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電視的一炮而紅,讓老人們一時間都成了炙手可熱的網紅。媒體探訪的越來越多,養老院的訪客一度到了要設限的地步。
紅了有紅了的好處,陶斯甬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正好可以利用現在的熱度,做一些善事。
老人們學戲的間隙,一合計,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于是他們找程程幫忙,預備把自己的一些物件,放到網絡平臺上去進行慈善拍賣。
最后拍賣所得的錢,陶斯甬將會托付老友許丁,通過公益組織,全部捐獻給偏遠山區,用來幫助他們興建校舍,還有支持女孩的復學問題。
周詒織的圍巾、鞋墊;陶斯甬做的精致戲劇頭飾;吳麗娟剪的三國志窗花;沈伯業種的花花草草等等,大家都把看家的本領拿了出來,就想著盡一份自己的心力。
羅無名眼看著自己一無所長,又瞧見大家伙都拿出了像模像樣的東西來。這樣一來,反倒顯得他自己落了單,心下難免有些著急。
實則,他也想為這個慈善拍賣盡一份心力,幫一幫那些偏遠山區的孩子。
還是程程善解人意,很快就幫著羅無名想了個點子。羅無名雖然不怎么識字,可是卻自學了一套竹編的手藝。
這竹編很是講究,程程想方設法找來了竹子算是給羅無名當原材料。許久沒動手的羅無名,竹子一上手,嘴角就樂開了花來。
竹編看著簡單,實質上還要經過削絲、刮紋、打光,以及劈細的程序,最后得了一些粗細勻稱的蔑絲。
羅無名對于穿絲編、龜背編、翻轉彈插等等技藝都是手到擒來。
程程笑問他:“羅叔叔,你這手藝了不得了,這是跟哪里的師傅學的么?”
羅無名手里一面編著手里的螞蚱,一面笑說:“這都是我小時候,在街頭看挑擔的師傅現編了幾次。我在旁邊看著,也就把動作記在了心里頭。回去以后啊,我就自個琢磨著,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就算是自個學會了。”
說話間,羅無名指尖一番靈活轉圜。那些蔑絲,眨眼間就變成了形態各異的蚱蜢、知了、花籃等等。
那成品件件都是藝術品,表面格外的齊整契合。幾個老人們看到這些竹編的小玩意兒的時候,都嘖嘖稱奇,直說羅無名是深藏不露。沒想到,這個看著體弱多病的老羅,還留了這么一手絕活呢。
到了拍賣的那一天,老人們相約在活動室,圍坐在一塊看熱鬧。程程指著電腦,耐心地解說著網上拍賣的概念,和競拍的程序。
等到開拍時間一到,大家伙就目不轉定地盯著電腦屏幕看。眼見著他們精心準備的物件被拍出了不錯的價格,大家心底都十分的高興,各自心下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感與自豪感。
誰說人到養老院里,就不能為社會做貢獻了呢?他們這不是也創造出自己的價值來了嘛!
拍賣結束的時候,總計獲得了十多萬的善款。陶斯甬聯絡了許丁,由養老院的會計負責把錢交到他的手上。最后經過申城本地的公益組織,在電視臺的見證監督下,以天馬養老院戲劇班的名義,將每一筆錢都落實到了實處上。
看到報紙報道的那一刻,老人們的情緒空前高漲。好像前些時候,身體上的那些疼痛與毛病,也跟著好了不少。但凡護工來見了人,都覺得老人們變了個大樣,那個個都是臉上帶著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