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用六音步格來摹仿的詩和喜劇,以后再談[1]。現在討論悲劇,先根據前面所述,給它的性質下個定義。

悲劇是對于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語言,具有各種悅耳之音,分別在劇的各部分使用[2];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動作來表達[3],而不是采用敘述法;借引起憐憫與恐懼[4]來使這種情感得到陶冶[5]。((所謂“具有悅耳之音的語言”,指具有節奏和音調(亦即歌曲)[6]的語言;所謂“分別使用各種”,指某些部分單用“韻文”,某些部分則用歌曲[7]。))

悲劇中的人物既借動作來摹仿,那么“形象”的裝飾[8]必然是悲劇藝術的成分之一,此外,歌曲和言詞也必然是它的成分,此二者是摹仿的媒介。言詞指“韻文”的組合[9],至于歌曲的意思則是很明顯的。

悲劇是行動的摹仿,而行動是由某些人物[10]來表達的,這些人物必然在“性格”和“思想”兩方面都具有某些特點(這決定他們的行動的性質〔“性格”和“思想”是行動的造因〕[11],所有的人物的成敗取決于他們的行動[12]);情節是行動的摹仿(所謂“情節”[13],指事件的安排),“性格”是人物的品質的決定因素,“思想”指證明論點或講述真理的話,[14]因此整個悲劇藝術的成分必然是六個[15]——因為悲劇藝術是一種特別藝術[16]——(即情節、“性格”、言詞、“思想”、“形象”與歌曲),其中之二是摹仿的媒介,其中之一是摹仿的方式,其余三者是摹仿的對象[17],悲劇藝術的成分盡在于此。劇中人物[18]〔一般的說,不只少數〕都使用此六者;整個悲劇藝術[19]包含“形象”、“性格”、情節、言詞、歌曲與“思想”。

六個成分里,最重要的是情節,即事件的安排;因為悲劇所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動、生活、幸福〔〈幸福〉與不幸系于行動〕[20];悲劇的目的不在于摹仿人的品質,而在于摹仿某個行動;劇中人物的品質是由他們的“性格”決定的,而他們的幸福與不幸,則取決于他們的行動。他們不是為了表現“性格”而行動,而是在行動的時候附帶表現“性格”。因此悲劇藝術的目的在于組織情節(亦即布局),在一切事物中,目的是最關重要的。

悲劇中沒有行動,則不成為悲劇,但沒有“性格”,仍然不失為悲劇。大多數現代詩人[21]的悲劇中都沒有“性格”,一般說來,許多詩人[22]的作品中也都沒有“性格”,就像宙克西斯的繪畫[23]跟波呂格諾托斯的繪畫的關系一樣,波呂格諾托斯善于刻劃“性格”,宙克西斯的繪畫則沒有“性格”。

(再說,如果有人能把一些表現“性格”的話以及巧妙的言詞和“思想”連串起來,他的作品還不能產生悲劇的效果;一出悲劇,盡管不善于使用這些成分,只要有布局,即情節有安排,一定更能產生悲劇的效果。就像繪畫里的情形一樣:用最鮮艷的顏色隨便涂抹而成的畫,反不如在白色底子上勾出來的素描肖像那樣可愛。[24]此外,悲劇所以能使人驚心動魄,主要靠“突轉”[25]與“發現”,此二者是情節的成分。)

此點還可以這樣證明,即初學寫詩的人總是在學會安排情節之前,就學會了寫言詞與刻劃“性格”,早期詩人也幾乎全都如此。

因此,情節乃悲劇的基礎,有似悲劇的靈魂[26];“性格”則占第二位。[27]悲劇是行動的摹仿,主要是為了摹仿行動,才去摹仿在行動中的人。

“思想”占第三位。“思想”是使人物說出當時當地所可說,所宜說的話的能力,[在對話中]這些活動屬于倫理學或修辭學范圍;舊日的詩人使他們的人物的話表現道德品質,現代的詩人卻使他們的人物的話表現修辭才能。[28]

“性格”指顯示人物的抉擇的話〔在某些場合,人物的去取不顯著時,他們有所去取〕;一段話如果一點不表示說話的人的去取,則其中沒有“性格”。“思想”指證明某事是真是假,或講述普遍真理的話。

語言的表達占第四位(我所指的仍是前面所說的那個意思,即所謂“表達”,指通過詞句以表達意思,不管我說“通過‘韻文’”或“通過語言”,這句話的意思都是一樣的)。[29]在其余成分中,歌曲[占第五位]最為悅耳[30]。“形象”固然能吸引人,卻最缺乏藝術性,跟詩的藝術關系最淺;因為悲劇藝術的效力即使不倚靠比賽或演員,也能產生;況且“形象”的裝扮多倚靠服裝面具制造者的藝術,而不大倚靠詩人的藝術。


注釋

[1] “用六音步格來摹仿的詩”指史詩。亞理斯多德在第23到24章討論史詩。至于《詩學》論喜劇的部分則已失傳。

[2] 參看第1章第4段末句。

[3] 含有“表演”的意思。

[4] “恐懼”指觀眾害怕自己遭受英雄人物所遭受的厄運而發生的恐懼。或解作“為英雄人物擔心害怕”。

[5] “陶冶”原文作katharsis,作宗教術語,意思是“凈洗”(參看第17章第2段中“凈罪禮”一語),作醫學術語,意思是“宣泄”或“求平衡”。亞理斯多德認為人應有憐憫與恐懼之情,但不可太強或太弱。他并且認為情感是由習慣養成的。憐憫與恐懼之情太強的人于看悲劇演出的時候,只發生適當強度的情感;憐憫與恐懼之情太弱的人于看悲劇演出的時候,也能發生適當強度的情感。這兩種人多看悲劇演出,可以養成一種新的習慣,在這個習慣里形成適當強度的情感。這就是悲劇的katharsis作用。一般學者把這句話解作“使這種情感得以宣泄”,也有一些學者把這句話解作“使這種情感得以凈化”。參看《卡塔西斯箋釋》一文,見《劇本》1961年11月號。

[6] 括弧里的四個字是亞理斯多德的原話。亞理斯多德曾在第1章第4段用“歌曲”代替“音調”,參看第1章注[17]。

[7] “韻文”用于對話中,“歌曲”用于合唱歌中。

[8] 指面具和服裝。

[9] 指對話。

[10] 原文意思是“行動者”。

[11] “‘性格’和‘思想’是行動的造因”一語,是上一句話的釋義,疑是偽作。

[12] “性格”和“思想”使人物具有某種道德品質,道德品質決定人物的行動,行動決定人物的事業的成敗。

[13] 在《詩學》中,“情節”指主要情節,有時候可譯為“布局”。

[14] 亞理斯多德曾在上文說明,人物的道德品質是由“性格”和“思想”決定的,他在此處卻認為人物的道德品質只是由“性格”決定的。他并且在此處把“思想”界定為“話”,其實是指一種思考力、一種使人說出某種話的能力,參看本章第10段。

[15] “整個悲劇藝術”牛津本作“每出悲劇”。亞理斯多德曾在本章第6段提起沒有“性格”的悲劇,可見并不是每出悲劇都必須具有這六個成分。

[16] 或解作“悲劇的好壞即取決于此六者”。

[17] “其中之二”指言詞和歌曲,“其中之一”指“形象”,“其余三者”指情節、“性格”和“思想”。

[18] 原文是“他們”,或解作“詩人們”。

[19] “整個悲劇藝術”或解作“每出悲劇”,參看本章注[15]。

[20] 括弧里的話是上文“幸福”一詞的釋義,這句話談論現實生活,不是談論劇中人物的遭遇。或將上句及此句改為:“而是人的行動、生活、幸福〔與不幸,〈幸福〉與不幸系于行動〕”。

[21] 指歐里庇得斯以后的詩人(包括歐里庇得斯)。

[22] 指一般詩人,不專指悲劇詩人。

[23] 宙克西斯(Zeuxis,公元前424—前380年)畫的是理想人物。

[24] 這句(自“就像”起)自本章第9段中的“‘性格’則占第二位”后面移至此處。“白色底子”指裝用來潤皮膚的橄欖油的土瓶的白色底子,其上繪著人物。“在白色底子上”或解作“用粉筆在黑色底子上”。

[25] 指意外的轉變。悲劇中的主人公的處境不是由順境轉入逆境,就是由逆境轉入順境;有一些轉變是逐漸形成的,有一些轉變是突然發生的,參看第11章第1段。或解作“事與愿違”的轉變,即動機與效果相反。

[26] 在亞理斯多德的生物學中,“靈魂”是人的架子。亞理斯多德認為“情節”是悲劇的架子。

[27] 以上一段多(自“此外,悲劇所以能使人驚心動魄”起)是從“更能產生悲劇的效果”(即1450a的末句)后面移至此處的。

[28] 原文直譯是:“這是政治學或修辭學范圍內的事;舊日的詩人使他們的人物用政治方式講話,現代的詩人使他們的人物用修辭方式講話。”一般學者認為亞理斯多德指舊日的詩人(例如埃斯庫羅斯和索福克勒斯)的悲劇中的人物屬于上層貴族,他們說話有政治家風度,而現代的詩人(指歐里庇得斯及公元前4世紀的悲劇詩人)的悲劇中的人物卻像演說家那樣講話,盡巧辯之能事。這種解釋與上下文的意思不銜接。亞理斯多德所說的政治學包含倫理學,而且主要是倫理學,此處指的應是倫理學;亞理斯多德所說的政治,主要指社會道德,參看第25章注[5]道德品質取決于人的“性格”和行動。此處所說的“思想”與“性格”有關,故說屬于“倫理學范圍”。“思想”屬于修辭學范圍,參看第19章第1段。劇中人物可以按照人物自己的“性格”,說出當時當地所可說、所宜說的話,也以按照修辭學原則(即雄辯原則),說出當時當地所可說、所宜說的話,盡巧辯之能事。所謂“用政治方式”即用表現道德品質、表現“性格”的方式之意;當然,雄辯家也注意表現自己的“性格”,顧及觀眾的“性格”,但是,對他們說來,這不是主要的事。舊日的詩人的悲劇中都有“性格”,大多數現代的詩人的悲劇中,則沒有“性格”(見本章第6段),只有“思想”。此段談“思想”,但涉及“性格”,亞理斯多德害怕眾門徒把“思想”混作“性格”,因此在下文說明它們的區別。

[29] 亞理斯多德曾在本章第3段說,“言詞指‘韻文’的組合”,這時候他改用“語言的表達”一語,此語和前面的話似不相同,因此他隨即加以解釋,說意思沒有變。“語言的表達占第四位”一語根據抄本譯出,牛津本改訂為:“在有關語言的成分中,言詞占第四位。”此處的最后一句(自“不管”起),一般誤解為:“用韻文或散文來傳達,是一樣的。”

[30] 實際上是說比言詞更為悅耳,參看本章第2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务川| 黄梅县| 宾川县| 乌拉特后旗| 阜康市| 平邑县| 汝阳县| 斗六市| 南昌县| 舟山市| 丰顺县| 南京市| 望江县| 聂拉木县| 涟源市| 中山市| 永吉县| 丰镇市| 苍溪县| 焉耆| 剑阁县| 达日县| 泰来县| 孙吴县| 长宁县| 普兰县| 邯郸县| 剑川县| 历史| 阿图什市| 安平县| 治多县| 太仓市| 石门县| 株洲县| 东阿县| 淄博市| 红原县| 阳山县| 吐鲁番市| 台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