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9 柴火灶燒大鍋飯

說起“大鍋飯”,諸位也許馬上會聯想到那個特殊歷史階段的人和事,馬上會想到平均主義和“鐵飯碗”。錯也。小女子只想念真正的大鍋飯:大的灶,大的鍋,粗大的柴火和粗糙的手做出來的大鍋飯。

小時候家里人丁興旺,有十來口人吃飯。想想漢語也真精到,說人,用個量詞“口”,就把人和吃飯緊緊相連。吃飯的人多,灶也大。家里的灶,與我們這個地區很多人家的灶間一樣,坐東朝西,兩個灶洞朝東,灶洞前是灰缸,專門安頓燒飯的草木灰。灶下還放有一張燒火凳,長條形,上有兩個大孔,據說是織布時用來繞線的凳子。凳子旁邊靠墻就是大堆的柴火。柴火范圍很廣,主力是稻草、棉花秸稈,其次是各種雜草,偶爾會有不知從哪里砍伐來的大的樹枝等木柴。柴火的使用也甚有講究:一般都燒稻草,燉大菜(譬如燉豬蹄、煮雞鴨等)的時候才用上棉花秸稈和樹枝等柴火,火力足啊!灶洞上安有兩口鍋,一般人家是一大一小,里面那只往往大些,外面那只小些。小的鍋炒菜,沒有客人來的時候也用這只鍋煮飯,特別是炒過了菜不經清洗就下米煮飯,那飯比起平時更多了幾絲菜油的味道,尤其香美。客人來了,那就要兩只鍋一起上了。外面的“尺四”鍋噼里啪啦炒菜,里面的“尺六”鍋埋頭燜飯。要知道民間有句老話叫“大鑊米飯小鑊羹”,大的鍋燒煮出來的米飯,比起相對小的鍋煮出來的米飯,更有說不出來的噴香美味。

孩子尤其饞飯盛完后鍋里剩下的鍋巴。鍋巴緊緊粘在鐵鍋上,得使勁用鏟子鏟。聽著鍋鏟那“嗆嗆”的聲音,看著金黃的鍋巴浪花一樣在鍋鏟上翻滾,孩子的心都會歡躍起來,個個都伸著手要。媽媽會把鍋巴捏成一個個結實的金黃色飯團,握在手上瓷實有彈性,咬在嘴里,香韌糯酥,成了我們飯后的一道好點心。如果這天,媽媽正好心情好,我們會品嘗到更加好吃的糖炒鍋巴。在灶下點火,記得用稻草,要小火,把鍋里已經盛完了飯的鍋巴燒得越發焦黃,在鍋里“叭叭”作響。趁鍋巴火燙焦香的時候再澆上菜油,撒上白糖,把熱鍋里的鍋巴鏟起又搗碎。這時的廚房里,可熱鬧了:鍋巴中的飯粒“叭叭”的爆裂聲,油在鍋里熬著的“嗞嗞”聲,還有鍋鏟鏟鍋巴、搗碎鍋巴的“噼里啪啦”的聲音。孩子們等得著急不時詢問“好了嗎”的聲音,讓家中的飯后時光異常溫馨。香氣在空中彌漫:菜油的濃香、白糖的甜香、鍋巴糯糯的米香混合在一起,組成了至今猶縈繞在我鼻畔的家的香味。那香味,美好得溫暖,穿過幾十年光陰,卻始終馥郁如初。

現在不少農家樂菜館里也搭起了大灶,燒起柴火做大鍋飯,做起城里人的生意。一樣的大米一樣的大鍋,一樣的柴火一樣的火候,吃到嘴里,卻總還是讓人感覺有這樣那樣的缺憾。也許,我們想念的,不僅僅是那米飯的香濃,更多的,是想念那一去不復返的年少時光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朐县| 长寿区| 三亚市| 双牌县| 盈江县| 赤城县| 通许县| 綦江县| 靖西县| 耒阳市| 章丘市| 华安县| 汾西县| 昌平区| 南部县| 正阳县| 高邮市| 巴马| 高要市| 新晃| 南华县| 句容市| 防城港市| 东丰县| 长汀县| 积石山| 龙江县| 泉州市| 武定县| 祥云县| 秦安县| 鸡东县| 福安市| 淅川县| 连南| 高碑店市| 东源县| 红原县| 镇雄县| 定南县| 望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