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違反消防法規的行政責任
消防行政處罰是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依法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消防法律法規的行為所給予的行政懲戒和制裁。
一、消防行政處罰種類
2008年新修訂《消防法》設定了警告、罰款、拘留、責令停產停業(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止執業(吊銷相應資質、資格)六類行政處罰。與1998年《消防法》相比,增加了責令停止執業(吊銷相應資質、資格)行政處罰,對一些嚴重違反消防法規的行為特別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增設了拘留處罰,增強了法律威懾力。
二、消防行政處罰主體
(1)《消防法》規定的行政處罰,除另有規定外,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決定。
(2)拘留處罰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決定。
(3)責令停產停業,對經濟和社會生活影響較大的,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提出意見,并由公安機關報請當地人民政府依法決定。
(4)生產、銷售不合格消防產品或者國家明令淘汰消防產品的,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從重處罰。
(5)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出具虛假、失實文件,情節嚴重或者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的,由原許可機關依法責令停止執業或者吊銷相應資質、資格。
三、消防行政處罰執行
1.一般規定
(1)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應當告知當事人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期限和方式,當事人應當在規定期限內予以履行。
(2)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可以采取下列措施:①將依法查封、扣押的被處罰人的財物拍賣或者變賣抵繳罰款。拍賣或者變賣的價款超過罰款數額的,余額部分應當及時退還被處罰人。②不能采取前項措施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3%加處罰款。③當事人逾期不執行停產停業、停止使用、停止施工決定的,由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強制執行。④當事人逾期不繳納罰款的,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2.罰款決定執行
(1)公安消防機構作出罰款決定,被處罰人應當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
(2)當事人確有經濟困難,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經當事人申請和行政機關批準,可以暫緩或者分期繳納。
(3)當場收繳罰款的法定情形:①對違法行為人當場處20元以下罰款的。②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被處罰人向指定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被處罰人提出的;遇此情形,辦案人員應當要求被處罰人簽名確認。③被處罰人在當地沒有固定住所,不當場收繳事后難以執行的。
3.行政拘留執行
(1)對被決定行政拘留人,由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送達拘留所執行,對抗拒執行的,可以使用約束性警械。
(2)被處罰人不服行政拘留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可以向公安機關提出暫緩執行行政拘留的申請。公安機關認為暫緩執行行政拘留不致發生社會危險的,由被處罰人或者其近親屬提出符合法定條件的擔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200元的標準交納保證金,行政拘留處罰決定可以依法暫緩執行。
四、違反消防法規的具體行為類型
當事人違反法律設定的消防義務或者工作職責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消防法》專章規定了違反消防法律法規的具體行為及應受處罰類型,主要有以下9類。
1.建設工程程序類
(1)依法應當經公安機關消防機構進行消防設計審核的建設工程,未經消防設計審核或者審核不合格擅自施工。《消防法》第11條規定:“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的大型的人員密集場所和其他特殊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將消防設計文件報送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審核?!睂Υ笮腿藛T密集場所和一些特殊建設工程的消防設計進行審核,目的是在建筑設計中采取各種消防技術措施,確保此類建設工程的消防安全,嚴把消防設計源頭關,消除先天性火災隱患。此類建設工程未依法審核或者經審核不合格,擅自施工,依據《消防法》第58條第1款第1項,應當依法責令停止施工,并處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
(2)消防設計經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抽查不合格不停止施工。除大型人員密集場所和其他特殊建設工程外,按照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需要進行消防設計的建設工程,應當將消防設計文件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備案。對報備案的消防設計文件,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抽取一部分建設工程進行消防設計審查。抽查不合格的,應當停止施工。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可以及時改正不合格的消防設計,不需要進行處罰。但對經抽查不合格仍不停止施工,不進行整改,無視消防安全的行為,應當依據《消防法》第58條第1款第2項,責令停止施工,并處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
(3)依法應當進行消防驗收的建設工程,未經消防驗收或者消防驗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断婪ā返?3條規定,對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的大型人員密集場所和其他特殊建設工程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向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申請消防驗收,未經消防驗收或者消防驗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消防驗收是為了保證建設工程的消防設計得以落實,確保建設工程投入使用前符合消防安全條件。未經消防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擅自使用的,依據《消防法》第58條第1款第3項,應當責令停止使用,并處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
(4)建設工程投入使用后經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使用。對報竣工驗收備案的建設工程,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抽查發現消防施工不合格的,應當先通知建設單位停止使用,對拒不停止使用的,依據《消防法》第58條第1款第4項,依法責令停止使用,并處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
(5)公眾聚集場所未經消防安全檢查或者檢查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營業。公眾聚集場所面向社會公眾開放,人員眾多,一旦發生火災,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或者財產損失,影響社會穩定,因此《消防法》規定公眾聚集場所在投入使用、營業前,建設單位或者使用單位應當向場所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申請消防安全檢查。未經消防安全檢查或者經檢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營業。違反本規定的,依據《消防法》第58條第1款第5項,責令停止使用或者停產停業,并處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
(6)建設單位未進行消防設計備案或者竣工驗收消防備案。根據《消防法》第10條、第12條、第13條規定,按照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需要進行消防設計的大型人員密集場所和其他特殊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將消防設計文件報送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審核,并在竣工后向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申請消防驗收。而其他建設單位均應當自取得施工許可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將消防設計文件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備案,并在竣工驗收后將驗收結果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備案。未依法進行備案的,依據《消防法》第58條第2款,責令限期改正,處5000元以下罰款。
2.建設工程質量類
(1)違法要求降低消防技術標準設計、施工。消防技術標準屬于國家強制性標準,任何單位和人員都不得降低消防技術標準進行設計、施工。建設單位違法要求設計單位或者施工企業降低消防技術標準設計、施工的,依據《消防法》第59條第1項,責令改正或者停止施工,并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2)不按照消防技術標準強制性要求進行消防設計。建設工程的設計單位應當對其設計質量負責,不能出于市場競爭的目的或者為了經濟利益,或者按照建設單位的非法要求,不依照消防技術標準的強制性要求進行設計,有此違法行為者,依據《消防法》第59條第2項,應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3)違法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質量。建筑施工企業應當對建設工程施工質量負責。一些施工企業往往迫于建設單位壓力,或者出于獲取更多經濟利益的考慮,在施工過程中不按設計文件或者消防技術標準施工,使用不合格材料,甚至偷工減料,給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帶來諸多隱患,對此違法行為,依據《消防法》第59條第3項,應當責令改正或者責令停止施工,并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4)違法監理降低消防施工質量。建設工程監理單位代表建設單位對施工質量進行監理,對施工質量承擔監理責任,若監理單位與建設單位、建筑施工企業串通,弄虛作假,建設工程施工質量就難以保證,會造成先天性隱患,依據《消防法》第59條第4項,對此應當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3.消防設施、器材、標志類
(1)消防設施、器材及消防安全標志配置、設置不符合標準。消防設施、器材、消防安全標志是單位預防火災和撲救初起火災的重要工具,必須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才能確保消防設施、器材及消防安全標志發揮應有的作用。違反本規定的,依據《消防法》第60條第1款第1項,責令改正,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2)消防設施、器材及消防安全標志未保持完好有效。消防設施、器材及消防安全標志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配置、設置后,單位還應當建立維護保養制度,明確專人負責,確保完好有效。未保持完好有效的,依據《消防法》第60條第1款第1項,責令改正,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3)損壞、挪用、擅自停用、拆除消防設施、器材。消防設施、器材在預防火災和初起火災撲救、控制火災蔓延以及保護人員疏散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消防設施、器材被人為損壞、挪用、擅自停用、拆除現象目前還相當普遍,一旦發生火災,就失去了應有的效用,影響到火災撲救,造成火災蔓延。對此,依據《消防法》第60條第1款第2項和第2款,單位違反本規定,應當責令改正,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個人違反本規定,應當責令改正,處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4.通道、出口、消火栓、防火間距類
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疏散設施是火災發生時人員疏散逃生的“生命之門”,消防車通道是供消防人員和消防裝備到達建筑物的必要設施,防火間距是防止建筑火災蔓延擴大的重要保障,消火栓是撲救火災時的重要供水裝置,既包括室內消火栓,也包括室外消火栓。這些設施、裝置被堵塞、占用或者埋壓、圈占、遮擋,以及人員密集場所門窗設置影響逃生、救援的鐵柵欄、廣告牌等障礙,必將危及其原有功能,在火災發生時極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断婪ā穼⒋祟愋袨榱袨樯鐣挝缓蛡€人的基本消防義務,依據《消防法》第60條第1款第3~6項和第2款,單位違反本義務的,責令改正,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個人違反本規定的,處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罰款。經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組織強制執行,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此類行為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占用、堵塞、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其他妨礙安全疏散行為;(2)埋壓、圈占、遮擋消火栓;(3)占用防火間距;(4)占用、堵塞、封閉消防車通道;(5)人員密集場所在門窗上設置影響逃生、救援的障礙物。
5.易燃易爆、三合一場所管理類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三合一”場所大量涌現,這類場所的消防安全條件與建筑使用性質不相適應,具有較高的火災危險性,火災事故易發、多發,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為有效預防“三合一”場所火災發生,公安部制定了公共安全行業標準《住宿與生產儲存經營合用場所消防安全技術要求》(GA 703—2007),易燃易爆危險品場所、其他場所與居住場所設置必須符合消防技術標準的特定要求。違反規定的,依據《消防法》第61條,責令停產停業,并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此類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1)生產、儲存、經營易燃易爆危險品場所與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筑物內;(2)生產、儲存、經營易燃易爆危險品場所未與居住場所保持安全距離;(3)生產、儲存、經營其他物品的場所與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筑物內,不符合消防技術標準。
6.違反社會管理類
此類規定是自然人違反相關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有的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以下簡稱《治安管理處罰法》)中已經涵蓋的涉及消防安全管理的一些違法行為,有的屬于《消防法》規定的違法行為。根據《消防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對下列行為,應當給予警告、罰款或者拘留的處罰:(1)違法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銷毀易燃易爆危險品;(2)非法攜帶易燃易爆危險品進入公共場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3)謊報火警的;(4)阻礙特種車輛執行任務的(消防車、消防艇);(5)阻礙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的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6)違反規定進入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危險品場所;(7)違反規定明火作業;(8)在具有火災、爆炸危險場所吸煙、使用明火;(9)指使或強令他人違規冒險作業;(10)過失引起火災;(11)阻攔報警或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不及時報告火警;(12)擾亂火災現場秩序;(13)拒不執行火災現場指揮員指揮;(14)故意破壞或偽造火災現場;(15)擅自拆封或使用被查封場所、部位。
7.消防產品、電氣、燃氣用具類
(1)人員密集場所使用不合格、國家明令淘汰的消防產品逾期未改。人員密集場所是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它的安全直接關系到公共消防安全。人員密集場所使用的消防產品質量是否符合要求,在發生火災時能否發揮應有的功效,對于有效撲救初起火災,降低火災危害,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至關重要?!断婪ā沸抻啎r將人員密集場所使用不合格消防產品或者國家明令淘汰的消防產品,列為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責令限期改正內容,對逾期不改正的,依據《消防法》第65條第2款,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
(2)電器產品、燃氣用具的安裝、使用及其線路、管路的設計、敷設、維護保養、檢測不符合規定。在生活中,因電器產品、燃氣用具引發的火災占據火災總數一定比例,且呈不斷上升趨勢,這些火災的發生大多與電器產品、燃氣用具的安裝、使用及其線路、管路的設計、敷設、維護保養、檢測不符合規定密切相關。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發布了一系列關于電器產品、燃氣用具的安裝、使用及其線路、管路的設計、敷設、維護保養、檢測的消防技術標準和管理規定,不符合消防技術標準和管理規定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責令違法單位或者個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據《消防法》第66條,對該電器產品、燃氣用具責令停止使用,可以并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8.制度和責任制類
(1)不及時消除火災隱患。單位應當對自身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負責,做到“安全自查、隱患自除、責任自負”,定期組織防火檢查巡查,及時發現和消除火災隱患,做好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作為監督部門,在消防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火災隱患,應當通知有關單位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對不及時消除火災隱患的,根據《消防法》第60條第1款第7項之規定,責令改正,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2)不履行消防安全職責逾期未改。《消防法》第16條、第17條、第18條分別規定了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共用建筑物單位和住宅區的物業服務企業必須履行的消防安全職責,第21條第2款是關于單位特殊工種和自動消防系統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規程的規定。單位是社會消防管理的基本單元,單位消防安全責任的落實,是社會火災形勢穩定的關鍵。單位消防安全責任制落實情況,也是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對不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職責的,應當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據《消防法》第67條,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或者警告處罰。
(3)不履行組織、引導在場人員疏散義務。人員密集場所的現場工作人員對場所內部結構、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設施、器材的設置與管理狀況十分熟悉,在火災發生時,由現場工作人員指引在場人員疏散逃生,能夠有效地減少火災中人員傷亡。近年來發生的幾起重特大火災事故中之所以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也與現場工作人員沒有履行其組織、引導在場人員疏散的義務有著直接關系。因此,法律將此列為人員密集場所現場工作人員的法定義務。人員密集場所現場工作人員在火災發生時沒有履行此義務,情節嚴重,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據《消防法》第68條,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9.中介管理類
修訂后的《消防法》首次規定了消防技術服務機構的職責、地位,為消防中介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提供消防安全技術服務,應對此服務質量負責。
(1)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出具虛假文件。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在消防安全技術服務過程中,應當本著科學、嚴謹、客觀的要求履行自己的職責,若違反法律規定和執業規則,故意提供與事實不符的相關證明文件,依據《消防法》第69條第1款的規定,責令改正,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原許可機關責令停止執業或者吊銷相應資質、資格。
(2)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出具失實文件。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在消防安全技術服務過程中,若嚴重不負責任,疏忽大意而出具了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證明文件,則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依據《消防法》第69條第2款,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造成重大損失的,由原許可機關責令停止執業或者吊銷相應資質、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