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煎膏劑 (膏滋)
一、煎膏劑的含義與特點
煎膏劑(concentrated decoction)系指飲片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濃縮,加煉蜜或糖(或轉化糖)制成的半流體制劑。煎膏劑以滋補作用為主,同時兼有緩和的治療作用,藥性滋潤,故又稱膏滋。根據飲片所含有效成分的性質,亦可采用滲漉、回流等方法提取,如蛇膽川貝膏、養陰清肺膏等。煎膏劑多用于治療慢性疾病,如益母草膏用于婦女活血調經,養陰清肺膏用于陰虛肺燥、干咳少痰等。
由于煎膏劑濃縮程度高,并含有大量蜂蜜或糖等輔料,藥液較黏稠,故具有藥物濃度高、性質穩定、服用體積小、口感好等優點。但對于含有熱敏性活性成分和揮發性活性成分的飲片不宜制成煎膏劑。
二、煎膏劑的制備
(一)制備工藝流程(圖5-3)

圖5-3 煎膏劑的制備工藝流程
(二)制備方法
1.輔料的選擇與處理
(1)煉糖 制備煎膏劑所用的糖,常用蔗糖和飴糖,或由蔗糖制成的轉化糖。以蔗糖為主要成分的食用糖,根據其純度高低分為冰糖、白糖、紅糖等。冰糖是砂糖的結晶再制品,質量優于白砂糖。白糖分為白砂糖和綿白糖兩種,綿白糖中含有部分果糖,故純度不如白砂糖高。紅糖系由甘蔗經榨汁、濃縮、直接析出而制成。因未經提純,除蔗糖外,紅糖還含有維生素和鐵、鋅、錳、鉻等微量元素,營養價值比白糖高,具有補血、破瘀、舒肝、祛寒等功效,尤其適用于產婦、兒童及貧血者食用,具有矯味、營養和輔助治療作用,故中醫常以紅糖為原料制備煎膏劑。
飴糖系以大米、小麥、玉米等谷物為原料,利用麥芽中的淀粉酶經發酵糖化而制成。飴糖的主要成分為麥芽糖,另含少量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其甜度較蔗糖低,口感較好。飴糖有軟、硬之分,軟者為黃褐色黏稠液體;硬者系軟飴糖經過濾提純,混入空氣后凝固而成,為多孔黃色糖塊。煎膏劑多用軟飴糖,黏稠度大,利于煎膏成型,如黃芪健胃膏、強力枇杷膏、阿膠三寶膏等。
煉糖是將糖加水進行加熱煉制,使蔗糖轉化的過程。煉糖的目的有以下3個方面。①去除雜質:由于糖類,尤其是紅糖、飴糖在制備過程中可能混有一定量的雜質,通過煉制、過濾可對其進行提純。②殺滅微生物:由于糖類為營養性成分,在有水分存在時,容易滋生微生物,久貯后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發酵變質,其中尤以飴糖為甚。③防止“返砂”現象:煎膏劑由于蔗糖的濃度較高,貯藏過程中常有蔗糖的結晶析出,稱為“返砂”現象。蔗糖經煉制后,部分蔗糖會轉化為葡萄糖和果糖,降低了煎膏劑中的蔗糖濃度,可避免該現象的產生。
煉糖的方法:取蔗糖加入糖量一半的水溶解,蒸汽加熱煮沸30min,加入0.1%酒石酸或0.3%枸櫞酸攪拌均勻,保持微沸,煉至“色澤金黃,滴水成珠”,至蔗糖轉化率達40%~50%,取出,冷至70℃時,加碳酸氫鈉中和,即得。煉制時加入適量酒石酸或枸櫞酸,可促使糖的轉化。
(2)煉蜜 制備煎膏劑所用的蜂蜜也須經煉制處理。煉蜜的目的與煉糖類似,除了去除雜質、殺滅微生物、防止“返砂”現象以外,還能破壞酶類、增強黏性。蜂蜜的煉制是指將蜂蜜加水稀釋溶化,濾過,加熱熬煉至一定程度的操作。根據煉制程度不同,可分為嫩蜜、中蜜、老蜜三種規格,應視成品的稠度要求進行選擇。
①嫩蜜:將蜂蜜加熱至105~115℃,使含水量為17%~20%,相對密度為1.35左右,色澤與生蜜相比無明顯變化,稍有黏性。
②中蜜:又稱煉蜜,是將嫩蜜繼續加熱,溫度達到116~118℃,含水量為14%~16%,相對密度為1.37左右,出現淺黃色均勻翻騰的細氣泡,用手捻有黏性,當兩手指分開時無白絲出現。
③老蜜:將中蜜繼續加熱,溫度達到119~122℃,含水量在10%以下,相對密度為1.40左右,出現紅棕色的較大氣泡,手捻之甚黏,當兩手指分開出現長白絲,滴入水中成珠狀(滴水成珠)。
2.煎膏劑的制備
(1)煎煮 根據方中藥材性質將藥材前處理后,加適量水浸泡一定時間,煎煮2~3次,每次1~2h,濾取煎液,藥渣壓榨,壓榨液與濾液合并,靜置澄清后濾過。新鮮果類則宜洗凈后壓榨取汁,果渣加水煎煮,煎液與果汁合并,濾過備用。
(2)濃縮 將上述濾液加熱濃縮至規定的相對密度,或以攪棒趁熱蘸取濃縮液滴于桑皮紙上,以液滴的周圍無滲出水跡為度,即得清膏。清膏的相對密度視品種而定,一般在1.21~1.25(80℃)。
(3)收膏 取清膏,加入規定量的煉糖或煉蜜,不斷攪拌,繼續加熱,熬煉至規定的稠度即可。收膏時隨著稠度的增加,加熱溫度可相應降低。收膏稠度視品種而定,一般相對密度在室溫下以1.3~1.4為宜,少量制備時也可觀察特定現象以經驗判斷。判斷標準為:①用細棒趁熱挑起,“夏天掛旗,冬天掛絲”;②將膏液滴于食指上與拇指共捻,能拉出約2cm左右的白絲(俗稱“打白絲”)。
若處方中含膠類,如阿膠等,除發揮其自身治療作用外,還有助于藥液增稠收膏,應烊化后在收膏時加入。貴重細料藥可粉碎成細粉,待收膏后加入。
(4)分裝與貯存 由于煎膏劑較黏稠,應分裝在潔凈干燥滅菌的大口容器中,以便于取用。分裝時應待煎膏充分冷卻后裝入容器,然后加蓋密閉,切勿在熱時加蓋,以免水蒸氣冷凝后流回煎膏中,造成上層煎膏被稀釋,久貯后易產生霉敗現象。除另有規定外,煎膏劑應密封,置陰涼處貯存,服用時取用器具亦須干燥潔凈。
三、煎膏劑的質量檢查
(1)相對密度 除另有規定外,取供試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水約2倍精密稱定,混勻,作為供試品溶液。照《中國藥典》現行版四部通則“相對密度測定法”測定,按式(5-1)計算,應符合各品種項下的有關規定。凡加飲片細粉的煎膏劑,不檢查相對密度。
(5-1)
式中,W1為比重瓶內供試品溶液的質量,g;W2為比重瓶內水的質量,g;f值按式(5-2)計算。
(5-2)
(2)不溶物 取供試品5g,加熱水200mL,攪拌使溶化,放置3min后觀察,不得有焦屑等異物。加飲片細粉的煎膏劑,應在未加入藥粉前檢查,符合規定后方可加入藥粉,加入藥粉后不再檢查不溶物。
(3)裝量 照《中國藥典》現行版四部通則“最低裝量檢查法”檢查,應符合規定。
(4)微生物限度 照《中國藥典》現行版四部通則“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檢查,應符合規定。
四、舉例
例5-6:龜鹿二仙膏(煎煮法)
【處方】龜甲250g,鹿角250g,黨參47g,枸杞子94g。
【制法】以上4味,龜甲水煎煮3次,每次24h,煎液濾過,濾液合并,靜置;鹿角切成6~10cm的段,漂泡至水清,取出,加水煎煮3次,第一、二次各30h,第三次20h,煎液濾過,濾液合并,靜置;黨參、枸杞子加水煎煮3次,第一、二次各2h,第三次1.5h,煎液濾過,濾液合并,靜置;合并上述三種濾液,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60℃);取蔗糖2200g,制成轉化糖,加入上述清膏中,混勻,濃縮至規定的相對密度,即得。
【性狀】本品為紅棕色稠厚的半流體;味甜。
【功能與主治】溫腎益精,補氣養血。用于腎虛精虧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陽痿。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5~20g,一日3次。
例5-7:養陰清肺膏(滲漉法、煎煮法)
【處方】地黃100g,麥冬60g,玄參80g,川貝母40g,白芍40g,牡丹皮40g,薄荷25g,甘草20g。
【制法】以上8味,川貝母用70%乙醇作溶劑,浸漬18h后,以每分鐘1~3mL的速度緩緩滲漉,使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收集漉液,回收乙醇;牡丹皮與薄荷分別用水蒸氣蒸餾,收集蒸餾液,分取揮發性成分另器保存;藥渣與其余地黃等5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2h,合并煎液,靜置,濾過,濾液與川貝母提取液合并,濃縮至適量,加煉蜜500g,混勻,濾過,濾液濃縮至規定的相對密度,放冷,加入牡丹皮與薄荷的揮發性成分,混勻,即得。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體;氣香,味甜,有清涼感。
【功能與主治】養陰潤燥,清肺利咽。用于陰虛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帶血。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