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優質育成新母雞培育的環境條件

環境條件影響雞的生長發育和健康,只有根據育雛育成期雞生理和行為特點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才能保證雞正常的生長發育。

(一)溫度

雛雞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防寒能力差。剛出殼的小雞體溫比成年雞體溫低2~3℃,4日齡才開始慢慢地上升,到10日齡才能達到成年雞體溫,到21日齡,體溫調節機能逐漸趨于完善。剛出殼的幼雛只有稀短的絨毛,沒有羽毛,保溫隔熱能力很差,難以適應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隨著日齡增加和發育,到4~5周齡,才長出第一身羽毛,然后脫換,在8周齡長出第二身羽毛,羽毛比較致密豐滿,才具有適應外界環境溫度變化的能力,所以育雛期需要根據雛雞需要提供適宜溫度。

1.適宜溫度

溫度是培育的首要條件,溫度不僅影響雛雞的體溫調節、運動、采食、飲水及飼料營養消化吸收和休息等生理環節,還影響機體的代謝、抗體產生、體質狀況等。只有適宜的溫度才有利于雛雞的生長發育和成活率的提高。適宜的育雛溫度見表2-4。

表2-4 適宜的育雛溫度

2.溫度不適宜時雛雞的表現和危害

(1)高溫 幼雛遠離熱源,兩翅和嘴張開,呼吸加深加快,發出吱吱鳴叫聲,采食量減少,飲水量增加,精神差。若幼雛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采食量下降,飲水頻繁,雞群體質減弱,生長緩慢,易患呼吸道疾病和啄癖,體重輕,均勻度差,羽毛生長不良。炎熱的夏季育雛育成時容易發生。溫度過高容易出現在炎熱季節,由于育雛舍的隔熱能力差、缺乏降溫設施以及育雛人員缺乏育雛知識、盲目地升高育雛溫度或責任心不強、對供溫設備管理不善等原因引起。雛雞對高溫的適應能力強于低溫,但在高溫高濕和通風不良的情況下,雛雞的代謝受到嚴重阻礙,難以適應,伸頸揚頭或伏地頻頻喘氣,癱軟不動,衰竭死亡。

(2)低溫 雛雞對低溫比較敏感,生產中由于低溫而影響雛雞生長發育和引起死亡的較為常見。低溫時表現:溫度低的情況下,雛雞擁擠疊堆,向熱源靠近。行動遲緩,縮頸躬背,羽毛蓬松,不愿采食和飲水,發出尖而短的叫聲。休息時不是頭頸伸直,睡姿很安詳,而是站立、雛體萎縮,眼睛半開半閉,休息不安靜;低溫時,雛雞不愿采食和運動,擁擠疊堆,相互擠壓,引起窒息死亡;雛雞受凍下痢,易發生感冒。消化吸收發生障礙,卵黃吸收不良,腹部硬、大、發綠。雛雞不能很好地休息,體質衰弱,甚至死亡。育雛溫度的驟然下降雛雞會發生嚴重的血管反應,循環衰竭,窒息死亡。低溫或溫度忽高忽低時,雛雞生理代謝失調,并能使卵黃周圍的血管收縮,從而阻礙了雛雞獲取抗體,嚴重影響雛雞抗體水平和抵抗力,開產后易發生馬立克病;溫度過低,雞白痢的感染率和發生率會有較大的提高。雛雞對低溫的適應能力較弱,7~8日齡的雛雞10~13℃的低溫加上較高的濕度影響,經幾個小時就會死亡。即使30日齡的雛雞遇到15℃以下的低溫也會引起大批死亡。低溫時,雛雞生長發育受阻,雞體重不能達標,生長發育參差不齊,整齊度差,影響育成新母雞質量和以后生產性能的提高。

(3)忽高忽低 育雛期間溫度忽高忽低,不穩定,對雛雞的生理活動影響很大。育雛溫度的驟然下降雛雞會發生嚴重的血管反應,循環衰竭,窒息死亡;育雛溫度的驟然升高,雛雞體表血管充血,加強散熱消耗大量的能量,抵抗力明顯降低。忽冷忽熱,雛雞很難適應,不僅影響生長發育,而且影響抗體水平,抵抗力差,易發生疾病,后期馬立克病的發生率較高。

3.育雛舍溫度控制

(1)提高育雛舍的保溫隔熱性能 加強育雛舍的保溫隔熱性能設計和精心施工。育雛舍的保溫隔熱性能不僅影響到育雛溫度的維持和穩定,而且影響到燃料成本費用的高低。生產中,有的育雛舍過于簡陋,如屋頂一層石棉瓦或屋頂很薄,大量的熱量逸出舍外,育雛溫度很難達到和保持。屋頂和墻壁是育雛舍最易散熱的部位,要達到一定的厚度,要選擇隔熱材料,結構要合理,屋頂最好設置天棚。天棚可以選用塑料布、彩條布等隔熱性能好、廉價、方便的材料。育雛舍要避開狹長谷地或冬季的風口地帶,因為這些地方冬季風多風大,舍內溫度不易穩定。

(2)供溫設施要穩定可靠 根據本場情況選擇適宜的供溫設備。大中型雞場一般選用熱氣、熱水和熱風爐供溫,小型雞場和專業戶多選用火爐供溫。無論選用什么樣的供溫設備,安裝好后一定要試溫,通過試溫,觀察能不能達到育雛溫度,達到育雛溫度需要多長時間,溫度穩定不穩定,受外界氣候影響大小等。供溫設備應能滿足一年四季需要,特別是冬季的供溫需要。如果不能達到要求的溫度,一定采取措施加以解決,雛雞入舍后溫度上不去再采取措施一方面也不可能很快奏效,另一方面會影響一系列工作安排,如開食、飲水、消毒、疾病預防等,必然帶來一定損失。觀察開啟供溫設備后多長時間溫度可以升到育雛溫度,這樣,可以在雛雞入舍前適宜的時間開始供溫,使溫度提前上升到育雛溫度,然后穩定1~2天再讓雛雞入舍。

(3)根據雛雞行為表現調整溫度 育雛溫度是否適宜,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品種種類、育雛季節、育雛方式、雛雞體質及應激情況等。雛雞對溫度是比較敏感的,雛雞的行為(采食、飲水、睡眠及活動情況)是育雛溫度是否適宜的判斷標準。只要雛雞精神活潑,采食飲水正常,育雛區內均勻分布,休息時很安靜,這時的育雛溫度就是最適宜的,生產中就應該保持這樣的溫度。溫度低的情況下,雛雞擁擠疊堆,向熱源靠近;行動遲緩,縮頸躬背,羽毛蓬松,不愿采食和飲水,發出尖而短的叫聲。休息時不是頭頸伸直、睡姿很安詳,而是站立、雛體萎縮,眼睛半開半閉,休息不安靜,應該提高育雛溫度。

(4)防止育雛溫度過高 夏季育雛時,由于外界溫度高,如果育雛舍隔熱性能不良,舍內飼養密度過高,會出現溫度過高的情況。可以通過加強通風、噴水蒸發降溫等方式降低舍內溫度。

4.適時脫溫

育雛結束后要脫溫。過去在春季育雛的情況下,雛雞6周齡可以脫溫(因為外界氣溫較高,雛雞可以適應)。但現在一年四季都可育雛,育雛季節不同,脫溫時間就有很大差異(溫度高的季節脫溫早,冬季脫溫晚),脫溫要慎重,根據育雛季節和雛雞的體質確定脫溫時間,并逐漸脫溫,使雞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同時還要注意晚上和寒流突然襲擊對雛雞的不良影響,隨時做好保溫的準備。

5.育成期溫度控制

育雛結束后進入育成期,舍內溫度控制在16~18℃最適宜。育成雞對溫度有一定的適應能力,春季和秋季較為適宜育成雞的生長發育;冬季應注意保溫,但要避免舍內空氣污濁;夏季育成,舍內溫度容易過高,特別是過于簡陋、隔熱性能差的育成舍,舍內溫度更高,影響育成雞的采食量,影響生長,體重不易達標,必須采取降溫措施,如安裝風機或在舍內噴水等來控制舍內溫度。

6.溫度的測定

育雛溫度的測定用普通溫度計即可,但育雛前對溫度計校正,作上記號;溫度計的位置直接影響到育雛溫度的準確性,溫度計位置過高測得的溫度比要求的育雛溫度低而影響育雛效果的情況生產中常有出現。使用保姆傘育雛,溫度計掛在距傘邊緣15厘米,高度與雞背相平(大約距地面5厘米)處。暖房式加溫,溫度計掛在距地面、網面或籠底面5厘米高處。育雛期不僅要保證適宜的育雛溫度,還要保證適宜的舍內溫度。

(二)濕度

適宜濕度雛雞感到舒適,有利于機體健康和生長發育;育雛舍內過于干燥,雛雞體內水分隨著呼吸而大量散發,則腹腔內的剩余卵黃吸收困難,同時由于干燥飲水過多,易引起拉稀,腳爪發干,羽毛生長緩慢,體質瘦弱;育雛舍內過于潮濕,由于育雛溫度較高,且育雛舍內水源多,容易造成高溫高濕環境,在此環境中,雛雞悶熱不適,呼吸困難,羽毛凌亂污穢,易患呼吸道疾病,增加死亡率。一般育雛前期為防止雛雞脫水,相對濕度較高,為70%~75%,可以采取在舍內火爐上放置水壺、在舍內噴熱水等方法提高濕度;10~20天,相對濕度降到65%左右;20日齡以后,由于雛雞采食量、飲水量、排泄量增加,育雛舍易潮濕,所以要加強通風,更換潮濕的墊料和清理糞便,以保證舍內相對濕度在50%~60%。育成舍內容易潮濕,要注意適量通風,保持舍內干燥,濕度以55%~60%為宜。

(三)通風換氣

新鮮的空氣有利于雛雞的生長發育和健康。雞的體溫高,呼吸快,代謝旺盛,呼出二氧化碳多。雛雞日糧營養含量豐富,消化吸收率低,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有機物發酵分解產生的氨氣(NH3)和硫化氫(H2S)多,人工加溫時燃料不完全燃燒也可產生一氧化碳(CO)。有害氣體含量超標,危害雞體健康,影響生長發育。加強通風換氣可以驅除舍內污濁氣體,換進新鮮空氣。同時,通風換氣還可以減少舍內的水汽、塵埃和微生物,調節舍內溫度。

育雛期應在保持溫度的前提下,進行適量通風換氣。舍內空氣污濁時可以適當提高舍內溫度而加強通風。

通風換氣的方法有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自然通風的具體做法是:在育雛室設通風窗,氣溫高時,盡量打開通風窗(或通氣孔),氣溫低時把它關好;機械通風多用于規模較大的養雞場,可根據育雛舍的面積和所飼養雛雞數量,選購和安裝風機。育雛舍內空氣以人進入舍內不刺激鼻、眼,不覺胸悶為適宜。通風時要切忌間隙風,以免雛雞著涼感冒。

育成雞采食量和排泄量大,產生的有害氣體多。但育成雞對環境溫度適應能力強,可以加大通風換氣量。尤其是在冬季和早春雞舍密封的情況下,若不注意通風換氣,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影響生長發育。

(四)飼養密度

飼養密度過大,雛雞發育不均勻,易發生疾病,死亡率高。飼養密度過大是我國普遍存在的問題,雖然建筑成本降低了,但培育的新母雞質量差造成損失會更大。所以保持適宜飼養密度是必要的。育雛、育成期飼養密度要求見表2-5、表2-6。

表2-5 育雛期不同飼養方式的飼養密度  單位:只/米2

表2-6 育成期不同飼養方式的飼養密度  單位:只/米2

注:籠養是指1米2籠底面積的飼養數量。

(五)光照

光照是影響雞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系統發育的最重要因素,12周齡以后的光照時數對育成雞性成熟的影響比較明顯。10周齡以前可保持較長光照時數,使雞體采食較多飼料,獲得充足的營養更好生長。12周齡以后光照時數要恒定或漸減。

1.密閉舍

密閉舍不受外界光照影響,育成期光照時數一般恒定為8~10小時。光照方案見表2-7。

表2-7 密閉舍光照參考方案

2.開放舍或有窗舍

開放舍或有窗舍由于受外界自然光照影響,需要根據外界自然光照變化制訂光照方案。光照方案制訂方法有漸減法和恒定法。其具體方法如下。

(1)漸減法 查出本批出殼雛雞20周齡時的自然光照時數(A),再加上7小時,作為第1周光照時數,以后每周減少20分鐘,20周齡以后,每周增加20~30分鐘,直至15.5~16小時恒定。方案:1~3天,23小時;4~7天(A+7)小時;以后每周減少20分鐘;20周齡時自然光照時數為A。20周后每周增光20~30分鐘直至達到16小時恒定。

(2)恒定法 查出該批雛雞20周齡內最長的自然光照時數(B),作為育雛育成期光照時數,20周齡以后,每周增加20~30分鐘,直至15.5~16小時恒定。方案:1~3天,23小時;4~7天,22小時;8~14天,20小時;15~21天,18小時;22~28天,16小時;以后保持B直至20周齡;20周后每周增光20~30分鐘直至16小時為止。

(六)衛生

雛雞體小質弱,對環境的適應力和抗病力都很差,容易發病,特別是傳染病。所以入舍前要加強對育雛舍和育成舍的消毒,加強環境和出入人員、用具設備消毒,經常帶雞消毒,并封閉育雛育成舍,做好隔離,減少污染和感染。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源市| 香港 | 康平县| 涪陵区| 周至县| 南和县| 大安市| 洞口县| 宁明县| 屯留县| 田东县| 阿拉善右旗| 阿拉善右旗| 精河县| 万山特区| 荥经县| 全椒县| 奈曼旗| 岚皋县| 金华市| 蓬安县| 富川| 雅江县| 孝感市| 紫阳县| 江华| 上虞市| 昆山市| 封开县| 河津市| 三门县| 平南县| 怀来县| 杭州市| 吴江市| 观塘区| 沙雅县| 顺昌县| 义马市| 漯河市| 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