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酒劑與酊劑

一、酒劑與酊劑的含義與特點

酒劑(medicinal wine)是我國應用最早的中藥傳統劑型之一。酒劑又名藥酒,系指飲片用蒸餾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體制劑,供口服或外用。生產內服酒劑應以谷類酒為溶劑,常用白酒和黃酒,并可添加糖和蜂蜜矯味和著色。蒸餾酒的主要成分為乙醇,溶解范圍廣,作為提取溶劑有利于各類有效成分的浸出。酒辛甘大熱,有易于分散、助長藥效之特性,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散瘀止痛類方劑常制成酒劑,如三兩半藥酒、國公酒等。

酊劑(tincture)系指原料藥物用規定濃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體制劑,也可用流浸膏稀釋制成,供內服或外用。酊劑不加糖和蜂蜜矯味和著色。酊劑的藥物濃度隨飲片性質而異,除另有規定外,每100mL相當于原飲片20g。含有毒性藥品的中藥酊劑,每100mL應相當于原飲片10g;有效成分明確者,應根據其半成品的含量加以調整,使其符合該酊劑的規定標準。

酒劑與酊劑均屬于含醇浸出制劑,制備簡便,性質穩定,易于保存。但乙醇本身具有一定藥理作用,故兒童、孕婦以及患心臟病、高血壓等的人不宜服用。

二、酒劑與酊劑的制備

(一)酒劑的制備

1.制備工藝流程(圖5-4)

圖5-4 酒劑的制備工藝流程

2.制法

酒劑可用浸漬法、滲漉法、回流法或其他適宜方法制備。蒸餾酒的濃度及用量、提取時間、滲漉速度等,均應符合各品種制法項下的要求。

(1)浸漬法 分為冷浸法與熱浸法兩種方式。取適當粉碎的飲片,置有蓋容器中,加入規定濃度的乙醇適量,密蓋,攪拌或振搖(或隔水加熱至沸后密閉浸泡,為熱浸法),浸漬3~5日或規定的時間,傾取上清液,藥渣再加入溶劑適量,依法浸漬至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合并浸出液。必要時加適量糖或蜂蜜矯味,攪勻,加溶劑至規定量后,靜置,濾過,即得。

(2)滲漉法 取適當粉碎的飲片,按滲漉法操作,收集滲漉液。必要時加適量糖或蜂蜜矯味,攪勻,加溶劑至規定量后,靜置,濾過,即得。

(3)回流法 取適當粉碎的飲片,按回流熱浸法提取至規定時間,一般提取2~3次,合并提取液。必要時加入適量糖或蜂蜜矯味,攪勻,加溶劑至規定量后,靜置,濾過,即得。

(二)酊劑的制備

1.制備工藝流程(圖5-5)

圖5-5 酊劑的制備工藝流程

2.制法

酊劑可用溶解、稀釋、浸漬、滲漉或回流等法制備。

(1)溶解法 將處方中藥物粉末直接加入規定濃度的乙醇溶解,并調整至規定體積,靜置,必要時濾過,即得。此法適合于化學藥物、中藥有效部位或提取物制備酊劑。

(2)稀釋法 取中藥流浸膏,加入規定濃度的乙醇稀釋至規定體積,靜置,濾過,即得。此法適合于中藥流浸膏制備酊劑。

(3)浸提法

①浸漬法:制備方法同酒劑。適用于樹脂類、芳香類、新鮮及易于膨脹的藥料制備酊劑。

②滲漉法:制備方法同酒劑。若飲片為毒劇藥材,收集滲漉液后應測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再加適量溶劑調整至規定標準。適用于毒劇藥、貴重藥及不易引起滲漉障礙的藥料制備酊劑。

③回流法:制備方法同酒劑。適用于有效成分明確、遇熱穩定的藥料制備酊劑。

三、酒劑與酊劑的質量檢查

(一)酒劑的質量檢查

(1)乙醇量 照《中國藥典》現行版四部通則“乙醇量測定法”測定,應符合各品種項下的規定。

(2)總固體 照酒劑項下方法檢查。其中,含糖、蜂蜜的酒劑照第一法檢查,不含糖、蜂蜜的酒劑照第二法檢査,應符合規定。

①第一法:精密量取供試品上清液50mL,置蒸發皿中,水浴上蒸至稠膏狀,除另有規定外,加無水乙醇攪拌提取4次,每次10mL,濾過,合并濾液,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發皿中,蒸至近干,精密加入硅藻土1g(經105℃干燥3h、移置干燥器中冷卻30min),攪勻,在105℃干燥3h,移置干燥器中,冷卻30min,迅速精密稱定重量,扣除加入的硅藻土量,遺留殘渣應符合各品種項下的有關規定。

②第二法:精密量取供試品上清液50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發皿中,水浴上蒸干,在105℃干燥3h,移置干燥器中,冷卻30min,迅速精密稱定重量,遺留殘渣應符合各品種項下的有關規定。

(3)甲醇量 照《中國藥典》現行版四部通則“甲醇量檢查法”檢查,除另有規定外,供試液含甲醇量不得過0.05%(mL/mL)。

(4)裝量 照《中國藥典》現行版四部通則“最低裝量檢查法”檢查,應符合規定。

(5)微生物限度 照《中國藥典》現行版四部通則“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檢查,應符合規定。

(二)酊劑的質量檢查

(1)乙醇量 照《中國藥典》現行版四部通則“乙醇量測定法”測定,應符合規定。

(2)甲醇量 口服酊劑應檢查甲醇量。照《中國藥典》現行版四部通則“甲醇量檢查法”檢查,除另有規定外,供試液含甲醇量不得過0.05%(mL/mL)。

(3)裝量 照《中國藥典》現行版四部通則“最低裝量檢查法”檢查,應符合規定。

(4)微生物限度 照《中國藥典》現行版四部通則“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檢查,應符合規定。

四、舉例

(一)酒劑

例5-8:人參天麻藥酒(浸漬法)

【處方】天麻210g,川牛膝210g,黃芪175g,穿山龍700g,紅花28g,人參140g。

【制法】以上6味,粉碎成粗粉,置容器內,加50度白酒10kg,密閉浸泡或隔水加熱至沸后密閉浸泡,每天攪拌一次,浸漬30~40天,取出浸液,藥渣壓榨,榨出液澄清后與浸液合并,加蔗糖850g,攪拌溶解,密閉,靜置15天以上,濾過,即得。

【性狀】本品為棕黃色的澄清液體;氣芳香,味甜,微苦。

【功能與主治】益氣活血、舒筋止痛。用于各種關節痛、腰腿痛、四肢麻木。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例5-9:舒筋活絡酒(滲漉法)

【處方】木瓜45g,桑寄生75g,玉竹240g,續斷30g,川牛膝90g,當歸45g,川芎60g,紅花45g,獨活30g,羌活30g,防風60g,白術90g,蠶沙60g,紅曲180g,甘草30g。

【制法】以上15味,除紅曲外,其余木瓜等14味粉碎成粗粉,然后加入紅曲;另取紅糖555g,溶解于白酒11.1kg中,用紅糖酒作溶劑,浸漬48h后,以每分鐘1~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漉液,靜置,濾過,即得。

【性狀】本品為棕紅色的澄清液體;氣香,味微甜、略苦。

【功能與主治】祛風除濕,活血通絡,養陰生津。用于風濕阻絡、血脈瘀阻兼有陰虛所致的痹病,癥見關節疼痛、屈伸不利、四肢麻木。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2次。

例5-10:國公酒(回流法)

【處方】當歸,羌活,牛膝,防風,獨活,牡丹皮,廣藿香,檳榔,麥冬,陳皮,五加皮,姜厚樸,紅花,制天南星,枸杞子,白芷,白芍,紫草,鹽補骨脂,醋青皮,炒白術,川芎,木瓜,梔子,麩炒蒼術,麩炒枳殼,烏藥,佛手,玉竹,紅曲。

【制法】以上30味,與適量的蜂蜜和紅糖用白酒回流提取3次,第一次40min,第二、三次每次30min,濾過,合并濾液,靜置3~4個月,吸取上清液,濾過,灌封,即得。

【性狀】本品為深紅色的澄清液體;氣清香,味辛、甜、微苦。

【功能與主治】散風祛濕,舒筋活絡。用于風寒濕邪閉阻所致的痹證,癥見關節疼痛、沉重、屈伸不利,手足麻木、腰腿疼痛等。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次。

(二)酊劑

例5-11:復方樟腦酊(溶解法)

【處方】樟腦3g,阿片酊50mL,苯甲酸5g,八角茴香油3mL。

【制法】取苯甲酸、樟腦與八角茴香油,加56%乙醇900mL溶解后,緩緩加入阿片酊與56%乙醇適量,使全量成1000mL,攪勻,濾過,即得。

【性狀】本品為黃棕色液體;有樟腦與八角茴香油的香氣,味甜而辛。

【類別】鎮咳、鎮痛藥、止瀉藥。

例5-12:姜酊(稀釋法)

【處方】姜流浸膏200mL。

【制法】取姜流浸膏200mL,加90%乙醇,混勻,靜置,濾過,制成1000mL,分裝,即得。

【性狀】本品為淡黃色的液體;有姜的香氣,味辣。

【類別】健胃驅風。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2~4mL,一日6~12mL。

例5-13:止癢酊(浸漬法)

【處方】白鮮皮150g,土荊皮150g,苦參150g。

【制法】以上3味,粉碎成粗粉,照酊劑項下浸漬法,用60%乙醇作溶劑,密蓋,浸漬7日,傾取上清液,濾過,壓榨殘渣,收集榨出液,與濾液合并,靜置24h,濾過,加60%乙醇至1000mL,混勻,即得。

【性狀】本品為棕紅色澄清液體。

【功能與主治】燥濕殺蟲,祛風止癢。用于蚊蟲叮咬瘙癢、足癬趾間瘙癢、局限性神經性皮炎等。

【用法與用量】外用,涂擦患處,一日2~3次。

例5-14:十滴水(滲漉法)

【處方】樟腦25g,干姜25g,大黃20g,小茴香10g,肉桂10g,辣椒5g,桉油12.5mL。

【制法】以上7味,除樟腦和桉油外,其余干姜等5味粉碎成粗粉,混勻,用70%乙醇作溶劑,浸漬24h后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約750mL,加入樟腦和桉油,攪拌使完全溶解,再繼續收集滲漉液至1000mL,攪勻,即得。

【性狀】本品為棕紅色至棕褐色的澄清液體;氣芳香,味辛辣。

【功能與主治】健胃,祛暑。用于因中暑而引起的頭暈、惡心、腹痛、胃腸不適。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2~5mL;兒童酌減。

例5-15:復方土槿皮酊(回流法)

【處方】土槿皮42g,苯甲酸125g,水楊酸62.5g。

【制法】以上3味,取土槿皮,加入適量乙醇,加熱回流5h,濾過;將苯甲酸、水楊酸用乙醇溶解,與土槿皮濾液合并,加乙醇制成1000mL,即得。

【性狀】本品為棕紅色的透明溶液。

【功能與主治】殺菌,止癢。適用于趾癢、皮膚瘙癢、一般癬疾。

【用法與用量】外用,涂于患處,一日1~2次,用藥持續1~2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州市| 绥芬河市| 措美县| 通道| 临清市| 永川市| 连山| 墨竹工卡县| 长汀县| 沾化县| 民权县| 资溪县| 理塘县| 台东县| 沙坪坝区| 萨嘎县| 湖南省| 武鸣县| 延吉市| 平陆县| 灵石县| 五峰| 和平县| 大田县| 昭苏县| 安福县| 伊吾县| 仪陇县| 明溪县| 石城县| 灵山县| 沙湾县| 承德市| 金华市| 安仁县| 疏附县| 平遥县| 宝山区| 三穗县| 宁晋县| 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