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發現與啟示

本書結構

通過對這些總經理的相關信息數據進行比較分析而獲得的發現,將在以下各章節逐一展開論述。大體上,這些章節按順序分別回答了以下問題。


●第2章:綜合管理工作究竟是什么?在不同的環境下這些工作之間存在多大的差別?為什么?

●第3章:什么類型的人會成為總經理?他們之間存在怎樣的異同點?為什么?

●第4章:總經理在哪些方面表現出相似性?在他們處理工作及他們每天所做之事等方面存在什么共同的模式或特點?

●第5章:不同的總經理在哪些方面會表現得不一致?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不一致?

●第6章:根據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對于公司人才甄選、培養和安排人員等實務操作,對于管理總經理,對于正規管理學教育的功用以及對于管理學理論和研究等方面都有何重要啟示?


在本研究中,由于一些總經理的工作業績高于另外一些(附錄E詳細描述了業績的測度方法),所以貫穿本書我們也將涉及諸如以下一些問題:為什么一些總經理表現得比其他人出色?與工作性質及業務背景差異性相關的業績水平差異到底有多大?與個性特征差異性相關的業績水平差異到底有多大?與行為相關的呢?

同時,你將發現有6個主題反復出現在全書中。這些主題涉及規模和范圍、多樣性和差異性、專業化和匹配性、歷史和發展、“專業主義”的必然缺失及可以理解的復雜性。在許多方面,這些主題都反映了本研究的重要發現。

關鍵主題

當你看到本研究中通過數量驚人的大量事件收集到的各種信息后,你一定會感到震驚。以絕大多數標準來衡量,與總經理工作相關的各種要求(將在第2章中進行詳細討論)通常都是苛刻的。即便是總經理工作中“最小的部分”也向在位者提出極高的智力和人際關系處理方面的挑戰。相應地,總經理帶入工作當中以幫助他們應對這些要求的個人資源(將在第3章詳細討論)數量也是相當巨大的。并沒有證據表明,僅僅依靠(或主要依靠)一股干勁,或人際關系技能,或業務知識就能夠確保總經理的成功。相反,富有感召力、人際關系好、個人氣質強、能夠得到認可以及其他因素則似乎更加重要。相似地,同樣也沒有證據表明總經理所做的任何單一事件本身具有絕對的重要性。相反,所有總經理都以他們各自的工作方法以及幫助他們調動其龐大個人資源的日常行為方式(將在第4章詳細討論)來完成許多事情,這些事情共同應對各種重要的工作要求。

當你看到本研究所涉及信息的巨大多樣性和差異性時,你也同樣會感到震驚。盡管本研究涉及的15個人都擔當的是美國商業公司的總經理工作,但他們個人及環境之間的差異在許多方面超過了他們的相同之處。與他們工作相關的主要工作要求、總經理們的個人特性、他們完成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他們每天所做的事情等,有時是極為不同的。同樣,兩個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相似的總經理情景,實際上會存在極大的差別。同時,兩個都很成功的總經理在他們的個人特性和行為處事方面也可能極為不同。我們將在第5章詳細剖析一個各方面都很不相同的兩個總經理的事例。

第3個顯現在數據中并且貫穿整個研究的主題與專業化和“匹配性”相關。總經理傾向于將自己視為“通才”,許多人認為他們有能力將幾乎所有事情都管理得井井有條。然而現實中,他們基本上都是高度專業于不同領域的。他們具有專門的興趣、技能、知識和關系集合。這些專業化的個人資產使得他們能夠以與他們特定環境相匹配的方式行事。盡管會面臨非常苛刻的工作要求,但專業化和匹配性往往處在幫助總經理出色完成任務的中心地位。

貫穿于本書的第4個主題與歷史和發展有關。要理解與總經理工作相關的大量且多樣化的工作要求,就需要以長期的眼光來考察總經理的個人特性及他們的行為方式。與這些總經理工作相關的各種要求,本質上就是一些歷史基本趨勢的直接函數,這些趨勢一般要回溯50~100年之久。幫助這些總經理獲得良好工作業績的許多個人特性,都是通過這些人生活成長逐漸積累發展形成的:從他們的孩童時期,到通過他們所接受的正規教育以及早期職業生涯等。同樣,特定總經理的基本行事風格根深蒂固,即便是隨著時間的消逝也不會有太大改變。

第5個主題所涉及的“職業經理”這一流行概念在與本書中這些成功總經理的匹配度上是多么的匱乏無力。正如一位作者最近提出的那樣,參見:“The Profession of Management”in The New Republic, July 27,1981。如果“職業化管理”意味著一種幾乎能夠出色管理任何事情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僅僅是依靠通用的原則和技能而并非是特定業務的詳細知識和與特定人群的緊密關系的話,那么本研究所提及的這些高效的總經理沒有一個能夠稱得上是“職業經理”的。更進一步講,如果職業化總經理的工作方法就是以一種極為有條理的、先發主動且考慮周全的方式制定正式的公司戰略和組織結構的話,那么本研究中這些經理們的行事風格沒有一個能算得上是非常職業化的。然而事實上,這樣的“非職業化”行為才是真正奏效的。如果你對當今總經理工作的復雜性質有一個切實的認知的話,那么“非職業化”行為奏效的原因就顯而易見了。

第6個也是最后一個主題涉及的內容可稱為“可以理解的復雜性”。復雜性在這里無疑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大量事實資料揭示出的復雜性,通常使管理學教科書中的許多概念也顯得似乎微不足道。同時,這些事實資料還揭示出某種程度的復雜性,這種復雜性就連總經理自己也很難有意識地理解清楚。實際上,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那樣,這些非常成功的總經理在解釋他們做過些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以及為什么這樣做就會奏效等一系列問題上,通常都存在著極大的困難。這與其他研究者的發現相一致。例如,C.L.Shartle就在其Executive Performance and Leadership(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1956)一書的第82頁大量引用了對話片段。對話中一位研究者試圖讓一位管理者說明他在做什么。然而,盡管這種復雜性客觀存在,但同時也存在揭示此復雜性的許多可以識別的有趣規律。也就是說,盡管在總經理層面的管理更傾向于藝術而非科學,但還是存在許多可以識別的規律。這些規律能被加以歸納和總結,以便人們能夠系統地研究這一重要現象。

在開始著手搞清楚這些工作、這些人,他們所做的事情以及這樣做奏效或不奏效的原因等一系列問題上,我們需要系統地循序漸進。我們的第一步將探究總經理工作本身的方方面面。此處沒有進行文獻回顧,相關文獻將在數據描述章節以腳注的形式標出。采取這種方法基于多個原因:首先,因為本書是同時寫給管理實踐者和學者的,因此在甄選正文內容上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能夠同時滿足兩類讀者群的興趣。其次,由于有關管理者工作和行為的文獻現狀,文獻回顧可以很短(如果僅包括相類似的研究或管理者行為的真正理論的話)也可以很長(如果包括所有管理學領域的著作和在某種程度上相關聯的所應用性社會科學的話)。前者不是十分有用,而后者并不實際可行。最后,我同意明茨伯格的觀點,盡管可能超過了1%,但我們對這個領域仍舊知之甚少。我發現當某一領域內很少有像樣的實證和理論研究工作的話,文獻回顧往往起副作用而不是正向幫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将乐县| 遵义市| 景泰县| 浪卡子县| 东台市| 鄢陵县| 当阳市| 元谋县| 金昌市| 慈利县| 乾安县| 武义县| 卓资县| 大足县| 南阳市| 三门县| 松原市| 惠州市| 临江市| 英超| 景宁| 榆社县| 孝感市| 秦皇岛市| 红原县| 漳平市| 临澧县| 手游| 佛冈县| 苗栗县| 吴川市| 巴林右旗| 赣州市| 沅江市| 西乡县| 龙游县| 休宁县| 常德市| 安丘市| 昂仁县|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