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經典:自然之書·老子
- 余世存 李克
- 728字
- 2019-11-15 20:08:26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語譯-“道”這種東西可以表述出來,但表述出來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也可以說出來,但說出來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我們可以稱它為“無”,因為它是天地的初始。也可稱它為“有”,因為它是萬物產生的根源。
從欲望消解的角度,能夠揣摩出道的奧妙;從功利性的角度,可以探尋道的蹤跡。
這二者實際上出于同一源頭而名稱不同,它們都是很玄妙的。它們玄妙至深,正是宇宙間一切奧妙的源頭。
◎ 和解
1. 成語“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出處。
2. 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對于不可說的東西我們必須保持沉默。”
3. 古希臘哲學的“本原觀”概覽。1)亞里士多德認為:全部存在物都由本原構成,最初都從其中產生,最后又復歸為它。2)古希臘米利都學派首先提出了世界本原的哲學問題,致力于探索組成萬有的最基本元素——“本原”(arche)。這開創了哲學本體論的先聲。學派的創始人泰勒斯率先提出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哲學問題,并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水是萬物的本原。他的學生阿那克西曼德則認為,萬物是“無定”產生的,萬物消亡后又要回到“無定”中去,這是命運所規定的。而阿那克西曼德的學生阿那克西美尼則認為“無定”這個概念過于含混,因此主張本原應是有定的東西,就是氣。氣并不是神創造的,相反,神卻是來自氣。世間萬物都是由氣的凝聚和疏散而形成的。3)愛利亞學派(Eleatic School)是早期希臘哲學最重要的流派,該派別的中心思想是:世界的本原是不變的“一”。4)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萬物皆數”,“數是萬物的本質”,是“存在由之構成的原則”,而整個宇宙是數及其關系的和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