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消防法規概述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有了很大的發展,相繼出臺了多部法律法規,涉及多個領域、多個部門。而隨著消防行業的發展,也逐漸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消防法律法規體系。目前,現行有效的消防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共計二百多件,包含了消防監督執法、火災調查統計、消防規劃建設、隊伍裝備建設、消防設施產品管理、宣傳教育培訓、法律文書管理使用、內部執法監督、救濟賠償、刑事案件辦理等17個方面的內容。

一、消防法規的概念

消防法規是調整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在消防監督管理工作中所發生和形成的各類社會關系的全部法律規范的總和。也是對消防工作作出規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以及技術標準等規范性文件的總稱。通常是在廣義上使用消防法規的概念。

消防法規包括消防組織和人員的組織制度、消防監督管理及其程序規定、消防監督管理的監督救濟制度,從而建立起保障人民利益的消防法律秩序,以保證消防監督管理權運行的規范性、科學性、合理性和權威性。

二、消防法規的產生和發展

消防法規是人類為了加強對火的控制,保障生產、生活以及人類自身的安全,隨著社會發展需要應運而生的。我國古代消防管理稱為火政管理,經歷了先秦時代的初創階段,漢代至隋唐五代的發展階段,宋代和明代的高度發展階段,直至清代鴉片戰爭為止,有2000多年歷史。火政管理中心內容概括起來說,就是設火官(或火兵)、立火禁、修火憲。設火官或火兵,即設置掌管火政的官員和專司救火的兵丁,相當于現在的消防局、消防隊。立火禁,即發布防火政令和建立御火制度,相當于現在的防火制度、措施。修火憲,即制定法律,依法治火。從消防法律制度的發展情況來看,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法律規定的內容不斷增加,但總體來說是不完備的,真正完整的消防法規體系是在1949年后逐漸形成的。

1949年后,隨著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發展,我國消防法制不斷健全和完善。1957年11月29日,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86次會議批準,國務院頒布了新中國第一部消防法律——《消防監督條例》,明確規定了消防監督機關實施監督的職權范圍和活動原則,為開展消防行政管理工作奠定了法制基礎。1984年5月,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又批準施行了在原有《消防監督條例》的基礎上,經過修改充實形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1998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以下簡稱《消防法》),并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這三部法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為加強我國消防工作,保衛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保護公共財產和公民生命財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為保障消防工作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有效預防和減少火災危害,不斷提高社會公共消防安全水平,全面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不斷提高消防管理和公眾服務水平,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消防法》,修改后的《消防法》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此外,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地方各級政府也制定了一部分消防法規、規章。

三、消防法規的體系

消防法規體系是以《消防法》為核心,以消防行政法規、地方性消防法規、各類消防規章、消防技術標準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為主干,以涉及消防的有關法律法規為重要補充的消防法律體系。

目前,消防法規體系由消防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國務院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及消防技術標準組成,如表2-1所示。

表2-1 我國的消防法規體系

1.消防法律

消防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頒布的與消防有關的各項法律,它規定了我國消防工作的宗旨、方針、政策、組織機構、職責權限、活動原則和管理程序等,用以調整國家各級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之間消防關系的行為規范。我國現行消防方面的法律除《消防法》之外,有關消防管理的法律規范條款還散見于各類法律文件中。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就規定了與消防管理有關的放火罪,失火罪,消防責任事故罪,重大責任事故罪,危險物品肇事罪,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妨礙公務罪,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罪等內容。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等也有涉及公共安全、城鄉消防規劃、消防產品質量、建設工程質量等方面的條款。

2.消防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出來的規范性文件。和消防有關的行政法規主要有《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森林防火條例》、《草原防火條例》等。

3.地方性消防法規

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級人民政府所在地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地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情況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消防法規,例如《北京市消防條例》、《上海市消防條例》等,這些也是消防工作的重要依據。

4.部門消防規章

部門規章是國務院各部門在本部門職權范圍內,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并以部門首長簽署命令的形式頒布的規范性文件。部門消防規章如公安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這些規定是為了更好地貫徹消防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消防工作的需要而制定的,也是社會各單位和公民應當自覺遵守的。

5.消防技術標準

消防技術標準是國務院各部委或各地方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的有關法定程序單獨或聯合制定頒發的,用以規范消防技術領域中人與自然、科學技術關系的準則或標準。這些消防技術標準是消防科學管理的重要技術基礎,是建設、設計、施工、工程監理單位,生產單位,行政機關開展工程建設、產品生產、消防監督工作的重要依據,都具有法律效力,都必須遵照執行。

消防技術標準根據制定的部門的不同可劃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地方標準。國家標準是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行業標準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是對沒有國家標準而又需要在全國某個行業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地方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是對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

消防技術標準,根據其強制約束力不同,又可劃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準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必須執行的標準為強制性標準;其他為推薦性標準。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推薦性標準,國家鼓勵企業自愿采用。消防技術標準一般都是強制性標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许县| 木兰县| 岢岚县| 罗平县| 西昌市| 盘山县| 清徐县| 奈曼旗| 如东县| 河津市| 文化| 肃宁县| 芦溪县| 定远县| 克什克腾旗| 江山市| 喀喇沁旗| 张家港市| 原平市| 思茅市| 金秀| 龙井市| 阿克陶县| 阿坝县| 烟台市| 昌图县| 漯河市| 江孜县| 杨浦区| 饶平县| 河西区| 铅山县| 得荣县| 韩城市| 河北省| 资兴市| 漳平市| 永仁县| 玉溪市| 加查县| 晋宁县|