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很頭疼這個,這里邊的學問可大了去了,你的請酒帖用詞不當,人家不覺得你是孤陋寡聞,人家會以為你是故意的,不誠心。哎……”
聽到他們的談話,小磊的酒頓時清醒了一半,是呀,那自己為什么不專門給別人代理寫請帖呢?大學期間雖然自己學的不是漢語專業,可是自己的文采和文學專業的學生相比毫不遜色,曾經還是班里的“情書高手”呢,自己寫的情書不知促成了多少對學友呢。想到這兒,他快速離開了飯店。
說干就干,第二天他就開始了為自己的店面選址的旅程。在借得同學的一些錢后,他的店面就這樣開張了。想不到這一干還真干出了點名堂,開張以后,生意十分紅火。每天都有好多前來寫請帖的人,并且好多來求他代寫請帖的人都對他感激萬分。尤其是那些做生意的大老板們,說這不僅為他們解了燃眉之急,還讓別人對他們另眼相看了,沒人再以為他們是那種只知道掙錢而沒有文化的“大老粗”了。就這樣,小磊在一次意外中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再也不是那個在馬路上無精打采的落魄分子了。
從小磊的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只要我們身懷才藝,就不怕會被社會拋棄。只要我們耐心等待,不怕寂寞,總有一天你的才能會有所用。
別讓生命停滯不前
在修行的道路上,有的人只是聽法而不曾實踐,所以他就會待在原地不動;有的人雖邁出了腳步,可是卻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所以也達不到目的地的;只有那些已經出發并把路走完的人,才會達到修行的終點,得到完全的解脫。
在印度有一個著名的小城——A城,那里有一個佛陀傳法中心。有一個年輕人每周末都會來堅持聽法,可是幾年時間過去了,他竟沒有任何長進,也沒有任何修為,這讓他很是苦惱。
于是,有一天,他很早就來到了傳法中心,想單獨請教佛陀一個問題。他到達傳法中心時,見只有佛陀一個人在閉目養神,他走上前去問道:“大師,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你,對此事我一直疑惑不解。”
佛陀微睜雙眼,笑著問道:“說吧,什么問題?我們就是為修行的人解惑答疑的,你有什么疑惑盡管說就是了。”
“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在你這里聽法,并且一直堅持不懈。我也看到了很多和我一樣聽法多年的人們,可是為什么人們的修為卻大有不同呢?有些人在你這里已經達到了修行的最終境界,已經完全解脫了;有的人雖未完全解脫,可是修為大長,比剛來的時候進步了許多;而有些人,包括我在內,竟然沒有一點修為。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再者,佛陀你講法本來就是來普度眾生的,可是你為什么不幫助我們這些沒有長進的人也早日解脫呢?”
佛陀微微一笑,說道:“年輕人,你打哪兒來呀?”
“我就住在A城。”
“是嗎?可是我覺得你不像是A城的人,你的老家也是這里嗎?”
“不,我生長在離這兒不遠的C城,那是一個小城,我為了自己的發展,幾年前來到了這里。”
“哦?那么你在C城還有親人和朋友嗎?”
“有的,我幾乎所有的親人和朋友都居住在那里。”
“那么就是說,你是經常回C城去了。”
“是的。”
“那就是說你對A城和C城之間的路線都非常熟悉了。”
“當然,我閉著眼都可以走回去。”
“哦,那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有兩個人向你問從A城到C城的路,而你告訴他們同樣的答案,一個人去行走,而另一個人卻寸步不行,你認為誰會到達目的地呢?”
年輕人認為佛陀問的話十分可笑,說道:“大師,這不是明擺的事嗎?恐怕連三歲孩子都知道,當然是行走的人能到達了。”
佛陀也笑了:“既然這么簡單的問題,你為什么就想不明白呢?我在這里講法,同樣的話語傳達到不同的人耳中,有的人聽完了之,而有的人不但記在心里,而且去實踐了。你說誰會理解得更透徹呢?”
年輕人頓時明白了,點了點頭說道:“我知道了,在修行的道路上,有的人只是聽法而不曾實踐,所以他就會待在原地不動;有的人雖邁出了腳步,可是卻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所以也是達不到目的地的;只有那些已經出發并把路走完的人,才會達到修行的終點,得到完全的解脫。”
聽到這番話,佛陀會心地笑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想到達目的地,就必須自己行走,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修為。
演繹完美人生,不在最后放棄
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從前,有一個木匠,做工精巧細致,是遠近聞名的木匠高手。因為名聲在外,所以一個大老板高薪聘請他去跟隨自己干活。一件件家具在他手里誕生,一棟棟房子在他手下拔地而起。凡雇用過他的人,無不驚嘆他技藝的高超。就這樣,一年又一年,他一直在一絲不茍地做著自己的工作。
二十幾年之后,他感覺到了自己的力不從心,于是向老板提出退休。他說自己想離開建筑行業,回家和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老板當然很舍不得這樣的好員工,可是看著體質日漸衰弱的工匠,他也不得不忍痛割愛。
但是木匠跟了自己這么多年,總不能讓他空手而回,老板看到老木匠一生總是為別人制作家具、蓋房子,而自己的家依舊是破舊至極,于是就打算讓他為自己蓋一棟房子,而所有的材料都是老板購買。
可是老板很了解木匠的脾氣,如果木匠知道這房子是為自己蓋的,那他肯定不會去做。于是,老板便欺騙他說:“我知道你想回自己的家鄉,我去過那里,那兒的確是個好地方,有山有水,風景如畫。我也很喜歡那里,所以我打算自己老了之后也帶著妻子去那里頤養天年,并且我已經為自己選了一塊地方,想在那里蓋一棟房子。你能不能再幫我最后一個忙,幫我把房子蓋好?”
木匠滿口答應了。可是由于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所以對工作毫不上心。在這座房子中,用料雖然很好,可是做工卻很粗糙。等房子建好后,老板親自來參觀,然后送給他一把鑰匙:“這是房子的鑰匙,以后它就是你的了,這也算我的一片心意吧!”
霎時,老木匠愣了,羞愧得無地自容。他如果知道是為自己建造房子,怎么會這樣不用心呢?現在在他手下粗制濫造的房子,竟然成了自己的住所,可是現在后悔已經晚了。
更悲哀的是,鄉親們聽說老板出錢讓他為自己建造了一棟房子,都來觀看。可是當他們看到這做工粗糙的房子時,都搖搖頭走了。鄉親們開始議論了:“都說他的做工精細,想不到也就如此嘛!”“是的,原來都是吹牛。”……
此時的老木匠是又悔又恨,他建造房子的事傳播開來,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別人都開始議論他的做工只是濫竽充數,虛有其名。從此,老木匠的名聲一敗涂地。
那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呢?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墻,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墻上的銘牌上寫著:“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生活需要的是踏踏實實、一步一步走,來不得半點虛假,如果想自欺欺人地哄騙過去,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穿過寂寞,我站上了最高的舞臺
我不能拿著這些錢去吃喝玩樂,我還要把它當作我上學的學費呢!我一定要讓自己成為一名音樂家!
邁克是一個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尤其對于小提琴的熱愛簡直到了癡迷的地步。可是由于家里生活很艱難,他無法像那些有錢人的孩子一樣報各種輔導班。可是他就僅靠自學,已經可以把曲子彈得有模有樣了。
有一天,他對媽媽說:“媽媽,我想當一名音樂家,我想有一天我會讓自己站在世界最高的舞臺上為大家演奏。”
媽媽聽了有些傷心地說:“孩子,雖然你對音樂很是癡迷,也在這方面有一定的天賦,可是當音樂家又談何容易,咱不是有錢人家,家里沒有錢供你去上那些音樂學校。其實,你還可以從別的方面去發展的。”
邁克并沒有因為母親的話而放棄自己的夢想,更沒有因此而失去信心,他仍然執著于自己的音樂家之夢。
那一年,他離開了家鄉,來到英國倫敦,因為在這里有好多杰出的音樂家。可是,即使在再大的城市,邁克也還是一個窮小子,他現在唯一要解決的是自己的溫飽問題,所以他決定自己去謀生。他來到一條繁華的街市,看到在一個商場的門前有人在彈吉他,然后靠著為路人彈唱而掙得一些錢,于是他也選擇了一個位置坐了下來……
一天下來,所掙的錢還真的有點超乎他的想象。每天晚上收攤的時候,那個吉他手都會湊過來問:“喂!伙計,怎么樣?今天的收入不少吧?”
邁克笑笑說:“嗯,還不錯。”
吉他手爽朗地一笑,說:“看來我的眼光還不錯,選了這個鬧市區,每天下來所掙的錢足夠自己大吃大喝了,有時我覺得比上班掙工資都愉快。”
于是又補充上一句:“要不今天去喝上一杯?怎么樣?”
每當此時邁克都會委婉地拒絕,他說:“我不能拿著這些錢去吃喝玩樂,我還要把它當作我上學的學費呢!我一定要讓自己成為一名音樂家!”
吉他手有些不解地問:“你覺得上學那么重要嗎?我認為在這兒彈吉他就挺好的,讓那些所謂的音樂學校見鬼去吧!”
邁克淡淡地一笑,收拾東西回家去了。
就這樣,邁克一直在堅持著努力地練習小提琴。并且每天都是省吃儉用,日子過得很艱苦,可是為了自己的夢想,他覺得即使這樣也很值得。于是,在攢夠足夠的錢之后,他去了一所音樂學院求學,在那里他遇到了很多知名的音樂家。
因為這樣的求學機會來之不易,所以他開始更加倍地努力,每當別人在放學后去玩的時候,他卻一個人默默地在琴房練琴。漸漸地,老師注意到了這個學習刻苦的孩子,開始對他進行重點培養,這使邁克的琴藝得到了飛速的提升。
終于有一天,他靠著自己超強的琴藝,如愿站在了英國最大的音樂廳的舞臺上。
那一天,邁克又一次來到以前拉琴的地方,當然他現在絕不是來這拉琴的,而是路過,他看見那個吉他手仍然在那里彈著吉他。他走上前,和吉他手打招呼,然后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吉他手興奮地問他:“好久不見了,你現在在哪里拉琴?”
“我在××音樂廳。”
吉他手很驚訝地說:“是嗎?伙計,你的眼光不錯,那里有好多有錢人出入,在那門口拉琴,肯定能掙比我還多的錢。”
邁克沒有解釋什么,只是笑著說了句:“是的。”
就在他們即將分開的時候,一個年輕的小伙子跑了過來,滿懷激動地說:“你不是著名的音樂家邁克先生嗎?見到你我感到非常榮幸,我想請你幫我簽個名行嗎?”
聽到小伙子的這番話,吉他手頓時愣在了那里,嘴張得很大,卻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我們都要像邁克一樣,為了自己的夢想而不斷奮斗,即使遇到困難也不退縮。所以,要想堅持夢想,就要有堅定的信仰和堅強的毅力,這樣才會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夢想家園。
在寂寞中尋求成功之道
你確信那批紙是毫無用處的嗎?難道它們只有缺點,只能當廢紙處理?就沒有可以用的方面嗎?
在德國的一個造紙廠里,一位工人正在仔細地調配著紙的配方,可是由于最近幾天的煩心事異常多,搞得他心里很不安,腦子也異常亂,以至于他在無意之中把紙的配方給弄錯了,而他自己對此卻一無所知。
很快,這批紙就投入了生產。可想而知,出來的紙肯定是不合格的。老板得知此事后,大發雷霆,指責他不負責任。他對此深感抱歉,并不住地請求老板的諒解。可是老板并沒有因為他的一再道歉而重新給他一次機會,毫不留情地解雇了他。可是最糟糕的是,老板還扣下了他當月的薪水,并厲聲告訴他:“這紙不是你制造出來的嗎?那么,你就把它們拿走吧,權當抵你的工資了。”
他心情很壓抑地回到家,并帶上了自己制造出來的大批廢紙。可是由于家庭生活原本就比較拮據,再加他的失業,所以那段時間他的生活真是舉步維艱,他每天都郁悶至極。
有一天,他約朋友出來,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開始向朋友大吐苦水。朋友聽后,也很為他感到難過,卻幫不上什么忙。后來,朋友突然靈機一動,說:“你確信那批紙是毫無用處的嗎?難道它們只能當廢紙處理,就沒有可以用的方面嗎?”
經朋友提醒,他此刻也清醒了很多:“我為什么不去找找它的優點?為什么不看看在別的方面有沒有用?”
回到家后,他就開始對著這批紙研究,終于他發現了這批紙的吸水力很強,于是,吸水紙就這樣誕生了。它就是現在面巾紙的前身。
同樣,在紐約還發生過一件類似的事情。在紐約東部的一個地方,那里是一塊旅游勝地,每天都會有大量游客來此觀光。而在這里,有一個有名餐館,那里的飯菜很受游客的歡迎。這一天,廚師喬治·加林像往常一樣為每位顧客盡心地做著飯,可是有一位顧客卻嚷嚷起來,抱怨這里的薯條切得太粗。于是,加林試著把薯條切得細了些,可是再端上來之后,這位顧客仍然抱怨太粗,加林想:我做了這么多年的廚師,還沒有一個人像他一樣無理取鬧的,別人都是這樣吃的,偏偏他不行。所以,一氣之下,加林把薯條切成了片,他想故意整整這位客人,讓他沒話可說。一會兒,一盤片型的薯條被送了上來。當這位客人嘗到這些薯片時,竟然開始大加稱贊起來,并一下子把那些薯片全都吃光了。這樣的結果當然讓加林大吃一驚,可是當他自己品嘗到這“異類”的薯片的時候,也開始贊不絕口。
從此,薯片成了該餐館的一道名菜,加林也因此而名聲大振。后來,餐館又對薯片進行了包裝,方便顧客帶走食用,這就是今天我們愛吃的薯片的發明過程。
以上這兩個故事,都是在寂寞中意外成功的例子。可見,有時劣勢在某些情況下會變為優勢,只要我們耐得住在劣勢中磨煉的寂寞,優勢就會慢慢到來,從而轉變成意外的成功。
學著享受寂寞
在塵世的這幾十年里,我們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爭名奪利,利益紛爭,漸漸失去了最初的夢想,失去了原本的自己。現在我們都老了,我們感到心靈是那樣空虛,無處安放,只剩下一個寂寞的空殼。
茫茫人海,大千世界,人和人總有不同,有的人輝煌一世,有的人平淡一生。有的人不斷追逐,有的人卻安于現狀。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他們之間的差異?原因就在于心態。
有這樣三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對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三人決定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佛教事業,并讓自己有一番修為。他們結伴來到一座坐落在群山峻嶺之間的寺院,想在這里修行。這里環境優美,所以三人剛到這里就被山中的美景吸引,于是各自立誓,一定要在這里有一番修為,否則絕不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