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經典:自然之書·老子
- 余世存 李克
- 544字
- 2019-11-15 20:08:26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語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是因為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不善的存在。
因此有和無相互依賴而產生,難和易相互對立而促成,長和短相互比較而存在,高和下相互包含而形成,音和聲相互應和,前與后相互依伴。
因此,圣人排除一切人為的努力而從事“無為”的事業,圣人超越一切言語施行“不言”的教化。它任由世間萬物興起卻不加以干涉,滋養萬物而不占為己有,培育萬物卻不自恃其能,功成名就也不居功自傲。正因為它不居功自傲,所以它的功績永恒不滅。
◎ 和解
1. 羅素《西方哲學史》:“邊沁所謂善便是快樂或幸福,所謂惡便是痛苦。因此,一種事態如果其中包含的快樂超過痛苦的盈余大于另一種事態,或者痛苦超過快樂的盈余小于另一種事態,它就比另一種事態善。在一切可能有的事態當中,包含著快樂超過痛苦的最大盈余的那種事態是最善的。”
2. 洛克《人類理解論》:“我們如果把某種事物在某個時間和地點存在的情形,同其在其他時間和地點時的情形加以比較,則我們便形成同一性(identity)和差異性(diversity)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