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金融理論與實務(第3版)
- 孟昊 郭紅
- 512字
- 2019-12-05 11:31:09
本章小結
1. 國際收支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收支的廣義概念為一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與外國居民之間全部政治、經濟、文化往來所產生的全部經濟交易的貨幣價值的系統記錄。
2. 世界各國對于其本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均有不同的編制原則,但總體來說,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主要結構包括經常賬戶、資本賬戶、金融賬戶、誤差與遺漏凈額四項。
3. 國際收支平衡表就是將國際收支按特定賬戶分類和復式記賬原則編輯出來的報表,其原則為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因此,從理論上說,國際收支平衡表肯定是平衡的。由于誤差與遺漏項目的存在而使其人為平衡。
4. 國際收支的失衡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失衡。其失衡原因主要有偶然性失衡、周期性失衡、結構性失衡、貨幣性失衡和收入性失衡。
5. 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除經濟自身通過價格機制、利率機制、匯率機制和收入機制自動調節之外,還包括各國貨幣當局通過外匯緩沖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匯率政策、直接管制和國際間合作的政策調節。
6. 國際收支理論是研究國際收支變化的決定因素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適當政策的理論,主要包括價格-鑄幣流動機制;彈性分析法,重點研究了貨幣貶值能夠改善貿易收支的馬歇爾-勒納條件和J曲線效應;乘數分析法;吸收分析法和貨幣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