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機化學
- 張改清 翟言強 薛玫 劉濤
- 2104字
- 2020-02-26 13:26:56
3.3 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3.3.1 基元反應和微觀可逆性原理
經過一次碰撞即可完成的反應,叫基元反應。如前面提到的:
NO2+CO NO+CO2
在高溫下,經反應物一次碰撞即可完成反應,故為基元反應。從反應進程-勢能圖上,可以得出結論,如果正反應是基元反應,則其逆反應也必然是基元反應,且正逆反應經過同一活化配合物作為過渡態。這就是微觀可逆性原理。
正反應:(1)NO2+CONO+CO2
逆反應:(2)NO + CO2NO2 + CO
H2+I22HI,不是基元反應,它的反應機理為:
(1)I22I
(2)I+I+H22HI
所以H2 + I22HI 稱為復雜反應,其中(1)和(2)兩步都是基元反應,稱為復雜反應的基元步驟。
3.3.2 質量作用定律
在空氣中即將熄滅的余燼的火柴,放到純氧中會復燃。說明濃度大的體系,活化分子組的數目比濃度小的體系多,有效碰撞次數增加,反應加快,結果余燼的火柴復燃。
在基元反應中或在非基元反應的基元步驟中,反應速率和反應物濃度之間,有嚴格的數量關系,即遵循質量作用定律。
aA+bBgG+hH
則:r=kc(A)ac(B)b,恒溫下,基元反應的速率同反應物濃度冪的乘積成正比,冪指數等于反應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這就是質量作用定律。
質量作用定律的表達式,經常稱為反應速率方程。速率方程中c(A)、c(B)表示某時刻反應物的濃度。r表示的反應瞬時速率,即反應物為c(A)、c(B)時的瞬時速率。k是速率常數,在反應過程中不隨濃度變化,但k是溫度的函數,不同溫度下k不同。a和b之和稱為這個基元反應的反應級數,可以說該反應是a+b級反應,也可以說反應對A是a級的,對B是b級的。
在基元反應中,由a個A分子和b個B分子,經一次碰撞完成反應,我們說這個反應的分子數是a+b,或說這個反應是a+b分子反應。只有基元反應,才能說反應分子數。
在基元反應中,反應級數和反應分子數數值相等,但反應分子數是微觀量,反應級數是宏觀量。
例3-1 寫出下列基元反應的速率方程,指出反應級數和反應分子數。
SO2Cl2SO2+Cl2 (1)
2NO22NO+O2 (2)
NO2+CONO+CO2 (3)
解:(1)r=kc(SO2Cl2) 一級反應 單分子反應
(2)r=kc(NO2)2 二級反應 雙分子反應
(3)r=kc(NO2)c(CO) 二級反應 雙分子反應
或反應級數為2,反應分子數為2。
3.3.3 復雜反應的速率方程
基元反應或復雜反應的基元步驟,可以根據質量作用定律寫出速率方程,并確定反應級數。復雜反應則要根據實驗寫出速率方程,并確定反應級數。
例3-2 根據下表給出的實驗數據、實驗步驟,寫出下列反應的速率方程,并確定反應級數。
aA+bBgG+hH (1)
解:由實驗1和2得
由實驗1和3得
將實驗1的數據代入上式得:
k=1.2×10-2 mol·d·
故式(1)的速率方程為:r=1.2×10-2c(A)c(B)2
據此可知,反應對 A 是一級,對 B 是二級,反應屬三級反應。
因為不知道是否是基元反應,不能妄說分子數。
有了速率方程,可求出任何時刻c(A)、c(B)的反應速率,同樣也可求出 rA、rB和rH。
復雜反應的速率方程還可以根據它的反應機理,即根據各基元步驟寫出。
例3-3 H2+I22HI,不是基元反應,它的反應機理為:
(1) I22I 快反應,保持平衡
(2)I+I+H22HI 慢反應
試寫出其速率方程。
分析:這是個連串的反應,即反應 (1) 的產物為反應 (2) 的反應物。決定速率的步驟是最慢的步驟。
解:(2)是慢反應,是定速步驟。
基元反應(2)的速率方程為:
r=k'c(H2)c(I)2
要將方程式中和起始反應物無關的濃度,換成反應物濃度。
由于(1)是快反應,一直保持有:r+1=r-1
寫成速率方程表達式k+1c(I2)=k-1c(I)2
∴
將其代入 r=k'c(H2)c(I)2
得:
令,故有r=kc(H2)c(I2)
得到的速率方程,竟與按質量作用定律寫出的一樣。但這并不能說明該反應是基元反應。
3.3.4 反應速率常數
(1)k的意義
在r=kcm(A)cn(B)形式速率方程中,k表示當c(A)、c(B)均處于1mol·dm-3時的速率。這時,r=k,因此k有時稱為比速率。k是常數,在反應過程中,不隨濃度而改變。但k是溫度的函數,溫度對速率的影響,表現在對k的影響上。
(2)k之間的關系
用不同物質的濃度改變表示速率時,k值不同。由r=kcm (A)cn(B)得,同一時刻,顯然c(A)、c(B)應該對應相同,r的不同是由k不同引起的。
對于反應aA+bBgG+hH某時刻的瞬時速率,有如此的關系:
所以可得:
即不同的速率常數之比等于反應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
(3)k的單位
k作為比例系數,不僅要使等式兩側數值相等,而且物理學單位也要一致:
速率常數的單位:
零級反應:r=k(cA)0,k的量綱為mol·dm-3·s-1。
一級反應:r=kcA,k的量綱為s-1。
二級反應:r=k(cA)2,k的量綱為 mol-1·dm-3·s-1。
3/2級反應:r=k(cA)3/2,k的量綱為。
于是根據給出的反應速率常數,可以判斷反應的級數。
(4)速率方程的說明
在速率方程中,只寫有變化的項。固體物質不寫,大量存在的H2O不寫。如:
Na+2H2O2NaOH+H2 按基元反應:r=k
壓強和體積的變化,可直接影響濃度,故不必單獨列出進行討論。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是很顯然的。食物夏季易變質,需放在冰箱中。壓力鍋將溫度升到400K,食物易于煮熟。
荷蘭科學家范特霍夫 (van’t Hoff) 提出,溫度每升高10K,反應速率一般增加到原來的2~4倍。這被稱作van’t Hoff 規則。
T升高,分子的平均能量升高,有效碰撞增加,故速率加快。
N2O5(s)O2(g)+N2O4(g)
T/K 298 308 318 328
/mol·s-1 3.46 13.5 49.8 150
van’t Hoff,190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主要工作為動力學研究,滲透壓定律等。在這一節中,主要介紹 Arrhenius (阿侖尼烏斯)公式。Arrhenius,190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工作為電離理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