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訓練的組織與實施
【學習目標】
1.掌握訓練計劃的制定;
2.掌握訓練的組織與實施。
滅火救援業務技術訓練,是指對消防部隊的士兵、警官和單位進行本職、本專業必備知識和技、戰術的訓練活動。是消防部隊的經常性工作,是提高消防部隊戰斗力的根本途徑,是履行消防部隊職能,圓滿完成執勤任務的重要保證。因此,必須周密計劃,充分準備,科學施訓,提高訓練質量。
一、訓練計劃
訓練計劃是具體組織、實施、協調、監督、控制、保障和考核訓練的依據,也是組織實施訓練的關鍵環節。因此,必須依據《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救援業務訓練大綱》要求,結合本單位滅火救援任務、裝備配置、場地條件和氣候特點等實際情況,制定、審批、下達訓練計劃,使計劃具有科學性、可行性。
訓練計劃一般分為綜合訓練計劃和專項訓練計劃。
(一)綜合訓練計劃
綜合訓練計劃包括年度訓練計劃、季度(階段)訓練計劃、月訓練計劃和周訓練計劃。
1.年度訓練計劃
年度訓練計劃通常由上級機關,在上年度訓練結束后,新年度開訓前制定下達。主要明確所屬單位的訓練內容、時間分配、質量指標、措施與要求等。
年度訓練計劃一般采用文字形式或附圖表形式進行表述。下屬單位也可根據上級機關年度訓練計劃或指示,制定具體訓練計劃,采取文字或附圖表形式進行表述。
年度訓練計劃應根據本單位確定的年度訓練任務,以司令部為主,政治、后勤等機關協助制定,年度訓練計劃擬制后,應送本級領導審定,報上級備案。
2.季度(階段)、月訓練計劃
季度(階段)、月訓練計劃通常由本單位根據需要以文字附表的形式制定。季度(階段)、月訓練計劃,主要明確所屬消防中隊每月訓練內容,時間分配、質量指標和基本要求、保障措施等。季度(階段)、月訓練計劃應在消防支隊領導的主持下,以戰訓部門為主,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本級主官審定,報上級備案。
3.周訓練計劃
周訓練計劃通常由消防中隊主官親自制定。主要明確每日或每課的訓練內容、方法、地點、組織者、訓練重點及保障措施等。周訓練計劃一般采用周訓練進度表的形式進行表述。
周訓練計劃,應依據上級的訓練計劃,結合本單位的實際進行擬制。擬制時,首先認真學習研究上級制定下達的季度(階段)、月訓練計劃,明確當月的訓練任務、重點、要求、場地區分、器材使用及調配等,其次排列出本月的訓練課目或內容的先后順序,并根據本中隊訓練水平區分每個訓練課目、內容的占用時間,確定恰當的訓練方法。最后根據本中隊各類人員的訓練基礎、訓練課目、訓練重(難)點和場地、器材的保障程度及警官和骨干的任教能力,確定訓練編組形式和方案,明確教學分工。按集中訓練與分散訓練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操作訓練相結合,技術訓練與戰術訓練相結合,晝間訓練與夜間訓練相結合的要求,將一周內的訓練課目、內容逐日、逐小時地進行計劃穿插匹配。訓練計劃一旦定稿必須嚴格執行,無特殊情況不得調整變動。
(二)專項訓練計劃
專項訓練計劃包括演習、競賽、集訓及其他專項訓練活動的組織實施計劃。通常由組織實施的單位、機關、部門在主管領導的指導下制定,主要明確專項訓練活動的組織領導、目的、內容、人員、方法、時間、地點及保障措施等。演習計劃通常報上級審批,其他專項計劃一般由本級領導審定后報上級備案。
二、訓練準備
訓練準備是實施訓練的基礎和前提,無論是年度訓練、月訓練、周訓練、日訓練,還是具體課目、內容或某個層次的訓練,就其準備工作而言,應重點做好思想準備、組織準備、物資準備和教學準備。
(一)思想準備
思想準備是指在訓練前充分進行思想發動,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證作用,根據訓練任務和官兵的思想狀況,搞好訓練動員和思想教育,使其明確訓練的目的、任務、要求和完成任務的措施、方法等,調動訓練積極性。
訓練動員包括年度開訓動員、階段訓練動員和主要課目訓練動員。訓練動員時,應全面領會和理解年度訓練任務,正確把握階段訓練及各課目訓練的特點,分析影響訓練的主、客觀因素,針對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問題,確立正確的訓練指導思想,鼓舞士氣,挖掘練兵的潛力。
思想教育包括基本理論教育和個別思想教育。基本理論教育主要是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加強消防部隊職能教育、形勢教育、任務教育,人與器材、訓練與實戰的關系,從而端正認識,提高訓練自覺性。個別思想教育,主要是針對個別同志的具體思想問題,采取正確的方法,做好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工作,使其積極參加訓練,完成訓練任務。
(二)組織準備
組織準備是指根據訓練任務和警官、骨干的配備情況及其特點,調整訓練的組織,區分教學任務,加強教學力量,確保訓練效果。
1.確定組訓形式
業務訓練應根據不同的訓練階段、不同的執勤任務、不同的訓練內容,結合警官和骨干任教能力等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按建制訓練、新老兵分訓、按專業訓練、基地訓練等組訓形式。組訓形式,應本著提高訓練質量,組織簡便,有利于部隊全面建設和提高訓練質量的原則,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靈活確定。同時應加強領導,明確分工,實行責任制,對訓練編組、課程設置、教學任務和力量分配等進行周密組織,科學安排。
2.明確教學分工
業務訓練,應堅持按級任教,專長任教,首長教部屬,上級教下級的原則,根據警官和骨干的任教能力、組訓形式、訓練內容,合理區分教學任務、明確教學分工。
(三)物資準備
物資準備是指根據訓練課目的需要,組織整修場地,準備器材裝備,維修、訂購、領取和配發器材、教材等,以保證訓練的正常進行。
1.整修設置訓練場地
訓練場地通常根據訓練的實際需要和有關保障規定實施統一規劃和建設,各級應根據訓練進度的要求,適時調配訓練場地,發揮效能,并根據業務訓練內容的需要,結合部隊年度訓練任務,統籌規劃,整修和設置訓練場地,力求節省經費,做到一場多用。業務訓練內容多,場地種類復雜,其具體設置條件應嚴格按有關規定和教材、規范要求執行。
2.準備物資器材
組訓者應根據訓練及教學的實際需要,周密準備計劃業務訓練所需物資器材、教材,及時擬制和上報使用計劃,領取分發訓練物資和器材。對于不能滿足上級的部分,應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或修廢利舊,或革新改造,或訂購必需器材和教材。物資器材準備就緒,應由專人負責,妥善保管。教練員應事先試用、檢查教學器材,熟悉掌握操作程序和方法,以免臨時發生故障,影響教學。
(四)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是業務訓練準備的重點工作,應根據業務訓練進度適時進行。主要內容包括教練員按分工進行備課,組織示教作業和示范作業,培養骨干人員。
1.備課
備課是教練員為實施教學而進行的準備活動,是上好課的前提。通常是在教練員領受教學任務后進行。主要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1)學習大綱和訓練教材。教練員領受教學任務后要認真學習訓練大綱和教材的有關內容,明確課目、目的、內容、要求以及本課題在訓練中的地位作用,弄清課目之間、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便更好地把握訓練的重點、難點,合理安排授課內容。理論備課還應廣泛閱讀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資料,擴大知識面,充實教材內容。實際操作課還應對各種示范動作進行反復練習,使自己的動作標準、規范。
(2)了解受訓對象,選擇訓練方法。授課前,教練員必須了解受訓對象的思想狀況、文化基礎、業務技術水平、身體素質、自學與理解能力、興趣與愛好情況,并依此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深度和廣度,區分教學時間。結合訓練內容和保障情況,選擇訓練方法和手段,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了解的方法:可采取個別交談、召開座談會(訓練準備會)、問卷調查、理論或操作(動作)測驗等形式。了解受訓對象要貫穿訓練全過程,隨時掌握受訓對象的情況,及時采取措施,改進教學。
(3)編寫教案。教案是教練員按訓練課題和課時編寫的具體教學實施方案,是教練員教學的基本依據。業務訓練的所有課目都必須編寫教案。教案的基本結構一般由作業(教學)提要和作業(教學)進程兩部分組成。作業(教學)提要部分應寫明訓練(講授)的課目、目的、訓練問題(講授內容)與重點、訓練(教學)方法、作業地點、時間、要求、器材及勤務保障等。作業(教學)進程部分通常按作業(教學)實施、作業(教學)講評的順序編寫。教案的格式根據教練員素質及課題的不同,靈活選用文字記述式、表格式,通常新課題或教練員缺乏經驗,或對教學過程不夠熟悉時,應編寫出較為詳細的文字記述式教案。
(4)試講、試教。試講是教練員在實際教學前練習教學的主要方法。通常在熟悉教案的基礎上,結合各種教具器材,假設受訓對象,按課目內容的順序,先分段后全程反復練習。通過試講,進一步熟悉所授課目的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程序和教具的使用,提高“四會”能力。試教,目的在于檢查教練員訓練準備情況,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試教通常在上級組織下,按試教、評議、小結的步驟進行。
教練員備課除抓好以上四項工作外,還應根據訓練內容、訓練保障等情況的不同和需要,設置訓練場地,準備教具和訓練器材;培訓示范、勤務分隊(人員),以滿足訓練效果。
2.組織示教作業
組織示教作業是提高教練員組織實施訓練能力的有效措施,也是組織教練員集體備課的活動。示教作業按作業準備、作業實施和作業講評的程序進行。
示教作業前,組織者應認真熟悉大綱、教材,依據上級有關指示和規定,結合本分隊的實際情況,確定示教內容,應盡量選擇既是訓練的重點、難點,又是本單位訓練的薄弱環節,既能體現主要訓練內容,又便于研究訓練方法和手段的內容進行示教,以提高示教作業的效果;應選擇作業場地,準備訓練器材、確定示教作業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編寫示教作業教案或作業指導方案,進行試講、試教。使用勤務人員時,應事先進行培訓。
示教作業可以按照訓練課題逐個內容進行,也可以重點研練其中的一兩個問題。具體實施應根據訓練課題的難易程度和班長的素質靈活確定。
作業準備:首先清點人數,檢查器材性能,整理裝備裝具,然后宣布示教的課目、目的、內容、方法、時間、要求,最后介紹場地設置等內容。
作業實施:通常按理論提示、教學示范、討論研究、組織練習,歸納小結的步驟進行。
理論提示:針對示教內容,有重點地提示有關理論,目的是使班長明確有關理論。其內容通常包括班長組織訓練的方法、步驟、要求等,方法可采用提問或講解。
教學示范:示范時,要求講解精練準確,示范標準、規范。
討論研究:提示哪些理論內容,采取什么方法;組織練習采取什么方法,士兵在練習中易存在什么問題,原因何在,如何糾正等。
組織練習:組織練習時,教練員應認真檢查輔導,發現和糾正問題,并根據各班士兵的特點及訓練內容、場地特點,靈活地設置情況供班長處置,以全面提高班長會講、會做、會教、會做思想工作的能力。
歸納小結:每個示教問題訓練結束后,教練員都應進行小結,著重指出班長組織訓練時應把握的重點,進一步拓寬班長的教學思想。
作業講評:主要內容包括重述示教課目、目的、內容,講評示教作業情況,著重總結組訓方法。
3.組織示范作業
示范作業通常在示教作業后由教練員組織實施,在進行新的難度較大的課目或重點課目(內容)前進行。作業時,依據需要可以側重于教學和組訓的示范。隨著電化教學的逐步普及,示范作業也可利用電化教學的形式進行。示范作業通常全程連貫實施,也可分段實施。教練員在組織示范作業前應培訓好示范分隊(人員),示范作業時要嚴密組織,示范作業后要進行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