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大黃山工業園

以新疆中泰礦冶有限公司(簡稱“中泰礦冶”)為建設主體的大黃山煤電煤化工循環經濟工業園位于阜康市上戶溝鄉西溝路口,地處天山東段北麓,準格爾盆地南緣,距離阜康市城區60公里,距離烏魯木齊128公里,北側緊臨國道303線和吐-烏-大高等級公路,距離小黃山火車站44.7公里。園區占地總面積1988085.7平方米,為明顯的大陸性干旱氣候,最高溫度40℃,最低溫度零下40℃,年均降雨量205毫米,園區地勢平緩,地質結構單一,南側的西溝山脈煤炭、石灰石資源儲量較大,便于發展煤化工產業。

中泰礦冶的前身為2002年設立的阜康市博達焦化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博達焦化”)。2007年6月,經資本運作將博達焦化電石廠整體劃歸新疆中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由中泰化學注資設立中泰礦冶,并在博達焦化原有10萬噸/年電石產能基礎上,分四期建設18臺密閉式電石爐,并配套建設自備電廠、烘干窯、石灰窯及其他公用工程。至2017年,工業園生產規模擴大至年產140萬噸電石、120萬噸石灰,600兆瓦發電機組,是中泰集團第一家專業電石生產企業,生產的電石主要為新疆中泰化學阜康能源有限公司、新疆華泰重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聚氯乙烯樹脂生產提供電石原料。

第一節 歷史沿革

2002年9月,阜康市西溝煤焦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西溝煤焦”)與自然人張劍雄共同出資在原西溝煤焦焦化廠基礎上設立阜康市博達焦化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博達焦化”)。2002年10月14日,博達焦化正式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50萬元,其中西溝煤焦實物出資45萬元,張劍雄現金出資5萬元。博達焦化廠區位于西溝山脈,距離西溝路口約7千米,主營焦炭、焦油提煉。

2003年6月9日,中泰化學、烏魯木齊環鵬有限公司(簡稱“環鵬公司”)、西溝煤焦聯手對博達焦化進行重組并增資,追加注冊資本3000萬元,其中,中泰化學以貨幣出資2000萬元,占比66.67%;環鵬公司貨幣資產出資500萬元,占比16.665%;西溝煤礦以實物出資500萬元,占比16.665%。中泰化學為實際控制股東,并將博達焦化主營業務確定為電石生產。

2004年2月,第一個電石項目,博達焦化18萬噸/年電石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計劃委員會備案。2004年3月18日,博達焦化18萬噸/年電石項目中的一期年產10萬噸電石開工建設,兩臺21000千伏安內燃式電石爐(1#、2#爐)建設期6個月余,當年9月29日建成點火運行,10月5日產出電石產品。

2007年6月,通過資產和負債抵賬,將原博達焦化電石廠整體劃歸新疆中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由中泰化學注資設立“新疆中泰礦冶有限公司”(簡稱“中泰礦冶”),主營業務為電石的生產及銷售。

2007年6月15日,中泰礦冶設立,注冊資本6500萬元,中泰化學控股100%。主營業務為電石的生產與銷售。經中泰化學二屆二十五次董事會審議,通過以原博達焦化電石項目資產及部分現金向中泰礦冶增資6000 萬元,同時中泰礦冶承接原博達焦化未建設的二期年產9萬噸電石項目。

第二節 機構設置

2007年6月中泰礦冶注冊成立,作為中泰化學全資子公司,根據公司章程,不設董事會,只設1名執行董事(董事長),管理層設總經理、副總經理等,各分廠設廠長及副廠長。黨委系統設黨委書記、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2007年8月,中泰礦冶組織架構設置為黨政工作處、財務室、生產設備處、安全環保處、電石車間、維修車間、倉儲中心、后勤服務中心。2013年,按照“五統一”目標,對電石廠、熱電廠黨政辦公室、人事企管處進行整合,組建黨政辦公室、人事企管處、財務處、物流中心、后勤服務中心,電石廠和熱電廠分別下設生產技術處、安全環保處、機械動力處三個專業處室及生產(輔助)車間。

至2017年,中泰礦冶組織架構為黨政辦公室、人事企管處、培訓中心、財務處、物流中心(下設倉儲中心)、后勤服務中心。電石廠設機械動力處、生產技術處、安全環保處、質量檢測中心、電石一車間、電石二車間、電石三車間、電石四車間、電石五車間、原料一車間、原料二車間、動力車間、機修車間、電儀車間。熱電廠設機械動力處、生產技術處、安全環保處、發電車間、燃運車間、煤管中心。

第三節 項目建設

大黃山工業園共分為兩個生產區域:38萬噸生產裝置區和90萬噸生產裝置區,共建有20臺電石爐(其中2臺2×21000千瓦時內燃式電石爐于2014年停用)。

一、博達焦化18萬噸/年電石項目

2004年2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計劃委員會以新計工業(〔2004〕226號)文對阜康市博達焦化18萬噸/年電石項目批復立項。同年5月2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局以新環監函〔2004〕226號對該項目環評報告書進行批復。建設項目包括4臺21000千瓦時內燃式電石爐,電石爐爐型是當時全疆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爐型。

2004年3月18日,18萬噸/年電石項目一期工程 10萬噸/年電石項目(2臺21000千瓦時內燃式電石爐)全面動工。2004年9月29日,博達焦化一期年產10萬噸電石項目建成進入試生產。10月9日下午17時30分,拉運博達焦化第一批電石的6輛電石車駛出電石廠,113.28噸電石運往股份公司聚氯乙烯樹脂西山生產線。

2014年 2月25日, 中泰礦冶1#、2#電石爐按照要求主動停爐(實際由于電力公司強制斷電,后考慮生產效益的問題未重新開車)。

二、博達焦化18萬噸/年電石項目二期工程

2007年6月15日,二期工程10萬噸/年電石項目(采用2×30000千瓦時電石爐)開工建設。建設項目配套有低壓配電室、電石冷卻廠房、循環水站等裝置,環保設施采用2臺屋頂靜電除塵器,對電石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進行處理。

2008年1月10日,中泰礦冶4#電石爐投料開車。2009年10月14日,4#電石爐停爐,進行密閉式改造。

2008年3月10日,中泰礦冶3#電石爐正式投料開車。2009年9月5日,3#電石爐停爐,進行密閉式改造。

三、中泰礦冶50萬噸/年電石項目

“新疆中泰礦冶有限公司50萬噸/年電石項目”于2007年取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貿易委員會備案(新經貿技備〔2008〕24號),2008年4月2日50萬噸/年電石項目一期工程20萬噸/年電石項目開工建設,該項目主要包括4臺30000千瓦時密閉電石爐,8臺布袋式除塵器、電石爐氣氣燒石灰窯以及焦炭干燥回轉窯等。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陸續建成投產,具體見表6-30。

表6-30 投產建成電石爐

四、中泰礦冶100萬噸/年電石項目

“中泰化學阜康100萬噸/年電石項目”于2010年9月19日取得自治區備案(備案證編號20101025)。2011年3月~2013年5月,按照總體規劃分兩期建設90萬噸/年電石裝置,一期工程為60萬噸/年電石裝置,二期工程為30萬噸/年電石裝置,配套100萬噸/年石灰裝置。項目主要包括12臺40500千瓦時密閉電石爐[產能7.5萬噸/(年·臺)],以電石爐氣為燃料的5臺麥爾茲石灰窯[產能600噸/(天·臺)]。一期工程8臺電石爐于2012年9月~2013年1月陸續投產,二期工程4臺電石爐于2013年4月~2013年5月陸續投產。電石爐、石灰窯投產時間見表6-31。

表6-31 電石爐、石灰窯投產時間

第四節 電石生產

一、電石生產工藝流程

電石的主要成分碳化鈣,是無機化合物,白色晶體,工業品為灰黑色塊狀物,主要用于產生乙炔氣、有機合成、氧炔焊接等。

電石生產原理:將石灰和焦炭按一定的配比輸送至電石爐爐頂料倉,爐料在電極電弧熱和爐料的電阻熱作用下反應生成電石,定時從出爐口放出,經冷卻后得到成品電石。爐內反應溫度約為1900~2200℃,其總化學反應式為:

CaO+3C→CaC2+CO,ΔH=+465.7kJ/mol

二、生產管理與發展

2004年3月27日博達焦化設生產管理部,2007年2月25日,將生產管理部和安全質檢部合并成立安全生產部。

2007年8月13日中泰礦冶成立后,成立生產設備處,分管調度中心、特種車輛班組;2011年10月20日將生產設備處劃分為機械動力處和生產技術處,生產技術處負責生產組織管理,并分管調度中心、特種車輛班組。

(一)生產情況

2004年10月4日,1#、2#電石爐開始產出電石,因資金周轉困難、焦煤供應緊張等原因導致焦炭產量不足,全年生產電石4500噸。

2004年至2007年,由于生產經驗不足、設備維護和操作技能低等問題,電石爐長期處于半開半停狀態,員工流失嚴重,電石產量未達到設計產能。二期10萬噸/年電石(兩臺30000千瓦時內燃式電石爐)于2008年建設后,由于環保不達標,于2009年9月5日、10月14日停產進行密閉改造, 2010年11月10日、12月10日改造完畢陸續投入生產。

2009年9月7日,中泰化學成立了以馮召海為組長,賀力海、江軍、高成泉等為組員的工作組進駐中泰礦冶,梳理、整改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同年9月分別任命馮召海為董事長、江軍為副總經理留在中泰礦冶工作。

2009年以后,中泰礦冶樹立“抓細節、立標準、控秩序、保安全”的安全生產理念,逐步實現了從項目投產到達標達產的平穩過渡,2013年被國家工信部、電石協會授予“全國密閉式電石爐生產示范基地”。

2012年,新建裝置投產,在沒有增加管理技術人員、處室編制基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沒有組織外送培訓,將兩臺電石爐一個車間合并為四臺電石爐一個車間,采取新老滾動搭配的方式,自主完成所有電石爐的開車,且當年達產達標。

(二)圖書、教材和標準編制

2013年起,先后編制了《電石生產及其深加工產品》、《電石安全操作與電極管理》、《電石生產崗位安全作業技術規程》、《違章行為表現和預防措施》、《電石崗位職業標準》等內部培訓教材;2014年6月,由馮召海主編的《電石生產節能技術與工藝》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中泰礦冶還多次參與國家環保部、電石協會《電石污染物排放標準》、《電石行業準入條件》、《電石行業安全檢修作業規程》等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與完善。

(三)技術創新與應用

(1)2012年開始在行業內率先引進了立式烘干窯,逐步替代原有的臥式滾筒窯和三筒烘干窯,炭材烘干破損率從20%降低至5%以內,炭材單耗降低至645千克/噸電石,達到了行業先進水平。連續四年被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評選為“全國電石生產能效領跑單位”,2016年獲得“石油與化學工業行業節能先進單位”。

(2)2014年,公司與山東煜龍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氣體輸送和凈化灰焚燒技術取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通過密閉管道將凈化灰通過氣體輸送至烘干窯沸騰爐進行焚燒,解決了凈化灰處理的行業難題,并實現回收再利用,每年減少倒運、節約烘干焦粉創效390.4萬元;2015年又實施了電石廠烘干灰輸送至熱電廠鍋爐焚燒;2015年引進了石灰粉制球,實現了石灰粉末的回收利用。

(3)2014年與哈爾濱博實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發出爐機器人、自動處理料面機,2016年年底具備工業化條件;至2017年12月4日,在18臺電石爐上全部安裝完畢,該項出爐機器人智能化程度達到了世界同行業領先水平。40500千瓦時電石爐使用出爐機器人后,單臺平均日產達250噸。通過減員增效、提產降耗可創效3600余萬元/年,具有良好的綜合效益和投入產出比。該項目已被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中泰礦冶負責的“機器人系統在電石生產中集群化應用”研發課題,2018年獲得國家科技部專項補貼資金286萬元,目前該機械手項目被自治區安監局在新疆地區電石企業中強制推廣。

電石年產量及單耗見表6-32。

表6-32 電石年產量及單耗

第五節 自備電廠

2010年,中泰化學阜康100萬噸/年電石項目配套600兆瓦動力站工程由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總承包建設,生產電力采用自平衡方式全部用于5#~20#電石爐的生產。

機組配套鍋爐采用超高壓自然循環一次中間再熱540噸/小時鍋爐,汽輪機采用超高壓抽汽凝汽式汽輪機,發電機采用空氣冷卻、靜止可控硅勵磁發電機,機組采用分散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為中心的集中監視和分散控制,采用集中控制監控方式,輔助車間系統采用DCS控制。

一、生產管理

熱電廠于2012年年初成立,日常的生產管理主要由生產技術處負責。電廠生產調度根據全年的生產任務目標,對生產運行進行控制監督,并通過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預防失調和故障的發生。電廠通過泰岳變、泰康變經池泰線與公用電網連接,并服從電網公司的調度管理。

二、電廠運行

熱電廠2012年成立以來,實施精細化指標管控,嚴格執行A、B、C類指標、參數,控制發電機無功功率,滿足涉網功率因數要求。通過2013年至2017年生產運行,總結了一套適合自備電廠安全生產管理的辦法,單位成本降至0.1302元/千瓦時,供電標煤耗由396.56克/千瓦時降至364.28克/千瓦時,廠用電率由9.65%降至9.35%,補水率由4.18%降至1.76%。

2017年5月,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的要求,熱電廠于2017年5月3日起,對4臺機組進行超低排放改造,總投資8284.28萬元,至2017年10月25日改造完畢,達到了國家、自治區環保污染物排放標準,煙塵含量3.9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濃度2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為34毫克/立方米。

熱電廠計劃年發電量40億千瓦時,機組年經濟利用7000小時,年運行7600小時。

熱電廠年發電量及單耗見表6-33。

表6-33 熱電廠年發電量及單耗

第六節 安全環保

一、機構設置

2004年6月2日,博達焦化設安全質檢部。2007年4月19日,博達焦化將原生產管理部和安全質檢部合并為安全生產處。2007年8月14日,中泰礦冶成立安全環保處。2012年2月,根據項目建設需要,分別成立電石廠安全環保處、熱電廠安全環保處,負責安全環保管理工作。

二、項目建設“三同時”

項目建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嚴格執行項目建設“三同時”,具體見表6-34~表6-37。

表6-34 項目建設與安全工作“三同時”

表6-35 項目建設與消防工作“三同時”

表6-36 項目建設與環保工作“三同時”

表6-37 項目建設與職業衛生“三同時”

三、安全管理

落實安全目標責任制,推進安全標準化建設,把安全融入黨團建、班組建設、設備工藝的各方面,抓好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改變發展前期安全事故頻發、管理不規范、操作不安全的被動局面,先后通過了安全標準化三級、二級企業驗收。

安全目標責任制。嚴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落實安全管理“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每年逐級簽訂安全管理目標責任書,建立安全管理績效激勵和安全風險抵押金管理機制,通過安全環保周例會、月例會及季度安委會會議,定期對安全管理工作進行總結部署。

安全標準化建設。以安全標準化體系建設為載體,深入開展立標、對標管理,對制度進行修訂完善,從改變“加灰調整爐況、砸電極糊、吹氧操作、增配比提爐溫、卸料作業、卸氨操作”等傳統習慣性操作法開始,對現場安全操作規程進行系統梳理,編制通俗易懂的培訓資料。先后匯編了《電石生產基礎知識匯編手冊》、《違章行為表現和預防措施》、《原料生產裝置專業培訓教材》、《電石生產裝置專業培訓教材》、《電石廠電石生產崗位安全作業技術規程》、《安全事故匯編》等內部安全培訓教材,多次參與國家部委和行業《電石準入條件》、《電石檢修安全作業規程》、《電石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修訂工作。

基礎管理。以“安全標準化示范班組”為原型,實施“安全第一,零違章、零隱患、零事故”的安全“1000”班組創建,定期檢查、指導完善班組基礎臺賬。通過開展“安全四問培訓”、輪值安全員、事故回頭看等活動,規范員工安全作業行為,發動“每位員工每天消除一處安全隱患、每周提一條安全合理化建議、每月做一件有益安全的事”等工作,基礎管理水平得到穩步提升。

本質化安全提升。大力推進技術創新改造工作,落實“機械化換人,機器人作業,自動化減人”科技強安專項行動要求,先后完成了“出爐機器人”、“自動處理料面機”等創新研發項目工作;加大信息化、自動化融合力度,實現了電極長度自動顯示、無線糊柱測量等自動化改造項目,提高了數據監控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隱患排查治理。根據《安全檢查管理規定》、《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管理規定》和《年度安全檢查計劃》等規范性文件,通過日常檢查、節假日、季節性、專項、專業、綜合檢查等形式對各類安全隱患拍照留痕,下達整改通知單,跟蹤落實整改等,對查出的各類隱患按照“五定”原則進行落實整改。

安全教育培訓。每年制定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分級組織安全教育,廠級以上管理人員授課每季度不少于一次,處室培訓每月不少于兩次,車間學習每周不少于一次。

員工個人防護。建立完善了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規范勞防用品的采購、驗收、保管、發放、使用、更換等流程,員工按照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勞動防護用品分為:一般勞動防護用品、特種勞動防護用品;一般防護用品歸口管理部門為人事企管處,特種防護用品歸口管理部門為安全環保處。

應急管理。先后編制廠級應急預案9部、專項預案2部、車間級現場處置預案17部,根據預案的級別實行分級負責、分別響應,開展應急演練、消防應急比武等活動;配備專職消防隊,有兩輛水炮消防車、一輛干粉消防車、兩輛救護車、一輛巡邏車等硬件設施及物資。

維穩綜合治理。貫徹落實自治區人民政府維穩決策部署,組織成立聯防隊、應急處突小組,對重點區域進行24小時巡邏,并組織開展治安維穩實戰演練。

四、環境保護

倡導“環保先行”的理念,嚴格落實環保設施建設“三同時”,安全環保設施投入占固定資產投資的11%以上。在加強現有環保設施規范達標運行的同時,通過氣體輸送、凈化灰焚燒等環保技術創新項目,解決固廢處理難等行業難題,完成帶凈化處理料面、帶凈化開爐操作,解決電石爐應急放散等問題。

(一)環保設施建設

嚴格按照環評配套建設環保設施。中泰礦冶有主要環保裝置267套,環保裝置運行率達99%以上,均已通過環保驗收監測。

廢氣處理設施102套。主要有熱電廠脫硫裝置4套、脫硝系統4套、雙室四電場靜電除塵器4套、煙氣在線監測設備24套;電石爐尾氣除塵18套、石灰窯尾氣除塵9套、烘干窯尾氣除塵12套,電石爐出爐除塵18套,煙氣在線監測設備9套。

固體輸送除塵設施162套。輸煤布袋除塵24套、散點布袋除塵45套、上料系統53套布袋除塵器、氣力輸灰40套。

廢水處理裝置4套。分別是生活生化污水站、酸堿中和池、含煤廢水處理站、2000立方米/天污水處理站。

(二)三廢處理

1.廢氣

電石生產廢氣全部采用布袋除塵處理后,送至石灰窯燒制石灰,尾氣達標排放;熱電廠鍋爐煙氣經脫硫脫硝、靜電除塵后,達標排放,煙塵含量3.9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濃度2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為34毫克/立方米,排放指標符合最新環保排放標準。

2.固廢

電石生產過程中,主要產生石灰石廢料、焦粉、凈化焚燒底渣、除塵灰、烘干灰、石灰粉;發電過程中主要產生脫硫石膏、粉煤灰、爐渣,部分用于水泥和建材行業的原料制作,剩余部分堆放至集中處理場所。

3.廢水

電廠脫硫廢水由水泵輸送至集中處理場所降塵,酸、堿廢水經處理后用作灰渣場降塵、輸煤棧橋沖洗水。含煤廢水經過過濾后進入清水池,作為煤場噴灑及棧橋沖洗水。雨排水主要利用回收系統用于原水使用。生活污水經生化處理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要求后,用于廠區及周邊綠化,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處理水量10立方米/小時,可滿足生活污水處理需求。

第七節 財務管理

一、機構設置

2007年8月13日設立財務室,歸屬中泰化學統一管理,執行中泰化學統一的財務管理制度,財務室設有主管會計,成本、費用會計,固定資產、存貨會計,出納等財務崗位。

2009年9月對組織機構進行了調整,財務室更名為財務處,設有報表會計、預算會計、稅務會計等13個財務崗位。

2017年財務處設有副處長、報表會計、預算會計、電石廠成本會計、熱電廠成本會計、往來會計等16個崗位。

二、資產與核算

中泰礦冶資產總額從2007年的1.6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51.26億元。固定資產主要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機器設備等。每年以6月30日為基準日進行固定資產盤點,出具固定資產盤點報告及盤點表,每年對需要保險的固定資產進行財產保險。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從2007年7290萬元,增長到2017年43.5億元。2007~2017年主要財務經濟指標統計見表6-38,電石產量及單耗見表6-39。

表6-38 2007~2017年主要財務經濟指標統計

表6-39 電石產量及單耗

三、財會信息化

核算工具。2007年財務核算使用用友軟件,2008~2010年使用華夏新達-ERP財務軟件進行財務核算。隨著公司生產經營業務量不斷增加,2011年至今使用SAP財務軟件進行財務核算。

電子檔案。2007~2016年會計檔案為紙質存檔,2017年開始建立電子會計檔案,實行會計檔案電子信息化;實現紙質、電子檔案兩種形式存檔。

四、會計檔案

2007年會計檔案有憑證類、賬簿類、報告類、其他會計資料類共計77卷。2011年設置專職檔案會計,每年收集的會計檔案不斷增加,僅2017年就收集 2016年各種會計檔案共計600余件;每年與黨政辦公室檔案室辦理會計檔案移交工作,將隔年會計檔案移交給檔案室。

第八節 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建設由人事企管處負責,設專職信息化管理員2人,負責各類信息化管理工作。

2007年9月,搭建局域網絡信息點137個,核心交換機1臺,三層交換機4臺。同年建立了衛星電視接收系統,可接收30套衛星電視節目,解決了員工收看電視的需求。

2008年,啟用辦公OA系統、ERP系統。

2009年,38萬噸三期廠區網絡搭建完成,建立的二級機房覆蓋42個信息點。

2010年4月啟動SAP系統一期項目,2011年1月3日成功上線,并于2011年4月13日通過了自治區經信委驗收。

2011年1月,SAP-ERP系統上線,兩棟小二樓及新建的1號、2號宿舍樓敷設有線電視線路和寬帶上網線路。

2011年6月,SAP系統二期項目啟動,中泰礦冶作為中泰集團試點單位完成了質量管理(QM)、設備管理(PM)模塊的上線運作。

2012年,60萬噸廠區網絡建設增加信息點220個,熱電廠增加信息點260個,中泰礦冶與博達焦化實現局域網互通,博達焦化增加衛星電視接收設備,可收看40套電視節目。

2013年,30萬噸廠區增加網絡信息點65個,高清視頻會議系統投用,新建消防站、7~10號宿舍樓敷設網絡和有線電視線路。

2014年,90萬噸辦公樓培訓中心網絡基礎建設增加信息點86個,實現了熱電廠MIS系統、電石廠調度語音系統與熱電廠互聯互通。

2015年在現有的SAP-ERP項目的基礎上,在熱電廠實施生產管理系統。

2016年5月,新版OA系統上線,增加了內部通訊工具KK,并實現移動辦公;同年11月QHSE管理支撐系統第一階段功能模塊上線使用。

第九節 設備管理

一、機構設置

博達焦化成立之初,未設立專業的設備管理部門,設備管理職能由當時的生產管理部、安全質檢部、安全生產部負責,2007年中泰礦冶成立后設立生產設備處,2009年根據專業化管理需要,將生產設備處拆分為生產技術處和機械動力處,2012年熱電廠成立后,設立了熱電廠機械動力處。

二、主要裝置大修

歷年關鍵設備大修統計見表6-40。

表6-40 歷年關鍵設備大修統計

三、設備管理

首先完善設備管理制度和考核細則,優化管理流程和作業標準,把設備規范管理、操作、維護作為培訓重點;其次,根據大修項目計劃,電石廠和熱電廠機械動力處結合運維費的使用情況,每月對各車間的運維費進行統計分析,并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總結分析、跟蹤考核。

建立設備管理電子檔案。項目和生產交接過程中,設備檔案未完全建立,圖紙等資料存在缺失情況,中泰礦冶按設備一覽表明細逐臺建立檔案,并掃描錄入到SAP系統中進行統一管理。

嚴抓裝置運行率。從2014年起通過設備日計劃性檢修以及月設備定檢管理模式,制定《電石廠績效考核評分標準》,將主關鍵設備運行率納入績效管理;機、電、儀、操人員每日根據《四方聯檢管理規定》對設備進行巡檢,將發現的問題及時上報;對于影響生產的,報日計劃性檢修進行處理;對暫不影響生產,報機動處進行掛牌升級管理 ,利用停電、電廠檢修時再進行機會性檢修。

第十節 質量管理

2004年博達焦化電石廠建廠初期設化驗室,2007年化驗室隸屬于生產設備處管理,2009年化驗室劃歸生產技術處管理,有分析人員25人。

2012年7月成立電石廠質量檢測中心、熱電廠質量檢測中心,共有分析人員125人。2015年3月,熱電廠化驗室并入質量檢測中心統一管理,成立電廠分析班組。

2017年3月,根據管理需要,取消質量檢測中心獨立部門編制,將質量檢測中心作為二級部門劃歸電石廠生產技術處管理。

2007~2012年,質量管理統一執行中泰化學下發的各項質量管理標準,2012年結合自身情況,先后制定了《年度產品、原材料檢測計劃》、《年度中間控制檢測計劃》、《年度中間控制檢測計劃》、《年度抽檢計劃》、《年度質量考核標準》、《檢驗管理規定》、《質量管理規定》、《樣品管理規定》、《質量檢測用儀器設備管理規定》等制度和標準。

第十一節 人力資源管理

中泰礦冶2007年成立以來,人員變化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自2007年至2013年,隨著項目建設推進、生產規模的擴大,員工總數從建廠初期的631人增長至2013年的3767人。第二階段自2013年至2017年,隨著規范化管理提升、生產日趨穩定、自動化水平和員工技能水平的提升,生產效率得到明顯提高。自2014年起通過組織精簡、崗位優化、一崗多能等方式,在滿足安全生產需要的前提下,員工總數降至2017年的2760人,具體見表6-41。

表6-41 人員基本情況

一、員工薪酬

2007~2008年,正式員工薪酬歸口黨政工作處負責,員工薪酬執行產量標準工資,由產量工資、績效工資、效益工資三部分組成,工資總額以中泰化學考核為準,實行子公司二次分配。

獎金。超額完成生產經營目標可按季、年度發放獎金。

2008~2010年,員工薪酬執行定崗、定員、定資標準,建立以崗位、績效考核薪資分配方法,以崗位定薪,崗變薪變;黨政工作處負責公司各崗位薪資標準的制定及分配。

2009年崗位薪資辦法修訂新增了兩項津貼即高溫費、誤餐費,管理崗位薪資標準由總經理辦公會確定,中層管理人員及員工薪資按崗位薪資40%,績效薪資60%進行分配。

2010年4月,員工薪資由人事處負責,中泰礦冶和博達焦化進行整合后按人均3000元核發薪資。同年5月對合并后的97個崗位進行測評,將管理人員分為生產車間正副職、輔助車間正副職、職能處室正副職。專業技術人員分為三類,即生產車間及處室的工藝、設備、安全為一類;輔助生產車間、處室為二類;政工員、班組建設員、內勤、后勤等為三類。運行操作人員按崗位工作性質、承擔的責任及風險、工資發放水平等因素分為9類,分別確定崗位工資及績效獎金系數。

2010年8月初,中泰化學實行統一檔次薪資,為確保員工收入不降低,崗位薪資執行檔次標準,績效薪資通過總額減崗資找差額后考核的方式,將運行崗位分7個類別納入中泰化學操作序列,并根據專業技術人員晉級條件,對生產及項目上157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了級別核定。

管理序列實行年薪制,參照中泰集團相關年薪標準執行。

技術序列專業技術人員按照1~8級評定技術檔位。技能人員、值班長、班組長設1~9檔;操作工設轉正檔、一檔、二檔。

員工薪資由崗位薪資、績效薪資、津貼薪資、獎金和福利補貼組成。試用期員工不享受績效獎金、其他獎金及除高溫津貼、誤餐補貼外的其他津貼;臨時性、可替代性、輔助性崗位可實行勞務派遣或勞務外包。

歷年工資發放統計見表6-42。

表6-42 歷年工資發放統計

二、社會保險

中泰礦冶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住房公積金)。歷年“五險一金”繳納統計見表6-43。

表6-43 歷年“五險一金”繳納統計表

單位:萬元

按照國家相關職工參加城鎮社會保險相關補貼政策,積極爭取各類社保補貼,其中博達焦化2013年獲得社保補貼6.32萬元,累計取得社保補貼237.18萬元(其中:2010年91.83萬元,2013年51.1萬元,2014年21萬元,2015年73.24萬元)。

三、退休人員管理

退休職工管理按照中泰集團相關制度執行,退休員工享受正式員工同等標準的福利補貼,每年參加公司組織的員工體檢、夏季戶外活動,享受采暖補貼等。截至2017年年末,博達焦化共有退休員工45人(特殊工種退休41人,正常退休4人);中泰礦冶共有退休員工17人(特殊工種退休5人,正常退休12人)。

四、培訓及職業技能鑒定

自2014年開始,由中泰大學牽頭組織對電石崗位開展職業技能鑒定,拓寬員工技能提升通道,至2017年先后有1218人參加崗位技能鑒定,有169人通過技能等級鑒定。

為鼓勵員工及員工子女接受教育,自2015年開始執行員工學歷教育和子女入學補助,積極聯系當地大中專院校開展員工在職教育,對取得學歷的按照標準予以補助。對員工子女高考給予激勵,同時為了讓員工子女在企業駐地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條件,通過與烏魯木齊、阜康當地教學質量較好的中小學對接,采取資助的方式,實現員工子女跨區域入學。近年員工及子女就學補助統計見表6-44。

表6-44 近年員工及子女就學補助統計

五、人事檔案管理

人事企管處作為人事檔案的歸口管理部門,制定下發了《人事檔案管理辦法》,明確職責、人事檔案材料收集內容、材料的排序、編目、復制、裝訂與驗收入庫。對人事檔案的提供和利用、檔案的轉遞程序予以規范,截至2017年人事檔案累計3901份,其中管理人員檔案51份、在職員工檔案2704份,離職未提取檔案1146份。

第十二節 物資管理

2004年9月38萬噸一期庫房投入使用,設有會計、保管員各1名,當時庫房由財務部門直接管理。

2005年1月成立博達焦化倉儲中心;2007年9月中泰礦冶成立了供銷處,主管原材料供應;2004年到2007年11月倉儲物資出入庫采用手工記賬。

2007年10月中泰礦冶與博達焦化倉儲物資分開記賬,2008年3月開始使用ERP系統記賬。

2011年1月成立物流中心,物資出入庫實行SAP與ERP并行,2011年4月倉儲物資出入庫正式在SAP中上線。

各車間每月通過OA提交生產所需物資計劃明細,經倉儲保管員審核,由機械動力處材料員匯總,提OA審批流程到集團采購部門審核。

公司采購業務由中泰集團統一集中采購,采用統談分簽的方式,采購管理員主要負責原材料采購訂單執行情況監督和現場協調工作。倉儲中心分為庫房和地磅兩部分,庫房負責到貨物資入庫驗收、保管、出庫管理;地磅負責生產所需大宗原材料及出廠產成品的發放、計量。

第十三節 黨群工作

一、黨組織建設

2004年2月10日,博達焦化成立黨委。2007年中泰礦冶成立以后設立黨委。2011年1月撤銷博達焦化黨委,黨組織關系并入中泰礦冶黨委。

二、黨支部設置情況

2007年8月30日,中泰礦冶成立三個基層黨支部:第一支部(電石車間黨支部)、第二支部(維修車間黨支部)、第三支部(機關黨支部)。

2009年3月5日對基層黨組織進行調整,分別在公司機關、維修車間、動力后勤、電石一車間、電石二車間、配料倉儲設立了6個黨支部,同年10月增設電石三車間黨支部。

2012年3月調整基層黨支部,下設機關、電石一車間、電石二車間、原料動力車間、運維車間、焦化車間6個黨支部,并成立了熱電廠黨委。

2013年2月19日,撤銷電石廠黨委、熱電廠黨委,分別設立電石廠黨總支、熱電廠黨總支、焦化廠黨總支。同年4月,電石廠黨總支下設10個基層黨支部,分別為機關、電石一車間、電石二車間、電石三車間、電石四車間、電石五車間、原料一車間、原料二車間、動力車間、運維車間黨支部。熱電廠黨總支下設3個基層黨支部,分別為機關、發電車間、燃化車間黨支部。焦化廠黨總支下設焦化車間黨支部。

2014年5月6日,中泰礦冶撤銷分廠黨總支設置,實行公司黨委下設黨支部的方式,下設14個黨支部,原黨支部不變。2016年7月3日增設燃運煤管中心、物流中心黨支部;2017年3月13日將燃運煤管中心黨支部分為燃運車間黨支部、煤管中心黨支部,截至2017年年底中泰礦冶共有17個基層黨支部,共有黨員276人,其中女黨員53人,少數民族黨員29人。

三、發展黨員情況

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方針,2013年至2017年共計發展黨員134名,其中女黨員28名,少數民族黨員16名。

四、黨建工作開展情況

中泰礦冶黨委以“三亮三比三評三創”為引導,進一步增強黨員的黨性意識、服務意識和看齊意識。一是大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在全公司開展了黨員亮承諾、黨員亮身份、黨員示范崗、一對一結對子幫扶、黨員志愿服務、主題黨日、參加組織生活等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二是推行黨員片區承包制;三是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通過舉辦“重溫入黨誓詞”、“我與國旗、黨旗合個影、我對祖國說句話”等形式教育活動,激發廣大干部員工以更加飽滿的狀態投入到安全生產當中;四是認真召開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公司黨委堅持每半年召開一次民主生活會,各基層黨支部每半年召開一次組織生活會。

五、團建工作

2007年中泰礦冶團委成立,下設電石車間、機修車間兩個團支部;2011年4月7日團委下設:機關一、機關二、電石一車間、電石二車間、電石三車間、電石四車間、檢修車間、原料車間、動力車間、煉焦車間、電石項目、電廠項目等12個團支部。截至2017年年底下設電石廠機關等17個基層團支部,共有團員912人,其中女團員165人。

六、工會工作

2007年9月5日成立中泰礦冶基層工會委員會。2009年10月15日組織機構調整,中泰礦冶工會委員會下設:機關、電石一車間、電石二車間、電石三車間、維修車間、動力后勤、配料倉儲7個基層分工會。2010年1月調整基層分工會為:機關、電石一車間、電石二車間、電石三車間、維修倉儲、動力后勤、原料等7個基層分工會。截至2017年,有工會會員2760人。中泰礦冶歷年職工代表大會統計見表6-45。

表6-45 歷年職工代表大會統計

在文體活動設施建設方面,2009年建設3個室外籃球場,并在周圍配備羽毛球場、乒乓球臺、單杠、雙杠等健身器材。2016年8月將室外籃球場改為塑膠球場。2012年動工修建的室內文體活動中心占地面積4181平方米,于2013年1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活動中心從一樓的籃球場、羽毛球場、跑步機、腳踏車到二樓的電影院、臺球室,三樓的圖書閱覽室、舞蹈室到四樓的音樂室和乒乓球室,可同時容納300多人進行運動。

第十四節 行政事務管理

一、機構設置

2004年8月16日博達焦化成立黨政工作部,中泰礦冶成立后,將黨政工作部更名為黨政綜合處。

2011年根據項目建設需要,原黨政工作處劃分為黨政辦公室和電石廠黨政綜合處。2012年年底根據組織架構調整,撤銷原黨政辦公室,設立電石廠黨政綜合處、熱電廠黨政綜合處。

2013年根據公司組織架構設置,黨政綜合處更名為黨政辦公室。2014年2月12日原熱電廠黨政綜合處、人事企管處整合并入電石廠黨政辦公室、電石廠人事企管處。

黨政辦公室作為公司行政管理部門,由黨委書記或黨委副書記分管,負責處理各項行政管理事務、制定實施黨政工團各項工作計劃、做好各部門綜合協調、制度建設及執行監督、來文來電處理、公文管理、宣傳報道、檔案管理、印章證照管理、文化建設、干部員工隊伍建設、辦公設施管理、文化設施管理、公務交通保障、對外聯絡等工作。

二、辦公條件

2004年以前博達焦化使用西溝煤焦辦公室,2004年新建一排平房作為辦公室,2009年建設一座6層宿舍樓和一座兩層食堂及配套鍋爐房、澡堂,其中宿舍樓一樓、二樓作為焦化廠辦公室使用,兩層食堂一樓為食堂,二樓為會議室。

中泰礦冶成立后新建了一幢四層辦公樓,一樓為各車間、中心辦公室,二樓、三樓為各處室辦公室,四樓為檔案室。2010年,各車間、中心辦公室前移至生產現場。2012年90萬噸廠區新建一幢二層辦公樓,熱電廠、電石廠共同使用,同年9月將原90萬噸新建食堂東側部分改造為辦公室,供電石廠生產處室辦公、培訓使用,熱電廠原二層辦公樓由熱電廠使用。

三、公務車輛保障

公務車輛由黨政辦公室負責管理、調派使用。2010年新建項目啟動后,隨著中泰礦冶獨立運行和用車需求的加大,先后購買各類客車、小型貨車16輛,皮卡車6輛。

黨政辦公室作為車輛的歸口管理部門,2011年起設立小車班,設置車輛調度一名,各部門用車必須于前一天填寫派車單,由車輛調度安排車輛。車輛維修實行定點維修,簽訂維修協議,按月結算修理費用。

四、檔案管理

自2002年建立了檔案室,并設有兼職檔案人員做好檔案室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2009年黨政辦公室為規范和加強檔案工作,設立專職檔案員,檔案室設在38萬噸項目辦公樓4樓,2013年遷至90萬噸項目新建辦公樓一樓。截至2017年檔案庫存有管理類檔案342卷4823件,會計類檔案6166卷,科技類檔案4446卷1525件,資質檔案205件,實物類檔案137件,照片檔案1748張。2017年4月投資12萬元引進智能電子檔案系統。

第十五節 園區后勤服務

后勤服務中心成立于2005年,主要負責中泰礦冶環境衛生清理及監督、綠化種植及養護、提供員工就餐、員工住宿管理及衛生清理工作。

一、住宿

2003年3月,博達焦化年產10萬噸/年電石項目同步建設的前后兩排宿舍樓,住宿人數200人左右。2009年為解決員工生活問題,博達焦化開始建設職工宿舍樓和配套生活設施,宿舍樓建筑面積4783平方米,食堂兩層1491平方米,浴室、鍋爐房建筑面積434平方米,總投資1000萬元。

2007年,隨著二期項目的建設,中泰礦冶在原有兩排單層宿舍樓的基礎上加蓋一層,形成“小二樓”,住宿人數增加至500人左右。隨著三期50萬噸/年電石項目的開工建設,新建1#、2#、3#宿舍樓,2008年中旬正式投入使用,住宿人數1300人左右,其中1#、2#宿舍樓為集體宿舍,3#宿舍樓為40平方米雙職工宿舍。

2011年,100萬噸/年電石項目配套的4#、5#、6#、7#、8#、9#、10#宿舍樓開工建設,于2013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住宿人數約3400人左右。截至2017年,住宿人數共有2760人,其中雙職工574人,單職工2186人,其中雙職工宿舍287間,單職工宿舍914間,每幢宿舍樓配備宿管員2名。

二、食堂

2004年項目初期,修建一座單層職工食堂(現漢餐),2004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就餐人數達200人/天。2007年電石項目擴建同時開始修建清餐食堂,并于2008年10月投入使用,就餐人數約1300人/天。2017年,就餐人數每天達2700人左右。

后勤飲食服務截至2017年共有92人,分為四個班組,分別負責接待、客飯、婚宴及全體職工的就餐服務;有配餐車、送水車4輛,設有38萬噸一期配餐點、三期配餐點、90萬噸五車間配餐點和熱電廠配餐點提供送餐服務。2004年和2013年建設兩個制水站,每天為38萬噸車間和90萬噸車間定點送水區提供送水服務。

三、綠化

自2004年建廠以來,每年組織員工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栽種的綠化植物以紫穗槐、長枝榆、白榆、沙棗、圓冠榆、丁香、紅葉海棠、榆葉梅、金葉榆球、刺玫花、爬山虎、月季等為主。

截至2017年,廠區綠化面積1245746.25平方米(合1887.49畝),綠化面積占園區總面積的62.91%。

四、醫療

中泰礦冶設有醫務室, 2011~2014年與上戶溝鄉衛生院合作, 2014~2015年與天龍醫院合作,2015~2017年與阜康市博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醫務室配有專職醫生,配備基礎醫療設施,能夠滿足員工基礎醫療衛生需求。

第十六節 阜康市博達焦化有限責任公司

2002年9月,阜康市西溝煤焦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西溝煤焦”)與自然人張劍雄商定共同出資在原西溝煤焦焦化廠基礎上設立阜康市博達焦化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博達焦化”),2002年10月14日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50萬元,其中西溝煤焦實物出資45萬元,張劍雄現金出資5萬元。

博達焦化自成立后,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及《阜康市博達焦化有限責任公司章程》要求,成立并運作相關董事會、監事會。

2015年,根據《國務院關于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的批復》、《關于印發2015年自治區重點減排項目清單的通知》、《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轉批自治區藍天行動計劃2015年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和《阜康市2015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的相關要求,阜康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5月26日下發了《阜康市人民政府關于淘汰關停博達焦化16萬噸焦爐的公告》。2015年12月23日,博達焦化全線停產,在職的314名員工,除留守10余人看護博達焦化廠區外,剩余員工全部轉移至中泰礦冶就地安置。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华县| 五华县| 沂南县| 禄劝| 辽阳县| 新晃| 花垣县| 大渡口区| 漠河县| 三穗县| 库尔勒市| 延寿县| 津南区| 扬州市| 玉龙| 汉中市| 海安县| 句容市| 阿拉善盟| 昔阳县| 措勤县| 大邑县| 日土县| 南京市| 鹿泉市| 什邡市| 巴林右旗| 郧西县| 淅川县| 疏附县| 辽源市| 德阳市| 河曲县| 黄浦区| 绥棱县| 濉溪县| 新安县| 永州市| 金华市| 繁峙县| 江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