施,對一國經濟發展與穩定至關重要。
(一)匯率變動對一國國際收支的影響
國際收支包括貿易收支、資本流動、儲備資產等多個方面,因此,需要分門別類地探討匯率變動對不同方面的影響。
1. 對貿易收支的影響
理論上,一國貨幣貶值,即以外幣表示的出口商品價格下降,而以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價格上升,有利于出口,不利于進口,從而改善了貿易收支狀況。
但實際中,貿易狀況有時并不會產生上述結果,其結果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制約。一個因素是馬歇爾-勒納條件。如果進口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與出口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之和的絕對值大于1,說明本國的進出口對貨幣貶值比較敏感,那么本幣貶值的效果就比較明顯,能增加出口,從而改善一國的貿易條件;反之,如果進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之和小于1,則本國貨幣貶值的效果就不明顯。
另一個因素是J曲線效應,也稱時滯效應,是指匯率變動在貿易收支上的效應并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呈現出“J形曲線”。這是因為,在貨幣貶值后初期,以本幣表示的進口價格會立即提高,以外幣表示的出口價格會立即下降。同時,出口量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增加,而進口量也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減少。因此,在本幣貶值后初期,出口值會小于進口值,貿易收支將繼續惡化。只有經過一段時間之后,貿易收支狀況才會逐漸改善。
2. 對資本流動的影響
匯率波動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對匯率進一步變動的心理預期,它對長期資本和短期資本流動的影響有所不同。
短期資本流動對匯率波動的反應很敏銳。當一國貨幣對外貶值時,為了避免持有該國貨幣可能遭受的損失,人們會將本國貨幣換成堅挺的貨幣轉移到國外,引起資本外逃。
若隨著時間的推移,貨幣貶值已到位,外逃的資本將會抽回國內;若貨幣貶值過頭,投資者預期匯率將會反彈,就會紛紛將資本調到該國。因此從長期看,匯率上下波動可能會部分地相互抵消,對長期資本流動的影響較小。
3. 對外匯儲備的影響
匯率變動可以改變儲備貨幣的實際價值。如果一國儲備貨幣對本國貨幣貶值,則儲備貨幣折算成的本國貨幣減少,外匯儲備實際價值受損;反之,如果一國儲備貨幣對本國貨幣升值,則外匯儲備實際價值增加。
從長期看,儲備貨幣匯率的變動可以改變外匯儲備資產的結構。不斷升值的外匯在儲備資產中的比重不斷上升,逐步貶值的外匯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不斷下降。而本國貨幣匯率的變動則直接影響該國外匯儲備的數量。在一般情況下,一國政府實行壓低本國貨幣匯率的政策,有助于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和外匯儲備增加;反之則會造成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外匯儲備減少。
(二)匯率變動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一國國內經濟的構成較為復雜,在此只重點說明匯率變動對幾個關鍵經濟變量的影響。
1. 對國內物價的影響
匯率變動對國內經濟的最直接影響,主要表現為物價的上漲或下跌。
從出口角度看,本幣貶值將有利于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這使得本國貨幣供給增加,促進物價上漲;同時,對國內出口商品的需求增加,國內生產力在短期內還來不及調整,這會加劇國內供需矛盾,從而造成物價上漲,容易引發通貨膨脹。
從進口角度看,本幣貶值會使進口商品的本幣價格上升,那么以進口商品為原材料的產品生產成本也會上升,最終推動產品價格上漲;同時這種原材料的國內替代品的價格也會上漲,進而帶動國內同類商品價格的上漲。
2. 對國民收入和就業的影響
一國貨幣貶值,將有利于出口而不利于進口,如果國內存在閑置的生產要素,則會刺激國內出口產品生產規模的擴大,進而帶動國內其他行業生產的發展,推動就業水平的提高,增加國民收入。同時,本幣貶值減少了進口,導致對進口產品的需求轉向國內的同類產品,使生產進口替代品的部門和企業的收益增加,從而引起資源在國內各部門的重新配置,而上述的一系列變化會使該國的國民收入總額增加。如果一國的貨幣升值,則情況正好相反。
3. 對國內利率的影響
一國貨幣貶值,人們往往會形成該國貨幣會進一步貶值的預期,從而引起短期資本外逃,國內資本供給減少,利率上升。但是,當貨幣貶值達到一定程度時,則會激發起人們對匯率反彈的預期,可能導致短期資本流入,國內資本供給增加,利率下降。
(三)匯率變動對國際經濟關系的影響
外匯市場上各國貨幣匯率頻繁、不規則地變動,不僅給各國對外貿易、國內經濟造成了深刻的影響,而且也影響著各國之間的經濟關系,甚至整個國際貨幣體系。
1. 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匯率變動加深了各國爭奪銷售市場的斗爭,影響國際貿易的正常發展。如果一國實行以擴大出口、改善貿易逆差為主要目的的貨幣貶值,則會對與之商品競爭的國家產生緊縮效應,使對方國家貨幣相對升值,出口競爭力下降,導致其貿易收支惡化。如果是小國,那么這種影響較輕微;但如果是有著強大生產力的大國,這種影響則相對較大,可能會引起對方國家,特別是經濟依賴性較強的發展中國家的反抗和報復,直接或隱蔽地抵制貶值國商品的進入,甚至爆發貿易戰和匯率戰。貨幣競相貶值以促進各自國家的商品出口是國際上很普遍的現象,由此造成各國之間的利益分歧和矛盾也層出不窮,這加深了國際經濟關系的復雜化。
2. 對國際貨幣體系的影響
匯率波動影響了某些儲備貨幣的作用和地位,促進了儲備貨幣多元化的形成。由于某些儲備貨幣發行國的國際收支惡化,其貨幣不斷貶值,影響其國際地位;而有些國家的情況相反,其貨幣在國際領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強,進而促進了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的形成。歷史上英鎊、美元的不斷貶值致使其原有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嚴重削弱,繼而出現了日元、德國馬克等貨幣與其共同充當國際貨幣的局面。
3. 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匯率波動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投機和動蕩,促進了國際金融業務的不斷創新。由于存在匯率變動,外匯交易的投機得到了一定的空間,造成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與混亂。同時由于匯率的起伏不定,加劇了國際貿易與金融的匯率風險,進一步促進了期貨和期權交易、貨幣互換和歐洲票據等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使國際金融業務的形式與市場機制不斷創新。
小貼士
經濟活動中對美元的偏愛
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期間,里約熱內盧就發生了支持美元國際地位的事情。當觀眾排起長隊來購買奧運會門票時,他們被里約熱內盧組委會告知只接受美元付款,不接受本國貨幣巴西雷亞爾約。排隊等待的人們非常惱怒,因為他們必須離開所在的隊列,將巴西雷亞爾約兌換成美元并重新排隊。
美元的國際地位除了與其巨額交易量有關外,還有一些非常規原因。在《國際貨幣評論》的一篇報道中提到了兩種偏愛美元的非常規原因。第一種原因是美元標價資產的持有者對美國的滿腔信心增強了美元的地位。報道中說,美元與歐元相比,歐元不是一個政府發行的貨幣,而是“一個互相推諉的實驗性政治聯合體”(也就是歐盟)發行的貨幣。第二種原因是毒品交易中使用美元增強了美元地位。
視野拓展
推薦閱讀2017年3月4日中新社電《易綱:中國將保持匯率基本穩定 絕不打貨幣戰》(記者 路梅)一文(含1分48秒新聞視頻),思考“不打貨幣戰”表態的原因。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3-04/8165366.shtml
推薦觀看鳳凰衛視2016年2月15日華聞大直播片段《郭峰:人民幣匯率貶值過程中充斥投機因素》(1分59秒),進一步了解匯率變動影響。
http://v.ifeng.com/news/opinion/201602/01cc9f46-48a0-4a2c-bfb6-c0a3b220f99a.shtml
學習思考
學習了影響匯率的因素及匯率變動的影響,試著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匯率變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